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調查報告最新

時間:2022-12-14 17:54:06 報告 我要投稿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最新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留守兒童調查報告最新,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最新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最新1

  大家都知道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起點,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人類一切教育的基礎,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而留守兒童由于第一監護人出現缺位,而孩子對家長依賴性都較強和較易接受家長的教育,可親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我們的孩子養成了不少的不良習慣,甚至出現了嚴重的違紀違法事件。例如有個孩子,作業不按時完成,成績很差,甚至在上學途中突然走失,和其他同學相邀一起打牌,家人以為在校讀書,學校以為生病在家,影響非常惡劣。找到他爺爺和奶奶協調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們說:“教育孩子我們也不懂,我們給他吃飽穿暖就盡到責任了,全靠老師幫忙教育。”對此我們有何話可說呢。

  雖然在生活上對孩子給予了足夠的關心,但是我們在孩子的學習,心理、生理、行為、習慣養成等方面,又給予了多少關心和關注呢?比如孩子在校干什么?表現如何?及時回家嗎?……這些我們關心了嗎?雖然孩子父母的親情缺位了,但關愛不能缺位,為了讓留守兒童“離開不離愛”,為了提高大家的教育方法與管理的有效性,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解決生活的后顧之憂。

  留守兒童在家,生活成了孩子的主要顧慮的問題。那么,我們就要像新娘一樣對待孩子,解決孩子的生活問題。大家都知道親娘對子女的愛,是不講代價,不計得失,不圖回報,含親茹苦,只求孩子成材,將來過得比自己更好,我們這樣做不是為了貪圖將來他們對我們的報答,因為這些無私的付出會密切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種慈母般的愛,將是推動孩子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

  二、關愛孩子的精神成長。

  把孩子喜怒哀樂放在心上,注重孩子的生理心理活動、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的教育。與孩子溝通交流情感,彌補留守孩子親情的缺失。心理健康問題已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為隱性,是不容易發覺的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1、性格孤僻內向。留守兒童年齡幼小,離開父母盡管有的是爺爺奶奶和其他親戚監管,但是畢竟與父母是親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煩事情會顯得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性格孤僻內向,不開朗。

  2、有自卑心理情緒。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兒童由于自己父母不在身邊,自己沒有依靠和堅強的保護,因此,與父母全在身邊的兒童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上降低要求,上進心不強。

  3、產生反抗或逆反心理。留守兒童總感到別人在欺負他,一點小事就計較當真,與人交流時充滿警惕甚至敵意。對老師、監護人、親友的管教和批評,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容易激進沖動,干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如:與家人頂撞,不聽親人勸告;不聽老師的教導,與教師對著干。

  4、產生怨恨父母心理。有少數孩子認為家里窮,父母無能耐,才會出去打工掙錢。對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里不理解,由此而產生怨恨情緒。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遠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無情。

  大多數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表現出一些異常心理問題,其中年齡越小的孩子表現比較突出,女孩比男孩突出 ,所以我們對待這些問題要認真謹慎。

  作為老師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學習進步的引導者,生活的保護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溝通”。“三多”,即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多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多進行家訪,了解孩子在家活動和學習情況;“二知”即知道留守兒童的個人基本情況和家庭情況;“一溝通”即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電話交流溝通,并采取針對措施,提供必要的幫助。用關愛、親情為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

  三、正確的教育孩子。

  留守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狹隘、偏執性格缺陷,使老師的工作就更是復雜了,那么針對孩子的不同情況,我們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嚴禁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嚴禁體罰或變相體罰孩子,正確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比如:

  1、我們懷疑孩子說謊時,怎么辦?千萬不要當面表現出對孩子的不信任,要通過多方調查,證實孩子確實在說謊,再進行交流溝通指導。

  2、當孩子與其他孩子發生糾紛,怎么辦?要教育孩子主動承擔責任,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千萬不要支持孩子說謊,推缷責任。

  3、當孩子與我們對著干,怎么辦?我們要充分冷靜,等雙方都冷靜后,我們再像朋友一樣與孩子親切交談溝通,指出孩子的不足,錯誤和缺點,并說:“孩子,跌倒了再爬起來,知錯能改,就是好樣的。”

  4、當孩子缺乏自信的時候,怎么辦?我們要熱情鼓勵并告訴他(她):“孩子,把頭抬起來,我相信你能行!”

