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介紹寧夏沙湖的導游詞范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導游,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導游詞,導游詞具有形象、生動、具有感染力的特點。優秀的導游詞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介紹寧夏沙湖的導游詞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介紹寧夏沙湖的導游詞范文1
分布于賀蘭山東麓山前、溝內巖壁上的鑿刻圖畫。賀蘭山巖畫自1965年以來就陸續有人發現。1983年文物部門正式組織調查,此后經近十年的工作,在賀蘭山東麓至衛寧北山一線共發現巖畫地點20多處,巖畫近萬幅,收集記錄巖畫資料3000余幅。依據巖畫分布狀況,賀蘭山巖畫可分為三種類型:①、山前草原巖畫,主要分布于賀蘭山北段的石嘴山區、惠農縣境內;②、山地巖畫,主要分布賀蘭山中北段,多鑿刻于深山腹地的崖壁上;③、沙漠丘陵巖畫,主要分布于賀蘭山南段衛寧北山。賀蘭山巖畫的內容,主要有:動物巖畫,種類有羊、馬、牛、鹿、狗以及少數禽類和爬行動物。這類巖畫占了賀蘭山巖畫的絕大部分;人物巖畫,有全身像、人面像以及肢體、器官等圖像;天體巖畫,有太陽、星辰、云朵等;工具武器巖畫,有弓箭、盾牌、車輛等。除此而外還有一些為數不多的.建筑、植物、符號巖畫以及時代較晚的文字題刻等。賀蘭山巖畫的題材,以狩獵、畜牧為主要內容,另外舞蹈、爭戰、械斗等也是巖畫中常見的題材。賀蘭山巖畫的鑿刻方法主要為敲鑿法、磨刻法和劃刻法。在賀蘭山腹地,平羅縣白芨溝上田村一處巖洞中,還發現了用赭石顏料繪制的巖畫,約31組。關于賀蘭山巖畫的年代問題,一種意見認為可分三期,第一期,春秋戰國前;第二期,秦漢至南北朝;第三期,隋唐至西夏、元。也有人認為,巖畫是一個較新的研究領域,在許多重要問題上,如巖畫的時代、巖畫內容的理解等,仍處在探討階段,尚難定論。
介紹寧夏沙湖的導游詞范文2
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沙湖。
沙湖位于寧夏北部,離首府銀川有100多公里。原來,這是一個農場的湖,因為景色美麗就成為了國家4a級景點和35個王牌景點之一。
說起沙湖最吸引人的就是蘆葦、鳥和沙了。在春天,蘆葦沒有完全變綠,但候鳥們都從南方趕來聚會,所以,春天到沙湖最好選擇是看候鳥。
夏天和秋天我們可以在沙湖坐船到沙山去滑沙、騎駱駝和開卡丁車。如果您赤著腳去踩沙子,會覺得腳底下火辣辣的熱。在這時候如果去看蘆葦呢,它的樣子會是各種各樣的,那綠油油的`蘆葦,讓人感覺無比的清涼。而那波光粼粼的湖面最讓人心動的就是魚和鳥了。說到魚,大家會想到沙湖的大鯰魚了,因為喂養時不放一點飼料,所以魚肉很香。沙湖的鳥種類很多,您每次來都可以看到飛舞嬉戲的它們。
在冬天,湖上結了一層冰,沙山上也覆蓋著皚皚白雪,這時你可以活動活動筋骨去滑雪或滑冰了,既好玩兒又刺激,對了,在這里還可以玩兒冰上陀螺呢!
聽了我的一番介紹,相信你也動心了吧!那就趕快來沙湖,和我們一起來吧!來欣賞這美麗的風光!
