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筆記

時間:2024-10-29 09:10:13 偲穎 筆記 我要投稿

[優]聽課筆記16篇

  筆記是漢語詞匯,意思是用筆所做的記錄。筆記體著作起源于唐代,在宋代最繁榮。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優]聽課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優]聽課筆記16篇

  聽課筆記 1

  授課教師:xxx

  年級(班):六(2)班課時:

  科目:數學

  課題:《圓的周長》聽課記錄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認識圓的周長。

  (2)揭示課題。

  二、引導探索,展開新課測量圓的周長

  1.把圓放在直尺邊上滾動一周,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則師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圓的周長。

  2.用繩子在圓上繞一周,再測出繩子的長短,得到這個圓的周長。

  3.教師甩動繩系小球,構成一個圓。

  4.小結。

  探討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1.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啟發思考

  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猜一猜,圓的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

  出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組織學生觀察比較,得出結論: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

  2.探索圓的周長與直徑有什么關系。

  3.認識圓周率。

  揭示圓周率的'概念。

  指導閱讀第63頁方框中的文字,了解讓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歷史。

  4.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三、初步運用,鞏固新知

  1.完成第65頁第1的第1題。

  2.完成第64頁下面的“做一做”。

  5.看書質疑。

  四、照應啟思,總結新課

  1、讓學生動手操作去驗證,去理解、探究出好的方法。

  2、老師很好地引導學生自主地去探究新知識,更能啟發學生的思維。

  3、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把德育教育和數學知識聯系起來,值得我學習。

  4、把所學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并運用于生活之中,使學生更加對學習有興趣。

  聽課筆記 2

  判斷標志:(a)首句提出過去、傳統、大家都接受的觀點,這些觀點是舊觀點首句有表示時間概念的詞或動詞的完成時態:often, common claim, usually, traditionally, longmaintained, until, recently, it is frequently assumed, the dominant view, the common belief等。

  觀點的持有者在語法上表現出泛指的語法范疇:some historians, child psychologists, some recent historians。

 。╞)二句或二段首句出現表示轉折或讓步的詞匯,如however, but, yet, nevertheless, unfortunately等

  Top Sentence:新觀點給出之處對舊觀點取非即得到新觀點(取非后可能有多種結果,新觀點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釋)

  解題思路:強對比,互取非(加減not),注意必須是對同一事物的`兩種不同解釋關注的重點:強對比取非;批判糾正型,經常出現的詞有:correct, counter gains, criticize, refute

  新舊觀點題型:

 。1)判斷標志:首句有表示時間的詞

  (2)對舊觀點取非得到新觀點

 。3)新觀點永遠是主題句,不管作者態度如何

  (4)舊觀點負評價,新觀點正評價

  聽課筆記 3

  小學五年級第四單元教材的設計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學習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學生掌握加、減、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然后利用: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被減數=減數+差等關系來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數。而新教材則是借用天平游戲使學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這個規律,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很好地揭 示方程的意義,進而學會解方程,還能使之與中學的移項解方程建立起聯系。

  在教學前,盧老師為了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更新教學觀念,深入了解新教材的涵意——方程是一個等式,是一個數學模型,是抽象的,而天平是一個具體的東西,利用天平這樣的事物原形來揭示等式的性質,把抽象的解方程的過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現出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過程是一個等式的恒等變形。并能站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這一角度上,為學生創設學習此課的情境,通過直觀演示,充分給學生提供小組交流的機會。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重點突出了“等式”與“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這個規律,不斷對孩子們進行潛移默化地滲透,促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靈活地運用此規律來解方程。從而,使盧老師很順利地就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發現學生很樂意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但同時讓聽課老師們感到了一些困惑:

  1、從教材的編排上,整體難度下降,有意避開了,形如:45—X=2356÷X =8等類型的題目。把用等式解決的方法單一化了。在實際教學中,如果用等式性質來解就比較麻煩。很顯然這種方法存在著目前的局限性。對于好的學生來說,可以讓他們嘗試接受——解答X在后面這類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號兩邊同時加上X,再左右換位置,再兩邊減一個數,真有點麻煩了。而有的學生還很難掌握這樣方法。但是用減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解答就比較簡單。

  2、 內容看似少實際教得多。難度下降后,看起來教師要教的內容變得少了,可實際上反而是多了。教師要給他們補充形如X前面是除號或減號的方程還有 X÷1.1=3這樣的方程的解法。

  總之,要使孩子們愛學、樂學,教師就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充分理解教材,并要懂得為教學去創設合理情境,從新的理念、新的角度以及學生的角度去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學模式。靈活處理教材中的問題,鼓勵學生算法的多樣化,真正體現課改精神——“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聽課筆記 4

  授課教師:xxx

  年級(班):一(2)班

  課時:

  科目:數學

  課題:《認識整時》

  聽課記錄

  一、情境導入。

  師:這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想認識他嗎?你們猜猜他是誰?對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孫悟空,孫悟空小時候淘氣頑皮,上學總是遲到,每一天早上,別人都去上學了,他還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于是師傅送給他一份禮物,大家猜一猜,師傅買了什么東西給悟空?生:鬧鐘。

