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一年級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說課設計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說課設計

時間:2024-08-15 22:23:21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說課設計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說課設計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說課設計

  一、說設計理念: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文明最精細的表示在情感里”。我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認識到,沒有情感作為人行動的動力機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為系統中的調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過程中的根源性基礎,個體的道德人格大廈將無從聳立。《品德與生活課程規范》指出:“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干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其實質就是將同學的學習過程作為一個情感的體驗過程,使外部的文化結構、社會需求、道德意識等深入到同學的內心深處,激發其內在需要,從而內化為良好的品格。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這一活動主題,它強調了小同學在家里要行為文明,注意平安,玩有意義的游戲。然而現代家庭的小朋友在家長長輩的關愛下,養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很多不好的習慣,如驕橫,霸道,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只知道享受的舒心,而不懂得給予的快樂。故而我在教學活動時用情感去喚醒同學,用知識去啟迪同學,用技能去武裝同學,讓他們真正學會與人交往。這樣,我根據新課標提出 “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協助同學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倡議同學的主動參與,強調寓教育于活動之中”的要求,努力使教學進入生活,貼近生活,創設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自由、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給同學充沛參與的機會,讓他們自身“動手動腦”去觀察、去探索、去得出結論。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只是指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讓同學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生長。就此我從情感和能力兩個方面確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二 、說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教育同學明白和伙伴玩要有禮貌,講文明,注意平安,并通過活動體驗和伙伴玩的愉快。

  2、能力目標:同學在自主活動中文明的解決玩中出現的矛盾,學會與人交往。

  三、說教學方法:

  “興趣是步入發明大門的臺階。”對于剛踏進小學一年級的兒童,他們對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為了使他們盡快適應學校生活,學會與人交往。本節課中,主要運用交談、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激發同學興趣。讓同學在活動中自我體驗、感悟、建構,使同學掌握初步的人際交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盡快適應小同學活,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說學法:

  一年級同學年齡尚小,天真活潑、喜歡好動是他們的特點。所以在課堂上,以同學參與活動為主,盡量營造一個趣味盎然、輕松和諧而又積極主動的情境,促進同學情感的發展,良好習慣的養成。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一年級兒童特點和本教材特色,圍繞“在生活中進行情感體驗”的主旨我設計了和同學聯系、高興地玩、平安地玩、有創意地玩四個教學環節。

  (一)活動一 和同學聯系

  上課的開始我就用樂樂小朋友與媽媽的談話錄音引入課題。然后出示小朋友和同學通電話的情景,(播放課件)愛恩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而生動有趣的聲音和圖片滿足了兒童精神需要,深受同學的喜愛。我借助富有表示力的電教媒體,激發同學的情感。這樣從知、情兩方面為教學的展開作好了鋪墊。緊接著我利用“大嘴鳥”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猜一猜,他們會怎么說呢?然后我又設計了一個情境扮演,這樣自然地將同學帶進生活中來,讓同學去發現生活、感悟生活。

  (二)活動二 高興地玩

  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并得到各方面的發展。活動中我們必需讓小朋友進入生活,讓他們在生活中構建真正屬于自身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因此我設計了兩個讓小朋友進入生活的活動情景:①說一說、評一評,②我們去做客。在整個活動中注重同學、教師的一起參與。在說一說中,我利用大嘴鳥提出一個問題:“你和同學最喜歡玩什么游戲?”然后組織同學同桌互相說。在評一評的時候,我先要同學讓同學看錄像,找出錄像中到同學家玩的同學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應改正,從而調動同學思維,讓同學討論分析,從中得出結論:到同學家做客應講禮貌,再設計“我們去做客”這一課堂活動,再讓每個小組的同學互相到別的小組那里做客,讓同學通過實踐活動學會如何接待客人,如何當一名受歡迎的客人。

  低年級同學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籠統邏輯思維僅處在萌芽狀態。他們活動的每一環節都需要具體形象相輔助才干順利進行。據此,我在小結時屏棄了老套的言語式表達方式,而是采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電教設備,這樣同學在樂意接受中觸發情感的升華。

  (三)活動三 平安地玩

  明白事理并不等于掌握,“臨岸羨魚,不如歸而織網。”《品德與生活課程規范》指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干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外表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教學中只有密切聯系兒童生活,讓同學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將生活中的情景讓同學在課堂上再現,從而使同學在心靈深處明白哪些是可以玩的,哪些是不能玩的,明白其中的道理。我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中的一些危險的游戲,并說出一些生活中同學玩過的危險游戲,讓同學感觀,然后讓同學判斷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

  (四)活動四 有創意地玩

  同學在明白了玩的時候要講禮貌,注意平安這個道理后,我要同學說說圖片列舉的一些游戲,并說說還有什么好玩的,然后布置了同學玩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小朋友們在游戲中鞏固今天同學的內容。

  六、教學效果預測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在本課教學中我以“活動”為主線,貫穿于兒童生活中,讓兒童在活動中感悟生活、體驗生活,從而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然而同學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朝夕可就的,他必需鍥而不舍。但從低年級兒童認知事物的特征可知,他們做每一件事情只能由興趣與好奇而發生,難以鍥而不舍,所以我們即要運用學校教育對同學品德養成的觸發又必需做到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三者的有機結合,把兒童品德養成搬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為小朋友營造一個良好的品德養成空間,為祖國打造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棟梁之才。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說課設計】相關文章:

《品德與生活》的教學設計02-22

一年級語文上冊拼音《aieiui》說課設計02-21

關于《雞兔同籠》同課異構的感想06-08

教學設計:《雨說》02-12

去冰雪大世界玩后感(精選18篇)01-11

打擊樂說課教案02-27

數學三年級上冊《認識幾分之幾》的說課設計02-12

思想品德課教學回歸生活探索與實踐課題工作報告范文02-03

《說“木葉”》教案設計(精選10篇)04-21

一年級體育課跳繩教學設計(精選10篇)12-15

用戶協議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6月 |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一区 | 无人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北 | 亚洲国产欧美日本视频 | 亚洲专区自拍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