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烏鎮導游詞
烏鎮浙江的一個水鄉古鎮,也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鄉。據譚家灣古文化遺址的考證表明,大約在6000年前,烏鎮的先民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息了。那一時期,屬于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小學生烏鎮導游詞的內容吧!
唐時,烏鎮就隸屬蘇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廟碑》首次出現“烏鎮”的稱呼。烏鎮稱“鎮”的歷史可能從此開始。烏鎮的建鎮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運河穿鎮而過,歷史上曾以河為界分為烏、青兩鎮。河西為烏鎮隸屬于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隸屬于嘉興府桐鄉縣,至直195X年烏青兩鎮才正式合并,統稱為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到今天。
烏鎮景區200X年1月1日正式開放的,雖然開發較晚,但起步較高,保存得非常完整,整個開發過程堅持了“以舊修舊、整舊如故”的原則。現在景區里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并沒有因為旅游開發而把他們全部搬走,他們原來怎么生活現在幾乎仍然怎么生活,烏鎮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生活著的古鎮!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條小河名為東市河,水深有3米,活水,連通京杭運河。河對岸的古民居里現在還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烏鎮一個真正的活著的水鄉古鎮。
在這邊不遠處可以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橋——逢源雙橋。跟一個成詞結合起來就說左右逢源的意思了,還可以看到在這座橋上面有一個廊棚,所以也稱為廊橋,橋的下面還有一排水柵欄,在當時這排水柵欄相當于一座水城門的作用。
過橋以后,首先來到的財神灣,原先這不叫財神灣,而叫轉船灣,烏鎮的水系比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柵頭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頭,所以當地人就在這兒開塘挖河造了一個能轉船的地方,同時為了區別于其它的地方的轉船灣,便借用前面的財神堂命名為財神灣。
回過頭可以看到的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藥店,它的規模雖然小于杭州的胡慶馀堂,但也有120多年的歷史了。它由寧波藥商陸慶馀創建的,并由他的孫子陸渠清將藥店搬到這里,在柜臺四周約有300多只藥材柜。
看完藥店接著往前走,接下來看到的就剛才所說的財神堂了,在烏鎮歷來都有接五路的習俗,所謂接五路就接五路財神,東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這一位財神就東路的文財神比干,比干商朝的一位丞相,他為官正直,對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后來自己的心都掏給了商紂王,當時百姓為此很敬重比干,特別一些商人,他們認為做生意就應該誠心誠意,象比干一樣,所以比干奉為財神。
現在我們所走的這條街叫東大街,全長1300米,走的都舊石板路,兩旁都古民居,整條街上還居住著350多戶人家有將近1000的人口。望過去非常整齊干凈,因為開發時把所有的三線兩管全都下地了,現在兩旁人家家里都有水也有電的,并家家戶戶幫他們裝好了抽水馬桶,污水也不排到旁邊的河里了,因此旅游的開發也改善了一定的居住環境。
江南百床館
了各位領導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江南百床館,顧名思義就從江浙一帶收集過來的各式各樣的古床。這個老宅子當地姓趙的一個大戶人家,七進深的一個老宅子。首先我們看到的第一張床我們這個展覽館當中年代最久的一張床:明,馬蹄足大筆管式架子床,至少有400年歷史了,明式家具簡潔大方,用料講究,整張床都用黃櫸木所做的。接著我們住里進,里面有一張百床館中的鎮館之寶,拔步千工床。
在這看到的清,拔步千工床,為什么說千工床呢?就指一天一工,一千工指一個木匠需要一千天,也就三年時間了。雕刻之精致也謂之巧奪天工。此床共雕刻了106人物,古時以108為吉祥數字,而且此床為新婚床,加上一對新婚夫妻剛巧湊足108,亦吉祥如意的象征了,此床占地面積達六個多平方,共有四進深,第一進換鞋處,第二進更衣室,第三進放馬桶箱的,在古代稱它為子孫桶,就現在家里的衛生間了。最后一進主人睡覺休息時所用的,設備這齊全相當于現在的套房。在這床上最有特點的地方就懸掛在空中的那塊木牌了,以前做床的木匠送給那床的主人的,相當于現在的一張賀卡,還有一種說話,此牌就好比咱們現在住酒店掛在門上的請勿打擾牌哦
看完千工床再往里走,在這一進可以看到的三張風格一樣的床,屬于中西合璧的,在床兩邊還有兩個羅馬柱西式的,在床掛落上有牡丹花,牡丹花在中國的古代國花代表富貴,還有葡萄和雙喜,葡萄多子多孫,多子多福;雙喜中國人結婚時用的代表喜慶。也就說這床也當時結婚時所用的喜床,而這床民國初留下來的,材料紅木做成的。
那剛才我們看的大部分都雙人床,接下來往里走可以看一下兩張小姐床。首先我們看一下,近代的雕花人字匾架子床,它以前十三,四歲的小姑娘所睡的,雖然小姐床,但這張床上它所雕的大部分都武將的圖案,可以說這位小姑娘她不愛紅妝愛武妝,屬于花木蘭這一型的,而且她的志向也非常高,抬頭可以看到有兩行字,“雙手要撈天邊月,一石擊破心底天”。在這張床上還雕刻了蝙蝠的圖案,蝙蝠代表了多福,威武的獅子還起到了避邪的作用。旁邊清代的小姐床,這張小姐床的顏色比較亮麗紅顏色,這一種比較珍貴的銀子漆,床上的人物都鍍金的。
現在我們看到的藤榻,也可以稱之為“羅漢床”,它就像現在人們家里的沙發,可以在上面喝茶,下棋,聊天,抽煙等等,你看它還配有床幾,根據需要可拿下來也可以放上去的。在“羅漢床”的對面我們還可以看到這兩張姐妹床,它們之所以被稱為姐妹床并非指姐姐妹妹睡的,而由于這兩張床我們當地同一個木匠師傅制作的,風格和款式差不多,把它們放在一起展出所以命名為“姐妹”床。你看中間“鸞鳳和鳴”四個字不就代表了夫妻恩愛嗎?