  師:孩子們真聰明,孫悟空高興極了,但是他不會看時間,他想請同學們和他一齊認識鐘表,你們愿意嗎?師:這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整時。板書:《認識整時》

  二、探究新課

  1、認識鐘面

  2、認識整時。

  ①、出示第64頁主題圖。

  ②、出示8時、3時、6時,學生認讀。

 、、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

 、、小結整時的讀法。

  三、課堂活動

  1、撥鐘練習

  ①師撥鐘,小組搶答。

  ②學生挑戰撥鐘。

  2、出示“小明的一天”學生獨立填上這些時刻。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孩子們,時間是寶貴的,老師期望同學們都能做時間的小主人,好好學習,長大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1、利用學生十分喜愛的動畫人物出現導入課堂,能一下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中注意對學生滲透“珍惜時間、愛惜時間”的思想品德的.教育。

  3、師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了游戲環節,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來。

  4、教學環節銜接不好,教師對使用不熟練。教學中出現了必須的失誤,今后還將有待提高。

  聽課筆記 5

  近期我閱讀了《新課程——說課聽課與評課》一書這本書立足于推進改革深化改革這一原點。叢書中問題的提出與解決均來自于全國各地實驗區的研究與實踐。書中帶著新課程的理念敘述著改革實踐中的問題與解決激發著教師的熱情聰明與信心。全書共分5個章節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闡述與分析著課程改革的背景平臺橋梁及如何正確進行說聽評課最后還展示了一組優秀案例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空間也給正處在改革摸索階段中的老師指明了方向書中對于每一個理念的產生操作實踐與反思都有具體的一個過程與評析。因為這些問題均來自教師的實踐

  目前一些名校在作經驗交流時都談到了教研活動的重要性與有效性是推進教學質量的要害。對此本書中就這個問題闡述了實踐中的問題摘錄如下:1 傳統教研制度的弊端。傳統教研關注的重點是教材教法和學生的學業成績對教師的'專業發展關注很不夠教研活動大多是組織教師學習教學理念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等。這種教研方式效率不高而且教師個體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學校與研究機構之間缺乏溝通與聯系長此下去就會導致教師視野狹窄心態封閉妨礙教師個體成長有必要對教研組織的結構重新構建使之產生能夠適應不同層次學校的教研組織結構。

  在讀了這一章節之后對于采取有效的教研方式頗有同感。專家評課就是借助專家的教育聰明反思教師教育的行為及其今后的教育理念提出問題的要害所在并提供適合于當時場景的可供選擇的行動方式。當教師在傾聽過程中意識到該場景所蘊涵的理論在實際場景中的聯系與應用方式時就會有"豁然開朗""茅塞頓開"之感專家的評課過程不僅向教師展示了具體的"教育聰明"同時給教師提供了一種反思的示范。就如我數學組在教研活動中就十分注重評課這一環節當資深老教師評課時我們會發現許多我們不曾意識到的環節老教師卻捕捉到了并從理論依據出發結合現場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反應融合在一起加以點評聽得我們心服口服。如:課堂中應發揮學生主體性適時收放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千萬不要局限學生的思維讓其走到教師預先設計好的軌道上來這樣學生的諸多潛能均被扼殺。這就是學生學得過死思維局限的根源所在。經過老教師的評課之后。我們不僅知道如何直接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為另一方面也學會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所以邊進行學習此書中的有關理念邊結合自身的實踐即時反思共鳴會對自己今后的教學十分有益。?

  聽課筆記 6

  《回聲》一課是用科學童話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解釋了回聲這一自然現象。教學這一課,要讓學生在識字,讀文的基礎上,弄懂課文的主要內容,獲得一定的自然知識,同時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通過感情朗讀欣賞課文中精美的句段,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王教師執教的二年級第三冊《回聲》一課的教案,具有鮮明的特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突出:

  1、讀的訓練扎實有效,達到了以讀促悟的目的。

  以讀為本,這是自古以來代代相傳的學習方法。新課標也特別強調閱讀教學要重視“讀”的訓練,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我們就更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強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逐步感知、感悟、內化、延伸,

  這節課王老師在以讀為本,以讀促悟(悟情、悟理)上作文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王老師根據課文的內容,教學的過程中選擇了多種方式的朗讀,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如初讀時,以學生的自由讀為主,學第二段時采用教師范讀,對青蛙的兩次說話和它的回聲采用男女生分角色讀,師生分角色讀、教師的引讀來理解。學第三段時讓學生帶著動作讀,親身感悟到“撿”“扔”等詞語的用法。

  由于教師重視了讀的訓練,所以學生對回聲的理解水到渠成,也能根據小青蛙對回聲的認識的變化,讀出贊美、奇怪、歡樂等不同的語氣,讀出青蛙媽媽耐心、親切的語氣,收到了較好的朗讀效果。

