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導游詞

時間:2021-11-27 17:13:27 導游詞 我要投稿

安陽導游詞

  作為一名優秀的導游,常常要寫一份好的導游詞,導游詞的主要特點是口語化,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特點。那么一遍條理清晰的導游詞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安陽導游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安陽導游詞

安陽導游詞1

  世界文化遺產河南安陽殷墟景區,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安陽西北郊,橫跨洹河南北兩岸。古稱"北蒙",又稱"殷虛","殷邑”甲骨卜辭中又稱為"大邑商"、"商邑",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

  自公元前1300年盤庚遷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國的255年間,這里一直是中國商代晚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商滅亡后這里淪為廢墟。 殷墟規模巨大,范圍廣闊。東起郭家灣,西至北辛莊,南起劉家莊,北至后營,東北至三家莊,長約6公里,寬約5公里,總面積約24平方公里。

  殷墟的總體布局以小屯宮殿宗廟區為中心,沿洹河兩岸呈環型放射狀分布,是一座開放形制的古代都城。現存有宮殿宗廟區、王陵區、后岡遺址和眾多聚落遺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鑄銅遺址、制玉、制骨作坊等眾多遺跡。雄偉壯闊的宮殿宗廟建筑基址、等級森嚴的王陵大墓、星羅棋布的居住遺址、家族墓地,密布其間的手工業作坊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構成了殷墟獨特的文化內涵,展現出這座殷商王都的宏大規模和王者氣派。

安陽導游詞2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安陽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安陽市位于中國河南省的最北部,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匯處。她西依太行山,東接華北平原,發源于太行山東麓的一道洹水從市區流過。地球儀上,安陽在東經113°37′至114°58′、北緯35°12′和36°22′之間,面積7354.11平方公里,與日本的東京、橫濱和美國的舊金山、洛杉磯緯度十分相近。

  安陽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集中,氣候宜人。全年平均氣溫13.6℃,年平均氣壓1001.5毫巴。全年降雨量為606.1毫米。安陽轄安陽縣、湯陰縣、內黃縣、滑縣、林州市五縣(市)以及文峰、北關、鐵西、郊區四區,現有人口518萬。其中,建城區面積6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74萬。

  與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殷墟遙遙相對應、位于城市東南隅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面積也是24平方公里。

  約公元前1300年,中國商代的第20位國王盤庚已經在此建都,至今安陽建城已有3300年的歷史。貫通中國南北的大動脈京廣鐵路和107國道就橫跨在剛剛發現的商代古城之中。在3000多年前的中國先秦時代,先民們就已經在這里創造了輝煌的農耕經濟,建成了雄踞世界東方的大都市。

  安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里不僅有包括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市建設在內的殷商文化,而且還有許許多多的為人們所熟知的人文景觀,諸如:兩萬五千年前的原始人洞穴、上古時代的二帝王陵、周易發祥地的里古城、建安風骨的鄴城文化、西門豹治鄴的古河道、精忠報國的岳飛的故里等。

  安陽自然風光秀麗多姿,小南海風景區、珍珠泉風景區和旖旎的太行風光,令中外游客留戀忘返。獨具特色的航空運動基地,因其鬼斧神工的天然地勢而深得跳傘、滑翔運動愛好者的青睞。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同時又成為不可多得的旅游景觀。

  安陽市位于中國河南省的最北部,地處山東省、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四省毗鄰處。從中國版圖上看,它正居于中心部位。

  它西倚巍峨險峻的太行山。太行山是中國少有的幾條南北走向的山脈之一。八百里太行神秘而美麗,它隱藏著無數古老的神奇故事。由太行山麓發源的一條河流經市區,這就是古老的甲骨文中已有記載的洹水。

  安陽是縱貫中國南北的京廣鐵路大干線上的一個重要車站,從安陽至首都北京,鐵路里程為508公里。安陽也是西高東低。大致以穿越市區的京廣鐵路為界,西部重戀疊嶂、丘陵起伏,屬于太行山之東麓,而東部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是華北平原的一部分。西部最高處海拔1667米,而東部最低處海拔僅50米,顯而易見地呈階梯狀。

  安陽資源豐富,主要礦產有煤、鐵、礦石、大理石、石英砂、水泥灰巖等,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是河南省的主要棉產區。紅棗、蜂蜜、山楂、核桃、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好,游客朋友們,安陽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持!

