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經典的河北秦皇島景區導游詞五篇
作為一名盡職盡責的導游,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導游詞,一篇完整的導游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導游詞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推薦經典的河北秦皇島景區導游詞五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經典的河北秦皇島景區導游詞五篇1
各位尊敬的游客:
您好,歡迎您到長壽山觀光旅游,在這翠色迷人的季節里,您離開了喧囂的市區,來到美麗的大自然中暢游一番,相信這里秀美的景色一定會在您的記憶中留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長城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伴隨著長城文化的繼承挖掘和發展,長壽山景區悄然崛起。
長壽山景區是1987念在原懸陽洞景點的基礎上開發和建設起來的,十易春秋,光陰荏苒,而今長壽山以它古樸又壯觀,悠久而又嶄新的面貌呈現在您的面前。
它位于山海關城東8.5公里處,東起黃牛山,沿長壽河向西展開,東西長6.5公里,區域頂峰175公頃,整個風景區以長壽河谷的自然風光為基礎,集山、石、洞、窟、溪及中草藥植物為一身,以長壽延年為宗旨,弘揚祖國的傳統醫學。以雕塑、書法、建筑、園林等手法為表現形式,獨步世界旅游之林,是一個立意新穎,獨具民族特色,又具時代精神的旅游勝地。
長壽山景區現已發現歷史人文景觀18處,當代人文景觀20處,自然景觀30處,著名景觀有懸陽洞,神醫石窟、三道關、長城倒掛、壽字碑林、石門勝跡等,景區山峻石奇,洞古窟新,水秀天清,林碧草芳,雕塑石刻,巧奪天工,淙淙溪水,蜿蜒川流。
現景區由懸陽洞穴、壽字碑林、世外桃源、神醫石窟、石門勝景五大景點組成。
“長壽山”摩崖石刻三個字,全高17.17米,其中“壽”字高6.2米,筆力蒼勁,氣勢奪人,神態如生,仙意似動,又飽墨濃意,力透石碑。系當代最老書法家108歲的孫黑佛老先生之絕筆。
長壽山景區背倚雄偉壯麗的萬里長城,長城猶如一條巨龍蜿蜒于群峰眾壑之間,三道關長城被稱作“天險要隘”三關直插云天,長城倒掛于絕壁,懸崖峭壁,峰高谷深,驚險非常。人無羊腸道,鳥飛無覓處,如何砌壘長城?已成千古之迷。
長壽山石洞之最要數懸陽洞了,跨過一座石橋,我們即來到了古樹掩映下奇妙而幽深的古洞懸陽洞,它是一個天然形成的穿透式的花崗巖洞,我國許多風光溶洞多為石灰巖洞,像如此高大的花崗巖洞在我國北方實屬罕見。洞呈紡錘形,前后寬闊,中間狹細,全洞長117米,其中前洞為懸陽洞的主體洞穴,進深37米,寬14米,高13米。懸陽洞最早的墾辟和建設在明代,明初洪武年間,四川峨眉僧人到此建廟塑像,并以漢隸形式留下第一筆“蜀人創修”。之后隨著明代魏國公徐達1381年在山海關建關設衛,這里邊臣游子聚會,僧人、道士云集,百姓香客絡繹,文人墨客詠誦,酸了清末甚至有來華洋人涉足,民國年間,三道關有位主持道人叫董有靈,在前洞建有萬仙樓,后洞建有孔廟和地藏王菩薩,更使這里達到了儒、釋、道三教一家,他們和平共處,修真養道,我國許多名山常為一個宗教流派所獨居,或以某一宗教為主,而懸陽洞則是三教并立,融融相生,成為懸陽洞歷史上宗教文化現象的一大特點。
本世紀三十年代后,懸陽洞走向了頹敗。到了六十年代,這里的佛像、廟宇已是毀壞一盡,只留下洞壁上的“懸陽洞”“清虛凌空”“萬善同歸”“通天幻境”“別有洞天”“紫塞桃源”“地接天根”“萬古流芳”等十幅刻石,及萬歷三十年的《懸陽洞詩碑》、明崇禎八年的《觀音洞碑》以及康熙四十四年的《造鐘碑記》。
