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糧油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好糧油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好糧油項目績效自評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好糧油項目績效自評報告1
一、項目基本情況
根據中國好糧油優質糧食品質測評統計工作方案和項目委托協議內容,做好99批次的優質糧食品質測評工作。
二、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一)前期準備
為保證績效自評工作的順利實施,成立了以市發展改革委財務分管副主任為組長,質檢站、辦公室為成員的績效自評工作小組。
(二)組織過程
根據《保山市財政局關于20XX年市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及財政績效評價有關事項的通知》(保財預〔2022〕4號)要求,確定績效評價項目—好糧油示范縣優質糧食品質測報抽檢經費。圍繞20XX年預算制定的好糧油示范縣優質糧食品質測報抽檢經費支出經費績效目標,組織相關科室對所涉及績效目標有關情況進行梳理自評,并附相關佐證材料提交績效自評工作小組,績效自評工作小組分析匯總,并核實相關情況,完成績效自評表,形成自評報告,最終完成20XX年好糧油示范縣優質糧食品質測報抽檢經費支出經費的績效自評工作。
三、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一)項目資金情況
1.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根據云南省糧油科學研究院與保山市糧油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簽訂的《項目委托協議》,下達市發展改革委20XX年好糧油示范縣優質糧食品質測報抽檢經費支出經費11.69萬元,資金全部到位,資金到位率100%。
2.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根據項目進度和績效相關要求,全部資金11.69萬元于20XX年12月31日前全部執行完畢。
3.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項目資金的收支由辦公室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行政單位財務規則》《保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務管理制度》等法律法規和制度的要求,進行規范核算管理。
(二)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1.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數量指標:示范縣優質糧食抽樣測評計劃樣品數≥99個,實際完成99個。
質量指標:抽樣正確率100%,實際正確率100%。
2.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社會效益指標:示范縣測評完成及時率100%,實際完成及時率100%。
3.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檢測報告滿意度100%,實際滿意度100%。
四、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無。
五、績效自評結果
為加強財政支出管理,強化支出責任,建立科學、合理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體系,提供資金使用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等國家有關規定,對績效目標的設定情況、資金投入和使用情況等績效評價,自評分為100分。
六、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一)待市財政局及相關部門審核后在部門網站上進行公開。
(二)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強化評價結果在項目申報和預算編制中的.有效應用。
七、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一)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
1.項目完成后,及時收集整理項目指標,建立部門內部指標庫。
2.積極引導各項目科室增強績效評價意識,提高項目績效指標的科學性和可量化性。
3.加強對資金的跟蹤問效,才能不斷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績效自評工作中需改進的問題和建議
1.強化部門內部監督機制建設。
2.積極推進績效監督、績效審計和績效問責,逐步建立完善的績效指標體系。
3.加大績效指標體系建設成果共享,實現行業內部縱向規范、統一管理。
八、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無。
好糧油項目績效自評報告2
按照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市目標績效管理考核實施辦法的通知》規定和市目督辦《關于進行市年目標績效考核的通知》10號文件要求,現將市糧食局年度目標績效考核情況報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全面完成了年初下達我局的職能職責、行政效能、服務質量、自身建設四大類項三級指標目標任務,自查評分99.8分。
二、職能職責。
(一)按照全市糧油購銷平衡計劃,組織好糧油購、調、儲、加、銷各環節業務工作,成效突出。