安陽導游詞3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到林州市參觀游覽。我是你們的導游員___能夠叫我小洪。這天我們要參觀的是——紅旗渠。

  紅旗渠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此工程改變了林縣歷史上嚴重缺水的狀況,使當地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得到改善,促進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被世人稱之為“人工天河”。1990年,林州開始開發紅旗渠景區,歷時十幾年,透過科學規劃,建成了分水苑、青年洞、絡(luo)絲潭三個景區,使昔日的荒草坡成為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分水苑景區,當地原名墳頭嶺,由于紅旗渠總干渠在那里分為三條干渠,故改名為分水嶺。走進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軍萬馬戰太行巨型浮雕。這組浮雕由安陽市園林設計室袁建國同志設計,長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個。浮雕以林州人民戰太行的群體形象出現,用磅礴的氣勢勾勒出一幅改天換地的斗天圖。整個浮雕分為四個場面:1.林縣縣委發出引漳人林的動員號召;2.工程技術人員實地勘測;3、凌空除險;4、千軍萬馬戰太行。

安陽導游詞4

各位游客朋友:

  歡迎您來到甲骨文的故鄉參觀,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使您對殷商文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一片甲骨驚世界。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不但結束了倉頡造字的神話,也使一個普普通通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屯村舉世聞名。隨著對安陽殷墟的全面發掘,一個古老王朝的都城遺址及光輝燦爛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殷墟,是商朝后朝的文化遺址,位于安陽市的西北郊。它的范圍是以小屯村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兩岸的一些地方。據史書記載和夏商周斷代工程斷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國王盤庚把都城由山東奄(今曲阜)遷到殷(今安陽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經歷8代12王,共254年。從此,這里成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來商以后,這片土地逐漸荒蕪,變成了一片廢墟,史稱殷墟。

  1961年,國務院把殷墟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保護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為破壞,經國家有關部門的批準,在殷墟宮殿區遺址上興建了殷墟博物館。

  殷墟之所以聞名世界,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城。首先就是甲骨文(有關甲骨文的情況稍后再介紹)。我們先來看看進苑的這座大門,這座門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學專家楊鴻勛教授專門設計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門字的寫法而建。它看似簡單,卻是最原始的大門,可稱其為華夏門的鼻祖。我們再看看門框上的這些圖案,浮雕著鳳、虎、饕餮和蟬等花紋。門額苑名由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先生題寫。整個苑門莊嚴大方,朱墨雕彩,古風古韻,古香古色。門兩側墻上浮雕殷代龍形玉決,仿佛顯示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此苑門和仿殷殿建筑的人文景觀已經成為古都安陽的象征。

  當世界上多數民族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已經進入青銅時代。這也正是殷墟聞名于世界的第二個原因。

  您現在看到的這件青銅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毋戊鼎1939年從王陵區出土,通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我們的國寶。如此大的重器,澆鑄起來特別困難。據估計制造這樣的重器需要明確的分工和協作,從煉銅的澆鑄,從制模到拆范需要130多人同時施工。青銅器中,銅、錫、鉛的含量比例,與現代所鑄青銅中銅、錫、鉛的比例基本相同中,我們可以想象當時治煉技術是何等的`高超。鼎最開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鍋,到后來,隨著生產力的發燕尾服,逐漸變成了權力的象征。

  提到殷墟聞名于世的第三個因素,無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宮殿遺址上復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臟,是商王議事朝拜的場所。這個建筑是茅茨土階,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草蓋頂,夯土臺階、四面斜坡、雙重屋檐,整個大殿宏偉莊嚴。

