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用錯的成語大全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成語吧,成語的語言文字是非常深奧的,含義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你知道有哪些廣為流傳的成語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容易用錯的成語大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容易用錯的成語 1
糟糠之妻:不是指長得丑陋的妻子,而是指共患難的妻子、
責無旁貸:不能說責無旁貸的責任。
曾幾何時:指時間過去沒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誤解為不久的將來。
仗義執言:主持正義,說公道話。
振振有詞:貶義,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實是強詞奪理。
正襟危坐:形容嚴肅的樣子。(正:端正;誤:危險)
直言賈(gu)禍:說直話招禍。賈禍:自招禍害。
炙(zhì)手可熱:手一接近就感到熱。比喻權勢很大,氣焰很盛。含貶義。媒體擴大其使用范圍,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離其本義。炙:烤。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與置之理不同。
鐘靈毓秀:美好的山川孕育出優秀人才。(正:聚集;誤:鐘聲)
眾口鑠金:原形容輿論的威力大。后也用來形容人多口雜,可以混淆是非。鑠金:熔化金屬。
重整旗鼓:指失敗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也可寫作重振旗鼓。只作褒義。不能用作貶義
逐鹿中原:舊指群雄并起爭奪天下,現在比喻競爭奪魁。
著作等身:所寫的作品摞起來有人那么高。形容著作極多。等:等同。
筑室道謀;比喻做事沒有主見,缺乏計劃,東問西問,事情終于辦不成、
捉襟見肘:原指衣服破爛,生活窮困、后也比喻顧此失彼,無法應對。
擢(zhuó)發難數:形容多得數不清、多指罪惡。擢:拔下頭發。
自怨自艾(yi):原指悔恨自己的錯誤而自己改正,后只表悔恨的意思。艾:改正。
罪不容誅:罪大惡極,處死都不能抵償。(正:處死;誤:原諒)
左右逢源:既指處世圓滑,又指做事得心應手。
作壁上觀:在一旁觀看,不介入,坐觀成敗。壁:壁壘,古時軍營四周的圍墻。
容易用錯的成語 2
哀聲嘆氣 安兵不動 暗然失色 慷慨急昂 動則得咎
飛揚拔扈 縱橫俾闔 略見一般 有口階碑 秉行不悖
剛愎自庸 白璧無暇 蓽路蘭縷 鞭長莫即 明辯是非
安部就班 別出新裁 為虎作張 得不嘗失 嗔目結舌
縱橫弛聘 相形見拙 穿流不息 窮奢極恥 鞠躬盡粹
搓手不及 披星帶月虎視耽耽 赴湯蹋火 中流抵柱
窮兵牘武 出而反而 留言飛語 發奮圖強 破斧沉舟
短小精捍 渙然一新 融匯貫通 拾人牙惠 引亢高歌
肺腹之言 名列前茅重蹈復轍 言簡意駭 恒古未有
如梗在喉 估名釣譽 事必恭親 鼓惑人心 故影自憐
老奸巨滑 煥然冰釋 若既若離 病入膏盲 天網咴咴
憤世疾俗 朝然若揭 烏煙獐氣 指高氣揚 仗義直言
聲名狼籍 迫不急待 故技重演 汗流夾背 草管人命
堅苦奮斗 老馬識圖 癡心惘想 巍然成風 好高鶩遠
肆意妄為 退化變質 應接不遐 大獻身手 消聲匿跡
響徹云宵 維妙維肖 不孝子孫 宣賓奪主 喧赫一時
徇規蹈距 循章摘句 桀驁不遜 奄奄一棲 淹沒無聞
杳無音訓 開門楫盜 甘之若怡 遺笑大方 苦心孤旨
萬馬齊暗 猶豫不絕 怨天憂人 良秀不齊 肢離破碎
坐收魚利 向偶而泣 默守城規 莫不關心 如法泡制
流戀忘返 浮想連 余音繞粱 黃梁美夢 力行節約
再接再勵 嬌柔造作 弱不經風 經緯分明 笑容可鞠
禁若寒蟬 不徑而走 決無僅有 同仇敵愷 克不容緩
功虧一匱 味同嚼臘 膾灸人口 竟竟業業 炯然不同
百無卿賴 萬賴無聲 不寒而傈 火中取粟 雷厲瘋行
廖廖無幾 嶙鋃滿目 變本加勵 留芳百世 崎形發展
朦昧無知 所向披糜 迷天大謊 密而不宣 糜糜之音
棉里藏針 綿上添花 名珠暗投 劍拔駑張 居心巨測
哭思瞑想 怙惡不俊 提綱契領 死不暝目 委屈求全
灸手可熱 海市城樓 有勢無恐 試目以待 眾口爍金
毛骨聳然 無是生非 各行其事 耳嚅目染 認勞忍怨
麻木不忍 當人不讓 庸人自撓 各述己見 腆不知恥
暴忝天物 挺而走險 走頭無路 陰謀鬼計 飲鳩止渴
如火如茶 按途索驥 路有餓俘 援木求魚 戒驕戒燥
滿栽而歸 以身作責 瞻瞻自喜 明火執杖 虛座以待
越菹代庖 揣揣不安 磨肩接踵 老態龍腫 忠心感謝
意見鐘情 莫衷一事 閑情逸至 鱗次節比
容易用錯的成語 3
1.差強人意
【成語釋義】出自《后漢書·吳漢傳》:“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嘆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差:勉強,尚,略;強:振奮。原指還能振奮人的意志,現在表示大體上能讓人滿意。
【重點提示】這個成語在使用中失誤率較高,常被人理解為“不能使人滿意”,其實它的意思是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意思理解差不多相反了。
【病句舉例】我本就對那里的情況不熟悉,你卻硬要派我去,這不是差強人意嗎?
