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導游詞

時間:2024-09-24 13:40:40 曉麗 導游詞 我要投稿

大佛寺導游詞(通用10篇)

  作為一名專門為游客提供優(yōu)質服務的導游人員,時常需要用到導游詞,導游詞是講解當地的基本情況,介紹風土人情的文章。寫導游詞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佛寺導游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佛寺導游詞(通用10篇)

  大佛寺導游詞 1

各位游客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秋秋,今天我們來到位于新昌縣城西南的大佛寺。

  新昌大佛寺始建于公元345-350年,已有1600多年歷史了。

  寺內有大彌勒佛石像,寺外有隱鶴洞、鋸開巖、濯纓亭、俊貌石、石棋坪、放生池及一些摩崖石刻等勝景。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觀5層,寺內高大雄偉,巨大的彌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大殿正中。這座巨大的石像,雕鑿于懸崖絕壁之中,歷時約30年才全部雕成。佛像高大巍峨、氣勢磅礴,經測定,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闊15.9米,兩膝相距10.6米,耳長2.7米,兩手心向上交置膝間,掌心可容10余人。大佛寺西北約300米處還有一小剎名“千佛院”,院內有佛千尊,每尊長約7寸,寬近5寸,排列整齊,個個神采飛逸,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工匠的無窮智慧與高度的藝術水平

  大佛寶像坐落在石城山仙髻巖的.一穴石窟之內,石窟之外有建筑宏偉的大雄寶殿。殿外流水淙淙,殿內香霧繚繞,是大佛寺的核心區(qū)域。大佛寶像座高2米,身高13.74米,頭部高4.8米,耳長2.8米,鼻長1.48米。整個造像比例協調,充分考慮了人們觀賞的視角,被學界稱之為“江南第一大佛”。

  穿過隧道就來到出口處,出口外是一個硅化木石林公園,整個公園幾乎是一個恐龍園,有三角龍、翼龍、霸王龍。

  大佛寺就游到這里,下面向第二個目的地進發(fā)。

  大佛寺導游詞 2

  新昌大佛寺位于新昌縣城西南,在南明山與石城山之間的山谷之中。寺內有大彌勒佛石像,寺外有隱鶴洞、鋸開巖、濯纓亭、俊貌石、石棋坪、放生池及一些摩崖石刻等勝景。寺始建于東晉永和年間(345—350),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為全國重點寺院之一。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觀5層,寺內高大雄偉,巨大的彌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大殿正中。

  這座巨大的石像,雕鑿于懸崖絕壁之中,歷時約30年才全部雕成,為江南早期石窟造像代表作。佛像高大巍峨、氣勢磅礴,經測定,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闊15.9米,兩膝相距10.6米,耳長2.7米,兩手心向上交置膝間,掌心可容10余人。大佛寺西北約300米處還有一小剎名“千佛院”,院內有佛千尊,每尊長約7寸,寬近5寸,排列整齊,個個神采飛逸,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工匠的無窮智慧與高度的藝術水平。新昌大佛寺中有一尊臥佛,處于臥佛寺中,為亞洲第一大臥佛。

  大佛寺位于新昌“千仞壁立,嵯峨怪石,環(huán)布如城”的`石城山。大佛寺建寺歷史悠久,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曾是我國佛學研究和傳播中心之一。

  大佛寺導游詞 3

各位游客們:

  大家好,我是導游xx,歡迎來到浙江大佛寺,一起去看看這里的美景吧!

  浙江大佛寺坐落在浙江省新昌縣西南的南明山,大佛寺創(chuàng)建于東晉永和年間(345—356),原名石城寺,宋初改名寶相寺,清初又稱南明寺,民國十四年(1925)始稱大佛寺。南朝齊永明三年(485),開窟鑿小石佛千余尊,次年(486)擴開鑿大石佛像,至梁天監(jiān)十五年(51)石彌勒大像方始完工。隋開皇十七年(579),智者大師圓寂于大石佛像前。

  大佛寺因石雕彌勒大佛像而名揚中外,民間稱其為彌勒道場。大佛寺自明萬歷年間起,以臨濟為宗,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千佛院、大雄寶殿、大佛殿、地藏殿、西方殿、方丈殿、“智者大師紀念法塔”、兩個放生池以及東西廂房等。

  大佛寺與日本佛教天臺宗有著源遠流長的關系。日本比睿山天臺宗開祖最澄于唐貞元二十年(804)入唐求法,到此參學。大中七年(853),最澄的弟子義真之徒園珍、園載入唐歷訪名剎,于公元885年到石城寺。此后,日本佛教界凡到天臺國清寺朝拜者,必到新昌大佛寺朝禮大佛和智者大師塔。

