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認識反思教學
圖形認識反思教學
圖形認識反思教學
情感目標:通過創造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探索新知識和學好數學的欲望,滲透熱愛生活的情感教育。
能力目標:通過“摸、找、畫、說、拼“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表達及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協作精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和討論,使學生感知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特征,了解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感知其特點,正確辨認幾種圖形。
【教學難點】:
在摸、找、描、說、拼等活動中,初步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知道“面由體得”,初步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與投影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三棱柱、水彩筆【教學過程】 :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教師在一個布袋里摸幾何體,并敘述所摸到的幾何體的特征,請學生猜一猜老師摸到的是什么。
2.在自己所帶的形體實物中找出和老師一樣的物體。
(在導入新課的活動中,教師并沒有局限于課本,而是從學生的認知和生活的實際出發
來重新組建。通過摸一摸、猜一猜,充分調動學生認知和情感兩方面的積極性。)
二、 感受“面”從“體”得。
1、認圖形。
師:今天圖形王國來了幾位新朋友,你們想不想和他們交朋友呢?生:想。
師:交新朋友時,你們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叫什么名字?生: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住在什么地方?
教師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這幾位圖形朋友,你們認識嗎?誰知道它們的名字?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師用課件出示四種圖形的名字)
2、找圖形。
師:它們住在什么地方呢?其實它就在我們的身邊。不信,我們就找找看。從你的桌子上拿一個立體模型,仔細觀察你發現什么?
學生先獨立觀察,再進行小組交流,最后集中反饋。重點體會:面在體上。
師:剛才你們已經把自己的發現跟小組內的同學說過了,現在有誰愿意把你的發現說給全班同學聽一聽呢?
生:我在圓柱上找到了圓形。生:我在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
引導學生說完整、說清楚。突出學生的個性思維
師:通過大家認真觀察,同學們發現在長方體上能找到長方形;在正方體上能找到正方形;在三棱柱上可以找到三角形,在圓柱上可以發現圓。
師邊說邊播放多媒體課件,加深學生對面在體上的理解。
(通過“看”體會面在體上,并借助課件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更好地理解面在體上,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
3、 摸一摸。
師:新朋友見面要握握手,現在讓我們動手摸一摸各個物體的面,看看你有什么感覺?
(學生摸各物體的面,并和同組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感覺)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有什么感覺,想說的就站起來說。
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平。
(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都是平面圖形。)
4、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和過去認識的物體有什么不同?
生:一種是形,一種是體。
生:長方體能站起來,長方形站不起來。
生:正方體有6個面,正方形只有1個面。
師:大家都很了不起,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都是平平的,它們都是物體的一個面。
三、學會用“體”描“形”
師:我們剛才認識了這幾個新朋友,又找到了它們的家。你們想不想給這些新朋友拍一張照片呀?(生:想)可是怎樣才能把它們拍下來呢?你來想個好辦法。
(學生回答:畫的方法,在沙子上蓋的方法,印章的方法―――如果學生只說出畫的方法,師可引導:想想看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師:小朋友們真愛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種方法,請你選一種合適的方法去做。
學生動手操作。
師: 誰愿意與老師說說你是怎樣得到這些圖形的? 各小組匯報:
生:我是把圓柱體放在紙上,用筆沿著邊畫出了一個圓.
生:我是把學具上的這個邊涂上顏色,再印在紙上,紙上就有一個正方形了.
生:我是把積木放在紙上,把紙向上折,就折出一個印來,你們看是一個三角形……
(學生邊說邊演示,老師表揚并獎勵,每一個同學說完把畫好的圖形貼在黑板上)
(給學生提供材料和時間的空間,通過在紙上得到平面圖形這一操作活動,培養了學生思維.通過展示作品,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快樂!
四、體現知識應用于生活
1、今天我們認識的這些圖形,在我們身邊也是隨處可見的,現在就讓我們看看教室里哪些物體上有這些圖形呢?
學生自由活動,可離開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先把自己的發現說給同學聽,再說給大家聽。
師:在你家里能找到這些圖形嗎?能說給大家聽嗎?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集中反饋。
2、師:實際上在我們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這些圖形,現在我們一同去馬路上去看看吧。
播放多媒體課件:教材第36頁說一說交通標志的動畫片。學生先把自己的發現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再全班進行交流。
(拓展學生的思維。將數學課上認識的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融合,加深學生對這些圖形的認識。借助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五、探索與實踐
CAI配著音樂出現各種圖形組合成的美麗的圖畫。
師:你能說說它是由那些平面圖形組合成的嗎?(指個別學生匯報)
師:下面請小朋友小組互相合作,利用老師給你們的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漂亮的圖畫,并且說說你們都用了那些平面圖形。(學生隨著音樂分組合作拼圖,然后指小組展示并匯報)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拼出了這么漂亮的圖畫,你們個個都成了小小的發明家和設計師了。
(整個過程學生表現主動,拼的結果豐富多彩,而且能把拼的方法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集體智慧,體現出了學生間的合作與互助,探索與創新,還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六、總結回顧、課外延伸
我們今天認識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說說。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師:誰來說一說有關新朋友的情況?
生:長方形有四條邊、有兩條長邊、兩條短邊。
生:正方形長得方方正正的、從正方體上能找到正方形。
生:圓形象太陽、象車輪子……
師:下課后想想和這些新朋友還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別忘了告訴我。
(簡單的課后練習,為學生提了具有挑戰性的要求,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課后反思:
本節課比較好地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內容設計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玩中學,樂中悟”是本課最大的特點。
1、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培養空間觀念。
本課打破常規,用“猜一猜”引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欲望,在操作活動中,初步體念了立體和平面的轉換。接著讓學生在學具中辨別,在生活實例中辨別。教師精心安排的觀察,操作等多種途徑激發學生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協同活動,使空間觀念在大量直觀感知中逐步形成和發展。
2、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探索。
本節課的設計中,教者能借助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挖掘數學外在的情感因素,發揮情感魅力來感染學生,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是很有趣的。這節課,教師創設以“交朋友”為主線,(叫什么名字、給新朋友拍照、介紹新朋友等)來串聯知識的教學活動,給學生一種親切感。學生學得有趣、活躍、自然,使全體學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3、教師安排了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獲取知識,教學中教師注重從感知入手,通過“看、摸、描”和討論、交流、認識平面圖形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面在體上”,獲得對圖形最直接的體驗。學生學習興趣深厚,同時在數學活動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圖形認識反思教學】相關文章:
認識立體圖形的教學反思03-20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精選18篇)06-08
秒的認識教學反思02-24
認識因特網的教學反思01-25
0的認識教學反思09-21
《認識立體圖形》教案03-20
圖形與測量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06-12
數學《圖形身份證》教學反思01-04
《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