  大殿現在陳列著甲骨文,讓我們進入大殿系統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識。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國子監祭酒王懿榮首先發現的。當年我們腳下這片土地還是片農田,周圍的村民經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但當時他們并不知道這是什么,就隨便扔掉了。后來村里的剃頭匠李成,為顧客剃頭時,經常會劃破頭皮出血。他沒錢買藥,就用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傷口上,發現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這便是中藥的一味,喚作龍骨。于是開始大量地賣到藥店。當時藥店大多只收購不帶字的龍骨。所以許多農民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非常遺憾,不知多少病人把這些甲骨文都喝到肚子里,幸好有些帶字的甲骨賣到京津兩地,被王懿榮發現,并確認為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的發現,使龍骨”身價一步登天,導致周圍的村民紛紛來挖掘,有的還以此為生。但當時的挖掘都屬于私挖,破壞性很大,而大規模有組織地掘是從1928年開始的。考古學家們在1928年至1936年這十年間,共進行了15次大規模的挖掘。這幾次挖掘永遠載入了考古學史冊,開創之功,功不可沒。1937年盧溝橋事變的爆發,使殷墟的發氣被中斷。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發掘工作才繼續進行。

安陽導游詞5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河南參觀旅游。我是來自鄭州天下旅行社的一名導游,我姓王,大家可以直接稱呼我為小王。坐在我旁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陳先生,此次的安陽殷墟之旅將由我和陳師傅來共同為大家提供服務,希望大家能夠在整個的旅程中玩的開心、玩的舒暢!

  好了,各位親愛的游客朋友,現在我們的車正行駛在京珠高速公路上,鄭州距離安陽 公里,車程大約3個半小時,接下來,我先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河南的概況。

  河南古稱“豫州”,因位于九州之中,故稱“中州”。全省土地總面積16.7萬平方公里,人口9869萬,分17個省轄市,下轄88個縣和21個縣級市,省會為鄭州。河南不僅平原遼闊、氣候濕潤、土質肥美堪稱我國農業大省,而且還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經濟逐漸迅速發展。

  交通方面,中國鐵路網的兩條中軸線路——隴海線和京廣線分別從東至西、從南至北從河南的中部通過,鄭州是全國鐵路網的中心。另外,河南還是國家重要公路、航空線的四面貫通之處,是南來北往,西去東行的必經之地。因此,不論陸路或空中交通,河南與全國各地的社會、經濟、文化聯系都十分方便,處于全國交通輻輳的中心地位。

  河南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這主要包括: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二里頭文化等等。除此之外,歷史上還有不少的王朝都曾在河南內建都和分封諸侯。在中國的八大古都之中,僅河南就占據了四個,它們是:洛陽、開封、鄭州、安陽。河南地處中原的腹地,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有四千年與這里緊密相連。所話說:“得中原者得天下”。南宋以前,這里一直是中國的文化軸心,長時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焦點。無數杰出人物在這塊土地上縱橫馳騁,激蕩起多少歷史風云。例如:軍事名人蘇秦、李斯、吉鴻昌、楊靖宇;科技名人范縝、滑壽;文學藝人曹操、張擇端等。

  常言道:“世界武術看-中-國,中國武術看河南”,河南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同時還是少林拳、陳氏太極拳等大拳種的發源地。技冠天下,德播神州。早就享有武術之鄉和功夫之鄉的美譽。

  現在我們的車已漸漸駛入了安陽境內,安陽是河南省的北大門,位于晉冀魯豫交界處,素有豫北咽喉、四省要道之稱。土地總面積 平方公里,總人口達 萬。這里氣候宜人,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漳河、洹河、淇河,衛河在安陽環繞流過,歷為兵家矚目之地。安陽是一個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古城。

  1960年3月,在安陽小南海發現了距今2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原始洞穴遺址,被郭沫若命為“小南海文化”。在安陽北部的后崗,層次分明的疊壓著晚于小南海文化的仰韶彩陶文化、龍山黑陶文化和小屯白陶文化。由此可以說明:這里很早就是中華民族的棲息之地。

  談話間,我們的車已經抵達景區的停車場,請大家攜帶好自己的貴重物品隨同我下車。

  殷墟位于安陽市西北2.5公里小屯村附近的洹水兩岸,它以小屯村為中心長約5.6公里,寬約4.5公里,面積約24平方公里,是一處規模巨大的尚商代文化遺址。商代后期盤庚遷殷至紂滅亡歷經八代十二王。周武王伐紂后,逐漸荒廢,因而稱為“殷墟”。