沿著石砌臺階165磴扶欄而上,洞由明變暗,又由暗變明,石階由寬而窄,又由窄而寬,涼風習習,別有情趣,約行數十步,仰面而視,洞頂有雙孔,為自然形成,有日光懸于其中,懸陽洞由此而得名,并成懸陽洞窺天一景,而懸陽洞之奇恰恰就在洞中有洞,洞上有孔,孔能通天。
紫陽宮外西側,雙松拔地而起,對峙而立,直刺青天,獨峻于林,三十余米高的百年古松給人蒼勁傲然之感,伴風送濤,凜然正氣其形酷同,其狀亦如兩巨人,威不可淫,故得名雙松挺峙。
神醫石窟位于藥王嶺山腰峭壁之上,有以古代名醫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為主體的摩崖石窟群。石窟群像為中國著名雕塑大師劉開渠,雕塑家付天仇、曾竹韶創作設計,“神醫石窟”為著名書畫家吳作人題寫,此外還有國際友人的摩崖碑題,此景集中醫學、書法、雕刻藝術為一體,依山就勢而造的認為景觀,立意新穎,別具一格,讓人領略到祖國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和炎黃子孫的聰明才智的同時,也感受到石窟巍峨挺拔,氣勢雄偉的獨特風格。
推薦經典的河北秦皇島景區導游詞五篇2
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撫寧縣背牛頂景區。
撫寧縣,古稱驪城,直到唐朝武德二年設立撫寧縣。“撫寧”兩字的意思是“撫我黎庶,寧我子婦”之意。撫寧位于河北的東北部,北倚燕山,南瀕渤海,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地勢北高南低,礦產豐富,盛產水稻,遠近聞名的“留守營”大米就是出自該縣。棉花、油料、果品、畜牧、淡海水產品也很可觀。工業以造紙、紡織、機械、化肥、水泥、采煤、釀造為主。是我省億元財政縣之一。人們說撫寧人扎實能干,尤其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優異成績。
從秦皇島的地形圖上看,撫寧將整個我市三個城市區包圍,境內公路、鐵路交通四通八達,歷史悠久,風光旖旎,山、川、海集一身,主要旅游勝地有南戴河旅游開發區,背牛頂旅游區,燕塞石林旅游區,天馬山、天馬湖旅游區及九門口旅游風景區。而背牛頂旅游區是較優秀的一個,遺憾的是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很長時間養在深閨人不識,如今已正式對外開放。
背牛頂風景區距海港區約五十公里,經榆關,猩猩峪,到達宏量寺,而猩猩峪隸屬于撫寧大新寨鎮,原來是一座明代戍邊城堡,據說這里住過猩猩或說這里掉下過星星也就是隕石,故而得名。現在仍可看到這塊石頭。
從猩猩峪前行,途中可見蒼山疊嶂,峰回路轉,烽火臺林立,溪流潺潺。尤其在群山懷抱中有一奇景——龍潭。一潭清水,水深高丈,寒氣四溢,沁人心脾。潭旁建有龍王廟,當地流傳著“禿尾巴老李”的動人故事:撫寧縣官莊有一李姓婦女,生了一條小蛇,不忍丟棄,放在水中養了起來,逐漸長出了鱗片。遇雷雨天就逃走,每逢陰雨之夜就潛回吃奶。每次吃奶,母親就痛死過去,去后又蘇醒,母親痛苦難忍,在其吃奶時藏刀嚇唬,結果誤傷其尾,逃走后就不再來了。后托夢告訴母親:“我已有住所,在北溝龍潭中,叫禿尾巴老李。”老李天性善良,天旱祈雨,甚為靈驗。潭兩側為懸崖峭壁,形如斧劈刀削,東側峭壁上刻有“龍泉”兩個大字,潭上騰空架起彩虹橋,通向“望雨亭”。順路上山右達亂刀峪,又稱燕塞石林旅游區。
從龍潭前行四公里便到了宏量寺,這里僅存遺址。再前行約一公里便到了背牛頂山腳下。從山下望去,山頂高聳入云,因山后有石如牛,故名。遼代天慶年間始修,明正德十四年,僧人佛海鑿井建廟,帶徒重修背牛頂。隨后在隆慶、萬歷、崇禎年間又先后修建無梁殿,拓大了金光洞。但到了道光十年,又被道人所占,光緒八年,該廟主持曾受皇封。因此,一山先后容佛、道兩家。歷代香火極盛,傳說許愿很靈。