江南民俗館
接下來我們進入了另外一戶人家金家廳,在這里展出的有關于烏鎮當地的民俗民風.首先我要參觀的衣俗廳,有關于民國三四十年代的江南一帶的人物的穿著。在這個櫥窗中我們看到的男女的穿著當時那個年代較為普遍的,女子穿著以旗袍為主,而男子則穿上長衫,禮帽配西褲、皮鞋,這也當時受到西方文化影響的表現吧。在這邊的這個場景中我們看到的四個人,從衣著服飾可來判斷其身份,里面坐著的賬房先生,淡色短衫長褲的當時的文人或小商人的穿著打扮,而頭戴烏氈帽的則勞動者,藍色長衫的則伙計的形象。在我們身后的這個櫥窗中看到的民國時期的西服,學生裝及中山裝。學生裝由西服演變而來,也日本制服的改良,簡便不用戴領帶。中山裝由學生裝演變而來的,民國18年由政府定為國家制服。四個口袋,分別代表“四維”:禮、義、廉、恥。袖口上三個扣子表示三民主義:民主、民權、民生。再往邊上過來看到的歷史照片茅盾和家人穿著的介紹,從服飾來看,茅盾也出生于小康家庭的書香門第,待會我們會去茅盾紀念館和故居參觀;再這邊看到的三十年代的婦女時裝;邊上櫥窗中看到的清代漢族女子的穿著襖裙及滿人所穿的旗袍,旗袍也旗女之袍的簡稱。到了民國時期,旗袍也已經西化了,線條趨向于全身的裁剪了。
現在我們進入的歲俗廳,這當地人每年的正月初五接財神的一個儀式,中間桌子上擺放的都接財神所需的供品。頭桌水果,用到的有甘庶、桔子、蘋果、寓意了甜甜蜜蜜節節高高;二桌糕點、菱角,代表了稱心如意,財源廣進;三桌三牲,豬頭、雄雞、鯉魚,但整個儀式最特別的中間吊起的這條魚,這魚當地人在接完財神后要放生,放生的魚就代表了年年有余。
看過了當地人接財神的展廳后,現在我們來到的節俗廳,中間的齋月堂。每逢八月十五中秋節,當地人都要祭拜月神,祈求全家子孫團圓。兩邊江浙一帶的風俗習慣:賀歲拜年、元宵走橋、清明踏青、立夏稱人、端午粽子、分龍彩雨、天貺曬蟲、中元河燈、中秋賞月、重九登高、冬至祭祖、臘月小更。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展廳比較喜慶了,烏鎮人以前結婚的儀式。展示了民國年間新婚夫妻拜天地的情景。中間個喜堂,供奉了送子觀音像,觀音前面所放的:紅棗、花生、桂圓和荔枝,象征著早生貴子。這兩位身著大紅喜服的就新郎新娘了,新娘旁邊所站的就能說會道的媒婆了,新郎身后的胡須長長的老先生則主婚人司儀了。坐著的兩位新郎的父母高堂,按男左女右坐在那里。民間的婚嫁風俗向來很講究,在司儀的主持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乃夫妻交拜。行禮之后,用兩家各出一條的紅綢帶結成同心花球式的牽巾,新郎新娘各牽一頭,新郎面對新娘倒行將新娘緩緩牽入洞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中國傳統婚姻的一般原則,先由媒人傳言,再由父母決定,當事人往往對自己的婚姻沒有直接表示意見的權利,因此二人未曾認識,新娘頭上的紅蓋頭最后入洞房后新郎所去揭開的,當然不可直接用手,得手持一桿擱在如意之上的稱,挑去紅蓋頭,喻意為“稱心如意”!屋子右邊所放以前新娘子出嫁時的嫁妝了,有子孫桶、漆盒、綢盒、樟木箱、澡盆、飯籃等,對面還有以前女孩子出嫁時坐的花轎,因為傳統的婚育觀念女孩子十五、六歲就出嫁了,而且南方的姑娘長得嬌小玲瓏,所以花轎很小,四人抬的。另外還有三個條箱,用于放絲綿被的。烏鎮的女孩子出嫁時,連被子一并都要嫁入男方家的。
最后一個展廳就壽俗廳了,由于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比較強,祝壽講究做九不做十,也就說逢九做比較隆重。六十大壽在五十九歲時做的,中間桌子上擺放的做壽用到的東西,三尺三的長壽面,取其長長久久之意,還有烏鎮特色糕點定勝糕。正堂中供奉了福、祿、壽三星。兩旁分別掛有百福,百壽圖和麻姑獻壽等圖案。
【小學生烏鎮導游詞】相關文章:
烏鎮導游詞05-15
烏鎮導游詞06-15
烏鎮的導游詞08-09
關于烏鎮導游詞05-21
烏鎮導游詞優秀04-28
浙江烏鎮導游詞11-07
浙江烏鎮的導游詞12-31
烏鎮導游詞講解06-15
嘉興烏鎮導游詞07-11
烏鎮導游詞集錦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