  殷墟是一座豐富的地下寶庫,為全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重大發現”之首,2006年,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進苑的大門。這座門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學家楊鴻勛教授專門設計的,它是仿照甲骨文的“門”的寫法而建。它看似簡單,卻是最原始的大門,可稱其為華夏“門”的鼻祖。門額苑名由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先生題寫。整個苑門莊嚴大方,朱墨雕彩,古風古韻,古香古色。此苑門和仿殷大殿建筑的人文景觀已經成為了古都安陽的象征。

  殷墟之所以聞名于世有著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都城、甲骨文和青銅器。

  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就是在商朝都城宮殿遺址上復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臟,是商王議事朝拜的場所。這個建筑是“茅茨土階,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整個大殿宏偉莊嚴。

  “一片甲骨驚天下”。接下來讓我們進入大殿系統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識。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國子監祭酒王懿榮首先發現的。它起初一直被當地人喚作“龍骨”,作為一種止血的中藥不斷地進行收集、刮字然后向藥店出售。后來有些帶字的龍骨被賣到京津兩地被王懿榮發現,并確認為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的發現,使“龍骨”的身價一步登天,導致周圍的村民紛紛來挖掘,有的還以此為生。

  但當時的挖掘都屬于私挖,破壞性極大,而大規模的有組織的挖掘是從1928年開始的。考古學家們在1928年至1936年這十年間共進行了15次大規模的挖掘。1937年盧溝橋事變使之中斷,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其挖掘工作才得以繼續進行。其中最著名的是h127甲骨文堆積坑模型,總共有17096片,上面記載了商朝的天象、歷法、軍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會內容,被專家們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和檔案庫。

  其次我們再介紹一下青銅器。殷都以冶銅工業最為著名。尤其是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更是以其恢弘的氣勢向億萬人展示了手工業的“絕活”。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件青銅器就是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1939年從王陵區出土,通高1.33米,長1.1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我們的國寶。其中銅、鉛錫的含量比例與現代所鑄青銅器的比例基本相同,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的冶煉技術是何等的高超。

  除此之外,殷墟內還有其它的觀光景點——甲骨文碑林。在全國,各種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與眾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隸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國著名甲骨文學者王宇信、揚升南先生精選,以原甲骨片大而成石碑,共30通,其內容涉達125個,它不僅記載了大將與兩方國的戰爭,而且還記載了天氣情況,準確的記錄了彩虹的形成條件和出土的過程,是我國關于天象——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記錄。

安陽導游詞6

  此刻我們看到的就是虎口崖,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勢險惡、高聳入云。當時修建紅旗渠時,山崖上時有石頭掉下來砸傷修民工。為了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勇敢無私的除險隊長任羊成帶著他的伙伴們,腰系大繩從山崖上飛蕩進入虎口,除掉險石,人們稱這種舉動叫“虎口拔牙”。大家看崖下就是著名的神工鋪了,是當年修渠民工住過的地方。為了早日完成這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甘愿露宿山崖,爭取更多的時間施工;應對艱難的生存和施工條件,他們不但毫無怨言,還互相鼓勵,聽從指揮,以艱苦奮斗的大無畏精神使得整個工程得以早日完成。該工程是紅旗渠總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紅旗渠最艱險的工程,是當年青年突擊隊員在艱苦困難的條件下,以“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開鑿的。為紀念青年們艱苦奮斗的業績,紅旗渠工程指揮部將此洞命名為“青年洞”,197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為此工程親筆題寫了洞名。

  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林州兒女依然持續著樂觀的情緒,以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作為精神支撐,完成了這一偉大歷史性工程。紅旗渠的修筑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但是透過這天的游覽,我想大家對整個偉大的工程必須有了更深了解,期望大家不要忘記當時艱苦的山中歲月,不要忘記那些偉大的修渠人。

  好了,游客朋友們,景點的講解到那里就要結束了,在那里,我要多謝大家的支持與配合,我想大家還意猶未盡吧,此刻請大家自由參觀游覽,拍照留念。景區游人較多,請注意物品安全,但是期望大家注意把握時間,我們一個小時后,在景區門口準時集合登車,車牌號是豫____,為一輛藍色大巴車。祝大家玩的愉快,謝謝!