(二)按照省、市糧食局糧油安全儲存的要求,所有庫存糧油經各級業務主管部門抽檢,做到了“數量真實、質量可靠、帳實相符”。
(三)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糧食主要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了《糧油應急供應預案》和突發事件糧食應急保障機制。
(四)按照有關法規規定,對本區域糧食流通實施監管。
(五)全面完成了省、市、縣各級糧油儲備任務,強化了市場的宏觀調控,確保了本區域糧食安全。
三、行政效能,服務質量,自身建設等各項工作成效明顯。
1、我局的年工作目標年度任務,各項考核指標均以正式文件形式上報市糧食局。
2、全年綜合考核自查增分、減分綜合平衡后為滿分100分。
3、市糧食局已推薦我局為“全省糧食系統先進單位”,已上報專項材料,待批。
好糧油項目績效自評報告3
根據《財政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關于開展“優質糧食工程”實施情況績效評價的通知》(財建〔2018〕196號),現將我省20XX年至20XX年3月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的績效情況報告如下。
一、項目決策情況
根據《財政部國家糧食局關于在流通領域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的通知》(財建〔20XX〕290號)和《國家糧食局財政部關于印發“優質糧食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糧財〔20XX〕180號)要求,我局會同省財政廳深入各地開展調研,掌握實際情況,結合我省實際研究制定了“優質糧食工程”三個子項實施方案,經省“優質糧食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審定,《安徽省糧食局安徽省財政廳關于印發<安徽省優質糧食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皖糧倉聯〔20XX〕172號)印發全省貫徹執行,并報財政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備案。
結合我省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現狀和實際,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實施意見》(皖政辦〔20XX〕93號),進一步提出了落實“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的主要任務、牽頭責任單位、配合單位、政策措施和時間要求。省糧食局印發《關于組織推薦中國好糧油行動示范縣和示范企業的通知》,明確申報條件、名額,明晰申報指南。10個示范縣的評審按照自下而上、政府承諾、單位申請、專家論證、公開公平的原則,省糧食局、省財政廳通過綜合評審的方式確定。示范企業由示范縣政府結合本地實際通過競爭性遴選的方式確定1-2家企業。10個示范縣分別為壽縣、靈璧縣、肥東縣、懷遠縣、蒙城縣、天長市、鳳陽縣、阜南縣、望江縣、南陵縣。制定的安徽省“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支持建設10個示范縣并明確了示范縣資金分配方案。積極組織企業參加“中國好糧油”產品遴選,鳳寶糧油等6家企業的6個產品榮獲第一批“中國好糧油”產品稱號,分別占全國的9.3%、6.1%;第二批“中國好糧油”產品評審結果米、面、食用植物油等27個遴選品種已報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安徽省“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建設規模和資金安排均比較合理,沒有畸輕畸重情況。
根據我省“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和各示范縣實施方案,制定了我省“中國好糧油”實施方案的績效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案。
二、項目管理情況
4月19日,國家糧食局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在糧食流通領域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有關事項的通知》后,為貫徹落實通知精神,我們及時組織召開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申報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工作。為確保“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工作落實,成立安徽省“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行動計劃各項統籌工作。
為加強項目和資金管理,明確分配、撥付、使用程序和要求,更好地實施安徽省“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我們共同起草了《安徽省“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項目及資金管理辦法》,近日下發。
20XX年度全省“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中央和省補助資金1.01億元,目前已全部分解下達到位。省政府已明確將繼續加大項目資金統籌力度,調劑省級預算項目,多渠道籌集資金,確保項目順利推進,盡快發揮效益。
三、項目產出情況
目前10個示范縣均已制定“中國好糧油”實施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結合實際全面開展項目及相關建設,項目建設進度符合省里要求和示范縣實施方案序時進度等相關規定。