從山腳沿石階向上攀登,山漸陡、景亦幽。這里常年為原始森林所覆蓋,奇花異草、參天古樹另人賞心悅目。山路樹叢中便有兩塊威武的“將軍石”,象把守山門的忠誠衛士。再往前行,便到了幽深的綠色長廊。這里天然生長的獼猴桃藤、野葡萄從路兩旁向上空延伸,勾連一起,形成一條濃蔭蔽日的綠色長廊。奪人工之美,具有大自然之妙,別有韻味。
從綠色長廊上行,通過一段艱難的攀登依峭壁安置五層柏木長梯,梯旁高懸鐵索,游人扯索攀,猿引而上,驚心動魄。如今設置了七十米長的鐵梯,外有圍欄,雖兩旁崖山有壁,令人心有余悸,但有驚無險。
到了山門,才令人驚魂稍定,反身四望,才覺風景這邊獨好,才知不枉來一朝,飄飄然好似升仙。如遇陰雨,可見腳下鋪云萬里,如蒼雪、如堆絮,上晴下雨,人稱為“兜錦世界”,或稱“牛頂云海”,論氣勢不亞于黃山云海,山門南側內壁嵌有一臥碑,上刻“太清觀”三個小字,下刻“背牛頂”三個大字,山門上幾米遠,石壁上刻有“今生不把彌陀念,枉在人間走一遭”,給人一種超俗之感,據說凡是念聲“阿彌陀佛”之人,登山疲憊便會一掃而光。
石巖后的樹林里,掩映著一片碑林,大都是為捐修廟宇人名字的碑刻,東側數口井錯列排開,大都鑿石而成,水淺的不足一米,水深的三米有余,妙在不論深淺,雖在山頂卻常年不涸,井東石壁下有一方池,古稱放生池,池前有一“望海樓”遺址,雖樓去而平臺依存,生有幾棵五百年以上的古松,樹葉茂盛,現山頂唯一僅存的建筑——無梁殿,仍供奉著望海觀音。殿北的金光洞旁有一石刻,楷體“海闊天空”。四個大字蒼勁有力,洞東峭壁上刻著佛像和游人留下的詩句。而洞前的平臺,正好作為野餐聚飲的好場所。
從金光洞再向上攀登,便達到了頂端,極目四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會油然而生。北望:燕山山脈,層巒迭嶂,長城雄踞山頂,老嶺諸峰歷歷在目;東望:角山長城、山海關古城盡收眼底,用一個十倍的望遠鏡,便可看見海港區街道上車輛如梭,奔流不息;南面,海天在目。北戴河、南戴河及黃金海岸上的幾顆明珠鑲嵌其間,也只有登絕頂,才真正的發現秦皇島人生活在綠色環抱的山海之間,交通發達、環境優美的天地里。
古代在背牛頂可留宿,不遠的將來,隨著旅游的開發,山頂別墅的興建,那時“隔窗可摘星,臥床觀日出,飯香鳥同吃,果熟猿共收”的萬物相安世界定會重返山中,僅僅現在,登臨此處,那種太白之豪,東坡之逸也會有油然而生。
現在渤海林場加大了開發力度,另一條下山路徑已經鑿通,而南山那種茂密叢林,滿山的天女木蘭及保存完好的長城敵樓、敵臺更會使您流連忘返的。
推薦經典的河北秦皇島景區導游詞五篇3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到翡翠島參觀游覽。
(沿沙山往前走)
可能大家一來到翡翠島直觀的感覺就是浩瀚的大海和高大的沙山。的確,翡翠島的海洋大漠風光是國內獨有、世界罕見的,它的東、北、西三面由渤海和七里海環繞,島上沙山連綿起伏,方圓七平方公里,最高處可達44米,很是壯觀,素有“京東大沙漠”之稱。因為它距離首都北京只有270公里,而且其高度和規模足以同西北的騰格里沙漠相媲美。我們在這么近的地方,能看到只有在黃河故道和戈壁灘才能看到的景觀是非常幸運的。除此之外,這里還是鳥類的王國,幾乎全國1/3以上的鳥類在這里可以找到蹤跡,其中就有世界珍禽黑嘴鷗。被動物學界稱為“活化石”的文昌魚,也在淺海中生息繁衍。在沙山的西側是六萬多畝蒼翠的林帶。一會兒,我們站在沙山頂部,舉目四望,您肯定會覺得這里風光獨好。正是因為這些獨特的自然資源,1990年這里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國家級海洋類型的自然保護區。有的朋友可能覺得翡翠島很荒涼、很原始。的確,在我們的視野里沒有現代化的建設和設施,一切都是很自然的狀態,這是一種美,為了保持這種美,我們不能把石頭、磚頭、鋼筋、水泥搬進來。說句玩笑話,我們就是向生活在鋼筋水泥夾縫的人們出賣荒涼。自然的魅力是無窮的,生態旅游是高雅的。
