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籃球》教學設計
《打籃球》教學設計
1、通過實驗,發現充足氣的籃球里的空氣與周圍空氣的不同。
2、知道籃球為什么會彈起來。
知識:
1、使學生了解人類對空氣性質的利用。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空氣具有彈性。
2、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猜測。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并作實驗記錄。
3、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語言、文字、圖表、模型等)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情感: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知道籃球為什么會彈起來,了解人類對空氣性質的利用。
教學難點:
了解人類是怎樣利用空氣性質的。
教學方法:
觀察研究。
教學準備:
三個籃球(一個癟的、一個充氣不足)、一支充氣針、一個打氣筒,注射器(活塞密封好)、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研究問題.
1、課件展示校園里打籃球的場景。
打籃球是我們喜歡的一項體育活動,說一說,籃球為什么能彈起來。
2、讓學生分別拍打癟的、充氣不足的、充足氣的籃球,匯報觀察的現象和自己的感覺。
二、推測與驗證.
1、讓學生就“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進行猜測。
(學生分組猜測,匯報小組討論結果)
2、分小組討論:用什么辦法可以驗證自己的猜測,學生若討論不出來,教師可以執照課本第47頁的方法用注射器進行實驗。提醒學生注意觀察注射器里空氣體積的變化,手壓活塞的感覺,松開手后活塞的運動情況,注意觀察刻度。
3、匯報討論。
注射器內的空氣有哪些變化?注射器內空氣占據的位置為什么變小了,你怎樣解釋這種現象?
4、研究拓展
引導學生找出還有哪些辦法可以來進行實驗,對合理的設計方案給予肯定,全班進行交流。指導學生給癟的籃球充氣,當籃球剛變圓時反復擠壓,松開籃球,看看觀察到什么現象;再繼續打氣后,再反復擠壓,又有什么發現?讓學生進行實驗對比,感覺兩者的不同。
三、總結與交流
1、小組匯報交流討論結果,“注射器、籃球里的空氣擠壓后發生了什么變化,發生了這種變化后空氣有什么性質?”
2、教師利用課件或掛圖再現并歸納總結學生所討論的問題的正確結論。學生將結論填寫在課本第48頁上方。(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具有彈力。)
3、學生交流學習體會和感受,提出研究、分析過程中的疑難問題,供大家思考和課外研究。
四、知識應用
1、解釋拍球時看到的到現象。
2、想一想在生產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壓縮空氣,并說說壓縮空氣在這些物體中起什么作用。
【《打籃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設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