肥東縣遴選示范企業安徽燕莊油脂有限責任公司,在該縣橋頭集鎮流轉土地;縣政府已在馬湖鄉、古城鎮、石塘鎮、八斗鎮等區域創建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稻蝦共養10000畝;優質稻訂單3萬畝。燕莊油脂在“中國芝麻油之鄉”安徽省肥東縣建設芝麻特色小鎮,規劃用地6000畝,包括建設高油品芝麻種植基地、高品質芝麻科技研發基地、芝麻內陸集散中心、芝麻深加工生產基地、芝麻開花博物館、芝麻開門商業街和芝麻特色農田小鎮等在內的七個板塊項目,并在小鎮中規劃23個國家102個芝麻品種種植觀摩。
靈璧縣通過引導龍頭企業向優勢農產品產區集中,促進企業集群集聚,全縣形成經濟開發區食品產業園、馮廟工業園區和尤集鎮農民創業產業園為中心的三大糧食加工基地,以馮廟鎮和婁莊鎮為中心的兩大原糧貿易中心。全縣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市級13家,康美達面業和永盛制粉獲國家局、國家農發行重點支持糧油產業化龍頭企業認定。
蒙城縣遴選安徽豐碩種業有限公司為示范企業。改縣今年4月份由縣糧食局牽頭,農委各科室、站(所)配合開展了優質糧油調查統計、品質測評工作。蒙城縣優質糧食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精心組織了蒙城縣優質糧油種植的倡導和宣傳活動。安徽豐碩種業有限公司于20XX年10-11月與部分農業合作社簽訂6萬畝《優質小麥訂單生產協議書》,實行優價訂單收購。
阜南縣糧食局遴選安徽省達億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為示范企業,該公司已制定實施方案。通過土地流轉和科學種植、產后服務和產業融合、優質專用面粉加工等全產業鏈優化,為推進阜南縣“中國好糧油”項目建設注入新的動力。
懷遠縣利用財政補助資金全力推進“安徽今三麥”、“安徽米老頭”精深加工項目建設,并通過兩個示范企業以“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產業化運營模式,建立優質糯稻訂單種植基地,輻射帶動推廣優質糯稻種植。
天長市實施優質稻谷訂單種植計劃8萬畝,實際種植8.5萬畝,預計投入260萬元。計劃新建低溫儲糧倉庫1萬噸,需投資500萬元,目前已完成規劃實際工程的招投標。
鳳陽縣鳳寶集團計劃投資1億元建設全谷物食品生產項目,目前已完成規劃選址。家家樂公司“蒸谷米”的研發和生產項目正在規劃;福建盼盼集團在小崗現代農業產業園投資10.6億元,建設食品產業園,目前已開工建設;安徽省濠洲糧油貿易有限公司計劃新建年產大米加工7.16萬噸、年加工直條米線200噸、通心粉200噸的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已完成立項選址,近期開工建設。
壽縣遴選國精米業和心連心米業為示范企業。2018年計劃投入1000萬元,優選安徽國情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壽縣周寨米面有限公司、安徽心連心米業有限公司3家為優質糧創建企業,創建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基地,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改良土壤,阻斷重金屬污染,創建“三品一標”優質糧示范基地。
南陵縣的引導發展優質稻谷生產種植,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組織開展優質糧油調查統計和品質測評,實施“放心糧油”工程,加強優質糧食營銷體系建設和優質糧油品牌宣傳。改縣有糧食加工企業50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5家,市級13家,20XX年實現糧油加工業產值40億元。
望江縣“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建設項目分為政府層面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示范企業的產業提升項目建設。“中國好糧油”銷售網絡建設已全面展開;“中國好糧油”品牌宣傳推廣已啟動;糧食品質統計調查、糧食品質測報網絡及人員隊伍已建成。聯河股份公司作為“中國好糧油”行動示范企業,產業提升一期(20XX-20XX)項目中,技改適度加工示范線2條及配套自動灌裝機器人等,2條線適度加工能力達到日處理稻谷800噸項目已完成;優質稻米專用倉庫已完成;生物質熱風爐及低溫循環烘干機14臺套項目已完成;聯河專用品牌糧食基地綠色種養和物聯網建設項目已實施。目前已在在上海、合肥等省內外大中城市商超市場設立中國好糧油實體專柜、品牌專柜106個,在高速驛達設立中國好糧油形象專柜88個;在中央電視臺CCTV-1“朝聞天下”、CCTV-13“新聞30分”、CCTV-4“中國文藝”、CCTV-15“精彩音樂會”等媒體宣傳推廣中國好糧油產品;聯河淘寶企業店鋪,聯河微商城,聯河京東旗艦店,聯河天貓食品旗艦店已建立;糧食質量檢測中心項目暫未開工建設。
四、項目效果情況
隨著“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的實施和糧食產業經濟的發展,20XX年,全省優質糧油品率顯著提升,種糧農民增收40億元。
“中國芝麻油之鄉”肥東縣示范企業燕莊油脂帶動當地農戶擴大燕莊自由芝麻品種——高油品“燕莊1號”和高芝麻素“燕莊2號”種植面積,以優質芝麻種植和高于市場價的原料收購價帶動農戶脫貧致富、返鄉就業。芝麻種植面積擴大至10000畝,當地農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同時提高優質芝麻產品的供給結構和水平,滿足城鄉居民消費健康需求。
