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ATP 教學反思
新課ATP 教學反思
篇一:新課ATP 教學反思
新課《細胞的能量通貨——ATP》的幾點反思
一、如何處理老師和課件的關系。大家上課用的課件內容可能都很豐富,功能很強大(課件本身能有效的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正因為此,老師能否有效的利用好課件,如何將每張幻燈的內容有效的串聯起來?如何利用課件這個輔助手段來落實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體現自己高超的教學技巧和教學風格?等等這些直接關系到這節課的成敗。處理不好,整節課授課者就會被課件牽著鼻子走。那么如何處理這個矛盾呢?1、最好課件是自己做的。這樣課件本身就能體現自己的東西。2、如果是拿別人的課件,要做到對課件非常熟悉,并且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做適當修改。
二、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一節課要出彩,課堂上師生互動中思維的碰撞必不可少。如何才能使得我們的課堂多一些這樣的亮點呢?除了老師的機敏,我想和我們在備課中能否有意識的加入一些書本之外,但又能啟發學生思考,同時又是開放性的問題有很大關系。
三、這節課的重點是ATP的結構,我這次用了課件和圖畫的形式來講,但是離“體驗式”教學還很遠,我想下次我上的話,我會考慮讓學生自己構建ATP的結構模型,這樣他們的印象才會更加深刻。這節課的難點是ATP的功能。這次上課我也只是“講”得比較多,下次我會重點考慮如何讓學生參與活動來“體驗”ATP的功能或者能量的轉換。
四、聽過幾節不同老師的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課。最大的感觸有三點:一實。所有的課前學生都統一朗讀課本的重要段落。說明大家在注重課本這一點上有統一認識,并且將之格式化為課前課本閱讀。二勤。老師的課前準備相當充分。無論是習題評講課課前的錯題統計,典型錯誤整理,還是復習課中概念辨析的歸納,又或是新課典型例題的挑選,無一不要花費老師大量的課外時間。三細。課堂上學生在完成隨堂練習的時候(空當時間),老師會在學生中間走動,隨時解答學生的疑問。在學生上黑板解答問題后,老師會注重答題規范性的講解。這些都體現了老師對細節的注重。以上都是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
篇二:《細胞的能量通貨——ATP》教學反思
《細胞的能量通貨——ATP》教學反思
導入反思:
導課:由新葉伸向和煦的陽光、蚱蜢覬覦綠葉的芬芳、螞蟻搬運食物(他們都在為生存而獲取能量!)、運動員奮力拼搏(能量在細胞里流轉激蕩!)圖片以及能源物質的形式導入新課的學習,螢火蟲的發光現象圖片提出問題,進行討論:螢火蟲發光的過程需要能量嗎?討論后,學生會想到葡萄糖。然后,多媒體展示:實驗探究:螢火蟲發光的原因(加脂肪、加糖無光、加ATP有光)設置問題,使學生已有知識與新問題產生矛盾沖突 通過教學實踐,感覺比較成功的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恰當地使用了多媒體從而使學生有直觀感性的認識。但是,如果直接采用這三個問題來提問學生,較難使學生聯想這些能量到底來自什么地方,從而引出后續內容。因此需要繼續引導學生思考:螢火蟲發光的能量從何而來?供能物質是什么?,激發學生對ATP的好奇探究的欲望,從而導入新課。
重難點突破反思:
本節課首先以自學提綱的形式,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P88頁第2段,查找討論完成問題,由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述并寫出ATP水解的反應方程式。從而師生共同完成本節課的第一個問題: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鍵。
其次,通過列舉實例,說明ATP在人體內含量不多,如果ATP大量在人體內存在的話,會引起人類酸中毒等,使得學生有了更感性的認識。但是,ATP在細胞中含量并不多,但卻能很快生成,怎么生成的呢? ATP與ADP進行了相互轉化。師生共同構建問題鏈,從而突破重難點。例如,我給出問題:ATP水解時,哪個磷酸鍵最容易斷裂?在大家回答出最外一個磷酸鍵最容易斷裂后,我又給出一個問題“ATP水解時,化學產物是什么?從而讓學生接觸ADP這一新概念。這個時候,學生在課堂就生成一個問題:劉翔在奔跑中大量消耗ATP,ATP會用盡么?當我告訴學生體內ATP消耗非常迅速,必須不斷補充。學生又生成另兩個問題:細胞內用哪些物質制造ATP?動植物如何制造ATP?大家一起討論完問題后,我又要求學生用反應式歸納總結ATP與ADP的關系。并且提問,它們之間是不是可逆反應呢?引導學生思考。最后將葡萄糖類脂肪比成“活期存折”,ATP類比成“現金”“通貨”,學生容易接受。就是通過這樣類比的方法,從而突破ATP是細胞能量的“通貨”這一難點。
總結
本節課重難點的突破,主要通過以學生思考問題的形式,不斷推動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始終以一個探索者的身份不斷克服和解決一個個的問題,從而師生共同完成本節課的重難點。學生在此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語言描述,使得對問題的本質有了更好的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但是,在本節的教學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在ATP的利用方面,學生經常將化學反應的需能、放能與ATP轉化過程中本身的需能、放能相互弄混淆,因此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多舉一些實例,以增加學生對該問題的理解。
總 結人:高一年級生物組 熊維
篇三:教學反思 酶與ATP