安陽導游詞7

  多朋友可能都是第一次來安陽旅游吧!下面我就安陽和我們要游覽的殷墟景區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安陽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處晉、冀、豫三省交匯之處,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在歷史上,曾先后有七個朝代在此建都,被譽為七朝古都,是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

  提出紅旗渠呀!首先我先給大家介紹下紅旗渠的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在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豪邁氣概,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開始了“引漳入林”大會戰,逢山鑿洞,遇溝架橋,一錘一釬,苦苦干了10年,削平了1250座山頭,鑿過了211個隧洞,架設了152座渡槽,終于建成了盤繞太行山長達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紅旗渠。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共有189名英雄兒女獻出了寶貴生命,256名民工重傷致殘。

  紅旗渠的建成,徹底改善了林縣人民“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惡劣生存環境,解決了57萬人和37萬頭家畜的吃水問題,使林縣54萬畝貧瘠的土地得打灌溉,農業生產得到了極大提高,同時也帶動了工業、交通、能源、建筑等方面的大力發展,因此,紅旗渠被林州人民稱為“生命渠”、“幸福渠”,被中外友人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人工天河,中國的水長城。在紅旗渠工

  游客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紅旗渠景區,首先我們來參觀分水苑景區,分水苑原名墳頭嶺,因程剛剛上馬時,就收到贊賞,他還親切接見了當時的林縣縣委第一書記楊貴。70年代初,紅旗渠工程勝利竣工以后,周恩來總理總經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跡,一個是長大大橋,一個是林縣的紅旗渠。

安陽導游詞8

  第一幅是“紅旗渠源”。紅旗渠源頭位于山西省平順縣,是將漳河水引入紅旗渠的樞紐工程。1960年3月,承擔截流任務的林州人民,在無大型機械,又無先進技術的狀況下,以大無畏的革命氣概跳人冰涼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紅旗渠內。

  第二幅是“青年洞”,關于青年洞的大致狀況我們在后面會給大家做詳細的講解。

  第三幅是“空心壩”。該工程是以壩上過河水,壩中過渠水,解決了河水與渠水在一個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兩用壩,故稱空心壩。

  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庫”。該水庫始建于1958年,既起到調節汛期洪峰,又可補充紅旗渠水源,此刻已被開發成“太行平湖”風景區。

  第五幅是“桃園渡橋”。該橋是座三用渡橋,上面是公路,能夠行汽車;中間是涵洞,能夠流渠水;下面是河床能夠過洪水。此刻為了解決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里鋪設了管道,把弓上水庫的水逆紅旗渠水引入市內,所以又成了四用橋。

  第六幅是“紅英匯流”,描繪的是幾大主要工程匯合完成的輝煌景觀。

  接下來我們將去參觀青年洞景區。由分水苑景區乘車上行30公里,就到達青年洞景區。那里山高水險,紅旗渠懸掛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八米寬的紅旗渠從山中穿過,確實是一道雄險秀麗的風景!

  “鷹咀山”是進入青年洞景區的第一景。在紅旗渠之上有段崖壁,書有“鷹咀山”三個大字。舉目靜觀,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鷹聳立于紅旗渠之上,極目遠望,意欲展翅騰飛。看到雄鷹展翅,就不會忘記繼續發揚紅旗渠精神,繼續努力奮斗,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安陽導游詞9

  安陽市位于中國河南省的最北部,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匯處。她西依太行山,東接華北平原,劈頭于太行山東麓的一道洹水從市區流過。地球儀上,安陽在東經113°37′至114°58′、北緯35°12′和36°22′之間,面積7354。11平方公里,與東瀛鬼子的東京、橫濱和美國的舊金山、洛杉磯緯度異常臨近。

  安陽屬北溫帶大陸性季民俗候,四序理解,日照富裕,雨量齊集,天氣宜人。整年均勻氣溫13.6℃,年均勻氣壓1001.5毫巴。整年降雨量為606.1毫米。安陽轄安陽縣、湯陰縣、內黃縣、滑縣、林州市五縣(市)以及文峰、北關、鐵西、郊區四區,現有生齒518萬.個中,建城區面積69平方公里,都市生齒74萬。與國度級文物掩護單元殷墟遙遙相對應、位于都市東南隅的高新技能財富開拓區面積也是24平方公里。

  約公元前1300年,中國商代的第20位國王盤庚已經在此建都,至今安陽建城已有3300年的汗青。意會中國南北的大動脈京廣鐵路和107國道就凌駕在方才發明的商代古城之中。在3000多年前的中國先秦期間,先民們就已經在這里締造了光輝的農耕經濟,建成了雄踞天下東方的多半市。