  5、當孩子受到委屈的時候,我們可以幫他們擦去眼淚,并安慰他們說:“孩子,沒有關系,任何人都會受到委屈的,我相信你最堅強,以后別人會理解你的。”

  6、當孩子取得進步的時候,我們要及時表揚可以說:“孩子,你真棒!”“你真行!”的話語,并為他們鼓掌,如有可能適當給予物質獎勵。

  總之,關愛留守兒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與支持,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去關心、愛護、教育、幫助這一弱勢群體。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最新2

  一、調查問題

  本次我們所調查的課題是留守兒童的親子關系探析,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留守兒童這一群體,但是大多數值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狀況,我們從親子關系的角度出發,給留守兒童內心情感的探析,從而能從內在情感方面給予留守兒童足夠的幫助。留守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父母長時間的不在身邊,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饑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同時還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改善留守兒童與父母的親子關系可以彌補他們親情、心理健康方面的缺失,能夠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二、調查結果

  我們發現父母回家頻率較低的孩子相于其他非留守兒童更容易產生以下四種不良心理:其一,是性格柔弱內向,父母常時間的不回家,讓關愛嚴重缺失,盡管有些是爺爺奶奶或親朋監管,但畢竟是與父母親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其二,是自卑心理障礙,我們所調查的孩子年齡大多集中在8至12歲,很顯然這個階段的孩子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強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好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上不求上進。其三,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孩子因為缺乏保護而總覺得別人會欺負他,一點小事就會計較當真,與人交流時充滿警惕甚至是敵意。對老師,臨時監護人的管教有比較強的逆反心理。其四,怨恨父母,少數孩子不理解父母,認為家里窮,父母沒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產生怨恨情緒,有的孩子在父母一年難得回來一次時,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喜歡父母和父母親近,反而是父母回家后疏遠父母,和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無情,對自己的不關心。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與臨時監護人關系好的孩子,性格活潑開朗愿意與人交流,幫助家里人做家務,對于父母在外工作也是相當的理解,在學校里和老師同學的關系良好,有較多的朋友,經常參加學校的課余活動。而與其相反的孩子,在家幾乎找不到安全感,心里常常覺得自己是無用的不受人喜愛,常常跟監護人關系差常常與他們發生爭吵,跟父母的關系也較為一般,不愿多與人交流。這個在我們訪談的過程中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他對我們的到來充滿了不安全感,回答我們的問時也只有短短的一個字。因此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孩子與監護人關系的好壞對親子關系有很深的影響。

  三、問題分析

  我們了解到多數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的通話時間在十分鐘之內,占53.5%。而且不到一分鐘的竟也占到了12.5%,而三十分鐘以上的通話時間比率占10%。為什么父母與孩子的電話溝通時間比我們想象中短那么多。原因有以下得知,對于農村家庭,特別是貧困山區里的家庭,經濟收入都是來之不易的,他們的每日每月花費都是計劃好的,在花費上特別珍惜,他們會盡量縮短通話時間,節省通話費用。另外,在外打工的父母平日工作繁忙,很難抽空給家里打個電話,一般只有碰到節假日時才會和家里人通電話。

  四、問題建議

  針對父母、臨時監護人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們分別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建議,但由于調查時間、調查對象等眾多條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調查經驗不足,因此這些建議僅作參考,具體內容如下

  (一)對父母的建議

  1、慎重選擇。父母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父母適當增加歸家頻率,如果條件允許,假期可以接孩子可以去父母身邊。

  2、定期“溫馨對話”,拓寬聊天內容。在外打工的父母,要及時了解子女的近況,一方面利用書信或電話定期與孩子進行時不時的交流溝通,時間最好控制在一個星期一至兩次,通話時間最好在十分鐘左右,同時改善談話內容,聊天內容可以多元化,包括學習、生活、品德,走出傳統的只聊學習、物質需求這兩個方面。

  3、加強親子互動。父母外出打工歸家后應該利用更多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這其中可以包括:父母和孩子一起逛街、一起看電視、陪孩子一起看書做作業,帶孩子出去玩、跟孩子聊聊外面的世界、在睡前給孩子將故事等等。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不斷縮近,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