靈璧縣康美達面業有限公司建立小麥良種繁育基地,以高于市場0.1元/公斤的價格分級收購協議糧食,并及時結付糧款。安徽達園糧油有限公司發展種殖基地20多個,有1000多農戶參加了達園專業合作社的`大豆種植,優質大豆種植面積20萬畝。通過公司帶動已發展大豆專業合作社10家,輻射帶動農戶5000多戶。參加專業合作社的農民采用專業化管理后,畝產可增加收入120多元。公司每年還吸收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100多人。宿州市笑果飼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向陽、韋集等鄉鎮與農業合作社、種糧大戶簽訂生產服務合同,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新型產業聯合體,統一供種、統一技術指導、訂單收儲,締結優質玉米生產基地5000畝以上,2020年逐步達到8000畝以上。2018年為向陽鄉提供精準扶貧玉米種,并保證以高于市場價60元/噸的價格回收貧困戶種植的玉米,對農業、尤其是貧困農村產生較強的發展帶動作用。
蒙城縣圍繞“中國好糧油”行動實施方案,20XX年投入2500萬元用于農田水利設施改造,建設高標準農田;投入2719.2萬元,種植優質小麥41.2萬畝,落實獎補資金196萬元;實施“蝦稻連作”獎補1800萬元。
阜南縣以達億糧油食品有限公司以公司流轉土地為核心區域,加大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的合作,簽訂優質糧食種植收購協議,并提供市場信息、種子、化肥和融資、擔保服務,發展“糧食銀行”,積極發展推廣訂單農業15萬畝。
懷遠縣20XX年建設優質糯稻種植基地12.6萬畝,通過自建原料基地以及合同、訂單收購原料占87.5%,帶動農戶人均增收2260元。當年優先優價(每公斤高于市場價0.10元)直接收購貧困戶稻谷192300公斤,貧困戶多獲益19230元,涉及貧困戶13戶。2018年落實優質糯稻生產基地13.5萬畝。并簽訂《“訂單收購+溢價”脫貧帶動糯稻種植協議書》4份,涉及貧困村4個,貧困戶112戶,種植面積1030畝。預計收購貧困戶稻谷6萬公斤。通過“訂單收購+溢價”的方式,變輸血為造血,帶動脫貧。
天長市今年重點鼓勵2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2個示范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通過企業(龍頭加工企業和國有收儲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大戶)+農戶的合作模式,開展從種子、田間、儲存、加工、銷售的規范化管理方式,從稻、麥種選播、田間管理、產中服務、收割、去雜、烘干、收儲加工,簽訂協議,分工協作,完善產業鏈。計劃播種8萬畝新品優質水稻。
鳳陽縣積極推進優質優價訂單收購,促進農民種植優質糧油增收,安徽安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自購優質稻谷種子,訂單開展優質稻谷種植3000畝以上。
壽縣糧油加工示范企業開展了優價訂單收購,優質糧油訂單面積86萬畝,較上年增長11%,優質糧油訂單收購39.26萬噸,較上年增長12%,促進農民種植優質糧油增收10001.60萬元;大力開發優質糧油產品,安徽心連心米業公司開發香米系列,優質稻谷訂單2000畝,免費提供種子、化肥、農藥和技術服務,以高于市場價0.2元公斤收購香稻,農民增收20萬元,戶均500元;安徽國精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全年優質稻谷訂單4萬畝,訂單收購1.91萬噸,發放優質稻谷收購資金5570萬元,每公斤收購價格2.92元公斤,高于國家最低收購價2.76元公斤的0.16元,農民優質糧增收306萬元。
南陵縣結合專用品牌糧食(水稻)綠色技術推廣項目實施,以優化品種結構為主要抓手,輔以綠色生產技術措施,以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為要點,努力調整全縣水稻品種結構,提升原糧品質,今年實施10萬畝,為全縣糧食產業提質增效奠定基礎。
望江縣20XX年開始實施優質糧食工程以來,龍頭企業牽頭主導的優質糧食訂單面積大幅增加,20XX年達到20萬畝,優質品率提高10%,帶動農民增收每戶近300元;2018年有可能突破35萬畝,可以帶動農戶12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8600多戶,每戶可增收500元,優質品率可提高30%。企業、農業糧食部門以及農戶對種植優質品種和專用品種已形成共識。
好糧油項目績效自評報告4
根據《紅河州財政局關于開展20XX年度州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和財政評價工作的通知》(紅財績發〔20XX〕1號)要求,現將我單位2020年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項目概況
1.項目背景:為認真貫徹落實《紅河州人民政府關于深入貫徹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的實施意見》(紅政發〔2016〕74號)、《紅河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紅河州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考核辦法的通知》(紅政辦發〔2016〕187號)精神,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糧食流通和物資儲備工作保障糧食安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根據《紅河州“十三五”重點專項發展規劃目錄》,設立“紅河州糧食質量安全監測經費”項目、“紅河州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經費”項目、“紅河州社會糧食流通統計及價格監測工作經費”項目、“救災物資采購專項資金”項目、“紅河州糧食風險基金專項資金”項目和“縣市級儲備糧食風險基金專項資金(下級)”項目。
2.項目主要內容:
