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音樂《新年真快樂》的說課設計
一年級音樂《新年真快樂》的說課設計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是義務教育課程規范實驗教科書藝術一年級上冊第九單元《過年了》中的第一個課題《新年真快樂》,本課題以“慶新年”為主線,圍繞著過年時特有的五彩繽紛的民俗活動展開。通過舞蹈扮演、歌唱、繪制等多種藝術手段,表示出對春節(新年)的認識和感受,讓同學在無窮的快樂和遐想中,受到民族藝術文化的熏陶,并且體驗到濃厚的親情和友情。教學內容非常符合剛入學同學情感需要,給同學學習生活帶來樂趣和愉悅。教學本課題時已臨近春節,在小朋友們都盼著過年的心情下教學本課,可以說本課教學的布置是合乎情理的。
本課教學大致可以分為三課時,第一課時以音樂為切入點,主要讓同學欣賞,學唱歌曲并配合打擊樂扮演;第二課時以美術為切入點讓同學畫畫做做,培養同學設計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三課時以舞蹈為切入點,學跳秧歌舞,創編舞蹈,培養同學的創作能力。現在我來說說第三課時的教學設想,首先是教學目標的確定。
新課改理念強調:課堂教學必需要進行價值本位的轉移,即由以知識本位轉向以發展為本位,教學目標要真正體現知識、能力、態度的有機整合。因此,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第一方面:認知目標:
1.通過系列活動了解自身和他人過年的一些方式、習俗;了解中外與新年有關的民俗文化。
2.讓同學初步感知四二拍子的節奏,學習秧歌基本動作,為《過新年》創編舞蹈,培養同學音樂素養。
第二方面:能力目標:
1.讓同學在多種藝術活動中,培養同學的唱、演、跳等方面的綜合藝術能力。
2.通過生生互教、培養同學自主性。同時又培養同學團結協作的精神
第三方面:情感目標:
通過感受過年的歡快和喜悅,體驗和表示過年的喜悅,交流、分享活動帶來的快樂,體驗濃厚的親情和友情。
這些目標中,涵蓋著知識經驗的獲得、能力的培養、求知欲的激發和積極情感的引導,整合了各領域目標,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根據本課的實際情況,我把重點定位為:讓同學在多種綜合藝術活動中,體驗過年時的喜悅和快樂。把難點定位為學跳秧歌舞,培養同學創編舞蹈的能力。
接下來,我來說說教學準備。教師主要準備:錄音機、裝扮教室的掛圖、燈籠、窗花等。同學每人準備一條手絹。
《藝術》新課程規范強調:藝術學習的個性化是“面向全體同學,以同學發展為本”。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關注每個同學的個性特點、生活背景,充沛調動他們的主體意識,為他們創設參與體驗、主動探索、積極實踐的條件,鼓勵他們進行個性化的藝術活動,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本課以舞蹈為切入點,把生活中的場景、感受,賦予了藝術表示形式,通過舞蹈、音樂、欣賞、扮演等手段,充沛調動了同學藝術學習的主動參與性和積極性,使他們在有趣的活動中更多地獲得人文素養的熏陶,在愉悅的活動中感受著新年的歡樂。另一方面,我們班同學來自不同地區,他們過年的風俗也各具特色。讓他們介紹并扮演家鄉一些有趣的風俗,充沛利用同學原有的生活經驗,讓同學相互交流學習,這不但增加了同學的見識,而且也是同學主體意識的充沛體現。
根據本班同學的實際,我想這樣來組織課堂活動。
1、我以“環境創設”為突破口,讓同學通過扮演、舞蹈、欣賞、交流等藝術手段,充沛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盡情地釋放情感。讓同學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潛移默化地感知藝術給人的身心帶來的愉悅和滿足。
2、讓生生互教,體現同學學習的自主性,激發同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同學團結協作的精神。
3、讓同學自身創編舞蹈,不只能讓同學動起來,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的活動能力和發明能力。
根據新課改理念和同學的實際情況,我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五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課前準備 ,營造氛圍。