  1983年,大佛寺被定為漢族地區(qū)全國重點寺院。前來游玩的游客也越來越多,

  好了,各位親愛的'團友,今天的游覽在這結束了,感謝大家的配合與支持!希望下次還能一起到這里來游玩。

  大佛寺導游詞 4

  張掖大佛寺源于漢晉,創(chuàng)于西夏,興于元明,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座千年名剎。東晉時期,涅盤宗師曇無讖到河西走廊一帶弘法,涅盤教義在張掖廣為傳播。

  西夏時期,國師嵬咩在“迦葉如來寺”故址掘得古涅盤佛像,并在原址重修寺院,建大雄寶殿,塑涅盤佛像,形成大佛寺雛形。宋元之際,宋恭宗趙顯降元后曾避禍大佛寺,元始祖忽必烈和元順帝妥懽貼睦爾據傳都出生在大佛寺,忽必烈的生母別吉太后死后曾奉安大佛寺。

  明洪武、宣德、成化和萬歷時期對大佛寺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和維修。當時的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前山門、牌樓、鐘樓、東陽樓、西陽樓、金剛天王殿、臥佛殿、大乘殿、輪藏殿、彌陀千佛塔、后山門、內外圓殿、北廡、南廡及原迦葉如來寺遺存的建筑,僅東西中軸線上就有9座建筑,真正體現了“九五之尊”的皇家氣魄。明正統年間,英宗朱祁鎮(zhèn)將《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共收經1621部,6361卷)頒賜大佛寺。時任欽差鎮(zhèn)守甘肅等處總兵、御馬監(jiān)兼尚寶監(jiān)太監(jiān)、魯安公王貴以名貴紺青紙和金銀粉書寫600卷《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并入藏大佛寺。至此,大佛寺以大殿、大佛、大藏經名聞天下。

  清康熙、雍正年間,張掖大佛寺雖屢有維修,但寺院已輝煌不再,開始走向衰敗。著名詩僧卜舟于康熙末年重游大佛寺時感慨之余,寫下了“那堪牲牧廠,駝馬踐苔斑”的詩句。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發(fā)和西部大開放的'實施,張掖大佛寺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期。為切實加強大佛寺保護,從1985年開始,原張掖市在大佛寺原址先后修復牌坊一座、鐘鼓樓兩座、山門一座、金塔殿一座、南北配殿各一座、大成殿一座、藏經殿一座,并修復了因地震損壞的土塔塔頂,使張掖大佛寺這座歷經千年的西夏國寺,得以重現歷史原貌。1986年,張掖市被國務院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1996年和2005年,張掖大佛寺先后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AAAA 級旅游景區(qū)。

  大佛寺導游詞 5

  大佛寺創(chuàng)建于東晉永和年間(345-356),原名石城寺,宋初改名寶相寺,清初又稱南明寺,民國十四年(1925)始稱大佛寺。南朝齊永明三年(485),開窟鑿小石佛千余尊,次年(486)擴開鑿大石佛像,至梁天監(jiān)十五年(516)石彌勒大像方始完工。隋開皇十七年(579),智者大師圓寂于大石佛像前。

  大佛寺因石雕彌勒大佛像而名揚中外,民間稱其為彌勒道場。大佛寺自明萬歷年間起,以臨濟為宗。

  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千佛院、大雄寶殿、大佛殿、地藏殿、西方殿、方丈殿、“智者大師紀念法塔”、兩個放生池以及東西廂房等。

  大佛寺與日本佛教天臺宗有著源遠流長的關系。日本比睿山天臺宗開祖最澄于唐貞元二十年(804)入唐求法,到此參學。大中七年(853),最澄的弟子義真之徒園珍、園載入唐歷訪名剎,于公元885年到石城寺。此后,日本佛教界凡到天臺國清寺朝拜者,必到新昌大佛寺朝禮大佛和智者大師塔。

  1983年,大佛寺被定為漢族地區(qū)全國重點寺院。

  大佛寺導游詞 6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潼南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潼南縣大佛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重慶市潼南縣1.5公里的定明山山腳,是潼南縣市級風景名勝區(qū)--定明山運河風景名勝區(qū)中著名的游覽勝地。寺創(chuàng)于唐咸通年間(860-873年),初名"定名院",又名"南禪寺"。明朝在大雕像之上覆蓋七重飛閣以蔽風雨,今尚完好,寺內古壁上存有歷代名人題詠,其中飛霞、天開圖畫等,頗有藝術價值。景區(qū)內的摩巖飾金大佛高達27米,是全國最大的飾金大佛,居世界第8位。

