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問題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3-06-08 16:56:16 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就業問題的調研報告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就業問題的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就業問題的調研報告

  團隊名稱:

  指導單位:

  團隊成員:

  團隊負責人:

  活動地點:

  活動形式:

  摘要:

  我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此次調查范圍覆蓋宜興市區所有大學生,包括師范與非師范專業在校的本科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為94.3%。調查文件采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附表一如下)

  關鍵詞:

  就業問題 失業 大學生 宜興市 問卷調查 大學生素質 高校指導

  一.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宜興市大學生就業問題問卷調查表(表一) 卷一(針對所有被訪者)

  被訪者年齡:

  A 20以下 B 20 –30 C 30-40 D 40以上 被訪者性別:A男 B女

  ⑴您認為目前普通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怎樣?

  A.十分嚴峻,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B.有點嚴峻,但比其他較低學歷人群要容易得多

  C.有點嚴峻,與其他較低學歷人群差不多 D.不了解 (2)您是否認為當前高學歷者就業會更容易? A是; B否; C不一定;

  (3)您如何看待某些人為了就業而千方百計考證? A這為求職成功增添砝碼

  B 這對求職成功沒有多少幫助

  C 其他-----------------------

  (4)您如何看待考研熱的現象?

  A 繼續深造可以躲避就業高峰,增加就業優勢 B 研究生數量越來越多,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C 其他------------------------- (5)您認為當前學哪類專業更易于找到工作?(可以多選)

  A.文史類 B.經濟類 C.工科類 D.農林類 E.管理類 F.理科類

  G .師范類 H.其它(請具體填寫)

  (6)您如何看待專業與工作的不對口現象?

  A. 這種現象很普遍,根本無所謂,很容易適應

  B. 給就業造成一定困難,但可以克服

  C. 會嚴重阻礙工作,很難在其崗位上呆得長久

  D. 專業與工作不對口,根本無法就業

  E. 從未關注過這一現象

  (7)您認為學校現行的就業指導是否有必要?

  A必要; B無所謂; C沒有必要;

  (8)您認為某些學校搞的“包裝畢業生”(比如:濫發獎學金)是否讓學生就業更有優勢?

  A有很大幫助; B有一些幫助;C沒有幫助;

  (9) 您曾采取過哪些媒介手段來幫助自己就業?(可以多選)

  A.人才網站 B.招聘會 C.人才市場 D.其它

  (10)您如何看待當前各大學的擴招對就業形勢的影響?

  (11)您認為大學生與其他人群相比較其就業優勢與劣勢各是什么?

  (12)宜興是全國百強縣之一,也是蘇南比較發達的城市之一,您認為這是否會對大學生選擇留宜工作起重要影響?同時,中學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是否會考慮這一因素?

  (13)中國入世后,國內的就業情況有一定改觀,但中國人才結構矛盾卻日益凸現,你如何看待?

  卷二

  A求職者:

  ① 您的就業觀是什么?(從a.對薪水的要求;b.對自身發展的要求;c.心態;三方面回答) ② 您認為求職過程中良好的

  二. 調查情況

  (1) 調查背景

  20xx年普通高校大學生畢業生將達630余萬

  人民網北京11月21日電 (記者趙婀娜)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畢業生規模將達630余萬人,高校大學生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在20日召開的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強調,力爭20xx年高校大學生畢業生離校時初次就業率基本穩定。

  袁貴仁強調,各地要進一步擴大“農村教師特崗計劃”的規模,加強創業教育,調整人才培養類型結構和專業結構,開展就業實習實訓,推進就業信息化建設,開設就業指導和職業發展課程,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殘疾人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生等特殊群體的幫扶力度

  (2)調查目的:

  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了解自己的就業目標,和自己的專業!為以后更好的就業打下基礎!讓大學生自己有風險意識,以便能夠更好的學習武裝自己!

  (3).調查結果:據統計只有30%的人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并表示將來會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20%的人有明顯的職業規劃與目標;50%的人不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并對自己專業的就業趨勢不了解,表示將來只要有工作就可以。

  就業是民生之本,黨的十七大將擴大就業作為一個重要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建設中,實現充分就業對于發展國民經濟、維護社會穩定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認真總結實施積極就業政策以來我省促進就業工作的成效和經驗,分析存在問題,研究改進措施,根據省政府領導意見,由省政府研究室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對我省就業再就業工作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告如下。