第一課時:《酶與ATP》教學反思
通過一輪復習,學生對基礎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夯實,但是對于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性還是略顯薄弱。特別是面對綜合性大題時,很多同學在答題時都表現出以下共同幾點:1、對于易混淆的知識點還是分辨不太清晰。2、審題出現關鍵詞混亂,知識點迷茫,沒有審題的方向。3、答題時出現知識點漏答,不全面的現象。從學生的這幾點出發,我在準備本節課的第二輪復習時,特別加強了本節知識的內容與其他內容和章節的整合,比如:結合物質跨膜運輸我將物質運輸方式的比較和影響物質運輸速率的因素進行了整合。在酶這一塊上,我將酶催化活性的表示方法、影響酶催化效率的因素的研究方法和影響酶催化活性的因素等知識進行了整合。通過這種整合讓學生建立知識塊之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網絡。在課堂中不斷的進行講練結合,講什么就練什么,精選例題和課后作業。通過實踐,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缺點:內容略顯龐雜,比較適合在學習層次較高的班級實施。
第二課時:《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1》教學反思
這一部分內容是必修一重點復習的內容,學生有比較清晰的記憶。所以采用直接構建知識網絡入手,構建網絡、內化體系。先全后分,先整體后分局部。不再是像一輪復習那樣地毯式的知識展開,而是在知識框架中引領學生突破概念,建立知識點(或者說考點)之間的聯系。
本課時采用對比學習的教學方法,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過程放到一起進行對比教學和學習,讓學生在對比中認知過程,并總結規律。通過辨析來加深學
生對本節課考點的認識和理解。最終進行歸納提煉。在課堂中我先講解后讓學生練,讓我的講和學生的練進行針對性的結合,講了某個內容就針對這個內容做相應的練習。特別是在例題的講解中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審題,注重各知識板塊的聯系性。本節課的優點:1、對比學習。2、講練結合,講練之間有很強的針對性。3、學生吸收較好。缺點:基礎較差的同學有點吃力。
第三課時:《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2》教學反思
這一部分內容是上一節課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聯系,探討這兩大塊知識最深、最難的地方:影響因素。學生對這比部分知識具有一定的恐懼感,雖然經過第一輪復習地毯式的學習,但是對于這些難點,有很多同學并沒有完全搞懂,特別是將兩大作用混合考查時很多同學思維上完全混亂,所以這堂課我依然采取類比教學的方法,先重點羅列出相關的知識點,并給與突破,在帶領學生直面高考例題,在例題中去消化基礎知識,并形成聯系,最后通過師生之間的歸納提煉達到融會貫通。
由于這部分題目具有比較強的綜合性,有往往和圖表和實驗進行聯合考查,所以難度較大,在分析例題是一定要帶領學生過思維觀,要讓課堂思維起來。本節課的優點:1、對比學習。2、講練結合,提高思維度。3、學生跟著老師一起做題很有成就感。缺點:1、學生依賴性較強,怕圖表題、實驗題。2、知識點較難,題目比較難,可以適當降低一點難度。3、基礎較差的學生較吃力。
第四課時:《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3》教學反思
本課時是本專題收尾的課時,主要是圍繞著高考必考的實驗《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而展開的,不但是對該實驗的復習,更是對一輪復習中實驗板塊的深入學習和運用。本課時復習的內容比較簡單,但是對簡單的基礎知識進行挖掘和運用是廣東高考的考查方向,為了加強學生在這些方面的運用能力,我在這堂課中設計了多個具有較高思維度的題目,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實踐,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缺點可能是練習量較大。
篇四: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學反思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學反思
一、導入反思:
導課:由運動員奮力拼搏、螢火蟲的發光現象圖片提出問題,進行討論:1、螢火蟲發光的生物學意義是什么?2、螢火蟲體內有特殊的發光物質嗎?3、螢火蟲發光的過程有能量的轉換嗎?討論后,學生會想到葡萄糖。然后,多媒體展示:實驗探究:螢火蟲發光的原因(加脂肪、加糖無光、加ATP有光)設置問題,使學生已有知識與新問題產生矛盾沖突
通過教學實踐,感覺比較成功的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恰當地使用了多媒體從而使學生有直觀感性的認識。但是,如果直接采用這三個問題來提問學生,較難使學生聯想這些能量到底來自什么地方,從而引出后續內容。因此需要繼續引導學生思考:螢火蟲發光的能量從何而來?供能物質是什么?,激發學生對ATP的好奇探究的欲望,從而導入新課。
二、重難點突破反思:
本節課首先以自學提綱的形式,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P88頁第2段,查找討
論完成問題,由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述并寫出ATP水解的反應方程式。從而師生共同完成本節課的第一個問題: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鍵。