上課前,對教室環境進行精心的安排(門上貼上福字、春聯;黑板上掛滿彩條;墻上掛上了火紅的燈籠;窗戶上貼滿了美麗的窗花),出現出張燈結彩,喜慶祥和的新年氣氛。這樣營造喜慶祥和的歡樂氣氛,給同學發明一個聯想的空間,增強同學學習的欲望
第二個環節是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隨同著《春節序曲》歡快的音樂,同學情不自禁地舞著手絹、口喊著“過年”了,離開了座位,并隨著跳躍的旋律跳起舞來。這樣,以音樂、舞蹈,這種最直接的藝術手段把同學帶入新課,發明良好的學習氛圍,跳完之后,老師問:同學們,喜歡過年嗎?為什么呢?同學回答后,老師再說:“過年的時候讓我們高興快樂的事太多了。每當新年到來時,全國的人們都會用不同的形式來慶祝,請同學們隨老師一起去看看,人們都是用什么方式來慶祝新年的?這樣,通過觀看錄像讓同學了解人們在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貼春聯、貼福字、包餃子、放鞭炮、拜年、舞龍、看花燈、扭秧歌,讓同學體驗到濃厚的親情和友情,引發相互交流、體驗的強烈愿望。
再根據我班同學來自不同的地區,過年的風俗也一定有所不同。我便問到:欣賞完各地過新年的風俗,同學們是不是也迫不和待地想把你們那里過年的方式也和大家一起分享呢?這樣,讓他們介紹并扮演家鄉一些有趣的與眾不同的風俗,讓其他同學增加了見識,同時也調動起了同學的情感,感受到過年的氣息。
第三環節是生生互教,體現自主。
了解到本班幾位同學會跳秧歌舞,便請他們進行扮演。在扮演之前,我說到:“同學們,過新年快不快樂呢?現在,有幾位同學,他們就想用舞蹈來表達他們過年時的快樂心情,瞧,他們來了!”這時,老師播放《秧歌舞》,幾位同學上臺扭秧歌。同學跳完之后,我再問:“同學們,你們想學嗎?現在我們就請這些小舞蹈家們來教教你們跳秧歌舞好嗎?”這樣,我讓同學分組學習秧歌步。這樣讓生生互教,使同學初步了解秧歌舞的基本步法,體現同學學習的自主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又培養同學團結協作的精神。接著,我再出示節奏:
X XX X XX X X XX X X
鏘 鏘 嘁 鏘 嘁 鏘鏘 鏘鏘 嘁鏘 嘁
出示這個節奏, 目的是為了讓同學感知四二拍的節拍,培養了同學的音樂素養
在打節奏時,老師先示范,同學再打節奏。節奏訓練完之后,再請幾位同學扮演秧歌舞,其他的同學協助打節奏。最后,組織同學進行評價。這樣讓同學互相評一評,議一議,培養同學的評價能力。
第四環節是創編舞蹈,培養能力。
由于在上節課已經學過《過新年》這首歌,同學們對這首歌曲較為熟悉。因此,我先請幾位同學上來唱這首歌,再讓同學分小組試著和著音樂扭秧歌創編動作,然后,再讓同學上來扮演。這樣,讓同學根據歌曲的節奏,在跳秧歌舞基本步的基礎上再創編一些動作,培養了同學的創作能力。
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藝術。因此,我在第五環節布置了體驗創作,激發情感。我先問到:“同學們,你們現在還想用什么方式來表示過新年的情景呢?”再讓同學分組創作:如給《過新年》創編舞蹈、扭秧歌、唱有關過新年的歌等等,再和同學一起分享歡樂、慶新年。這樣,讓同學在運用多種藝術手段體味和表示的同時,又能分享活動帶來的快樂,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他們感受能力、表示能力,提高同學的藝術素養。
總之,在藝術教學時,我們應讓同學圍繞人文主題,輕松、快樂地學習基本知識和技能,用感人的豐富內容和深刻的人文內涵,打動同學的心靈,接近同學的生活。讓同學獲得尊重、關懷、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養,促進個性的完善與發展。此外,課堂教學活動中,還應根據同學活動的實際情況,對活動程序作適當的調整,進行二度設計,使課堂教學效益達到最優化,讓每個同學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一年級音樂《新年真快樂》的說課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課《我們愛勞動》教學設計01-16
教學設計:《雨說》02-12
打擊樂說課教案02-27
音樂組展示課聽課評課總結03-15
數學三年級上冊《認識幾分之幾》的說課設計02-12
小班音樂活動《切水果》觀摩課優秀教學設計(通用5篇)10-23
一年級音樂《國旗國旗真美麗》教案設計10-11
白帆音樂教案設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