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中國當代詩》教學設計

《中國當代詩》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20 20:56:25

《中國當代詩三首》教學設計

《中國當代詩三首》教學設計

《中國當代詩三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當代詩的發展狀況及三首詩作者的簡歷和創作特色。

  2把握三首詩的內容和藝術手法。

  能力:

  1繼續培養學生解讀詩歌意象的能力。

  2初步培養學生仔細品味意境與情理的能力及作品評價能力。

  情感:

  培養學生獨立自尊的偉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重點

  1理解詩歌中鮮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詩歌中蘊涵的豐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教學難點]

  1體會詩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雋永、質樸曉暢等特色。

  2準確把握詩歌的情感與主題。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 一 課 時

  重點:學習《致橡樹》,把握詩中意象及形式結構所蘊涵的感情和意義;感悟詩人渴求提倡的獨立平等又互相依存、親密無間的愛情觀。

  過程

  一、導入: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極盡才情歌頌他,表達自己的愛情觀。“在地愿為連理枝,在天愿為比翼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便是其中精彩。那詩人舒婷怎樣看待愛情的呢?

  二、解題: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生,福建泉州人,當代女詩人。1971年開始寫詩,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福建文學》圍繞她的詩作展開關于“朦朧詩”的討論,當時爭議很大,影響頗廣。主要作品有詩集《雙桅船》《舒婷顧城抒情詩選》,散文集《心煙》。她的詩被譯成多國文字,介紹到西德、法國、美國、荷蘭、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國家,是新時期以來最受青年歡迎的詩人。

  三、整體感知

  1伴著音樂范讀全詩。

  2自由朗誦注意字音節拍。癡(chi一) 慰藉(jie四) 霹靂(pi一li四) 靄(ai三) 嵐(lan二) 霓(ni二)

  3指定一學生朗讀全詩,其他學生評價。

  4學生為詩分層并概括大意。明確:全詩分為兩層。第一層由開頭至“這些都還不夠”,詩人在宣告自己不愿為男性的附庸,對世俗愛情觀的揚棄。第二層表達了詩人新型的現代的愛情價值觀念。

  四、具體研習

  1齊讀第一層,思考并討論本層用了哪些意象來表情達意?意象有何特點?通過哪些詞句來表明自己的態度?抒發了怎樣的感情?明確:詩人用了“凌霄花”、“癡情的鳥兒”、“泉源”、“險峰”、“日光”、“春雨”等意象來表情達意。這些物象或“攀緣”借“高枝炫耀自己”“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或“送來清涼的慰藉”“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這一組意象均表現出依附橡樹或無償地付出自己的特點,表現出它們與橡樹的不平等關系。詩人用“不像”“不學”“不止像”等詞語表明自己的態度,表現詩人對舊的觀念、舊的倫理的強烈否定和堅決反叛。

  2齊讀第二層,思考并討論詩中“木棉”和“橡樹”有何深刻含義?詩中幾組對偶句表現詩人怎樣的愛情觀?明確:詩中“橡樹”和“木棉”分別象征男性的陽剛和女性的陰柔。橡樹的“銅枝鐵干”、木棉的“紅碩的花朵”正是陽剛和陰柔的具體形象。詩人以陰柔的木棉自喻,對陽剛的像樹傾訴內心的幻想。用幾組對偶句,如“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表達了詩人在相知相戀相依、相互平等相互獨立的基礎上,共建新型的現代的愛情價值觀念的愿望。

  3學生討論(1)詩歌前后兩層結構上有何特點?(2)詩人的感情有何變化?明確:(1)本詩結構上采用先破后立的方法。第一層詩人從現代女性覺醒意識出發,利用詩中的意象使自己爭取女性尊嚴、獨立地位、人格價值的抗爭的決心躍然紙上,這義無返顧的決心似一聲驚天動地的吶喊,這是詩人對愛情的要求和憧憬,表現了她對愛情、婚姻關系的認真的思考,流露出一個現代女性內心的期待和渴望。這是詩人對自己心中的愛情觀的“立”。(2)從感情抒發上看,第一層是升調。詩人以六個比喻句直接列出六個否定,激昂強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瀉千里不可阻擋,仿佛吐盡千年來積壓在女性心中憤恨不平的塊壘。是反抗,是掙脫,是戰斗,詩人以一個勇敢的斗士的面貌出現。這部分的旋律是昂揚、激奮、向上的。第二層詩人的感情的抒發是平緩的,從第一層的激昂中跌落下來,詩人以女性的溫情,真摯細膩、纏綿悱惻地抒發了自己內心的夢想,像小溪淙淙,如一株木棉在清風中搖曳。