  2、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貴有疑。在一節課當中,學生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課堂教學中就應點燃學生求索的火花,鼓勵學生在質疑問難中主動探究,主動發展。黃老師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進行質疑:看了題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從學生最想解決的問題當中梳理這節課要達到教學目標,這樣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3、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安粍庸P墨不讀書”,這既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又是一種良好的閱讀品質,同時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學習方法。而現在的孩子在讀書過程中往往浮光掠影,不求甚解。所以王教師引導學生“不讀筆墨不讀書”。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讓學生在書本上圈圈劃劃,標注重點的句段和詞語。

  4、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對突破難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這一課中,學生對回聲的理解是難點,F在大多數孩子對回聲的了解只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甚至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要讓學生對回聲由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王老師在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課文,聯系生活經驗外,還運用圖片和聲音等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揭開回聲的奧秘。比如對青蛙媽媽投石擊水和小青蛙在橋洞下面的叫聲的演示和課堂結束時對山谷、禮堂等不同場景回聲的演示,都加深了學生對回聲的理解。

  聽課筆記 7

  一、小學教師專業標準提出的背景,必要性

  (1)、規范教師專業行為,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2)合格教師的專業標準

  (3)為職前職后培養提供目標參照

  (4)符合國際教師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5)在實際的考核錄用方面、培養教師等方面的重要依據(6)完善中國教師標準中的基礎文本

  二、研制遵從的原則

  1、教育專業化得時代要求

  2、要有較強的針對性,3、可行性、操作性

  4、關注現實情況,前瞻性和引領性

  三、思路和過程

  1、過程

  現狀的調研國際比較測試形成階段組建課題組修改文本討論文本

  研討會匯報情況、征求專家一線教師意見后來做進一步的修改,至20xx年11月通過

  四、標準的框架結構及其內容

  3個維度、13個領域、58個要求三個維度:專業理念與師德1、職業理解與認識

  2、對小學生的態度與行為

  3、教育教學的態度與行為

  4、個人修養與行為專業知識

  1、小學生的發展知識2、學科知識3、教育教學知識4、通識性知識專業能力

  1、教育教學的設計能力

  2、組織與實施能力

  3、激勵與評價能力

  4、溝通與合作能力

  5、反思與發展能力

  《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理念概括為十六個字:學生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小學教育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要求老師要經過正規的專業訓練使教師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與態度、系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標準強調小學教師必須經過專業性的`培養與培訓,概括得非常精練。所以作為小學教師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斷的學習和完善自己。以此為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才能稱得上是一位真正的教師。

  學生為本。小學老師要尊重小學兒童身心發展和年齡發展的特點與規律;小學教育的目標

  是通過學校的教育教學促進小學兒童的身心發展,促進小學兒童活潑成長。教師面對的主要是學生,把學生教好是我們的職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關注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師德為先。兒童需要成人的呵護與幫助也是接受教育的黃金時期,德為做人之本,教師更

  要有良好的德行,為人師表,沒有師德不配教育學生。

  能力為重。小學教師要有很強的專業能力,實施你的教育教學策略,理論聯系實踐形成教

  育智慧

  終身學習。不斷了解社會與教育的變革,做為一個人,都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老師更

  該如此。

  小學教師專業標準五個特點

  1、科學性

  2、規范性

  3、基礎性

  4、時代性

  5、實踐性

  作為小學教師我們要認同自己的職業是個專業性的,對自己工作要嚴格要求,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如同老師總結的一樣,所有專業化的基礎是專業標準。希望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能引領更多的國培老師成為合格乃至優秀的小學老師。

  聽課筆記 8

  課前談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板書:天堂)

  讓學生就杭州(天堂)發表見解

  一、揭題

  二、整體感知

  1、自由選讀。

  挑自認為最優美或最生動的句子讀給同桌聽。

  2、同桌互讀

  3、點評

  師:學會欣賞往往是進步的開始。

  三、局部感悟

  1、選擇角色,朗讀展示。

  師:大榕樹生機盎然,鳥兒們活力充沛,選擇樹還是 鳥?

  選擇樹的同學齊讀(7、8段)

  選擇鳥兒的同學齊讀(12、13段)

  2、樹、鳥分組對話。

  1)細讀描寫樹、鳥的'段落,找出描寫各自特點的詞

  寫在黑板上,允許同桌討論(可以是文中,也可自己想)。

  2)梳理已呈現的詞語

  學生觀察,自主上前修改或擦除重復詞語。

  3)選用、串連詞語做第一人稱介紹。

  自由選擇、組合準備上講臺介紹

  樹:......

  鳥:...... (爭鋒相對)

  四、換位整合

  1、教師介入導向:文中的樹和鳥應該是什么關系?

  2、變換角色朗讀。(欣賞、體驗)

  1)分角色朗讀。

  2)談體驗

  這次讀下來有什么新的收獲,有什么想說的?

  學生談體驗。

  師:互相欣賞本身就是一種和諧

  3、教師引讀第13段。

  現在允許我也吐露一下心聲......