  4、加強與監護人的聯系。在外時,了解孩子在家的狀況;歸家時,得知孩子的生活習慣喜好,使之與孩子交流時減少障礙。

  (二)對監護人的建議

  1、加強與學校的聯系。首先,監護人要定期與班主任老師通過電話、見面等方式多做溝通,充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面情況;其次,要對孩子的學習內容有所了解,能夠在學習生活上幫助到孩子;最后,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相關活動,不要讓孩子感受到與父母在身邊的孩子有所區別,從而產生心理陰影。

  2、多關心孩子,能夠讓孩子訴說心理話。對孩子的任何反常現象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解決,不讓其影響孩子正常生活和健康成長。

  3、對監護人進行教育引導,讓其知道自己對留守兒童的重要性,改善部分傳統觀念,例如:重男輕女;認為孩子只要交給學校老師管理就好等。

  (三)對留守兒童的建議

  1、提高認知能力,理解父母。建議留守兒童多看些有益書籍,并從中獲得豐富的課外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理解父母在外工作的不容易,能夠自己努力提升自我,為父母減輕壓力。

  2、學會自我鼓勵,提升自信。從生活中找到自信,努力發現自己的優缺點,多參與課外活動,并從活動中找到自我認可感,從而鼓勵自我,提升自己的信心。

  3、拓寬自我交際范圍,主動和他人交流。交際范圍要不僅僅局限于自己的家庭和班級里,通過課外活動,多和其他朋友交流,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在和其他朋友的交流中獲得快樂。

  (四)對學校的建議

  1、設置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全面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挖掘孩子的潛能。開展孩子最感興趣的課堂既可以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又可以讓孩子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青少年。有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孩子們對父母的依賴會有所減少,這對留守兒童的成長是極為有利的。

  2、開展心理咨詢活動。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建立心理咨詢輔導站。特別是班主任要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與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交流,及時排除他們心理上存在的問題。

  3、試行“托管”制度。即要求每個“留守學生”找一個自己熟悉而又信任的老師作為托管人。托管老師可以是班主任、任課老師,也可以是學校職工。建立托管關系后托管教師就是留守學生的包保責任人,托管老師每周與“留守學生”至少進行一次交心談心,了解其思想、學習、交友及生活等情況,學校每月定期召集托管老師、班主任老師交流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工作。每學期末要安排一次托管老師與“留守學生”家人見面會,以加強聯系,形成教育合力。

  (五)對社會的建議

  1、政府和社會舉辦關愛留守兒童的公益活動,如“愛心教師”評比、“愛心救助”、“愛心媽媽”評選等活動,以便更加深入的關心留守兒童,并及時為他們解決問題。

  2、呼吁更多的大學生來到留守兒童身邊,積極來到農村支教,給他們注入最新、最熱、最鮮活的血液,給他們帶來最真、最實、最寶貴的幫助。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最新3

  一、“留守兒童”現狀

  全縣在中小學就讀的“留守兒童”共8839人,占全縣中小學生數(人)的14.9%。其中,在中學就讀的2663人,占全縣中小學學生數(人)得12.96%;在小學就讀的6176人,占全縣小學學生數(人)的15.95%。留守兒童托付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90%;托付親朋好友照顧的占1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兒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長方面存在的問題正日益凸顯,亟待引起全社會的密切關注和有關方面的高度重瞅。

  1、留守兒童占在讀未成年人中的比例頗高。隨著經濟的快速收展,受國家大形勢影響,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主要,村民的瞅線更多的朝向外面。因此,在平壩三中讀書的同學中抽樣調查了50名同學中有21名是留守兒童,占42%。也就是說100名中將近42名,留守兒童占有相當高的比例。“隔代監護”即由(外)祖父母監護的有13人,占61.90%。

  2、留守兒童的總體學習成績偏低,學習環境偏差。

  根據9年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在0~60分的同學在留守兒童中占28.95%,60~75分占留守兒童中21.19%,即在中等以下的留守兒童占其總體的54.14%。由于學校教育設施的簡陋,師資力量的不足,以及師生溝通平常,教師教育方式的不適應,使得我們在對留守兒童中收現28.14%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自己解決或根本不理會。

  3、留守兒童心理

  普遍欠良好。當問到:“愿意和老師說心里話嗎?