有的朋友已經在互相詢問,這些高大的沙山是怎樣形成的呢?是人堆的嗎?不是。這些高大的沙山是由于漫長的海洋動力作用而形成的,其沙主要來自于灤河攜帶的泥沙,據昌黎縣志記載,灤河入海口幾經改道,12—13世紀從這里入海有200多年的時間,這些細紗在灤河口附近在良沉淀淤積,14世紀灤河口改道,移動到樂亭縣內,這一代岸邊開始平靜,在經歷幾百年來風力和潮汐的作用,逐步堆積,才變成了今日的沙山。真的是很不容易。所以,我們應該對大自然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倍加愛護。今天,翡翠島雖然對游人開放,但卻是保護性開發,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走進自然,認識自然,喚起人們對自然的保護意識,寓教與樂。近幾年來,每年都有十幾萬人次來這里參觀游覽。
(滑沙場)
大家看,您可以從滑沙入海沖浪,就是乘滑板從沙山頂部呼嘯而下,一直沖向大海,既可以享受滑沙的刺激,又可以感受滑水的新奇,這項運動在國內尚屬首創,如果您有興趣,有膽量,趕快去換泳裝!不滑沙的朋友也不要錯過到沙山上觀光的機會,請大家隨我一起順軟梯往上爬,體驗您意志和體力的機會到啦。我們設置軟梯,是為了防止沙流失量太多,超過風的自然搬運能力,沙山的高度和坡度將難以恢復。
(沙山頂)
我們先坐在這里休息一會兒,您可以盡情地呼吸一下翡翠島的新鮮空氣,據科學測試,翡翠島每立方厘米中,負氧離子多達20000多個,所以很多人都把翡翠島稱為“天然氧吧”,這主要是得益于我們眼前這片六萬多畝的蒼翠林帶,它對于調節氣候和凈化空氣是功不可沒的。這些樹主要以刺槐為主,是五、六十年代沿海居民為了防風固沙而栽種的,現在也形成了一道風景。八十年代初,,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的專家們來這里考察,他們從飛機上俯瞰的時候,覺得這里綠樹蔥茂,濃蔭覆蓋,恰似塊翡翠鑲嵌在金沙灘上,“翡翠島”就由此得名。大家往西看,那片海就是我們提到的七里海,它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瀉湖,相傳七里海在很久以前是一個封閉的湖泊,并未與渤海相連,湖里長滿了菱角和蘆葦,周圍有很多居民繁衍生息,渤海灣里有一條惡龍,對這塊風水寶地垂涎很久,總想占為己有。有一天晚上,它突然興風作浪,七里海的水順時猛漲,把附近的民房很快就沖塌了,百姓四處逃難。就在這時候,有一位叫杜小龍的小伙子勇敢的站了起來,他憑借著自己高強的武藝打敗了惡龍,最后自己又變了一條獨角龍,用自己的奮力挖開了一條渤海和七里海的通道。大水退下去了,百姓得救了,而這位勇敢的小伙子確累死在沙灘上了。當地居民為了紀念這位勇敢的小伙子,就把它挖開的海口命為“新開口”。這就是“獨角龍一夜開海口”的故事。大家來翡翠島的路上也一定看到了,就在七里海的東側,那里停泊著很多漁船。目前,它已發展成為國家二級漁港。現在,我們站在沙灘上,黃沙、綠林、碧海、藍天盡收眼底,其實,翡翠島的獨特之處,可用兩句話概括,那就是“借得江南綠葉裝點半島翡翠;移來塞北黃沙成就大漠風光”。
推薦經典的河北秦皇島景區導游詞五篇4
各位游客朋友:
