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吃飯的成語
成語能夠形象、生動、精練地表達人的思想及人世間深刻的道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形容吃飯的成語,供大家參考學習。
形容吃飯的成語:
狼吞虎咽 囫圇吞棗 風卷殘云 盆光缽凈 饑不擇食 蠶食鯨吞
細嚼慢咽 狼吞虎咽 津津有味 好吃懶做 寢食不安 食不下咽
吃喝玩樂 生吞活剝 狼吞虎咽 囫圇吞棗 細嚼慢咽 津津有味 好吃懶做
形容吃飯的成語解釋:
大吃大喝
【解釋】狼吞虎咽地吃。
【出處】已經結束了在餐廳的大吃大喝。
大快朵頤
【解釋】朵頤:鼓動腮頰,即大吃大嚼。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頓。
【出處】《周易·頤》:“觀我朵頤,兇。”
狼吞虎咽
【解釋】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劉東山夸技順城門》:“十人自來吃酒……須臾之間,狼飧虎咽,算來吃夠有六七十斤肉。”
風卷殘云
【解釋】大風把殘云卷走。比喻一下子把殘存的東西一掃而光。
【出處】唐·戎昱《霽雪》:“風卷殘云暮雪晴,紅煙洗盡柳條輕。”
囫圇吞棗
【解釋】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處】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饑不擇食
【解釋】擇:挑揀。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顧不得選擇。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三十:“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饑不擇食。’”
【成語名字】中看不中吃
【漢語拼音】zhōng kàn bù zhōng chī
【近義詞】:外強中干
【反義詞】:外柔內剛
【成語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8回:“什么‘如何是好?’都攆出去,不要這些‘中看不中吃’的'就完了!”
【成語解釋】比喻外表好看,其實不中用。
【中看不中吃造句】這個番賊,原來中看不中吃的。
【中看不中吃的成語故事】
《紅樓夢》第58回:寶玉恨的用拄杖敲著門檻子說道:"這些老婆子都是些鐵心石頭腸子,也是件大奇的事。不能照看,反倒折挫,天長地久,如何是好!"晴雯道:"什么`如何是好',都攆了出去,不要這些中看不中吃的!"那婆子羞愧難當,一言不發。那芳官只穿著海棠紅的小棉襖,底下絲綢撒花袷褲,敞著褲腳,一頭烏油似的頭發披在腦后,哭的淚人一般。
饑不擇食
解釋:肚子餓了,就不再挑揀什么東西,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顧不得選擇。
成語故事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丹霞天然禪師》:鄧州丹霞天然禪師,不知何許人也。初習儒學。將入長安應舉。方宿于逆旅。忽夢白光滿室。占者曰:"解空之祥也。"偶一禪客問曰:"仁者何往。"曰:"選官去。"禪客曰:"選官何如選佛。"曰:"選佛當往何所。"禪客曰:"今江西馬大師出世。是選佛之場,仁者可往。"遂直造江西。才見馬大師,以手托幞頭額。馬顧視良久曰:"南岳石頭是汝師也。"遽抵南岳,還以前意投之。石頭曰:"著槽廠去。"師禮謝入行者房。隨次執爨役凡三年。忽一日石頭告眾曰:"來日鏟佛殿前草。"至來日,大眾諸童行各備鍬鑊鏟草。獨師以盆盛水凈頭。于和尚前胡跪。石頭見而笑之,便與剃發。又為說戒法,師乃掩耳而出。便往江西,再謁馬師。未參禮,便入僧堂內。騎圣僧頸而座。時大眾驚愕,遽報馬師。馬躬入堂視之曰:"我子天然。"師即下地禮拜曰:"謝師賜法號。"因名天然。馬師問:"従什么處來。"師云:"石頭。"馬云:"石頭路滑,還弛倒汝么。"師曰:"若弛倒,即不來。"乃杖錫觀方。居天臺華頂峰三年。往余杭徑山禮國一禪師。
chī zì zài fàn
【成語釋義】
指做沒有風險與責任的事,安閑享福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那趙聰原是個極貪安宴,十日九不在書房里的,做先生倒落得吃自在飯,得了重資,省了氣力。”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結構】
動賓式成語
【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口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8回:“你到會吃自在飯兒,你還不知老娘怎樣受苦哩!”
百科
【名稱】:吃自在飯
【拼音】:chī zì zài fàn
【解釋】:指做沒有風險與責任的事,安閑享福
【出處】:明·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那趙聰原是個極貪安宴,十日九不在書房里的,做先生倒落得吃自在飯,得了重資,省了氣力。”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口語
【形容吃飯的成語】相關文章:
形容吃飯快的成語06-06
形容夏天的成語02-15
形容大雨的成語02-14
形容輕松的成語02-09
形容虛心的成語01-26
形容安靜的成語01-26
形容草地的成語01-26
形容財富的成語01-26
形容強大的成語01-26
形容晚上的成語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