- 相關推薦
文學是什么經典美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美文的身影吧?在各種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在網絡中,很多人都會喜歡一些比較傷感的美文,人們通過閱覽這種文章來對自己的心情進行調解,以此為一種精神上的寄托。相信很多人都覺得美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學是什么經典美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學是什么經典美文1
文學是什么?我常常會思考這個問題。毫不掩飾地說,文學并不能改變大多數人的命運,甚至無法改變一點點他們窘迫的生活現狀。更多的時候,文學作為一種生存的手段,很多人借助于它,在各行各業打拼著自己的理想,最終能堅持下來的人已經不多了。
接到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雛鳴”文學社的約稿信時,一下子勾起了我對大學生活的回憶。碧綠的操場、芬芳的白玉蘭、清晨的廣播聲、幽靜的林蔭小道……我參加工作四年了,這些都成了最美好的東西,珍藏在我的記憶深處。大學時,我也曾擔任過四屆文學社社長兼校刊主編。畢業后,從美麗的瀟湘一隅,到南方的邊陲小鎮,我一步步行走著,跋涉著,寂寞著,吟唱著,收獲著,這些年陸續放棄了一些東西,但文學卻始終陪伴在身旁。我是一個愛好并不太廣泛的人,有時想想,如果沒有文學,我將如何度過那些寂寞而冗長的日子呢?
青春是一個多夢的季節,校園文學社團無疑為有夢想的人提供了一個最初的舞臺和園地,飛翔青春,激揚文字,許多的作家和詩人都是從這里走出,成為文壇一顆顆耀眼的星辰。真的很懷念這樣的日子,在青春的橄欖樹下,做著七彩的夢,夢中有長著潔白翅膀的天使向我走來,她的手牽著我的手,一起走過黎明的曙光,她的微笑比陽光明媚,她的呼吸比花朵芳香,她就是文學的饋贈,繆斯的召喚。
很慶幸我曾經擁有過這樣的經歷,盡管校園時代已漸漸離我遠去,身邊的世事紛擾,紅塵之外,我仍獨自走在悠長的小路上,因為有她,我的生活才不至于那么孤單。我始終相信,文學就如同親密戀人、紅顏知己,在愛情貧乏的年代里,她能給你心靈的慰藉,讓你的心充實起來,并堅信著生活的美好……
在這樣的.一個秋日的下午,讀到熱情洋溢的來自“雛鳴”的信件,我的思緒不由飄去了遠方,曾經的歲月總是那么美好,給予了我幸福而溫暖的回憶。
“雛鳴”,一個清新雅致的名字,“雛鳳清于老鳳聲”,但愿在《雛鳴》的園地里,不斷開出燦爛的花朵,生長出參天大樹;我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真誠地祝福你們,祝福更多的文學青年自強不息,擁有美好而燦爛的明天!
文學是什么經典美文2
文學藝術的發展軌跡印證了這一理論,可以說,一個時期的社會心理決定著該時期的文學基本面貌。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心理作為一種驅動力,會形成新的審美理想和審美趣味,這必然會召喚新的文藝思潮的誕生,從而又推動新的審美規范的確立,催生出新的文藝作品。例如,文藝復興以后,當時社會心理中對人的發現和認識,以及對人性的張揚,讓當時的文藝作品充滿了人性、真實性,與宗教藝術相比,充滿了世俗化色彩,使新的審美趣味得以產生,也讓新的文藝思潮得以流行。而到了二戰后,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空前劫難,熱核戰爭的恐怖,東西方冷戰、貿易大戰、生態環境惡化,政治熱情的消退,這一切都讓理性中心主義受到懷疑和批判,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科技取得了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到生產生活領域,經濟也持續增長,中產階級的迅速壯大使娛樂消遣廣受歡迎,從而引起了心理機制和行為模式的巨大變化,精神上的幻滅感、不穩定感加強,求新求異,及時行樂成了他們的共同心理。后現代藝術就這樣成為了裝飾,走向了市場,開始了藝術的大轉折開始。科技的發展給藝術開辟了新的領域,消費時代的到來使藝術成為了商品,政治的熱情已經消退,及時行樂得過且過的享樂心理漫延開來,于是娛樂化、商品化、平面化、世俗化的當代審美文化應時而生。
可見,社會轉型期各社會群體的心理需求促進了當代審美文化的內容與形式的變化,社會心理是推動當代審美文化產生的內在動因。當代審美文化對社會心理的反映是以隱喻的方式來體現的。社會心理對當代審美文化的影響并不一定都能得以一一對應的方式表現出來。這種影響也可能是間接的,委婉的,以一種轉喻或隱喻的修辭手法或表現方式來體現。審美文化有著紛繁復雜變化多端的表象,而所指的影響甚至制約卻是始終存在的,多義性的背后如風箏線一般總能追溯它的社會心理根源。隱喻總有著相似性的解讀,在語言的、圖像的、造型的等各種文本中,我們總能找到社會心理與審美文化二者結合的以符號為具體表現形式的隱喻傳達。如大眾對時尚的追逐與從眾心理,審美文化文本中自我表白的盛行與自戀心理,快餐文化的風靡與浮躁心理,各種審美文化文本的`心理安慰功能與孤獨心理,戲說文本與顛覆性文本的泛濫與游戲心理等等,都有著密切的關聯。在當代審美文化的各種編碼方式中,都有著特定社會心理的所指。我們可以在各種審美文化文本中解碼其中的社會心理動因,可見當代審美文化中的種種現象不僅是其表面化的信息,還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心理中的多種復雜因素。
當代審美文化是現時代社會心理的折射。當今社會正經歷著一場充滿生機和希望,同時也充滿紛亂和蕪雜的變革,中西文化碰撞,古今思想交匯,市場經濟確立,全球時代到來,科技迅猛發展,打破了長期不變的穩定的社會狀態。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的多元文化態勢造成了多元價值的沖突,社會心理必然會隨之發生變化,從而引發審美趣味和審美風尚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以世俗化、大眾化、感性化和消費化為特征,一方面促使大眾的享樂思想、個體取向、多元選擇、符號化意識逐漸增強,另一方面,在社會出現了失衡的情況下,容易誘發物欲橫流和收入不均現象,導致精神的失落和迷茫。激烈的競爭和紛繁的變化,角色的迷惘與心理的沖突,使許多人的心理趨于失衡邊緣,產生相應的心理偏移。社會心理的變化在當代審美文化中留下許多繁復、輪回的印跡,這種印跡彰顯了失衡的社會心理導致當代審美文化產生感性膨脹和兩極發展的隨動變化。具體而言,當代社會心理的轉型表現在下述四個方面:從重理性到重感性;從重集體到以個人為中心;從單一唯美到求新求變;強調身份符號的代言作用。而這些變化反映到當代審美文化中,就具有了種種與之相應的表現。
【文學是什么美文】相關文章:
英美文學試題09-24
文學欣賞 美文欣賞:去見阿炳06-29
英美文學碩士開題報告08-01
報告文學是什么06-18
英美文學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7-29
經典英語美文欣賞愛是什么08-19
經典英語美文欣賞:愛是什么08-27
經典英美文學的譯文批評與賞析之方法04-08
5個唯美文學典故背后的故事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