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的教學設計
空城計的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情節,理清小說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2、了解小說的基本知識及基本閱讀方法,即通過情節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3、能通過細節描寫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聯系生活實際對小說中的人物事件發表自己的見解。
重點:概括情節,理清小說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難點: 了解小說的基本知識及基本閱讀方法,即通過情節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導學流程
一、學生課前預習:
1.本文選自______ ,作者____,是_____小說家。名本,號______。與《三國演義》并稱為我國古典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司馬懿( ) 旌旗( ) 綸巾( ) 笑容可掬( ) 鶴氅( ) 遠遁( ) 言訖( ) 駭然( ) 犒賞( ) 隱匿( )
3.解釋重點詞: 撫掌 駭然
走 遁 言訖
二. 整體感知:
1.小說的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讀課文,用簡潔的話概括本文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2.諸葛亮足智多謀,處變不驚。課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諸葛亮的這些特點?
三.探究研讀
1.面對魏國的十五萬大軍諸葛亮為什么不棄城逃走而設計空城計?
2.諸葛亮為什么敢設計“空城計”?空城計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作為魏國名將的司馬懿又為什么會中計呢?
3.找出文中描寫諸葛亮“笑”的語句,分析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
4.說說面對諸葛亮的陣勢,司馬懿心里發生了哪些變化?司馬懿最后退兵的理由是什么?
5.諸葛亮最后說“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他為什么不退?
四、拓展延伸:
從諸葛亮使空城計這一招上你得到了什么啟發?從司馬懿中計這一點上你又得到了什么啟發?
五、文學名著鏈接:
1、《三國演義》通過集中描繪三國時代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斗爭,揭示了東漢末年社會現實的動蕩和和黑暗,譴責了封建統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難,表達了人民呼喚明君的強烈愿望。 小說中 “桃園三結義”是指哪三個人____、____、____。“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兩位主要人物是_____和____。
2、六出祁山和七擒孟獲都是古典名著____中的情節?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___。
3、《三國演義》中“過五關斬六將”的是_____ 。
4、《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請出的是______。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說的是_____。
5、《三國演義》中智勇雙全忠義的化身是 :
6、“滾滾長江東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 》的開篇詞。
7、填人名補足歇后語。
( )借東風———巧用天時
( )借荊州———有借無還
( )打( )———個愿打一個愿挨 三個臭皮匠———頂個( )
教學反思
【空城計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設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