(1)對全州13個縣市開展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組織開展政策性糧食收購、庫存、出庫等監督檢查,確保儲備糧油質量和口糧市場安全,維護糧食市場秩序,保障全州糧食安全。
(2)完成全州收獲糧食質量調查、品質測報和風險監測涉及全州13個縣市,儲備糧食質量監管涉及省、州、縣級儲備樣品監測、軍供糧食質量抽查及軍糧樣品質量監測。完成糧食質量監測樣品400份。
(3)貫徹落實國家糧食流通統計制度,落實省級和州委、州政府的部署方案和要求。在全州建立46個糧油價格監測點(站),積極開展糧油價格預警監測;將116戶糧食企業納入統計直報,建立473戶居民糧油收支存專項調查,執行糧油銷售和庫存日報和周報制度,積極抓好糧食流通統計監測,全面完全成監測統計任務,為防控疫情,全州糧油保供穩市,發揮了積極作用。實現全州糧食有效供給,糧食市場穩定,糧油價格基本穩定,確保糧食安全目標。
(4)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六有”保障,應對突發性災害救助所需,確保受災群眾能及時得到救助。
(5)完成全州縣市儲備量儲備任務,穩定社會保障本年度糧油安全,以保障全州477萬人口的糧食安全。
3.項目資金投入和使用情況:根據《紅河州財政局關于下達2020年州級行政事業單位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預算的通知》(紅財預發〔2020〕15號)和《紅河州財政局關于下達紅河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局2020年預算項目支出經費的通知》(紅財建發〔2020〕58號)文件,項目預算資金1320萬元,2020年州本級項目資金下達總金額為134萬元,(“紅河州糧食風險基金專項資金”960萬元由財政專戶支付糧食企業補貼、“縣市級儲備糧食風險基金專項資金”226萬元為補助13縣市資金),其中:“紅河州糧食質量安全監測經費(州本級)”18萬元、“紅河州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經費(州本級)”13萬元、“紅河州社會糧食流通統計及價格監測工作經費(州本級)”13萬元、“救災物資采購專項資金(州本級)”90萬元。
二、部門績效目標的設立情況
(一)年度工作任務
2020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及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具體指導下,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按照州委工作思路、全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會議的安排部署,積極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構建高效的現代糧食流通體系和統一的物資儲備體系為目標,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推進糧食流通和儲備能力現代化建設,全面提升全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保障能力,促進糧食生產、流通、消費協調可持續發展,確保了紅河糧食安全和物資保障供應。
(二)項目績效目標設定
總體目標設定
(1)通過組織開展政策性糧食收購、庫存、出庫等監督檢查,確保了儲備糧油質量和口糧市場安全,維護了糧食市場秩序,保障了全州糧食安全。對全州13個縣市開展糧食流通監督檢查。
(2)完成全州收獲糧食質量調查、品質測報和風險監測涉及全州13個縣市,儲備糧食質量監管涉及省、州、縣級儲備樣品監測、軍供糧食質量抽查及軍糧樣品質量監測。完成糧食質量監測樣品400份。
(3)貫徹落實國家糧食流通統計制度,落實省級和州委、州政府的部署方案和要求。在全州建立46個糧油價格監測點(站),積極開展糧油價格預警監測;將116戶糧食企業納入統計直報,建立473戶居民糧油收支存專項調查,執行糧油銷售和庫存日報和周報制度,積極抓好糧食流通統計監測,全面完全成監測統計任務,為防控疫情,全州糧油保供穩市,發揮了積極作用。實現全州糧食有效供給,糧食市場穩定,糧油價格基本穩定,確保糧食安全目標。
(4)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六有”保障。應對突發性災害救助所需,確保受災群眾能及時得到救助。保障日常儲備物資量比率,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維護受災群眾合法權益,推動需因災救助順利圓滿完成。
(5)紅河州儲備糧油經費補貼是為穩定社會、保障本年度糧油安全。糧食是人民的基本生活必需品,糧食穩,人心定。這就要求實行糧食儲備,國家通過專儲糧的合理吞吐,保證市場糧價的.基本穩定,消除不平衡,從而為社會穩定提供基本的物質保證。紅河州從提高糧食安全保障程度、促進糧食生產發展、穩定農民增收的高度,充分認識強化地方糧食儲備工作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大局意識、擔當意識、責任意識,加強領導落實儲備糧任務,以保障全州人民的糧食安全。
(6)穩定社會,調劑糧食市場,保障各縣市的糧食安全,完成縣市5050萬公斤的戰略糧食儲備任務。
階段性完成目標:
1.糧食風險基金的籌集和發揮其獨特的職能作用。州級預算配比縣市級儲備糧食風險基金226萬元(轉移支付)。糧食風險基金是化解糧食安全風險,調控糧食有效供給的重要性保障基金,州級糧食風險基金由我局編制預算,財政、農發行和糧食三部門參與管理,財政主導管理支付。2020年預算糧食風險基金已全額轉移下撥全州13縣市,州本級預算960萬元已全額下撥儲備企業,為全面完成全州儲備糧油規模新陳輪換和正常管理工作任務,保證儲備糧油數量真實,質量完好,管得好用得上,推動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發揮了積極作用。