  五、拓展體驗

  1、假如你是小畫眉,此時會有什么感受?

  你可以像歌唱家那樣唱一唱。

  你可以像詩人那樣讀一讀。

  你可以像畫家那樣畫一畫。

  可以組合、合作完成。

  2、交流共享

  《畫眉之歌》

  詩、畫

  打油詩

  詩歌......

  結束語(師):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聽課筆記 9

  地點:江濱小學

  執教老師:xxx

  語文園地一(綜合性學習)

  1、教師介紹自己的姓。

  2、讓一組小朋友到黑板上寫自己的姓。并用姓說一句話。(8生)學生說的都不一樣,相信學生,他們會做得很好。

  3、給自己認識的姓圈上圈。(教師課前把全班同學的姓打印在紙上,每位學生都一張)讓學生們自主地學一學,他們學得很認真。而且因為是自己身邊的知識,所以學生興趣很濃。

  4、把學生的.練習紙投影出來,讓他讀一讀。(2生)

  5、四人小組合作讀一讀,認識還不認識的姓。

  6、小組合作還沒有認識字,請這個姓的小朋友幫助他。

  7、如果你還有不認識的姓,請你課后找到該姓的小朋友,請他幫助。關注學生個體,并向課外延伸。

  聽課筆記 10

  “文化的旅程是苦,是澀,在這千年的嘆息中講訴苦旅!边@是余秋雨說走就走的苦旅,這非常艱難的文化之旅分為四個部分《如夢起點》《中國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那一處處神韻醉人又神秘的古跡背后,人性的深層蘊藏給我內心的震撼是強大的。

  開始我讀《牌坊》《寺廟》《信客》,并未感受它的“苦”,只是感到綿綿的文化傳承,潘木公傳承給善良的石匠,美麗的`女教師傳承給鄉村純真的孩子,老信客傳承給年輕的宋達,但這就是余秋雨全部文化苦旅的起點,他在“如夢起點”這章以大多童年的眼光展望,將來以成年的目光和腳步踏上苦旅。

  中國之旅是作者將中國各地相連接,記敘許多文化遺址,無論清新淡雅的南方,還是壯闊曠達的西北,這一章讓我認識了王圓箓和令我想不到的嶄新的蘇東坡,在遙遠神秘的敦煌莫高窟與王圓箓的關系難舍難分。我曾經目睹過莫高窟的真容,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幾近一半的壁畫被破壞,盜取。豐富的莫高窟文化在“流血”,美麗的敦煌在“流血”,如今我們都埋怨王圓箓無知的行為,竟將文化瑰寶以三十英鎊賣出,可他卻只是一個無知、愚蠢、討飯吃的平民而已,又有什么方式來阻擋他們呢?只能感嘆古代的中國慘淡、柔弱,而這經過千年起禮的莫高窟怎么能不看破這一切,他害怕,多少眼睛虎視眈眈,他害怕,懷中的寶物一件件流失。“冒險家”們紛至沓來又滿載而去,它只能無聲哭泣……

  蘇東坡算得上是歷史的傳奇人物,是宋代時的“大明星”,但他任杭州知州時,沒有陶醉于美景之中,是徹徹底底的水利工程師,他率先意識到西湖的重要性,拯救了“人間天堂”,烏臺詩案后他被貶黃州,這起事件使我真正見識了輿論的力量,足以壓倒一切清白的事實,而政界失意激發了蘇軾千古杰作的靈感。

  聽課筆記 11

  一、記提綱一目了然

  有的同學反映,課堂上記語文筆記,常感到聽了來不及記,記了來不及聽的現象。其實,沒必要記下所有的東西,應詳略得當,提綱挈領。記好提綱,使得一部分內容學下來后,覺得脈絡清楚,然后可根據提綱進行回憶,補充。

  記提綱也有個度的問題,如果一部內容先前進行了預習或在適當場合下接觸過,在記錄時可以言簡意賅,點到為止。如果是新學內容或較難理解的內容就應適當詳細些,特別是一些經典的解釋,更應不失時機在提綱下注解。有了恰當的提綱,我們在整理筆記時,就可以進行補充和完善,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和把握。

  二、記思維按圖索驥

  曾經有人說,語文教學實質上就是解題的教學。雖然有些偏頗,但也能從某個側面反映語文學習的內在規律。語文學習中,一些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解題的訓練。一般來說,解一道題,從題意分析,方法探討,策略構建,過程表達,語文檢驗等,是個復雜的過程,滴水不漏地作好記錄,時間上不允許,也容易造成記了來不及思考的顧此失彼的局面。所以,記思路是切實有效的,有了思路,就像航海時有了航標燈,自然就有了前進的路線和方向。