  一、近年來我省就業再就業工作主要成效

  (一)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了全省就業工作的平穩發展

  根據中央部署,自XX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認真推行積極的就業政策,提出了就業優先戰略,確定了“增加就業崗位、落實再就業政策、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強化再就業服務和幫助困難群體就業”等五大工作目標,提出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要與增加投資相結合、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與國有企業改革相結合、與城市化相結合、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的五個結合要求,并以省政府名義將就業再就業目標下達各地州,要求各地把增加就業崗位、實現就業人數、控制失業率等目標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并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配套政策和操作辦法,形成了“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就業機制,全省就業工作平穩發展,各項就業指標基本實現。XX-XX年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5.01萬人,年均增加約1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累計54萬人,年均登記失業人數1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家產業就業人數521.6萬人次,其中,省外流動就業人數為201.14萬人次;累計投入使用就業再就業資金15.17億元;領取《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50.4萬人,實現再就業42.9萬人,再就業率為85.1%;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190.55萬人,失業保險基金收入30.49億元,支出18.76億元,有35.4萬人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建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 127個,職業介紹機構共1715個,其中:公益性職業介紹機構1518個,街道、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1359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855個。

  (二)勞動力市場體系和現代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云南省勞動力市場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探索,90年代逐漸培育并隨著國家“金保工程”的實施而不斷發展,至今,一批設施、功能較為齊全的地方性的勞動力市場體系框架基本建立,包含職業介紹、就業訓練、失業保險和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等內容的就業服務體系以及職業介紹咨詢服務網絡基本形成,通過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已經成為我省勞動用工的主導方式。

  一是全省城鄉普遍建立了勞動保障所(站)。XX年,全省129個縣(市、區)所轄的53個街道已經全部建立了勞動保障所(站),1517個鄉鎮上已經有1301個鄉鎮建立了勞動保障所(站),全省851個社區中,已有637個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站。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的建設,使勞動保障工作重心下移、更貼近群眾,窗口前移、更方便群眾。二是全省基本完成了勞動力市場網絡和信息化建設,并逐步完善了勞動力市場的職能。“十五”期間,全省各級勞動力市場場地建設面積達82,649.84平方米,其中:州、市級為14,428.18平方米,縣級為68,221.66平方米。市場內設有求職與用人登記、信息發布與查詢匹配、職業指導與政策咨詢、推薦介紹與現場招聘等服務項目和窗口。全省各地先后籌集勞動力市場建設資金8,026.03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38萬元,省級補助691.25萬元,各州、市、縣自籌7,196.78萬元。各級政府除資金投入外,還以其它方式支持勞動力市場建設,如房產、土地、辦公用品、設備等,折合資金3,161.67萬元。

  XX年年,云南全省共有職業介紹機構1 865個,其中,省級1個,地、州、市級16個,縣(區)以上140個,街道51個,鄉鎮級1,477個,其它部門開辦的28個,個人開辦的169個。職業介紹工作人員2,675人。勞動保障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完全覆蓋了全省縣以上行政區域,鄉鎮職業介紹機構已覆蓋了全省鄉鎮的75.2 %,工作覆蓋面達到90%以上。全省勞動力市場載體建設形成了以省級勞動力中心市場為龍頭,以16個州、市為勞動力分市場,128個(不含麗江市古城區)縣級公共介紹機構為骨干、其它民辦職業介紹機構為補充的勞動力市場體系。

  (三)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成效顯著

  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流動(勞務輸出)是關系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問題,也是實現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省委、省政府將勞務輸出作為農民增收和三項扶貧工程的重要任務來抓,加大了輸出前的引導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的投入,強化了勞動力市場的建設,全省勞務輸出規模穩中有升,勞務收入穩定增長,輸出區域不斷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已經成為緩解城鄉就業矛盾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據省勞動保障部門數據顯示, XX年年1-10月,全省當年共輸出勞務人員137.68萬人次,完成年計劃任務的172 %。其中:境外輸出0.49萬人次,占0.36%;省外輸出40.81萬人次,占輸出人數29.65%;省內輸出36.45萬人,占輸出人數26.47%,縣內輸出59.92萬人,占輸出人數的43.52%。預計全年輸出150萬人次,完成年計劃80萬人的187%。

  XX年起,我省開始實施“興邊富民工程”勞務輸出項目,當年省級投入1,147.28萬元,其中勞動力市場建設費380萬元、農村勞動力引導性培訓及職業技能培訓費用767.28萬元,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7,251人,輸出勞務人員239,600人次,完成省下達計劃任務43,500人的550%, 當年實現勞務收入約11.5億元。XX年投入1,317萬元,其中勞動力市場建設費120萬元,農村勞動力引導性培訓及職業技能培訓費用1,197萬元,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3,398人,輸出勞務人員24,4728人次,完成省下達計劃任務39,900人的613%,當年實現勞務收入約11.7億元。XX年年投入1,848萬元,其中勞動力市場建設費18萬元,農村勞動力引導性培訓及職業技能培訓費用1,830萬元,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42,018人,輸出勞務人員313,510人次,完成省下達計劃任務36,600人的856%,當年實現勞務收入約14.7億元。