  4探究式閱讀:詩歌通過一系列意象(如“凌霄花”“木棉”等)表達了一種新型的平等的愛情觀,除此之外還能揣摩出哪些思想意義?

  5學生有感情地自由背誦全詩

  五、作業:1熟練背誦全詩2課外閱讀舒婷的《雙桅船》,并寫一篇150字的賞析。.

  附板書 致橡樹

  內容 態度 結構 主題

  凌霄花、鳥兒 依附、襯托

  泉源、險峰 ——————————橡樹 否定 破 —| 追求地位

  日光、春雨 犧牲 | — 地位平等

  對等 | 心心相印

  木棉 ——————————橡樹 肯定 立 —| 的愛情

  第 二 課 時

  重點

  1學習《錯誤》,體會詩歌優美深婉的意境,掌握用比喻修辭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特點。

  2學習《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體會作者追求的幸福及表現出的博愛;感受樸素明朗又雋永清新的語言。

  過程:

  一、欣賞《錯誤》

  1解題:鄭愁予本名鄭文韜,原籍河北,生于山東濟南。童年時就跟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抗戰期間,隨母親轉徙于內地各處,在避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5歲開始創作新詩。1949年隨家人去臺灣后,一面學習,一面繼續從事寫作。1955年中興大學畢業之后,在臺灣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夢土上》。鄭的早期詩作多為關注社會的詩,1963年成為現代詩社中的主要成員。1968年他35歲那年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參加“國際寫作計劃”,1972年在愛荷華大學獲創作藝術碩士學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次年轉往耶魯大學東亞語文學系當高級講師,現任耶魯駐校詩人及資深中文導師。他的詩以婉約見長,他的愛情詩更是清新婉約,這首《錯誤》就是這樣,此詩以江南的小城為中心意象,寫思婦盼望歸人的情思,意境優美深婉。

  2學生反復誦讀,直至能背誦。

  3從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等方面自由賞析,然后點撥。明確:詩歌第一節短短的二十個字卻溢滿了清麗而婉傷之情,用蓮花來象征江南女子的純潔與柔美,思婦敏感的情緒隨著蓮花的一開一落微妙的變化著。本節的長短句交錯,短句暗示過客之匆匆,長句暗示思婦等待之漫長。“開落的蓮花”倒裝為“蓮花的開落”形成音韻美。詩歌第二節用兩個比喻寫思婦的心。深閨中思婦的內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緊掩著的“小小的窗扉”,脆弱、敏感、內蘊,充滿古典的風韻。比喻新穎巧妙,“小小的”兩次重復形成輕盈柔美的韻律。把“向晚”“緊掩”這動態的詞語倒裝后,不僅化板為活,加強了語言的變化,而且也更委婉的表現了思婦的心理。“東風不來”“柳絮不飛”“跫音不響”“春幃不揭”四個否定句呼應,既加強了抒情的深婉,又助于音調的和諧。詩歌第三節點明了詩題和全詩的抒情視角。“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以其優美的意象,獨特的矛盾語言成為流傳甚廣的名句。

  4重點品味“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一句中“美麗的錯誤”有何含義,表達效果如何。明確:“美麗的錯誤”原本就是矛盾的。“達達的馬蹄” 點燃了思婦重逢的喜望,因而“美麗”。但這馬蹄聲僅僅是從前面路過,不為她的期盼而停住,因此希望是個“錯誤”。“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轉,產生了高度的戲劇性,更形成了輕勁跌宕之勢。”