  記思路也要因地制宜,如果對于一個困難題,聽了或看了仍頭緒不清,難以理解,比較茫然,這時,記思路就應該詳細些,并記好結論,方便復習和思考。

  三、記重點有的放矢

  對一個學生來說,怎樣把握學習中的重點。的確是個比較困難的問題,要想記筆記時突出重點,需要有個積累經驗和體驗方法的過程。

  首先要關注開頭和結尾。有的同學誤認為,開頭不是正代,結尾則是正代的重復,聽不聽無關緊要。其實,老師講課的開頭,有的雖寥寥數語,卻是言簡意賅,全盤托出重點,有的循循善誘,引經據典,潤物無聲的引出重點。所以在開頭時就能明確提綱、把握重點,記錄時就有的放矢。結尾雖話語不多,卻是這節內容的精彩提煉和復習鞏固的提示?傊_頭與結尾有前呼后應、互相啟迪的作用,密切關注,必有收益。

  還要高度關注老師反復強調的內容。重點內容在課堂必會得到反復的強調,有時老師會把有關內容框出、劃出,或者用彩色筆寫出以求引人注目,突出重點。明確了重點,我們的記錄就能詳略得當,經緯分明。在記錄重點時,也要不失時機記下有關解析內容的經典范例和突破重點的巧思妙解。

  四、記疑難追根求源

  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難是很正常的。遇到疑難表明新學的知識或方法有所超越,如果我們發現困難,并克服了困難,無疑是一次進步。否則表明我們的學習沒有超越,只是在鞏固,增加熟練程度而已。

  記疑難是我們做筆記的一個重要內容,無論在自學或上課的過程中,發現疑難要不失時機的記錄,因為疑難一般是在我們學習新知識或進行問題探究過程中產生的,是我們前進中的困惑,它會一閃而過,如果不及時記錄,也會莫名其妙地遺忘,導致無形的損失。

  記錄了疑難,就明確了困難的方向。我們應知難而上,及時各個擊破解決困難,獲得進步。千萬不能把問題積累,因為困難積累得太多,會讓人喪失克服困難的信心,失去學習的激情

  五、記補充信手拈來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經常會妙例譬喻,即補充一個經典的例題或恰當的比喻來引入概念、突破難點、強化重點、說明方法或優化思維。有的會讓我們恍然大悟,有的會讓我們回味無窮。記下補充的內容,用到的.時候可以信手拈來,使得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這些補充內容的功能,把知識理解深刻,把方法掌握牢固。

  教材是綱,教材是本,教材內容高度濃縮,簡明扼要,點到為止。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在所難免,恰當補充些內容是必要的。我們一方面記下課堂上老師補充的內容,另一方面,在自學其它的參考書時,也應收集并記錄好的案例,多管齊下,使學習的內容豐滿而精彩。

  六、記總結高屋建瓴

  會學習的人總是可以把學習內容先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由薄到厚,是學習者不斷思考補充、發問的過程。而由厚到薄,就是學習者善于歸納和總結,明確重點、難點和關鍵,形成知識網絡。

  每節課聽下來,老師都會歸納或引導同學歸納所學知識的精髓,達到高度概括,簡明扼要。記錄好總結的內容,使得所學的相關內容變得一目了然。如果自己能給出言簡意賅的總結,說明這部分知識得到深刻理解,方法也掌握得游刃有余了。

  總結已有系列。每節課有歸納,每章節內容要通過復習給出總結,每學期的期中和期末也應給出階段性知識和方法的梳理。在總結時,不僅能給出各個單元的總結,還應梳理出有關單元的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體系,觸類旁通,顧此失彼。

  七、記感悟標新立異

  學習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懂,就是聽懂老師講解的內容或看懂書上的有關內容,這是學習要達到的初級層次。其次是會,需自己動手,動腦進行模仿練習和實踐。第三是悟,就是對所學知識悟出道理來,對所訓練的方法悟出規律來,從本質上進行把握,這是學習的高層次,也是我們追求的效果。

  感悟也分多層次的。我們可以從學習每段內容的體會開始,有則多寫,無則少寫,然后對有關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并進行點評,還要對重點突破和難點詮釋的方法途徑進行回顧。長期堅持,就能形成習慣,提升感悟的層次,把握要點,掌握精神實質,促進方法的形成,提高思維能力。

  俗話說:學習有法,學無定法。上面僅是對做好筆記作了一些總結,可能掛一漏萬,大家可以共同商榷,不斷完善。下面摘錄《道樂吉學習方法》的一歌謠與大家分享:

  課前要預習,聽課易入腦。溫故才知新,歧義見分曉。

  自學新內容,要把重點找。問題列出來,聽課有目標。

  聽課要專心,努力排干擾。扼要做筆記,動腦多思考。

  課后須復習,回憶第一條。看書要深思,消化細咀嚼。

  重視做作業,切勿照搬抄。編織知識網,簡潔又明了。

  總結:高一語文學習方法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了,祝同學們能學好語文,在高考中能取得好的語文成績,更祝同學們高中生活愉快。

  聽課筆記 12

  推薦今天上午,聽了周老師講的《小攝影師》,心頭不由得生出了許多感慨。

  說實話,如果讓我來挑選文章,我不會講《小攝影師》。除了因為它離孩子的生活太過遙遠,更重要的是課文比較零亂,對話太多,文章也太長。對于剛剛上三年級的孩子來說,確實是一個挑戰。周老師敢于選擇這篇文章,確實需要莫大的勇氣。也因此,讓我不由自主地進入教材,決定好好地研究一番。