你們好!我是昌黎XX旅行社的導游員XXX。今天由我帶領大家游覽號稱“十里葡萄長廊”的葡萄溝。如果我的服務有不足之處,請大家提出批評和建議。謝謝大家。不知您聽說過沒有,昌黎是冀東有名的花果魚米之鄉,山清水秀,物產豐富。西南部平原地區盛產小麥、玉米、花生水稻等農作物,北部山區盛產葡萄、梨、蘋果、板栗核桃等干鮮果品,東部沿海盛產螃蟹、對蝦、扇貝、梭魚等海產品。來昌黎作客您隨時都有可能大飽口福。我們今天去游覽的葡萄溝位于昌黎縣十里鋪鄉西山場村,坐落在鳳凰山腳下,和法國著名的葡萄產區波爾多處于同一緯度。這里三面環山,背風向陽。白天日照充足,氣溫較高;夜間因為地勢高,氣溫又比平原低。日夜溫差較大,有利于糖分的積累和形成,加上這里水質好,所以形成了適合葡萄生長的優越環境。農民門多年來豐富的栽培經驗,也是這里葡萄品質優良是一個重要原因。所以,西山場村的葡萄遠近聞名,是十分搶手的果品。現在我們的車已駛進了十里鋪鄉,您看,公路兩邊,房前屋后,到處都是葡萄架,一串一串的葡萄有紅有紫。我發現很多朋友都在流口水,您不要著急,更好的還在后頭。呆會到了西山場村,您才會見著真正的葡萄,那時會讓您敞開肚子吃,痛痛快快的過把癮。
十里鋪鄉共有土地一萬四千畝,其中一萬兩千畝種的是葡萄,年產鮮葡萄900萬噸,直接經濟收入1500萬元。隨著知名度的不斷提高,這里的農民也有了品牌意識,為自己的葡萄注冊了商標,取名“碣石山”牌。相信碣石山牌葡萄將來一定會成為名牌產品,說不準哪天會沖出亞洲走向世界。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已走上了百姓的餐桌。十里鋪鄉瞅準市場,外引內聯,先后建成了三家干紅葡萄酒廠,建立赤霞珠酒葡萄基地3000畝,既進一步鞏固了昌黎縣“干紅縣”的地位,又為當地農民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為了解決葡萄保鮮的問題,全鄉建有30多個保鮮庫,能存放上千噸葡萄,又建成溫室大棚38個,使葡萄成熟期進一步提前。十里鋪鄉的葡萄,源源不斷的供應著各地市場,讓人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昌黎縣甜滋滋的玫瑰香葡萄。我們現在經過的村子叫做灣里村。大家看,兩旁的民房是典型的農家小院,院墻都是當地農民就地取材用石塊砌成的,顯得別具一格。灣里村共有農民254戶,近兩三年內就出了20多位大學生,很是讓村民們津津樂道。他們說這里風水好,人杰地靈。要是這樣,各位游客朋友今天從這走過一回,也能帶回去一些靈氣,讓您的事業更加發達,生活更加美滿。
我們現在已到達西山場村。請各位朋友下車,不要忘記帶您的小剪刀。現在往四周看一看,您是不是感覺到我們已經置身于葡萄的海洋中了!在這里,我們看不到天,因為天已經被葡萄葉遮住了。整個西山場村直到半山腰,都覆蓋在了密密匝匝的葡萄秧下。彎彎曲曲的山路,由葡萄架圍成的綠色長廊。人們這里是“北方吐魯番”。您覺得怎么樣?西山場村共有農民124戶,只有100多畝山地,年產葡萄卻達100萬斤。這里栽培葡萄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最古老的葡萄樹有180歲的高齡,依舊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幾十年樹齡的更是比比皆是。可以說,每一棵葡萄都是一棵搖錢樹,為農民搖來了鈔票,搖來了彩電、冰箱,搖來了幸福美滿的生活。現在您看到的這些葡萄是巨峰葡萄,屬于雜交品種。它的果實較大,顏色呈黑紫色,含糖量達13%——15%,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是龍眼葡萄,還沒有成熟。之所以叫龍眼,是因為它的果粒均勻,果實呈圓形,形狀好像龍的眼睛一樣。這種葡萄果皮比較厚,成熟后呈紫紅色,上面有一層白霜。果肉是綠色的,柔軟而多汁,含糖量達14%——15%,味道較甜。這種葡萄是什么品種?您別急著猜,先嘗一嘗,品品味再說。對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玫瑰香葡萄。玫瑰香屬于特級品種,大家看,它的外形非常美觀,果實密實,紅里透紫,好像一堆珍珠,含糖量在16%——20%之間,鮮甜可口,有類似玫瑰般的香味,所以取名玫瑰香。