  (四)失業保險有效發揮了保生活、促就業的作用

  全省失業保險制度在鞏固中不斷發展,統籌級次提高,實現了“地級統籌,省級調劑,財政補貼”的管理方式,失業保險基金穩步增長,有效發揮了保生活、促就業的作用。到XX年底,全省參保人數回升達到189.2萬人。5年間,全省失業保險基金收入24.3億元,與“九五”相比增收15.2億元,增長166%;基金支出18.4億元,與“九五”相比增加12.9億元,增長232%;省級向9個州市調劑失業保險基金1.35億元,與“九五”相比增加1.02億元;救助失業人員達到32.6萬人,與“九五”相比增加20.23萬人,增長164%;幫助7.12萬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與“九五”相比增加2.96萬人,增長71%。

  (五)資源枯竭型城市就業再就業成效顯著

  昆明市東川區是我省典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隨著礦產資源的日益枯竭,東川的企業發展陷入困境,大量勞動者失業,最高時登記失業率達40.2%。為有效促進東川區企業的轉產經營和改善勞動者就業狀況,XX年4月,省委、省政府決定在東川建立再就業特區,對東川再就業特區勞動就業提供許多優惠政策,為東川再就業特區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也為我省其他類似的資源型城市成功探索出一條發展道路。

  XX年年末,東川區戶籍總人口為30.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7萬人,農業人口23.2萬人;全區農業勞動力人數11萬人,富余勞動力人數1.6萬人,外來流動人口5,100人。

  在實現就業方面,XX年年城鄉就業人數17,938人(其中:在職就業農民工11,117人);在本地就業6,821人(其中:“兩后生”826人,下崗失業人員4,836,大中專畢業生750人,技校畢業生409人)。XX年年畢業后實現就業的“兩后生”361人,復退轉業軍人就業92人,勞務輸出人數11,174人。

  在失業方面,XX年年新增城鎮失業人員4,709人,其中:大中專畢業生400人,“兩后生”2400人,復轉軍人100人,其他人員1,809人;外地戶口到東川就業489人。XX年年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9%,比上年下降了5個百分點。

  在再就業資金使用方面,自XX年東川再就業特區建立以來,中央、省、市三級共安排再就業資金1.14億元。XX年年支出再就業資金2,054.15萬元。截止XX年年末,累計結余再就業資金3,707萬元。

  二、當前我省就業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我省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但是也還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十一五”期間我省就業再就業工作任務還十分繁重,需要長期艱苦的努力。

  (一)勞動力總量供求矛盾將長期存在,就業再就業工作壓力進一步加大

  城鄉就業需求的快速增長與社會可以提供的就業崗位之間,在人口不斷增加和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的雙重作用下,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將長期存在而且更趨復雜。據勞動保障部門測算,我省有農村勞動力2,091萬人,其中還有500萬人需要在今后幾年轉移就業,加上每年有37萬左右的城鎮新增勞動力、登記失業人員,以及100萬省外常年入滇就業的外來人員,特別是仍在實施的企業改革和事業單位改制,導致由就業轉失業的人數增加,全省每年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數居于16-17萬人的高位上,我省gdp每增加一個點,僅能帶動2.6萬人就業,若經濟增長保持9%的速度,我省每年新增就業崗位不超過30萬個。因此,就業壓力非常大,就業供求矛盾將長期存在。

  (二)就業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

  云南是一個多民族、邊疆、貧困省份,據“五普”資料顯示,我省0—14歲的人口占人口總數的26.02%(全國平均為22.89%);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受教育程度的為20xx人(全國3611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為6563人(全國11146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為21233人(全國33961人);具有小學受教育程度的為44768人(全國35701人);文盲率為11.39%(全國6.72%)。

  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我省的勞動者素質遠遠滯后于全國。我省的人力資源在數量上供大于求,在質量上表現為供不應求。

【就業問題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就業問題調研報告12-22

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調研報告01-29

大學生就業問題調研報告03-13

大學生就業問題調研報告范文10-25

大學生就業問題調研報告6篇12-22

有關大學生就業問題調研報告模板10-25

大學生就業問題調研報告(通用9篇)04-21

寒假就業問題社會實踐報告01-20

醫院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4-2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片 | 日韩制服欧美动漫在线 | 日本在线婷婷视频 | 亚洲精品不卡福利 | 欧美v亚洲v中文v日韩v专区 | 日本亚洲中文无线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