  《小攝影師》其實就是講一個小男孩給高爾基照相的前前后后,從編者的角度來看,是要告訴孩子高爾基是怎樣一個人。但是,據實際情況來看,我發現,孩子們對高爾基是怎樣一個人倒沒有多大興趣,再怎么樣渲染,他已經是一個光輝的形象,沒有任何懸念,倒是對小攝影師有著濃厚的興趣。也許,因為這個形象和自己的年齡差不多吧。如果讓我來教,我會這樣來設計:

  首先,在導入部分,要引導孩子了解什么樣的人才能稱為“師”,為什么叫“小攝影師”?

  其實,我發現,這個“小攝影師”并不僅僅是對小男孩的一種稱謂,更是飽含著高爾基對孩子的尊重。從這一點來說,我認為,孩子們要從高爾基身上學到的,可能并不是像教參上說的“關心愛護下一代”那么深奧。我想,文中高爾基之所以那樣配合孩子,更重要的在于他人格的魅力,在于他對每一個人的尊重。他把孩子的拍攝當成一種職業來看待,來尊重,也許正是這兒才是孩子最應該學習的地方。

  如果順著這個思路下來,應該把課文最后一部分提上來,將雜志社的大攝影師和這個沒有什么攝影水平的普普通通的小攝影師進行比較,讓孩子初步認識到大小兩位攝影師的區別,了解高爾基對他們不同的態度。

  所以,在導入這一部分就應該埋下伏筆,讓孩子媽心頭升起一個問號,那就是,為什么高爾基不愿意接受大攝影師的采訪,而愿意接受一個沒有技術的小攝影師的采訪?

  其次,應該引導孩子深入讀課文的前半部分,從扔紙團開始,到小男孩跑掉結束。在反復的朗讀中,運用想象的方法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指導孩子讀好人物對話。

  指導朗讀怎樣進行?怎樣讓朗讀有效地進行?我也很模糊。對于這一課,我有一些初步的設想:

  第一,讓孩子畫出小男孩和高爾基的對話部分,自己嘗試朗讀,朗讀的同時要琢磨一下,我究竟該怎么讀,為什么要這樣讀?

  第二,同桌兩人進行分角色朗讀。教師穿插其中,結合學生的.朗讀情況,隨時打斷全班同學,進行點評。這一招是學習靳家彥老師的《陶罐與鐵罐》,我自認沒有靳老師那樣高的技巧,但目前為止,也實在沒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了。在打斷進行點評指導的過程中,強調孩子帶著動作讀,在反復上下打量后,在擺弄了很久很久后,在坐在地上哭泣的時候,運用想象加動作的方法,可能更加激起孩子的共鳴,朗讀會更投入。

  第三,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體會高爾基對孩子的尊重,對孩子的耐心。一個鼎鼎有名的大文學家甘心情愿受一個小男孩的擺弄,因為什么?因為對孩子的喜愛,因為對孩子的尊重,因為對孩子的關心。這時,高爾基這個形象可能會更加豐滿。

  最后,仍然回到剛開始的問題,高爾基為什么不讓大攝影師進來呢?大小攝影師來的目的是什么?我想,這時,再給孩子提出高爾基對宣傳自己不感興趣,對關愛少年兒童成長特別熱心這一中心,可能會更好。

  雜七雜八想了這么多,但仍然沒有解決朗讀中的根本問題。真應該坐下來靜靜地思考些什么了。

  聽課筆記 13

  “聽課是當老師的開始,是老師走上講臺的基石;聽課是教師的基本功,是教師走上專業成長的一條重要途徑……”

  對于怎么教小學語文,我毫無經驗,一片空白,想要盡快成長,而認真聆聽其他語文老師的課堂顯然是一條不錯的捷徑。在校園里一年的成長,聽課是我吸取營養的最重要的途徑?晌沂冀K還覺得在校園大師們的課堂上,我似乎關注的東西不全,沒能真正有效的聽好課,降低了聽課的效能。我一直在探尋究竟如何高效聽好一堂課,放假時在書架上發現了《聽課最需要什么—中外優秀教師給教師最有價值的建議》,我如深山獲寶,翻開細細品讀,認真學習起來。

  高效地聽課要帶著“五心”,做到“四到”。

  “五心”即“留心”、“細心”、“虛心”、“耐心”及“研心”。

  反思自己以往的聽課,這五心,我做到了“虛心”和“耐心”,需要加強的是“留心”和“細心”,缺乏的是“研心”。

  以往去聽課,幾乎是沒有提前準備,甚至是上課鈴響后才匆匆趕到,這樣聽課的效果可想而知。這就是缺乏書中提到的“留心”!傲粜奶煜陆詫W問”以后再次去聽課學習時,一定得提前預習,了解課堂涉及的內容,有哪些基本知識,如果自己上課要如何準備。我想,只這樣,才能在聽課時多留心老師的課堂把握技巧,也易于思考和找出差距,這樣才不至于因為對教材的不熟悉和不理解授課教師的意圖而陷入被動聽課的狀態。