  安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國度汗青文假名城。這里不只有包羅甲骨文、青銅器和都會建樹在內的殷商文化,并且尚有許很多多的為人們所熟知的人文景觀,諸如:兩萬五千年前的原始人窟窿、上古期間的二帝王陵、周易發祥地的里古城、建安風骨的鄴城文化、西門豹治鄴的古河流、精忠報國的岳飛的家鄉等。安陽天然風物奇麗多姿,小南海風光區、珍珠泉風光區和旖旎的太行風物,令中外旅客貪戀忘返。獨具特色的航空行為基地,因其巧奪天工的自然陣勢而深得跳傘、滑翔行為喜愛者的青睞。被稱為天下“第八大事跡”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同時又成為不行多得的旅游景觀。安陽市位于中國河南省的最北部,地處山東省、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四省鄰接處。從中國國界上看,它正居于中心部位。

  它西倚巍峨險要的太行山。太行山是中國少有的幾條南北走向的山脈之一。八百里太行隱秘而瑰麗,它潛匿著無數迂腐的神奇故事。由太行山麓劈頭的一條河道經市區,這就是迂腐的甲骨文中已有記實的洹水。安陽是縱貫中國南北的京廣鐵路大干線上的一個重要車站,從安陽至都城北京,鐵路里程為508公里。安陽也是西高東低。大抵以穿越市區的京廣鐵路為界,西部重戀疊嶂、丘陵升沉,屬于太行山之東麓,而東部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是華北平原的一部門。西部最高處海拔1667米,而東部最低處海拔僅50米,顯而易見解呈路線狀。

  安陽資源富厚,首要礦產有煤、鐵、礦石、大理石、石英砂、水泥灰巖等,首要農產物有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是河南省的首要棉產區。紅棗、蜂蜜、山楂、核桃、在海表里享有盛譽。

安陽導游詞10

  安陽,簡稱殷、鄴,七朝古都,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是早期中原文明的中心之一,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中國汗青文假名城、中國優越旅游都市、國度級園林都市、中國航空行為之都,是甲骨文的家園,《周易》的劈頭地,中國筆墨博物館、紅旗渠、曹操高陵地址地。被考據的中原文明最早行使的筆墨——甲骨文、天下上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大方鼎在這里出土。安陽殷墟是天下公認的現今中國所能確定的最早國都遺址,有“洹水帝都”“殷商故都”“筆墨之都”之美譽。

  安陽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地處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交匯點。西倚巍峨險要的太行山,東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現轄一市、四縣、五區、一個國度級高新技能財富開拓區(安陽國度高新技能財富開拓區)、一個國度級經濟技能開拓區(紅旗渠國度經濟技能開拓區)、一個省級高新技能開拓區(安陽華夏高新技能財富開拓區)和九個省級財富集聚區。東經113°37′—114°58′、北緯35°12′—36°22′之間,地處晉、冀、豫三省交匯處,西依太行山脈與山西交界,北隔漳河與河北省邯鄲市相望,東與濮陽市鄰接,南與鶴壁、新鄉毗連。西部為山區,東部為平原。

安陽導游詞11

  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將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孫后代永遠不忘當年修建紅旗渠,改變干旱缺水面貌的艱苦奮斗歷程,激勵他們繼承和發揮紅旗渠精神。

  青年洞是紅旗渠總于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青年洞景區主要景點。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總投工13萬個。

  該工程動工于1960年2月,當年10月因自然災害和國家經濟困難,總干渠被迫停工。為早日將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眾挑選了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堅持繼續施工。當時每一天每人只有六兩糧,為了填飽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撈河草充饑。很多人得了浮腫病,仍堅持戰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終日挖山不止。他們還創造了“連環炮”、“三角炮”、“瓦缸窯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進度由0。3米提高到2米多。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奮戰,最后在1961年7月15日將洞鑿通。為紀念青年們艱苦奮斗的業績,紅旗渠工程指揮部將此洞命名為“青年洞”。197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為此工程親筆題寫了洞名。