  ”這類問題時,據統計回答兩個以上是“否”的留守兒童占38.45%,還有很多小孩心理過遲成熟,很多同學在回答為什么會填如此愿望(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時,被問及到為什么不想當科學家、老師諸類問題時,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現實,相當部分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自己一事無成,沒擁艿得人稱道的地方,甚至少數同學在被調查問到“被人欺負時怎么辦?”時回答“忍氣吞聲”,還有65.23%都以為生活現狀很苦惱。

  4、留守兒童自我約束力較弱。

  由于監護的不得力,以及孩子自我約束力不強,心理意識、行為作風得不到及時的、無效的糾正,以致在學習、紀律、意識形態上都存在著偏差,通過對其監護人和鄰居的訪談中,很多留守兒童在家里不聽監護人教導,在學校也經常紀律違規,經常打架斗毆,甚至還入現了偷盜等一系列問題。

  二、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1、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普遍較差。父母外入,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環節,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進取性、盲目性不強,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應付了事,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學校教育往往處于一舉兩得的尷尬境地。留守兒童一旦在某個環節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厭倦學習、不求上進。這種情況已影響了學校的教學質量。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秀的不到20%,65%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學,厭學,上課紀律性差。

  但也有少數留守兒童有著許多同齡孩子較少具有的優秀品質。比如:獨立性、自理能力強,意志品質堅定,更懂事和體貼別人。能夠把對父母的思念轉化為學習動力,有較高的學習盲目性,成績優異,各方面表現良好。這種情況固然在留守兒童中占比例小,卻也提示我們,對留守兒童來說,成長和生活環境是辯證的。

  2、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差。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造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挑食挑穿、亂花錢;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不聽監護人的(代表人)教導,頂碰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規章造度,不服管理,扯謊騙人,小偷小摸,抽煙、飲酒、打架、罵人……成為了“問題兒童”。如逸夫小學二年級學生唐永康的父母外入打工多年,由爺爺監管,但老人對教育孩子已經力不從心。由于長期生活在放任自流的環境里,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他在家里不聽代表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老師反映他不是做壞事,就是紀律散漫,常有遲到、曠課、逃學、扯謊、打架等現象收生;三年級學生謝小兵,由于家庭困難,父母到廣東打工,他跟母親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親不在他身邊,他不但不聽母親話,花錢大手大腳,而且經常頂撞老師,違反學校校規校紀。

  3、教育產品留守兒童心理入現偏差,少數留守兒童入現心理妨礙。留守兒童由于年齡特征,正是感情、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或一周歲后,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和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通過對部分留守兒童的問卷調查:留守兒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90%。有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一次,有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一次,有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系。留守兒童有的情緒消沉,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是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噪。某校二年級學生羅光英父母雙雙外出打工,原本就內向的她在學校就更不愛說話了,上課常常發呆,不愿意回答老師的提問,集體活動也不愿意參加,經常獨自一人躲在角落;有已個叫李遠的男生,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自己一個人生活,經常獨來獨往。不與同學、老師交流講話。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最新4

  全國婦聯20xx年5月發布《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報告中根據《中國20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樣本數據推算,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占農村兒童37.7%,占全國兒童21.88%。與20xx年全國1%抽樣調查估算數據相比,五年間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增加約242萬。

  20xx年5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組織實施了“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調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慶市、貴州省等6個勞務輸出大省(直轄市)的12個縣(市、區)進行,共調查四至九年級農村留守兒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兒童2731人(占37.2%)、教師687人、校長42人。

  一、總體情況

  本次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總體上形成了比較積極的價值觀,對未來懷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關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兒童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91.9%對自己生活在中國感到滿意;有82.4%的留守兒童對未來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兒童與母親關系很好,89.4%與父親關系很好,大多數留守兒童將母親視為最重要的支持來源。

  二、成長中的九個突出問題

  1、留守兒童的意外傷害凸顯

  在過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兒童遭遇過意外傷害,比非留守兒童高7.9個百分點,遭遇割傷、燒傷燙傷、被貓狗抓傷咬傷、墜落摔傷和蛇蟲咬傷、車禍、溺水、觸電、中毒、火災、自然災害等各種意外傷害的留守兒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兒童。

  2、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較差,學習興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兒童自評學習成績偏下,82.1%的人有過成績下降的情形。留守兒童學習不良行為較多:沒完成作業、上學遲到、逃學的比例;而不想學習和對學習不感興趣的比非留守兒童高5.6和3.2個百分點。留守兒童缺乏所需要的學習輔導:有68.7%的留守兒童曾聽不懂老師的講課內容,有58.1%的人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沒人幫助。

  3、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較弱,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