  聽課中要全身心投入,既要仔細聽,細心學,又要善于觀察。以往我聽課,注意了聽,缺乏了對細節的觀察!奥犝n處處需細心”,“要善于捕捉教師的語言、表情、動作、眼神、手勢,并且仔細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學生參與課堂的情緒、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對知識的落實、能力的培養 、道德思想情感的滲透。”回顧自己以往的聽課情景,我真的忽略的太多。以前好像只注意教師對知識的講解了,看來,在以后的'聽課中,必須得轉變角色,注重老師在課堂上的實際操作,如重點的處理,難點的突破,教學環節的設計,調動課堂的方法等等。聽課的學問還真不小!

  “四到”即“耳到”、“眼到”、“手到”、“心到”。

  “耳到”,即會聽。聽教師教學設計,聽學生發言表述,聽師生課堂對話。俗話說:鑼鼓聽聲,聽話聽音。我們在聽課時,要全程集中精力聆聽,善于把課的前前后后聯系起來聽,善于把師生對話聯系起來聽,善于把教材和設計聯系起來聽,要 “聽”其然,更要“聽”出所以然。

  “眼到”,即會看?唇處熣n堂機智,看學生學習狀態,看雙邊教學互動。“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聽課教師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聽課時要把課堂“盡收眼底”。看教師的肢體語言、教學情態,看學生聽課的狀態,投入的程度,等等,而這些又往往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

  “手到”,即會記。記主要教學過程,記課堂精彩生成,記教學問題細節,記學生重點發言(包括精彩發言和“卡殼”發言)。一般而言,教師預設性的教學過程即教案是不需要逐字逐句記錄的,因為可以課后索取得到,這樣就可以把精力和時間集中到主要問題、重點環節,以及教學生成、學生活動等教案上沒有的、轉瞬即逝的動態內容上來。

  “心到”,即要思考。思考為什么授課教師要這樣設計,思考教學問題如何改進,如思考果是我教會怎樣設計和處理。聽課若不加思考,那么可以說基本沒有任何價值和收益。思考可以讓自己身臨其境,置身于教學的情境中來;也可以讓自己從單純關注授課教師如何教,進而聯想到實際教學中的“我”會如何教。這,對于作為新教師的我,顯然是聽課中至關重要的。

  就是這樣,邊聽邊看又邊想邊記,“聽、看、記、想”協調發展、聯動推進。

  高效聽課還需課后整理和反思。

  下課鈴是一節課的終點,但聽課工作卻需繼續進行,這對于青年教師的成長尤為重要。聽課后,需及時整理課堂記錄,將幾節“互相牽連”的課作一番比較,或是與授課老師進行交流。在整理和思考中,找出這節課的特點和閃光處,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認識,并分析這節課的特點及這些特點是如何表現的。

  聽課要帶著“五心”,做到“四到”,并課后及時總結、反思,這樣才能最大量度地吸取到授課教師的課堂營養,才能使自己盡快成長!

  聽課筆記 14

  授課教師:xx

  年級(班):一(1)班課時:

  科目:數學

  課題:《人民幣的認識》聽課記錄

 。ㄒ唬﹦撛O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兒童歌曲《一分錢》,讓學生說說歌曲的資料。師:明白什么是人民幣嗎?你見過什么樣的人民幣?引入新課,板書:人民幣

 。ǘ┨骄啃轮

  認識人民幣:出示例1主題圖片

 、趴匆豢,說一說,你都認識那些幣值的人民幣?

 、普J一認,辨一辨,說一說這些人民幣的特征:出示真幣

 、菐熜〗Y;全面認識人民幣。

 、耪J一認,辨一辨模擬人民。

  ⑵指名匯報:介紹所認識的.人民幣

  (三)兌換游戲:

  師出示物品及標價:

  橡皮:一角尺子:一元

  問:買這兩樣文具能夠怎樣付錢呢?

  2.同桌討論、交流

  3.匯報:

  4.師小結,板書:1角=10分1元=10角

 。ㄋ模⿲嵺`活動

  (五)鞏固拓展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呢?

  1、從歌曲《一分錢》導入,縮短了學生與學習資料之間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讓學生用心參與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表達潛力、注意力和觀察力。

  3、通過模擬生活情景,讓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認識和學會使用人民幣。

  4、教學有特色。

  聽課筆記 15

  課前先學——

  課前,教師讓學生在家做三件事:

 。1)自己動手制作一個圓柱;

 。2)寫出制作的步驟;

 。3)制作過程中有什么發現?