玫瑰香葡萄含有多種維生素及營養成分,長期食用可以強身健體,美容防癌。昌黎縣葡萄酒廠生產的保健酒“黿魚酒”,就是以玫瑰香葡萄為原料釀制而成的。獲得了省優產品稱號和全國酒類質量大賽銅杯獎。下面我們到一戶農家小院,聽主任介紹以下種植葡萄的經驗和體會。中午在這里品嘗地地道道的農家飯。您看整個院子都被葡萄秧遮蓋的密不透風,其實呀,這只不過是一棵樹上的葡萄而已。單單這棵樹產量就能達20xx斤!您看著一串串的葡萄又大又紫,既賞心悅目,又叫人眼饞。別著急,您喜歡那串就摘哪串,別浪費就行。咱們哪,邊吃邊聽。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我們一起游覽了葡萄長廊,觀賞了這里別具一格的景色,品嘗了各種新鮮甜美的葡萄。我發現每位朋友都意猶未盡,興致勃勃。看到朋友門玩得高興,我的心里也像吃了玫瑰香葡萄。回去以后,請各位朋友把昌黎的玫瑰香葡萄帶給您的家人和朋友,也把昌黎人民的祝福和友誼帶給他們。昌黎人民時刻歡迎各位朋友的到來。希望您不要忘了昌黎的山、昌黎的水、昌黎的.人、昌黎的情,有空常來看看。我會隨時恭候您的光臨。祝您一路順風,再見!
推薦經典的河北秦皇島景區導游詞五篇5
坐在北戴河海濱的礁石上,可盡情觀賞的是著名散文家楊朔在《雪浪花》中描述的“潮漲潮落,云起云飛”之景,而要盡情領略魏武筆下的“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詩境,就應也像蹬高必賦的曹操那樣,來“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了。
各位先生、女士,歡迎來到碣石山景區來領略古碣石的絕美風光。
[介紹碣石山]
碣石山是古今有名的觀海勝地,也是歷史上頗負盛名的“神岳”。
碣石山由燕山山脈猛伸過來的上百座顛連起伏的山巒組成,群峰逶迤,綿延答數十里。它的主峰仙臺頂(又名漢武臺,俗稱娘娘頂)位于昌黎城北這一字排開的群峰障嶺正中。大家看,這仙臺頂的頂尖突起于猶如刀削斧劈一般的寬闊山胸之上,呈現的是圓柱形,多像架設天橋的柱石直插云霄,顯得是那樣奇險、峭麗。更加神奇的是,在海上航行,又茫茫滄海向這里眺望,恰似一個天造地設的導航標石。大概正因碣石山有著如此獨特的形貌,從遠古時起,這座渤海沿岸的奇特山峰就成了北方沿海地區醒目的地理坐標,被古人記入了《山海經》和《尚書?禹貢》等古代地理名著。《尚書?禹貢》記冀州入貢之道時云“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于河”,說的就是碣石山為循海入河必望的目標。
[行至碣石門]
欲蹬碣石,先進碣石門。
迎面撲來的著兩座橢圓形小山,夾成的是碣石山自然天成的門戶——碣石門。相傳,秦始皇在公元前215年來到碣石山求仙觀海,就是在這里向碣石山頂禮膜拜,令丞相李斯在這里的山崖峭壁上刻下著名的《碣石門辭》。《碣石門辭》上的“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記載的秦始皇北巡碣石這一年為鞏固統一而拆毀戰國時留下的以鄰為壑的水、陸長城等險阻的功業;“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謳歌的是剛剛統一天下的封建社會歌舞升平的理想景象。
“往事越千年”。據史書記載,自秦始皇起,到唐太宗止,在公元記年開始前后的800年間,先后有七位帝王在這里留下旅跡游蹤;如果加上領兵去遼東和高麗鏖戰,途經這里的晉宣帝司馬懿和隋煬帝楊廣,來國這里的皇帝就有九位之多。只是,如今我們在碣石門這里倒映碣石群峰的碣陽畔,已很難想象當年秦皇、漢武等帝王是怎樣前呼后擁在這里蹬臨著高大而險峻的山峰了。
現在我來提一個問題,秦始皇為何要到這里,到碣石山一帶海邊求仙呢?