2.做好全州糧食質量安全監測,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糧油質量標準、衛生標準;指導培訓基層糧食行業的檢驗技術工作和培訓檢測人員;承擔全州糧油質量監督檢驗、委托檢驗、仲裁檢驗工作;承擔儲備糧、軍供糧的質量檢測。完成區域內收獲糧食風險監測、質量調查和品質監測報告工作。開展了市場糧油、政策性庫存糧油、學校糧油、生產地糧食質量等抽樣監測工作,加大糧食重金屬、真菌毒素、化學農殘藥等污染監測力度,充分發揮糧油質量監測在糧油食品安全管理中質量把關和技術支撐作用,有效防止不合格糧油產品流入市場,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放心的糧油產品。2020年,州糧油質量監測所共完成糧食樣品監測400份,樣品合格率達97%。新收獲糧食進行監測,完成了質量調查、品質測報和安全風險監測,保障全州糧食質量,對全州90所學校學生糧大米和10個供糧企業進行質量監測,保障學生用糧安全,對全州8個“放心糧油”企業(店)例行監測,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3.防災減災救災應急專項物資儲備和管理。認真抓好救災儲備物資的管理和使用,提高我州應對重特大自然災害的緊急救助能力,確保應急狀況下救災物資的有效保障供給。做好州級重要物資和救災物資儲備,加強救災物資日常管理,做到專庫存儲,專人負責,專賬管理,做好儲備庫房避光、通風良好,防火、防盜、防潮、防鼠、防污染等措施,確保救災物資儲備安全。本年度積極協同州應急管理局做好疫情防控救災物資調運和供應工作,克服各種困難挑戰,先后向13縣市及文山州調運冬春救助物資18100件,價值220.6萬元,調運新冠肺炎疫情應急物資6721件,價值257萬元,做好冬春防寒和疫情防控工作,確保防控疫情期間群眾的生活穩定有序。本年度州本級預算資金90萬元,新增購置救災儲備物資7590件,增補物資儲備。當前共儲備救災物資3個種類,共儲備有97330件物資物品,價值1700多萬元(其中,代省儲備88433件,價值1564.8萬元,州級儲備8897件,價值160萬元)。切實抓好救災應急物資儲備管理,積極做好救災物資的購置增補工作,居安思危,有備防患,不斷提高應急響應保障能力。
4.切實加強糧食流通執法監督檢查,維護糧食流通秩序。切實承擔起保障本地區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全面加強糧食生產、儲備、加工和流通能力建設。紅河州在2019年度全省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考核中再次榮獲第一名。本年度針對疫情防控期間糧食安全保障工作,健全完善“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制度,暢通“12325”全國糧食流通監管熱線,認真受理群眾舉報。全州共開展糧食流通執法督查462次,比上一年增加了229次,檢查各類糧油企業(含超市、門市)1078個次,比上一年增加了376個次。開展了市場糧油、庫存糧油、學校糧油、生產地糧食質量等抽樣監測工作,加大糧食重金屬、真菌毒素、化學農藥等污染監測力度,有效防止不合格糧油產品流入市場,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放心的糧油產品。6月份認真組織開展2020年全州糧食庫存大檢查工作,摸清了全州糧食庫存家底。通過企業自查、州級組織3個抽查組復查,全州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糧安全、賬實相符、賬賬相符、補貼到位、管理規范。
5.做好社會糧食流通統計及糧油市場價格預警監測。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糧食流通統計制度》,加強社會糧食流通統計預警監測和糧油市場價格預警監測。本年度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州糧食系統及時啟動糧食流通緊急預警監測機制,迅速組織開展糧食市場監測工作,從1月28日起每天對市場糧油銷售和庫存情況和市場糧油價格采集一天一報統計監測,把握糧油市場行情,積極做好疫情防控,抓好糧油市場供給,保供穩價工作,從4月初改為每周一報監測情況,將延續到疫情防控工作結束。全州糧食系統積極抓好社會糧食流通統計工作,已將139戶糧食企業納入國家糧食流通直報系統的進行按月統計填報,在7個縣市建立了城鎮和鄉村居民糧油收支存情況調查473戶,其中,城鎮居民135戶,鄉村居民338戶,并將調查結果納入國家直報。積極開展糧食流通專項調查,1至3月開展了全州糧食和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調查,4月份開展全州鄉村居民存糧調查。把握秋糧收購,每5天上報秋糧收購進度情況。全面抓好糧食流通產業統計,對糧食產業經濟、糧食流通企業倉儲設施、糧食從業人員、糧油科技、糧食產業投資、糧食企業購銷存等分類進行年度統計和分析。抓好糧食依法統計,規范糧食統計工作。在全州建立了46個糧油價格監測點,定期按糧油品種分類全面對糧食收購、市場糧油價格統計監測,納入國家糧油價格監測直報系統上報了11期、省局直報系統上報了11期、糧油價格分析上報了11期。通過對糧食流通全面統計監測,把握了解糧食流通狀況,為糧食流通行業管理,國家和各級政府糧食宏觀調控和制定政策提供統計信息。
(三)項目組織管理情況
1.職責情況
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糧食流通和物資儲備工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承擔全州糧食流通宏觀調控的具體工作;管理全州糧食、棉花、食糖等儲備。負責州級儲備糧棉糖行政管理;負責州級重要物資和應急儲備物資的管理;根據全州儲備總體發展規劃,統一負責儲備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負責對管理的政府儲備、企業儲備以及儲備政策落實;負責糧食流通行業管理,制定行業發展規劃、政策,擬訂糧食流通和物資儲備有關標準、糧食質量標準,制定有關技術規范并監督執行。
2.資金管理情況