其次,通過列舉實例,說明ATP在人體內含量不多,如果ATP大量在人體內存在的話,會引起人類酸中毒等,使得學生有了更感性的認識。但是,ATP在細胞中含量并不多,但卻能很快生成,怎么生成的呢? ATP與ADP進行了相互轉化。但是授課時,并沒有采用以往常用的問題鏈方式,而是注重課堂問題的動態生成性,師生共同構建問題鏈,從而突破重難點。
例如,我給出問題:ATP水解時,哪個磷酸鍵最容易斷裂?在大家回答出最外一個磷酸鍵最容易斷裂后,我又給出一個問題“ATP水解時,化學產物是什么?從而讓學生接觸ADP這一新概念。這個時候,學生在課堂就生成一個問題:劉翔在奔跑中大量消耗ATP,ATP會用盡么?當我告訴學生體內ATP消耗非常迅速,必須不斷補充。學生又生成另兩個問題:細胞內用哪些物質制造ATP?動植物如何制造ATP?大家一起討論完問題后,我又要求學生用反應式歸納總結ATP與ADP的關系。并且提問,它們之間是不是可逆反應呢?引導學生思考。最后將葡萄糖類比成“活期存折”,ATP類比成“現金”“通貨”,學生容易接受。就是通過這樣類比的方法,從而突破ATP是細胞能量的“通貨”這一難點。
三、總結
本節課重難點的突破,主要通過以學生思考問題的形式,不斷推動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始終以一個探索者的身份不斷克服和解決一個個的問題,從而師生共同完成本節課的重難點。學生在此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語言描述,使得對問題的本質有了更好的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但是,在本節的教學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在ATP的利用方面,學生經常將化學反應的需能、放能與ATP轉化過程中本身的需能、放能相互弄混淆,因此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多舉一些實例,以增加學生對該問題的理解。
反思人:錢波 2012年1月
篇五:ATP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福建省泉州一中(362000) 莊志雄
1 教材分析
“ATP”是人教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1·分子與細胞》第五章第二節的內容。本節介紹了生物體的直接能源物質-ATP,為學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過程中能量的轉化和能量的利用奠定了基礎。它與前面所學的糖類、脂肪、蛋白質等能源物質有密切的聯系,也與化學科所學的化學鍵與能量有關,也為今后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奠定基礎。 2 學生分析
ATP是直接能源物質,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教師借助于多媒體課件從探究實驗入手幫助學生理解ATP的生理作用。由于高中化學的有機物和化學鍵分別在高一下和高二上學習,因此對與高一下就學生物必修1的學生有一定難度,教學過程應注意對一些有機化學名詞進行解釋.
由于高中生自學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較強,教師可嘗試引導學生對幾種能源物質在生物體中的作用進行比較,提高學生分析總結以及表達的能力。 3 教學策略
3.1 從螢火蟲聯系到熒光燈、熒光棒的發光,引導學生得出發光一般需要發光介質和能量的作用,借助多媒體演示這類發光作用。
3.2 比較普通化學鍵和高能化學鍵的差異,分析為什么普通化學鍵用“-”表示,而高能磷酸鍵用“~”表示,得出什么是功能磷酸鍵,有什么特點。 3.3 將ATP比做小額鈔票,葡萄糖比做大額鈔票,多糖比做儲錢的錢包或錢罐,脂肪比做銀行,蛋白質比做固定資產。引導學生理解能源物質在生物體內的各司其職。
4 教學目標 4.1 知識目標
(1)簡述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 (2)寫出ATP的分子簡式。
(3)解釋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4.2能力目標
(1)通過探究實驗設計,學會分析問題,提高實驗設計能力。
(2)通過與同學和老師的討論活動,學會與人交流,逐步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4.3情感目標
(1)在教學中,通過分析各種能源物質的關系,學會用系統的觀點理解生命的能量供應體系,感悟生命是一個整體。
(2)通過聯系生活中熒光燈、螢火蟲發光現象,激發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5 教學重點和難點
5.1教學重點
(1)ATP化學組成的特點
(2)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5.2教學難點
(1)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6教學準備
到藥店購買ATP,能買到三磷酸腺苷二鈉(ATP不穩定),有兩種狀態:藥丸狀(可取兩粒研磨成白色粉末備用)、針劑水溶液狀 7教學過程
ATP的結構式的講解應該針對不同班級學生情況有所取舍,對領悟力強化學基礎好的學生可以適當的提其與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轉化
【新課ATP 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新的課程改革之教學反思03-20
體育課教學反思03-19
科學復習課教學反思(精選12篇)02-14
《壓強》復習課教學反思(精選12篇)04-06
思品課《權利與義務》的教學反思02-02
《分式復習課》教學反思(精選10篇)04-06
磁鐵科學課的教學反思(精選13篇)04-07
體育課教學中的反思(精選17篇)05-25
讀書交流活動課教學反思02-26
心理健康課教學反思(精選14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