  大佛寺現在尚存大佛殿、觀音殿、玉皇殿、鑒亭四座木質結構古建筑,多系清末遺物。其中大佛殿堪稱壯觀,殿高33米,依山傍水,高閣飛檐,結構獨特。因大佛殿中有一尊釋迦尼坐像一尊,周身貼金,金光燦燦。像高27米,結跏趺坐,頭系螺髻,袒胸,套雙領外衣,左手置于膝間,右手平胸,施無畏印,形態(tài)莊嚴肅穆,雙目炯炯傳神,氣勢尤為雄偉。故稱之為大佛寺。大佛寺保存著從隋唐至今的儒家、佛家、道家造像104龕,700余尊,并有歷朝歷代文人墨客,朝廷重臣的題記、詩詠、碑碣、造像等83則;鎦金楹聯鐫刻20則;水文題刻5則;景區(qū)內不僅金仙偉岸,而且怪石成趣、俠雨興云、山清水秀、風景宜人。其中最著名的景觀有:玉皇殿、觀音殿、大佛殿、石磴琴聲、鑒亭、頂天佛字、關羽像、救苦天尊、翠屏秋月、海潮音。

  據碑記所載,潼南大佛始鑿于唐朝末年,先鑿佛首,北宋靖康丙午年(1126年)開雕佛身,至南宋紹興辛末(1151年)全像竣工,前后歷時二百多年,是石刻造像中罕見的珍品,為"蜀中四大佛"之一。寺院區(qū)內存有大小造像七百余軀,宋至清朝題刻碑碣83則,是重慶境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另外,在大佛寺側的崖壁上,集中了七個年號的洪水題記。題刻始刻于明,續(xù)有大明正德十四年、乾隆四十六年、同治十二年、光緒十五年、民國三十四年、1981年歷次大洪水標記線和題記。此崖壁集多個年份不同的'洪水題刻于一處,可以比較歷次洪水在此境內的高程,對探索古代洪水的演變規(guī)律,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大佛寺傳承法系為臨濟宗,傳法興寺祖師有釋德修、釋蒲智、釋界遠法師等。另外,道士王了知、居士鄧利成亦為著名興寺大德。大佛寺歷史上曾重建三次,前兩次(1151年、1278年)分別由鄧利成、馮輯、清暉所建;最后一次是民國十一年重建。寺內有八丈金仙為鎮(zhèn)寺之寶;乾隆臨駕大佛寺時黃羅帳為重要文物;另有僧舍利塔一座,塔主是悟法禪師。

  大佛寺導游詞 7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是xx,導游。歡迎來到浙江大佛寺。讓我們看看這里美麗的風景。

  浙江大佛寺位于浙江省新昌縣西南的南明山。大佛寺始建于東晉永和年間(345-356),原名石城寺。宋初改名寶象寺,清初改名南明寺,1925年開始稱為大佛寺。南朝齊永明三年(485年)發(fā)掘出1000多尊小石佛,次年(486年)又擴建發(fā)掘出大型石佛,石彌勒塑像直到田亮監(jiān)獄十五年(51年)才完成。隋十七年(579年),智者大師死在大石佛前。

  大佛寺以雕刻彌勒佛像聞名中外,被民間稱為彌勒道場。自萬歷以來,林佶一直是大佛寺的所在地。其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千佛寺、大雄寶殿、大佛殿、地藏殿、西殿、方丈殿、“圣賢大師紀念塔”、兩個釋水池、東西廂房等。

  大佛寺與日本佛教天臺宗有著悠久的關系。日本惠山天臺宗創(chuàng)始人,804年唐貞元二十年來到唐朝,在此求學。大中七年(853年),最清道的弟子元稹被送進著名的`唐朝寺廟,并于公元885年去了石城寺。從那以后,所有去天臺寺的日本佛教信徒都會去新昌佛教寺廟拜佛和智者大師塔。

  1983年,大佛寺被定為漢族地區(qū)國家重點寺廟。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參觀。好了,親愛的組員們,今天的旅行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合作和支持!我希望我們下次能一起參觀這里。

  大佛寺導游詞 8

  張掖大佛寺位于張掖市西南隅,因寺內有中國最大的室內臥佛涅槃像而得名,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要名勝古跡群,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是歷史文化名城金張掖的標志性建筑。

  景區(qū)對外開放的景點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萬壽木塔、明代的彌陀千佛塔、鐘鼓樓以及名揚西北的清代山西會館。其中,大佛寺(甘州區(qū)博物館所在地)是該景區(qū)的主要組成部分,為西北內陸久負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稱“塞上名剎,佛國勝境”。