專項資金由州財政局與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共同管理。州財政局會同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專項資金分配,加強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
州財政局將專項資金切塊下達到縣市,由各縣市在《紅河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規定范圍內,確定專項資金支持重點,統籌將專項資金安排到具體項目。
三、績效評價工作開展情況
(一)績效評價的目的、對象和范圍
目的:根據設定的績效目標,運用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對紅河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局2020年部門項目支出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為進一步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以及下年度作為編制和安排財政預算的重要依據。
(二)績效評價
績效評價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2014年修訂);
2.《紅河州財政局關于開展20XX年度州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和財政評價工作的通知》(紅財績發〔20XX〕1號);
3.《紅河州財政局關于印發<紅河州州級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規程(試行)>的通知》(紅財預〔2015〕97號);
4.《紅河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財務資金開支管理制度》;
5、《紅河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預算績效管理制度》;
6.《紅河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預算績效管理暫行辦法》。
根據項目特點,設置4個一級指標(投入、過程、產出、效果);11個二級指標(項目立項、資金落實、項目管理、財務管理、產出數量、產出質量、產出時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社會公共或服務對象滿意度);31個三級指標。
項目績效評價為百分制,各級指標依據其指標權重確定分值,涉及“資金到位率”“資金使用率”兩個指標,不同類型項目同時適用幾個指標時,打分以算術平均值計算;單個項目僅適用單個指標時,打分以單個指標的分值計算,據最終得分情況將評價標準分為四個等級:優(得分≥90分);良(80分≤得分<90分);中(60≤得分<80分);差(得分<60分)。
具體內容詳見附件2績效評價自評表。
(三)績效評價工作過程
1.前期準備:根據預算法的相關規定,在預算編制時,建立事前績效目標編制工作,構建事中績效跟蹤和績效評價機制。為確保績效目標如期實現,單位根據確定的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和項目支出績效目標,對績效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跟蹤和績效自評。
2.組織實施:根據《紅河州財政局關于印發2019年度紅河州預算績效管理考核辦法的通知》(紅財績發〔2019〕3號)要求,單位黨組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力量,開展2020年部門預算績效管理考核相關工作。項目自評績效由業務科室填報項目績效自評情況,財務人員協助;單位整體績效由財會科填報,各科室提供佐證材料和依據。
四、綜合評價情況及評價結論(附相關自評表)
(一)績效評價綜合結論:
2020年糧食和儲備專項經費項目績效評價自評得分100分,評價等級為“優”。
(二)績效目標實現情況
2020年,1.州糧油質量監測所共完成糧食樣品監測400份,樣品合格率達97%。新收獲糧食進行監測,完成了質量調查、品質測報和安全風險監測,保障全州糧食質量,對全州90所學校學生糧大米和10個供糧企業進行質量監測,保障學生用糧安全,對全州8個“放心糧油”企業(店)例行監測,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2.防災減災救災應急專項物資儲備和管理,先后向13縣市及文山州調運冬春救助物資18100件,價值220.6萬元的,調運新冠肺炎疫情應急物資6721件,價值257萬元,做好冬春防寒和疫情防控工作,確保防控疫情期間群眾的生活穩定有序。本年度州本級預算資金90萬元,新增購置救災儲備物資7590件,增補物資儲備。當前共儲備救災物資3個種類,共儲備有97330件物資物品,價值1700多萬元(其中,代省儲備88433件,價值1564.8萬元,州級儲備8897件,價值160萬元)。切實抓好救災應急物資儲備管理,積極做好救災物資的購置增補工作,居安思危,有備防患,不斷提高應急響應保障能力。
3.糧食流通執法監督檢查維護糧食流通秩序,開展糧食流通執法督查462次,比上一年增加了229次,檢查各類糧油企業(含超市、門市)1078個次,比上一年增加了376個次。開展了市場糧油、庫存糧油、學校糧油、生產地糧食質量等抽樣監測工作,加大糧食重金屬、真菌毒素、化學農藥等污染監測力度,有效防止不合格糧油產品流入市場,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放心的糧油產品。
4.做好社會糧食流通統計及糧油市場價格預警監測,在7個縣市建立了城鎮和鄉村居民糧油收支存情況調查473戶,其中,城鎮居民135戶,鄉村居民338戶,并將調查結果納入國家直報。在全州建立了46個糧油價格監測點,
五、績效評價指標分析
(一)項目決策情況分析