介紹寧夏沙湖的導游詞范文3
國際沙雕園
國際沙雕園于2002年8月11日正式開園,是歷屆沙湖國際沙雕大賽的比賽場地,來自美國、法國、俄羅斯等多國沙雕高手在這里共同競技。截至2018年沙湖已經成功舉行了多屆沙雕大賽。
毛主席像章館
位于南沙灘的毛澤東像章館內陳列著由收藏家楊維福收藏的20萬枚毛澤東像章精品和&ldquo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制造的金、銀、銅、鐵、鋁、木等30多種材質像章,以及系列像章和專題像章等。
農墾博物館
2008年8月,作為北京奧運會和寧夏50華誕獻禮落成開放的.寧夏農墾博物館,是寧夏第一座自治區級行業博物館。
該館展廳面積1800平方米,館藏實物2000余件,收納了寧夏農墾初始階段至當前改革發展中的各類實物和資料,時間跨度長達半個世紀。
濕地博物館
寧夏濕地博物館于2010年10月29日落成開館,以普及濕地知識和鳥類博覽為主要內容,以濕地為展覽主線,以沙湖為重點,以自然、社會和人的和諧統一為主題的博物館。
寧夏濕地博物館主要以葦、鳥、水、沙為設計元素,采用“沙丘”主造型,結合聲、光、電、像等科技技術,將濕地知識、濕地生物、濕地文化、濕地與人類的關系、科普科研、收藏展覽、演藝娛樂和旅游服務有機結合的展館。
沙湖鳥島
鳥島位于沙湖鳥類保護區的核心區域,又叫百鳥樂園,是全國觀鳥景點中距離鳥類最近、鳥類種類和數量最多的觀鳥地之一。
鳥島棲息著17目44科178種150多萬只鳥類,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中華秋沙鴨、黑鸛、白尾海雕、金雕5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大天鵝、小天鵝、鴛鴦等21種,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保護動物24種。
介紹寧夏沙湖的導游詞范文4
水洞溝遺址是三萬年前古人類繁衍生息的圣地。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里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水洞溝因此而成為我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具有“世界性”、“唯一性”、“教育性”。
水洞溝遺址記錄了遠古人類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歷史見證,蘊藏著豐富而珍貴的史前資料。它向人們展示了距今三萬年前古人類的生存畫卷,是迄今為止我國在黃河地區唯一經過正式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80多年來,經過六次考古發掘,在水洞溝出土了三萬多件石器和67件古動物化石。其中構成水洞溝文化基礎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術,可以和歐洲、西亞、北非的莫斯特、奧瑞納時期人類棲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婁哇石核,與歐洲相當古老的奧瑞納文化的形狀接近。對這種地區相隔遙遠,文化雷同的現象,外國著名考古專家認為是人類“大距離遷徙的'同化影響”。水洞溝遺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闡述區域性石器技術傳統的成因、遠古文化的發掘和變異,以及晚更新人類在東北亞的遷移,擴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對三萬多年前東西文化的比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水洞溝地區又是我國北方明代古長城、烽燧、城堡、溝塹、墩臺等軍事防御建筑大觀園。保護區內,蜿蜒東去的長城、高臺聳立的墩堠、古樸神秘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溝塹令人目不暇接,令人遙想當年“甲士擁矛馳戰壘,將軍拔劍逐胡兵”的壯烈場面。
水洞溝地處鄂爾多斯臺地南緣,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使這里充滿了雄渾、奇特的荒谷神韻,經歷了千萬年的風沙雕蝕,這里集中了魔鬼城、臥駝嶺、摩天崖、斷云谷、怪柳溝等二十多處土林奇絕景觀,使人望而生奇,大有地老天荒、曠古玄遠之嘆。
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被國家列為“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銀獎。
【介紹寧夏沙湖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寧夏沙湖導游詞01-01
關于寧夏沙湖導游詞06-13
寧夏沙湖導游詞范文03-27
寧夏沙湖的優秀導游詞03-01
寧夏沙湖作文08-28
寧夏沙湖導游詞優秀范文03-17
寧夏沙湖導游詞(通用9篇)06-10
寧夏沙湖之旅作文05-20
寧夏沙湖游作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