  課上對話——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做圓柱的?(聽到老師這個提問,我在想教學從學生經歷的實踐體驗入手,值得肯定)

  生:我準備了三張紙、圓規和剪刀,……(這么自信的表達,必須很多有價值的資料,傾聽,延伸,提煉,概括,問題一樣得到解決。這課有聽頭)

  師:你直接說出步驟。(這么無情地打斷學生的講話,有些失望)

  生:我先準備紙,然后就卷成圓筒,再剪兩個底面,就做出來了。(這是個應變潛力很強的學生,老師要什么,他就能給什么。其間省略太多東西了)

  師:好的。(那里的“好的”起著語言過渡的作用,然而,學生操作經歷的概括,是否有助于理解圓柱的側面和底面之間的關系,教師并沒有關注)

  師:側面的長和底面的周長有什么關系?(看得出教師最急于提的是這個問題,也難怪,這個一個所有教案中都會出現的問題)

  生:相等。

  師:是這樣嗎?請你把它剪下來。(“剪下來”的行為怎樣不是學生為了說明問題的主動行為,而是教師為了板書和講解發出的指令)

 。▽W生剛拿出剪刀,老師就一把接了過來,把學生精心制作的圓柱剪開,貼在黑板上。有些學生小聲說道:“真可惜。”)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是老師講解前常說的一句話)這個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寬等于這個圓柱體的高。(迫不及待地告訴,自我中心意識強)圓柱的表面積你們會算了嗎?(一句口頭禪式的提問,不用想都會明白學生會怎樣回答)

  生齊答:會了。(真的`會了?還是應付老師的齊答)

  如此“快節奏,高效率”的教學,看起來過程順利,但是教師主導的課堂,能否實現教學目標,不得而知。

  再讀文本——

  拿起教師的教學用書,我們讀到了,本節課的教學還應實現這樣的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探索研究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發現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等于圓柱的高;

  2、在如何計算側面積的推理過程中,鍛煉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培養空間觀念;

  3、指導并訓練學生規劃解決問題的步驟,構成解決問題的思路。

  對話學生——

  課后,找到那位說制作步驟的學生,和他有了這樣的對話:

  師:此刻愿意跟我們說說圓柱的制作過程嗎?

  生:老師根本沒有讓我把話講完,其實為了這天的發言,我昨晚就準備了。制作圓柱其實并不容易,特別是制作規定底面和高的圓柱。我和同學們,基本都是先用一張長方形的紙做出圓柱的側面,然后再用這個圓筒畫出兩個圓,作為圓柱的底面。這樣制作看起來任務是完成了,但算圓柱的側面積和底面積都不太方便。如果要是讓我再制作一個,我會先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如果用寬作為高,這個長就要用兩次,一次是用來求側面積,一次用來算底面積,因為我發現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

  師:你的發現,全班學生都會發現嗎?

  生:我相信我們班上有不少同學并沒有很好的理解。

  師:那怎樣辦?

  生:老師不是在黑板上講了嗎?沒理解的就背公式唄。

  生:老師,我們在課前還討論過這樣的問題,就是為什么全班學生做出的圓柱都是瘦瘦高高的,身材都那么好。其實很多人做圓柱時,都是用長方形的長作高,寬的長度才是底面的周長,我并不贊成老師說:圓柱體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相當于底面周長,寬相當于圓柱的高。就應說:圓柱體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和寬中的一條邊相當于底面周長,另一條邊相當于圓柱的高。

  聽課感言——

  我們不能責怪我們的孩子競爭力差,知識面窄,缺少創新潛力,我們的老師總是在追求整齊劃一,總是在拒絕傾聽孩子的心聲,關掉了與孩子心靈相約的通道,我們的孩子能閃爍著求異的光芒嗎?

  傾聽與拒絕傾聽,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得到的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其實,仔細想想,教育有時簡單得只需要一次充滿理解與信任的靜靜的傾聽。

  聽課筆記 16

  地點:江濱小學

  執教老師:xxx

  語文園地一(綜合性學習)

  1、教師介紹自己的姓。

  2、讓一組小朋友到黑板上寫自己的姓。并用姓說一句話。(8生)學生說的'都不一樣,相信學生,他們會做得很好。

  3、給自己認識的姓圈上圈。(教師課前把全班同學的姓打印在紙上,每位學生都一張)讓學生們自主地學一學,他們學得很認真。而且因為是自己身邊的知識,所以學生興趣很濃。

  4、把學生的練習紙投影出來,讓他讀一讀。(2生)

  5、四人小組合作讀一讀,認識還不認識的姓。

  6、小組合作還沒有認識字,請這個姓的小朋友幫助他。

  7、如果你還有不認識的姓,請你課后找到該姓的小朋友,請他幫助。關注學生個體,并向課外延伸。

【聽課筆記】相關文章:

聽課筆記07-21

小學聽課筆記06-30

【集合】聽課筆記08-04

聽課筆記[熱]07-22

【優】聽課筆記07-31

聽課筆記范文07-15

【經典】聽課筆記15篇08-04

小學數學的聽課筆記09-05

小學聽課筆記范文06-30

聽課筆記經典(15篇)08-0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亚洲 | 中文字幕一级大片 | 亚洲日韩性爱在线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AV在线免费看 | 亚洲另类视频免费看 |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