  1996年6月1日領導視察了紅旗渠。他沿渠觀看了雄偉的紅旗渠工程,詳細看了碑刻等文物,聽了講解員的實地狀況介紹后感慨地說:“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居然能持續那么樂觀的情緒,就是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撐。所以,我昨日在抗大紀念會上講不要忘記創業時期的艱難歲月。在那里,我期望大家不要忘記山中歲月、洞中歲月,不要忘記那些修渠的人。”并親筆題詞:“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

  林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將題詞鐫刻在太行石壁上,激勵全市人民將紅旗渠艱苦創業精神作為傳家寶,一代一代傳下去。

  好了,關于紅旗渠的講解到此結束了,期望紅旗渠精神能成為您以后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動力,并能發揚光大。謝謝大家!

安陽導游詞12

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到林州市參觀游覽。我是你們的導游員,你們能夠叫我小洪。這天我們要參觀的是——紅旗渠。

  紅旗渠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此工程改變了林縣歷史上嚴重缺水的狀況,使當地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得到改善,促進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被世人稱之為“人工天河”。1990年,林州開始開發紅旗渠景區,歷時十幾年,透過科學規劃,建成了分水苑、青年洞、絡(luo)絲潭三個景區,使昔日的荒草坡成為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分水苑景區,當地原名墳頭嶺,由于紅旗渠總干渠在那里分為三條干渠,故改名為分水嶺。走進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軍萬馬戰太行巨型浮雕。這組浮雕由安陽市園林設計室袁建國同志設計,長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個。浮雕以林州人民戰太行的群體形象出現,用磅礴的氣勢勾勒出一幅改天換地的斗天圖。整個浮雕分為四個場面:1。林縣縣委發出引漳人林的動員號召;2。工程技術人員實地勘測;3、凌空除險;4、千軍萬馬戰太行。

安陽導游詞13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首先您歡迎來到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的河南來旅游。我是您此次行程的導游員,我姓鄭,大家可以叫我小鄭。俗話說,“大海行船靠舵手”,今天我們坐車呢,就要聽司機師傅的。在我右手邊的就是我們的司機范師傅,著名演員范偉小品演的好,而我們的范師傅車開的好,保證大家會有一個舒適的乘車環境。本次旅行就由我和范師傅竭誠為大家服務,在旅途中如果您有什么意見和建議請盡管提出,我將盡力給予解答和滿足,最后也預祝大家此次旅程帶著期待而來,載著滿意而歸!

  接下來我把咱們今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我們上午游覽紅旗渠,中午在飯店吃飯,下午游覽殷墟,晚上入住安陽酒店。我們是從鄭州出發的,向北經新鄉、鶴壁、安陽就到達我們的目的地林州紅旗渠了。由于當前車速較快請大家坐穩扶好,不要打開車窗把頭手伸出窗外,以免發生危險。好多朋友是第一次來安陽,那么下面我就把安陽林州簡單的介紹給大家。

  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不僅是甲骨文的故鄉,著名世界文化遺產——殷墟的所在地,還是《周易》的發源地,紅旗渠精神誕生地,不愧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曾留下“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詩句。歷史上著名的文王演易、婦好請纓、蘇秦拜相、西門豹治鄴、岳母刺字等重大事件都曾經發生在這里。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安陽林州紅旗渠風景區。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林縣人民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堅持和發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自強不息、開拓創新、團結實干、無私奉獻”的精神,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鑿洞,遇溝架橋,一錘一釬,堅持苦干十年,削平了一千二百五十座山頭,鑿通了二百一十一個隧洞,架設一百五十二座渡槽,建成了盤繞林濾山長達一千五百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紅旗渠。

  紅旗渠在安陽以西五十多公里的林州林濾山中,地勢險峻,工程宏偉。它不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為林濾山自然風光增添了一大勝景,被中外游人譽為“人工天河”、“中國的水長城”、“世界奇跡”。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紅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來曾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個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紅旗渠景區,主要以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華山之險、峨媚之雄、三峽之奇、黃山之秀為一體的自然風光而開發建設的風景名勝區,現在以妖嬈多姿的風采,向世人展示其獨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

  朋友們,“心動不如行動”,林州紅旗渠馬上就要到了。請大家做好下車準備,關好車窗,帶好貴重物品,到達景區后呢,請大家跟緊隊伍,不要大聲喧嘩,也不要抽煙,注意保護景區環境。好了,請大家跟我下車參觀吧!