  史載西夏國師嵬眻在此掘出一翠瓦覆蓋的臥佛而初建大佛寺。現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經閣、土塔三處。大佛殿殿高33米,面闊9間,規(guī)模宏大。殿門兩側各鑲以六平方米的磚雕一塊,左為“登極樂天”、“西方圣境”,右為“入三摩地”、“袛園演法”。殿內有木胎泥塑佛像,金裝彩繪,形態(tài)逼真,視之若醒,呼之則寐。臥佛身后塑十大弟子,兩側廊房塑十八羅漢,殿內四壁為《西游記》和《山海經》壁畫。藏經閣內珍藏有明英宗頒賜的六千多卷佛經,經文保存完好,以金銀粉書寫的經文最為珍貴。寺后有一33.37米高的土塔,為張掖五行塔之一,其一、二層臺座四隅各建一小塔,風格獨特,為國內罕見。

  張掖大佛寺被評審為4A級景區(qū)

  這里有全國僅見的.西夏少數民族宗教殿堂,亞洲最大的室內泥塑臥佛,世所罕見的明代手書金經,還有數以千計的館藏精品文物。在歷史上大佛寺又是與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關系的古剎之一。據記載:篤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順帝妥歡貼睦爾均出生于大佛寺。大佛寺經國家多次撥款修葺,被國家旅游局評審為4A級景區(qū)。今天已成為集文物收藏、陳列、展出、旅游、民族風情為一體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中外游客前來旅游觀光。

  大佛寺的歷史文物。

  1966年在臥佛腹內發(fā)現石碑、銅佛、銅鏡、銅壺、佛經等,還有一塊鉛牌,記載了明成化年間在河西發(fā)生的一次地震,施了河西地震史的新資料。1977年在大佛寺附屬建筑金塔殿下出土的五枚波斯銀幣,則逝代中外貿外貿易往來的見證。此外,該寺碑有明宣宗《敕賜寶覺寺碑記》、明通政使穆來輔《重修宏仁寺碑記》等。寺中藏有《大藏經》等眾多佛經。

  大佛寺導游詞 9

各位朋友:

  你們好,歡迎來到石門大佛寺,我是你們的導游小梁。

  石門大佛寺位于石門鎮(zhèn)平等場西南長江邊上,成渝鐵路平等車站東側500米,大佛寺座北朝南,依山伴水,正面面臨滾滾東去的長江,背靠著危崖絕壁,藏于茂林修竹之中。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是鑲嵌在萬里長江邊的一顆明珠,寺佛一體,天人合一,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佛,這是長江沿岸不可多得的名勝古跡。

  據《江津縣志》中所記載“大佛寺,距城百里,近石門場大江邊,古鑿大佛手巖上,高十丈許,左有石如凈瓶,右如鸚鵡,寺依巖石建筑,高達十余丈,為樓七層。”清道光二十五年秋,里人劉紹寬游大佛寺時,在寺的左側石壁上題詩一首,概括地敘述了大佛寺的地形,地貌。詩云:“古寺依巖立,秋江進佛清,七層樓閣影,三面雨風聲;地僻游人少,山空落葉輕,僧門無佛事,倚檐看船行。”

  大佛寺始建于何處,專家頗多爭議。根據明萬歷《蜀中名勝記》中記載:“縣西四十里,有石羊驛,其地亦名石門,對壁江上刊大佛,有大佛寺,故相張無盡所創(chuàng)……”,大佛寺造像應建于宋代徽宗年間,又據寺內清同治八年(1896年)"重修大佛寺碑記"記載和造像的.形制和雕刻技法,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始建年代應屬明代早期。現在我們看到的大佛寺建筑為清乾隆年間改建。清同治八年又對大佛寺進行重修。民國初年,再次對大佛寺進行過維修。

  大佛寺地勢南低北高,依崖而建。東西各有一條石曲徑從崖上到河邊與寺院相連。大佛寺里面是三合院布局,左右為廂房,中間是正殿,依次分為送子殿、觀音殿、雷神殿,寺內石刻造像是一尊通高13.5米的觀音造像。

  大佛寺的山門是仿牌枋樓式4柱廡殿頂建筑。面闊三間4米,其中第一間1米,第二間2米,第三間1米,進深一間3米。圍墻與山門平行,仿山門屋頂形式施小屋面。山門屋面設計秀美,共有三重檐十四翼角,翼角均裝飾有鴟吻,頂上雕塑有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石像。山門門前有十五級垂帶式踏道,前面的月形石壩,面積約150平方米。為防游人不慎失足落下陡崖,外面還有高約1.3米的石欄,石欄古樸莊重,結構堅固。