  二、引導學生自學《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1海子簡介:海子(1964-1989年),原名查海生,1979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后在中國政法大學任教。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臥軌自殺。主要作品有長詩《土地》、短詩選集《海子,駱一水作品集》。海子被列為中國當代先鋒詩人的代表,詩風自由率真,多表達對生命真誠的熱愛和痛惜。語言簡約流暢,鏗鏘有力,富有藝術感染力。《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的抒情名篇。

  2學生放聲自由朗讀全詩,作誦讀提示:這首詩以樸素明朗而又雋永清新的語言,唱出一個詩人的真誠善良。詩人想象的塵世,一切都那么新鮮可愛,充滿生機和活力。要注意讀出詩中積極、昂揚的情感。

  3討論以下問題

  (1)詩人是如何圍繞“幸福”抒發情感的?明確:本詩是一首風格明快,感情強烈的抒情詩,表現了詩人對塵世幸福生活的向往。詩歌一開始,就點出了主詞“幸福”,同時,以“幸福”貫穿全篇,并得以逐層強化。第一節,詩人選取平常的生活細節“喂馬”“劈柴”“周游世界”“關心糧食和蔬菜”,這些都是“幸福”之所在,因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二節,詩人的“幸福”溢滿心胸,無法獨享,要把“幸福”告訴“每一個人”,“幸福”的情感得以強化。第三節,要讓“每一條河每一座山”都感染上詩人的幸福,陌生人也會得到幸福,詩人的情感再次擴大強化。整首詩都洋溢著樂觀、欣喜、幸福的情緒,有極強的感染力。

  (2)海子對“幸福”怎樣闡釋?和常人幸福觀一樣嗎?明確:詩里海子理解的“幸福”生活是平凡人自食其力的生活(“關心糧食和蔬菜”),是自由閑散人的生活(“喂馬、劈柴”“周游世界”),是隱逸詩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與常人理解的“幸福”不同。普通的“幸福”生活不外乎物質的豐富與奢華,世俗感官享受的滿足,政治和文化觀念上的“權力”“業績”等生命本真所不需要的東西。而海子把“幸福”理解為生命得以自我呈現和自我滿足的一種資源。生活雖然粗樸,但生命居于其中卻能盡享自由和快樂。這種理解的“深度”非常人所及。

  (3)詩人將自己的“幸福”傳遞給“每一個親人”“山”“河”和“陌生人”,表現了他怎樣的情感?明確:詩人將自己獲得的“幸福”傳布與他人、他物,意在說明他要讓每一個世間漂泊的靈魂都關注“幸福”、理解“幸福”、體驗到獲得“幸福”時的人類大善大美的至境。還在于他希望整個世界和人間都成為“幸福”的家園,讓其中的每個人都能和自己一樣幸福愉快的活著。這表明詩人的內心洋溢著博愛之情。

  (4)詩人是否真的移居于“面朝大海”在“春暖花開”中的“一所房子”里,過著先人那種粗樸的生活?我們該如何理解詩歌的主題?明確:“春暖花開”中的“一所房子”如同神話中的“房子”,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它只是詩人渴望的精神家園的象征,理想中的形象化描繪。詩人借“居”于其中粗樸生活的描敘及傳達與親友感受的敘述,表明自己對塵世幸福生活的向往,對人間真情的希冀和向往。

  三、學生以“我眼中的幸福”為題談談學習《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感受。

  四、總結:當代優秀的詩作從嶄新的審美角度為新詩帶來了無限生機,不僅使詩人的藝術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而且使詩歌本身的藝術表現手法更加多彩。它們又像挾泥帶沙的湍流,跳躍、奔突、飛濺、穿鳴于亂石澗底,有一股沖勁,富有活力,為中國當代新詩走向世界做出了很大貢獻。

  五、作業:

  1熟練背誦《錯誤》《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2捕捉生活中某一物象展開聯想賦予一定象征意義,寫一首短詩。

【《中國當代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詩《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教案設計05-31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 It was there 》教學設計與說明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用戶協議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精品在线国产午夜精品 | 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美 | 亚洲性爱国产性爱 | 欧美免播放器一区 | 好吊妞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强行 | 伊人亚洲综合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