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跡調查報告

時間:2024-10-16 11:05:48 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文物古跡調查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物古跡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文物古跡調查報告

文物古跡調查報告1

  一、發展小城鎮推進農民工向城鎮集聚的基本情況

  鎮政府所在地大盂村,南距縣城13公里,北距忻州市30公里,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信息中心,也是商業、集市貿易的樞紐和農副產品的集散地,是以建材業為主、農副產品加工和畜產品養殖加工為輔的新型小城鎮。20xx年進行小城鎮規劃建設以來,大盂村硬化了兩條主街道,鑿了一眼深井,擴建了一棟小學教學樓,新建了鎮中學教學樓,鎮中心衛生院,信用合作社和居民樓,依托深井水建了45棟節能溫室。

  經濟發展的支撐依賴與項目建設,群眾增加收入依賴項目建設。大盂鎮一手抓現有項目的發展壯大,一手抓新項目的引進落戶。全鎮的兩個支柱企業喜躍發公司、百城鋼鐵成為全縣的亮點企業,喜躍發公司承攬縣首邑西路等多項縣級重點工程,承攬太佳線等多項省級重點項目,公司業務邁出國門,群眾務工到了非洲。百城鋼鐵成為全縣的'稅收支柱企業,全年上繳稅金20xx萬元,但目前受到金融危機嚴重影響,面臨效益下滑的不利局面。與此同時,經過積極協商聯系,投資在千萬元以上水泥粉磨站項目即將投產,將成為全鎮新的經濟增長亮點。

  (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近幾年隨著小城鎮建設力度的逐漸加大,交通、通訊、醫療、教育、水利、電力等各項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鎮容鎮貌得到很大改變。

  (二)人口不斷聚集,就業結構不斷完善。小城鎮就業人口不斷增加,小城鎮人口就業結構呈多元化,主要以商業、服務業為主。

  (三)集鎮建設對產業化發展的作用日益明顯。小城鎮基礎設施的改善,為民營經濟發展和集貿市場擴大提供了平臺,二、三產業發展速度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加大,一改過去冷清、沉悶的景象。

  二、發展小城鎮推進農民工向城鎮集聚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效果

  (一)理清思路、科學規劃。鎮黨委、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的政策和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攬全局,以加快創新為主題,以項目產業建設為主線,以城效經濟為主導,著力構建“一帶三產業”,即構建大運經濟帶,發展林牧、果蔬、生態旅游三個主導產業,顯著增強經濟實力,富裕農民群眾,建設太原北部經濟強鎮。大盂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方向是:抓緊抓好太原工業新區規劃建設的機遇,用足用好優惠政策,引進建設民營項目,使民營經濟成為全鎮經濟發展的主力;壯大大運經濟帶,抓緊抓好省市規劃建設大運經濟帶的機遇,依傍大運路的優勢,加快項目建設,發展相關產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抓緊抓好國家大力投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機遇,搞好試點,以點帶面,建設生態美、實力強、人民富裕的新大盂。

  (二)突出重點、壯大龍頭。在全縣“生態建設年”活動大力促動下,把主要精力放在投產項目即百城鋼鐵的達產達效上,把稅收目標的實現全部寄托在百城鋼鐵上。通過外部環境的創造和內部企業的努力,對供料系統、除塵設施進行技術改造,在融資、原料、技術、市場等多方面得到改善和開拓,生產效益有效提升,僅百城鋼鐵一家納稅就達1600多萬元,僅次于龍輝、三興、東鋁,連續兩年位居全縣第四納稅大戶,為全縣財政稅收做出突出貢獻。把發展后勁放在研發項目即喜躍發彩色瀝青的開發上,新建生產車間,購置稀漿封層和瀝青灑布車輛,該公司承建了縣城新陽大街改造工程,出資為陽曲公園修建了聚仙閣第一景觀,為大盂增光添彩。與此同時,不失時機地爭取到并配合好,順利完成和推進了一批重點基礎項目,爭取投資800多萬元,改造中低產田近20000畝,順利完成了建于移動新村投資達640萬元的富士康敬老院,建于大盂中學投資達400余萬元的文物古跡慈仁寺。順利推進了一期投資700余萬元的大盂中學擴建工程,二期投資200多萬元的移動新村建設工程,全鎮重點工程項目顯著推進。

  (三)夯實基礎、提升功能。從事關群眾長遠發展的水、路、田入手,下大力氣抓好基礎建設。積極向市縣交通部門爭取,年內新修三條鄉村路,分別是卷子頭――三畛――大盂,大運路――大泉溝――張家溝――李家溝――大盂,大運路――南高莊――大盂——辛莊。至此,大盂鎮將形成環形路網結構,群眾出行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以此為契機,硬化卷子頭、大盂、南高莊、張家溝等村主街道,新建鐵貓公園、綠化大盂村主街道,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穩步推進中低產田改造項目,改造大盂村農田1400畝,新打深井1眼,修整田間路5公里,栽植田間林6000余株,鋪設灌溉管道6000米,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四)優化產業,形成特色。鞏固優化傳統產業,以景莊、北家莊小雜糧專業合作社為帶動,在景莊、北家莊、金家崗等村規模發展小雜糧種植,以砂河、棘針溝養豬專業合作社為帶動,發展農戶規模養豬,以中低產田改造項

文物古跡調查報告2

  為加強對太谷鄉(鎮)區域內文物古跡的保護,確實做好文物古跡與鄉村建設的協調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山西省文物保護法實施細則》、《太谷縣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等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縣鄉鎮文物古跡保護的現狀,特通知如下:

  一、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文物古跡的保護,組織協調有關部門解決文物保護利用、管理方面的重大問題,確保文物安全。