  石門大佛寺建筑為七重檐山木結構建筑,是我國清代典型的高層建筑,古寺依山而立,面對長江,層層疊疊,七檐飛翹,氣勢磅礴。大佛寺及石刻造像是江津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具有重大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而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選擇建于長江邊上,除了其本來的宗教意義外還有一個重大的意義就是用來鎮(zhèn)壓水患,這對研究當時長江水利狀況也具有重要意義。

  大佛寺總建筑面積720平方米。正殿下為上下兩段踏道,上殿為七級垂帶式踏道,下段為十六級梯式踏道。正殿為七重檐山式頂,琉璃瓦鋪頂,正中飾寶瓶,翼角均裝飾有鴟吻。抬梁式梁架。正殿面闊三間22.1米,進深兩間8米,通高24.84米。左右?guī)繛槭窘Y構,硬山式頂,小青瓦鋪頂,穿斗式梁架,六柱四穿,面闊五間17米,進深一間4米,通高4.5米。整個山門依山崖而建,結構嚴謹,雄偉壯觀。

  大佛寺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佛寺的摩崖造像——腳踏蓮花觀音造像,座北向南,通高13.5米,肩寬5.9米,胸厚5.2米。造像刻工精湛,細膩,線條流暢,立體感和審美感極強。觀音造像慈眉善目,端莊嫻靜,頭戴寶冠,寶冠中有一笑容可掬的羅漢。造像身著天衣綬帶,全身貼金彩繪,胸飾纓絡,腹部懸掛0,懶座于蓮花之上,左腳微抬輕踏荷葉,左手置于左膝上,右手自然下垂,神態(tài)安詳,雍容華貴中透露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神韻偉岸栩栩如生。這是全國腳踏蓮花觀音造像中最大的一座。在全國佛像中排位第九。

  大佛寺導游詞 10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大佛寺,我是您此次旅行的導游,非常榮幸能與您一同探索這座千年古剎的奧秘與美麗。

  大佛寺,坐落于風景秀麗的青山腳下,碧波蕩漾的碧水之畔,自古以來便是文人墨客競相題詠、信徒們虔誠朝拜的圣地。它不僅僅是一座寺廟,更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見證了歲月的滄桑與變遷,承載著深厚的佛教文化和藝術精髓。

  【開篇引入】

  踏入大佛寺的門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尊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的大佛坐像。這尊大佛,是寺內最為核心的景觀,高達數十米,通體金光熠熠,面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無盡的智慧與慈悲。它依山而建,巧妙地融入自然之中,仿佛自古以來便守護著這一方水土,給予人們心靈上的慰藉與力量。

  【大佛介紹】

  圍繞大佛,寺廟內還有許多精美的建筑和景觀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比如那錯落有致的亭臺樓閣,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每一磚一瓦都透露著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與非凡匠心。漫步在青石鋪就的小徑上,兩旁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讓人不禁沉醉于這份寧靜與和諧之中。

  【寺廟建筑與文化】

  此外,大佛寺還珍藏著豐富的佛教文物和古籍,這些寶貴的遺產不僅記錄了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歷程,也展現了中華民族對于精神文化的不懈追求與傳承。在這里,您可以近距離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聆聽僧侶們誦經祈福的悠揚梵音,體驗一次心靈的洗禮與升華。

  【游客體驗與感悟】

  當然,大佛寺的.魅力遠不止于此。每到佛教節(jié)日或重大慶典之時,這里更是熱鬧非凡,信徒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虔誠地祈愿、祈福,場面溫馨而感人。而對于我們這些游客而言,這里更是一個放松心情、尋找內心平靜的好去處。在這里,您可以暫時忘卻塵世的煩惱與喧囂,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真正的休憩與升華。

  【結尾寄語】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大佛寺不僅是一座寺廟,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精神的寄托。希望今天的游覽能讓您感受到佛教文化的魅力與力量,也愿這份寧靜與美好能伴隨您走過未來的每一個日子。感謝您的聆聽與陪伴,祝愿您在大佛寺的旅程中收獲滿滿、心情愉悅!我們下次再見!

【大佛寺導游詞】相關文章:

大佛寺的導游詞05-29

大佛寺導游詞范文300字10-04

新昌大佛寺的作文10-22

大佛寺的佛作文07-28

大佛寺之行作文10-01

游大佛寺作文09-01

游新昌大佛寺02-28

游新昌大佛寺作文07-07

游新昌大佛寺作文(合集)09-04

游新昌大佛寺作文(精選22篇)02-2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一夲道DVD在线观看 | 色窝窝播放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在线一免费区 | 永久三级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本另类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