安陽導游詞14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著名的甲骨文的發源地――安陽殷墟游玩。我是你們的導游尚皓靜,你們可以叫我尚導。先介紹一下甲骨文的故鄉――安陽。

  一城之內皆是寶。安陽是中華文明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1899年著名金石學家王懿榮發現了甲骨文之后,便撩起了殷商古都的面紗,把一個燦爛的殷商文化呈現在世人面前,讓世人知道了安陽。在這里有風景如畫歷時長達兩萬五千年原始洞穴的小南海,后崗的仰韶、龍山、小屯三層文化的地層疊壓疊壓出了安陽乃至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四千多年前的古帝顓頊、帝嚳紀念陵更烘托出了古都的莊嚴氣質。

  在古都安陽,您可以找回對中國古代朝野的深刻記憶;全國第一個甲骨文檔案庫,青銅器之冠‘司母戊方鼎’,第一個女將軍婦好墓,最后一個皇帝袁世凱陵墓―袁林,第一座國家監獄,號稱河朔第一古剎靈泉寺和萬佛溝,宋代西門大夫廟記石碑,后周文峰塔,唐代修定寺塔等許多古跡,所以說我們安陽是一城之內皆是寶。

  安陽殷墟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并未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都城遺址。殷墟總占地為36公里,有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婦好的墓、殷墟王陵遺址等許多景點,請大家隨我一起開始這美妙的殷墟之旅吧!

  請大家跟我來 ,我手邊的這個大鼎 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1939年從王陵區出土,通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非常珍貴,真品現藏于故宮博物館。

  請大家跟著我往前走,我們的正前方就是甲骨文寫意書法展,這里的甲骨文分4個部分,分別是與人體、器官、人類行為、自然有關的甲骨文和它們的意思,比如說“牙”,微微張開的嘴里,有幾顆潔白無瑕的牙齒,許多游客看過甲骨文寫意書法展后,都覺的很有意思。給大家20分鐘時間,自由參觀一下。

  現在我們正在殷墟博物館里,許多在小屯出土的甲骨文以及車馬坑、青銅酒具都能一飽眼福,給大家20分鐘時間自由活動。

  由于時間關系,再給大家1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還有許多景點,就讓您自己慢慢品味殷墟的魅力吧!

安陽導游詞15

  各位游客早上好。我是徐敏,你們的導游。歡迎來到古都安陽。它有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風景。它是甲骨文的發源地。還有許多名勝古跡:世界文明的“人工天河”紅旗渠、世界文化博物館、岳飛寺等等。今天,我想向大家展示的是紅旗渠,它被稱為“人工天河”,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旗渠是黨和人民在太行山巖石上雕刻的一座豐碑。紅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傳家寶。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林州人民不斷賦予了紅旗渠精神的新內涵,結合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創作的開拓三部曲“敵對的太行山,太行山旅游,豐富的太行山”,并實現從貧窮縣山區現代林州新興城市和生態城市。

  紅旗渠景區,主要是開發和采用紅旗渠的精神,和太行山的自然風光,它結合了華山的危險,峨嵋山的英雄,三峽的奇妙和美麗的黃山,現在是向世界展示其獨特的特點和偉大的魅力與迷人的舉止。林縣人民在建設這一震驚世界、催人淚下的偉大工程中,鍛造了“紅旗渠”精神。紅旗渠不再是簡單的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征。

  紅旗渠位于林州森林濾山,距安陽以西50多公里,地勢險峻,工程宏偉。它不僅是一項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而且為林岐山的自然景觀增添了一個偉大的景點。

【安陽導游詞】相關文章:

安陽紅旗渠風景區導游詞11-24

安陽游記作文12-22

安陽立交橋作文07-01

安陽師范學院招生指南03-06

安陽市幼兒園排名03-22

安陽飛翔學校初中招生對象07-19

安陽的立交橋作文-橋12-22

正能量早安陽光勵志語錄大全09-16

安陽小學排名前十名名單05-0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va不卡在线看 | 午夜宅男在线永久 |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高清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线久久AV | 伊人天堂精品在线 | 日本入室强伦姧bd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