  二、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尚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古跡,包括古寺、古民居、古橋、古塔、老字號、石窟寺、摩崖造像、田野零散石刻、近現代文物等均為保護的范圍。

  三、鄉村文物古跡占用的所有人和使用人,應當承擔保護責任,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文物古跡的義務。對危害文物古跡的行為,鄉(鎮)人民政府應及時報告有關部門,并配合文物旅游局對其行為進行調查處理。

  四、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其文物古跡的`用途,不得在其周圍改建、擴建、新建;不得擅自遷、拆除、變賣文物古跡。屬私有財產,確需拆除、遷移、買賣需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文物主管部門批準、備案。

  五、歷史文化名村名鎮的鄉鎮,要按照歷史文化名村名鎮的保護辦法執行。東里、上安、南席、石畝等保存較多文物古跡的鄉(鎮)人民政府,要指定專人加強監管,杜絕亂拆、亂建、買賣交易等不法行為。

  六、各鄉(鎮)要加強對地下文物的保護,配合文物、公安部門嚴厲打擊針對文物的犯罪行為,指配專人對本轄區地下文物進行看護;進行基本建設工程,必需在文物主管部門備案,并進行地下文物勘探,對不備案、不勘探、破壞地下文物的行為,要按照《文物法》的相關條款嚴肅處理,追究有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文物古跡調查報告3

  自20xx年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各科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來,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此次課程改革,在7至9年級設置“歷史與社會”這門綜合課程,其意義在于對學生進行公民教育,多年的實驗證明,學生喜歡它,教師接受它。但在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也存在一些對新課程“歷史與社會”的教育理念理解偏差以及在這種教育理念指導下如何開展課堂教學等問題,這些問題,還需要我們做進一步的研究。

  一、新課程“歷史與社會”的教育理念

  首先是以培養人文素質為宗旨。新課程提出,“歷史與社會”要致力于培育學生的歷史感以及對自然、生命、祖國和人類的責任感,使學生繼承和弘揚人類文明的優秀傳統,汲取歷史智愚,認同民族文化,具備開放的世界意識,形成積極向上和不斷進取的人生態度。因為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的人文素養,它有利于學生將來參與社會生活,正確處理各種社會關系,有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有利于促進所有學生的社會性發展,造就有時代精神的社會主義公民。因而“歷史與社會”是人文教育的主要課程和重要渠道。

  其次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為中心。初中作為我國義務教育的最高階段,代表著全民文化水準的基礎標準。因此,該階段的公民教育,不僅要學習常識性的社會、文化知識,而且要特別關注“知識”背后的價值觀,注重培養學生有見識的行動能力。“歷史與社會”是促進公民的社會性發展、培養公民的福利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重要課程之一。

  二、貫徹“歷史與社會”的教育理念的策略

  1、以教材為本,挖掘人文視點

  “歷史與社會”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內容豐富,包括古今中外的歷史、哲學、地理、文學、藝術、科技、國際關系等,是一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散發著人類許多思想智慧的光芒,充滿著人文氣息。所以,我們要從教材中挖掘出人文視點,結合并利用當地的一些教學資源,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另外,“歷史與社會”教材中的仁愛、和諧、自省修身、謙讓禮儀等一些我國古代傳統美德,都是我們要挖掘、拓展的人文視點。對這些人文視點的挖掘,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要善于利用當地的一些教學資源,有條件的地方應該組織學生參觀文物古跡和紀念館所,通過這些教學資源,讓學生體會身邊的事物所蘊含的人文視點,達到培養人文素質的教育理念。

  2、注重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1)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當前,我國的教育正大力倡導創新型教育,因為創新是一個民族前進的動力,而一個人創新能力的提高有賴于個人的發散思維能力培養。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組成部分,并在創造性思維運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要創造性地解決一個問題必須運用發散思維,只有進行發散思維,才能獲得靈活的知識,有價值的知識,創造性的知識,才能從事創造性活動。因此在“歷史與社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問題是否有助于學生素質的培養,多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因為開放性的問題更能拓展學生的思路,激勵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綜合探究能力。

  (2)注重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當今社會是一個知識爆炸的社會,一個信息化時代的社會,在信息資源不斷更新,不斷擴容的同時,不可避免地也會產生一些不利于中學生發展的知識,因此“歷史與社會”課程在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同時還要培養中學生如何選取正確的、有價值的信息。

  讓學生收集資料是“歷史與社會”中新課程教學中經常用到的方法。但我們在一些學校布置的課程改革展示臺上,往往能看到學生們制作的精美的資料冊,但仔細分析這些精美的資料,我們發現不少教師沒有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認真閱讀,更沒有引導學生運用所收集的資料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學會收集資料的目的在于學會分析資料并運用資料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如何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明確收集資料的目的,使收集的資料具有針對性,避免讓學生收集一些漫無邊際的、大而無當的資料;其次要向學生介紹各種獲得信息的方法和途徑;再次要指導學生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學生在收集資料以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辨別、分類和取舍;最后,教師應幫助學生通過資料的閱讀,概括出當時對所探討問題的研究結果和進展并根據對資料的研究,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或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學生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做旁觀者,要對全過程進行觀察、指導、參與,及時進行檢查,既要檢查學生收集資料的數量和質量,也要關注學生的積極性。

【文物古跡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保護文物古跡建議書01-25

調查報告垃圾調查報告05-16

調查報告分析調查報告11-08

低碳調查報告_調查報告_03-21

調查報告范文調查報告作文10-24

調查報告06-10

實用學生調查報告 學生的調查報告10-24

關于調查報告的范文調查報告作文05-30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_調查報告06-25

調查報告 信用社調查報告05-1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中文精品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专区 | 香蕉网伊在线中文字青青 | 我要看亚洲中字幕毛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