2020年初紅河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根據年初工作任務,制定《紅河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預算項目績效目標》。預算批復后,單位圍繞績效目標,糧食風險基金的籌集和發揮其獨特的職能作用。州級預算配比縣市級儲備糧食風險基金226萬元(轉移支付)。糧食風險基金是化解糧食安全風險,調控糧食有效供給的重要性保障基金,州級糧食風險基金由我局編制預算,財政、農發行和糧食三部門參與管理,財政主導管理支付。2020年預算糧食風險基金已全額轉移下撥全州13縣市,州本級預算960萬元已全額下撥儲備企業,為全面完成全州儲備糧油規模新陳輪換和正常管理工作任務,保證儲備糧油數量真實,質量完好,管得好用得上,推動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項目過程情況分析
項目過程包括項目管理和財務管理,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制定《關于印發紅河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從制度上規范了資金的使用及管理方式;項目實施過程中,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業務科室根據科室工作任務了解目標任務進展情況并進行情況分析,及時掌握績效運行情況、資金支出進度等。
(三)項目產出情況分析
項目產出包括產出數量、產出質量、產出時效,主要反映州、縣市供銷社完成的當年主要工作任務,到2020年底,項目指標均已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標任務完成。
(四)項目效益情況分析
1.經濟效益分析
參加中國糧交大會和“世界糧食日”活動成效顯著。一是我州組織參加第三屆中國糧食交易會。我州組織9家優質糧油企業參加2020年10月19日至21日在福州舉辦第三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展出了梯田紅米、云恢米、過橋米線、石屏豆腐等糧食產品,簽訂了原糧購銷合同8.8萬噸,特色糧食購銷合同30噸,達成日處理200噸玉米加工設備戰略協議。
2.社會效益分析
加快糧食產業發展。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圍繞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大力發展云恢290、滇屯502、梯田紅米等優質特色糧食,扎實推進糧食精深加工與轉化,大力推進主食產業化,不斷增加綠色優質和特色糧油產品供給。加大糧食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影響力、控制力的骨干企業,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激發企業動力和活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3.滿意度分析
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績效再評價對基層糧食企業和應急網點受益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實地評價共發放調查問卷168份,收回有效問卷161份,其中糧食企業受益人員148份,應急13份。問卷調查綜合滿意度為95.83%。調查問卷結果分別為:糧食企業受益人員共計148份,滿意問卷139份;應急網點共計13份,滿意問卷10份,綜合計算滿意度為85.4%。
六、主要經驗及做法
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根據績效管理要求,一是高度重視項目管理工作,明確預算項目執行時間表,積極督促各縣市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同時要求和各縣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細化、量化項目指標體系、科學合理地進行績效評價。二是完善部門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評價考核相關工作,以確保單位績效評價工作穩步開展。
七、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項目管理制度不健全
對預算績效管理重要性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開展時間較短,加上缺乏系統培訓,個別科室部門對績效管理的意義認識不夠清晰。
(二)績效評價政策執行不到位
縣市供銷專項經費項目的績效自評主要是以工作總結的方式進行,多采用定性評價方式,未能嚴格執行預算績效管理相關政策的要求。
八、建議
(一)建立健全項目管理制度,嚴格按照項目管理制度推進項目實施,建立健全分項目的業務管理制度,同時督促縣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嚴格按照制度執行,確保項目實施的規范性和有效性。
(二)嚴格落實預算績效管理相關政策,績效自評設置科學合理的量化指標體系,根據科學量化的指標體系進行自評價,提高績效自評質量
九、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無。
【好糧油項目績效自評報告】相關文章:
好糧油項目績效自評報告范文(精選11篇)12-14
項目績效自評的報告02-02
項目績效自評報告02-25
經費項目績效自評報告03-02
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報告12-09
資金項目績效自評報告12-10
項目資金績效自評報告12-15
項目經費績效自評報告12-18
預算績效項目自評報告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