【點評】誤將詞語理解為“不能使人滿意”。
2.文不加點
【成語釋義】出自漢·禰衡《<鸚鵡賦)序》:“衡因為賦,筆不停輟,文不加點。”點:涂上一點,表示刪去,改動、修改的意思。文不加點,指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不假思索。
【重點提示】褒義詞,對于此成語,容易理解成“文章沒有標點”。
【病句舉例】這文章不僅結構混亂,而且文不加點,令人費解。
【點評】誤將“文不加點”理解為“文章沒有加標點”。
3.首當其沖
【成語釋義】出自《漢書·五行志下之上》:“正當其沖,不能修德。”首:最先。當:面對,對著。沖:沖車,一種用來攻城野戰的武器。本指處在首要位置,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害。
【重點提示】容易誤解為第一個沖上前去處理事情。
【病句舉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展開潛艇戰,于是使用水聲設備來尋找潛艇,成了同盟國要解決的首當其沖的問題。
【點評】誤將詞語理解為“首先、第一個”的意思,因此,運用是不當的。
4.始作俑者
【成語釋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指開始用俑殉葬的人,后用作比喻首開惡例的人。
【重點提示】始作俑者,是貶義詞。
【病句舉例】在這個廠里,他是敢于摔了鐵飯碗而干個體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辭職,或停職,投人到下海的潮流中。
【點評】誤將詞語理解為“第一個”。
5.不刊之論
【成語釋義】出自漢·揚雄《答劉歆書》:“是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也。”刊:削。古代在竹簡上寫字,有錯誤就用刀削去。不刊,是說不可更改。比喻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用來形容文章或言辭的精準得當,無懈可擊。
【重點提示】不刊之論是褒義詞,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論。
【病句舉例】他雖有不羈之才,但由于目空一切,不再學習,發表的文章多是不刊之論。
【點評】句子在此想表達的`意思是“不能刊登的言論”,不刊之論用在這里不正確。
6.七月流火
【成語釋義】出自《詩經·幽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歷的七月;“流”,指移動,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即心宿。大火星是一顆著名的紅巨星,每年農歷五月黃昏時心宿在中天,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農歷七月黃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時暑熱開始減退。七月流火,即天氣轉涼的意思。
【重點提示】常誤用為形容天氣熱。
【病句舉例】在這七月流火的夏天,英勇的志愿者無私奉獻。
【點評】誤將“七月流火”理解為“天氣很熱”。
7.不足為訓
【成語釋義】出自明·胡應麟《詩蔽》:“君詩如風摘巨鯨,步驟雖奇,不足為訓。”訓:準則。不足為訓,是指不能當做典范或準則。
【重點提示】容易理解為“不足以成為教訓”。
【病句舉例】一個人犯點錯誤,是難免的,是不足為訓的。
【點評】題干想表達“不足以成為教訓”的意思,但是“不足為訓”實際是不可以拿來作為準則的意思。
8.無所不為
【成語釋義】出自《三國志·吳書·張溫傳》:“揆其奸心,無所不為。”意思是:沒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壞事都干。
【重點提示】無所不為,是一個貶義詞,意思是“什么壞事都做”,可該詞常被人理解為褒義詞,意思是“什么都敢做”。
【病句舉例】這些年輕的科學家決心以無所不為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點評】誤將成語理解為“勇敢,什么都敢做”。
9.彈冠相慶
【成語釋義】《漢書·王吉傳》記載:“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舍也。”彈冠:撣去帽子上的塵土。本謂王吉、貢禹兩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貢禹也準備出仕。后以“彈冠相慶”指因即將做官而互相慶賀。
【重點提示】該詞語常用作貶義。
【病句舉例】園丁康居工程,確實抓到了點子上,消息一傳出,廣大教師奔走相告,彈冠相慶,稱贊為他們辦了實事。
【容易用錯的成語】相關文章:
容易被用錯的成語06-13
容易用錯的成語精選06-13
容易用錯的成語及解釋03-01
容易用錯對象的成語08-16
容易被用錯的11個成語06-13
最容易用錯的成語02-20
有哪些容易用錯的成語06-11
那些容易用錯的成語匯總03-29
容易用錯對象的成語匯總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