  留守兒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來源依次是母親、同學朋友和父親,而在非留守兒童的支持來源中,父親第二,同學朋友位列第三。母親仍是留守兒童最重要的社會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實際幫助來源以及價值肯定者。同學朋友是留守兒童心里話的首位傾訴對象和遇到困難的第一求助人選,但需警惕不良群體的影響。老師對留守兒童的支持更多地體現在學習輔導上,情感支持相對欠缺。22.6%的留守兒童覺得在需要時沒人能幫助自己。

  4、留守女童負面情緒相對明顯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納程度低,對自己總體上感到滿意(76.5%)和經常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個百分點,而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個百分點。女童自評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來抑郁、焦慮、愛發脾氣、膽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經常覺得孤獨,不僅高于留守男童6.2個百分點,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個百分點。

  5、留守男童問題行為令人擔憂

  留守男童問題行為多,學習及校園生活中的障礙也多。留守男童遲到(41.8%)、逃學(7.4%)、受老師懲罰(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個百分點;不想學習(40.4%)、對學習不感興趣(44.8%)、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64.4%)、沒完成作業(54.8%)、成績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個百分點,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過同學、高年級學生、社會上的人或幫派團伙欺負,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個百分點。

  6、父母外出對小學中年級兒童影響更大

  感覺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負(23.7%)、被歧視(19.8%)、性格比原來內向(41.7%)、膽小(18.9%)的四年級留守兒童比例在6個年級中最高。他們經常想念父母、擔心見不到父母、擔心父母不愛自己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學生高21.3、25和11.1個百分點。四、五年級的留守兒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級的學生最需要學習輔導。

  7、青春期疊加留守使得初二現象更為顯著

  初二留守學生在學習及校園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礙更多,上學遲到(49.8%)、逃學(8.7%)、不想學習(62.8%)、對學習不感興趣(67%)、聽不懂老師講課內容(86.3%)、遇到問題沒人幫助(68.4)、沒做完老師留的作業(62.7%)以及被老師懲罰(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學生,分別相差2.3-14.4個百分點。

  初二留守學生與父母的關系更差,經常和媽媽交流(64.3%)、經常和爸爸交流(57.9%),而被父母訓斥嚇唬(22.8%)的初二留守學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學生把同學朋友視為最重要的社會支持來源,重要程度甚至超過了母親,其中的某些負面影響值得關注。

  8、寄宿留守兒童對生活滿意度相對較低

  寄宿留守兒童各種需求的未滿足程度高:一是學習輔導不足,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學業需求。二是生活單調,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精神需求。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兒童表示在住校期間想家,僅兩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師會經常找他們談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成長需求。寄宿學校的軟硬件設施較差,生活衛生設施配備與維護狀況不容樂觀。安全狀況堪憂,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發生過丟失財物的現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學拉幫結派欺負別人。

  低齡寄宿趨勢明顯。有35.2%的留守兒童是從小學就開始寄宿的,其中15%從小學四年級及以下就開始寄宿,寄宿留守兒童從小學高年級不斷向下延伸,少數學校還出現了一年級甚至是幼兒園就開始寄宿的現象。

  9、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整體狀況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兒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親外出的,占40.2%,母親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在各個方面的問題最突出。他們生活習慣更差,網絡不良行為更多,意外傷害更多,對留守生活的負面體驗也更高;學校表現更糟糕,遭受欺負的比例更高;

  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雖然面臨學習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對現在生活的滿意度最低,但他們沒有放棄對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舊表現得積極向上,他們中有94.4%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社會性的綜合問題,關乎到教育、心理、法律、經濟等方面。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成長需要全社會的關愛、幫助和支持。

  “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是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國少工委于20xx年發起的一項以少年兒童安全自護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少先隊品牌活動。它對引導少年兒童平安自護和健康成長發揮了積極作用。

  20xx年,“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將特別關注和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公眾號將針對這兩個群體持續的進行安全系列教育專題并開展相關的“平安自護營”活動。為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平臺,關注他們的健康成長。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最新】相關文章:

最新留守兒童調查報告10-11

最新關于留守兒童調查報告06-16

最新留守兒童調查報告5篇01-29

最新留守兒童調查報告(精選10篇)02-28

最新留守兒童論文04-27

最新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報告11-26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05-06

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12-14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精選12-0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乱滛中文字幕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妇久 | 亚洲欧美丝袜精品久久 | 亚洲中文成人字幕 |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