[去水巖寺途中]
這主要是因為碣石山在春秋戰國時代,同中國古代的神秘文化和古代航海家的探險活動發生的密切聯系,成了所謂仙人的產地,成了不少篤信神仙說的人心目中與深海中傳說的三座神山緊密相連的神岳。
《漢書》的編撰者,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在其名著《西都賦》中吟有這樣一句詩“揚波濤于碣石,激神岳之”。呂延濟在注著句詩時明確指出“神岳,即碣石也。”
不能不令人敬佩的是,秦始皇河漢武帝來拜神岳,主要是通過求仙而求長生不死,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曹操篤信“神龜雖壽,猶有終時”,“東臨碣石”時不再信拜神求仙那一套,而是為了“以觀滄海”,領略大自然的絕美風光。曹操應該說是古老碣石的真正知音。
[行至水巖寺]
我們要登上千古神岳碣石山這海拔695。1米的主峰,領略曹孟德沉醉過的“碣石觀海”勝境,,須由寶峰臺上的這座相傳始休修于唐朝以前的千年古剎——水巖寺舉步攀援。
在唐朝后期有個叫劉叉的詩人曾在這上依青山,下臨秀水的名山古寺,吟出一首質樸&pide;暢快的五言絕句《愛碣石山》:“碣石何青青,挽我雙眼睛。愛爾多古峭,不到人間行。”從這首段歌中,我們不難得知,在勝唐的夢坐到盡頭時的碣石山,曾給忿而離開的韓愈、獨行到這里的孤傲詩人何等古老峭峻的感覺。
[行至曲徑通宵處]
水巖寺東邊這座山名香山,因極似一座香爐而得名。
我們可以在這香山挺秀之地“倚石聽濤”賞飛來石,探龍潭洞;當然,我們若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就應把這一級級的石階踏在腳下,品味“曲徑通宵”的意境了。
[行至天門山]
這里是蹬仙臺頂的第一道險隘,夕日極其險要的天門第一所在地——老鷂子翻身;如今山崖已經修整,不用在貼壁而過了,完全可以輕松自在“振衣千仞”了。
[翻過地二道險隘老虎口,至望海長廊]
不知是誰給這千仞絕壁上的怪石林立的緩坡,起了這樣一個頗帶滑稽味道的名字:把式場。在著能耍把式,翻斤斗的半山腰,前些年依山靠崖,修建了這座可以初品曹操詩境的望海長廊。這里已經隱隱能聽到天風,約約望到海濤。只是這座修得頗有氣勢的長廊,是給不打算或難以再登上碣石絕頂的游人設置的。大家若不想半途而費的話,不妨在這里好好休息一下,準備一鼓作氣,沖上頂峰,去淋漓盡致的領略“登碣石而小滄海”的壯闊景觀。
[登上仙臺頂]
“山登絕頂我為高”大家已把天階踩在腳下,來盡情的看看“眾水朝宗來眼底”俯瞰滄浪氣萬千“的海景吧!
對了,那里是灤河入海口,那里是七里海、翡翠島,是黃金海岸,是南戴河,北戴河,秦皇島,是秦皇島港口錨地,再遠是依稀可辨山海關老龍頭。
這“巍巍高聳勢凌天”的碣石山,與有如盆景的北戴河海濱蓮蓬山遙遙相對,不正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之景嗎?而這眾多低山矮嶺與夾雜著河流、瀉湖的海畔平原相交織,在碣石與滄海之間呈現的正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的美麗畫卷。如果我們是在早晨或夜間立足于此,放眼金光燦燦的萬頃波濤,舉目銀波瑩瑩的蒙蒙碧海,水能不說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呢?1790多年前的一個秋高氣爽的秋日,躍馬揮鞭東臨碣石的曹孟德,不正是在這臨海的高山之上,驚羨如此神美的境遇,“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的么?
【推薦經典的河北秦皇島景區導游詞五篇】相關文章:
秦皇島旅游導游詞-河北導游詞12-31
白石山景區導游詞-河北導游詞01-07
秦皇島孟姜女廟景點導游詞3篇-河北導游詞01-05
秦皇島旅游導游詞01-20
河北古跡導游詞-河北導游詞12-31
有關景區的導游詞01-09
秦皇島動物園導游詞01-22
河北觀光旅游導游詞-河北導游詞12-31
秦皇島碣石山導游詞3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