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教學設計
《茉莉花》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茉莉花》
二、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用純真甜美的聲音準確,有表情的演唱江蘇民歌《茉莉花》,并能背唱歌曲。
通過演唱、欣賞等活動感受歌曲《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和藝術內涵,感受音樂中的美。
體驗樂曲的風格、情緒、感受江南民間音樂的獨特韻味,激發學生對民間音樂的熱愛。
三、教材分析;
《茉莉花》是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級音樂下冊第八單元的歌曲,本單元以“花”的絢麗芬芳為主線,通過欣賞演唱感受“花”的寓意,表現美麗、幸福、和平、與愛的主題。弘揚民族音樂,充分領略民歌的獨特魅力,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民族音樂文化。
四、教學重點;
能聲情并茂的演唱《茉莉花》,感受江南小曲的風格。
五、教學難點;
1、學習用舒展、流暢的聲音演唱歌曲。
2、八分休止符的很好感悟與演唱。
六、學生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濃厚,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和音樂素養。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樂于參與各種音樂活動。以掌握了演唱的初步技能;同時也具備初步的音樂感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
七、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以“體驗中感悟-----表現中創造-----創造中享受”這一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唱”為本,把“情”貫穿始終,將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的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中。
八、教學設想:
本課是一節以唱歌為主,融入欣賞,感悟為一體的音樂綜合課,以“茉莉花”為主線,以走進江南為背景,明暗交織,情景與歌曲緊密結合,在看、唱、學、感、等方面進行綜合活動,領略江南風情,感受其細膩輕靈之美。
九、教法介紹:
音樂是美的教育,要激發學生感受《茉莉花》的形象與情感美,就要先走進江南,感受江南水鄉如小家碧玉般溫潤之美,感受江南的風土人情,感受《茉莉花》產生的人文背景,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使學生處于江南美景中,既陶冶情操,也不知不覺地體驗到音樂表現的意境,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同時采用聽唱法、啟發式談話法輔于其中。
十、學法介紹:
音樂又是情感的藝術,情感的體驗是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采用體驗法,能提高學生對作品的感知和理解,僅而更好地表現音樂。因此在這節課中學生將主要采用體驗法,并結合討論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在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十一、教學流程:
(一)常規教學
課前律動練習:口號:課前三分鐘,律動好輕松,舞蹈跳起來,樂在音樂中。(采用“步步”高的音樂讓學生進行形體活動,感受音樂的動感,吸引學生進一步關注音樂課。)
發聲練習:口號;唱唱歌,發發聲,學習音樂好輕松。(采用卡農式行進,唱“咪”“啊”)。
(二)導入新課,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1、師:利用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劇“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首詩寫的是那里的風景,教師提問?
生;江南。
師:那么你們想不想到江南感受一下江南的美景和風土人情哪?
生:想。
師:下面請隨我一同領略一下美麗的江南,然后說說你們的感受。(播放多媒體課件《江南水鄉》,配以茉莉花的旋律。教師運用古詩導入,及多媒體課件很好的讓學生深入感悟。)
生:江南很美,和我們這不一樣是水鄉,有小橋、流水、人家,背景音樂也很好聽,好像是一首很熟悉的曲子。
師:對了。這是一首我們很熟悉的歌曲《茉莉花》,它有《第二國歌》之美譽,下面讓我們細細品味這首歌曲。(播放歌曲《茉莉花》課件,深入感悟節奏,音色,情緒。)
(教學間評:精彩的開課是一節課的關鍵。我運用詩句及視頻讓學生對江南產生深厚的興趣,談談對江南的感受,這一環節的導入營造了氛圍,讓學生對江南文化有了初步的認識,形成了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意境。)
(三)學唱歌曲
1、師:這首歌曲好不好聽呀,你感受出它的情緒了么,說說你的看法。
生:這首歌曲很好聽,很抒情,很優美,讓我感受到了江南水鄉的特色,還體現了花的寓意,借花抒情。
師:回答得很好,這首曲子據史料記載,最早發源于江蘇揚州,大概是明朝時期,原來的歌名是《鮮花調》。“茉莉花”亦稱“茉莉”,為復瓣小白花,小巧玲瓏,清香四溢,素潔光潤,仿佛刻玉雕瓊。該花原產印度、印尼、菲律賓等國。早在宋代傳入我國。自明代起,揚州已有少量茉莉引進種植,但大批種植至少始于清光緒初年。
下面請看這首歌的歌譜:(出示課件,茉莉花的曲譜,讓學生唱譜)
生:根據已學過的調號,進行唱譜,f小調歌曲,說出旋律線條,說出圓滑線。
師:教師講解旋律,特別強調連音線,出示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進行示范演練。
生:很好地掌握歌曲旋律,把握住連音線和附點八分音符,模仿演唱,唱準音符和節奏時值。
師;老師發現有些同學聽得很入神,老師也一樣,快要被這美妙的旋律陶醉了。你們能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表達你們的感受嗎?比如說,用手來表示聽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
生;學生聽唱,并用手勢表現旋律線,把連音線,附點四分音符表現好。
師:用琴慢速的跟學生唱歌譜,逐一提醒氣息連貫,休止符注意。然后加入歌詞,加入自己的情感,注意“美、莉、麗”等連音處的演唱。
生:很好的體會并進行歌曲的整體演唱。
(間評: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所以讓學生通過聆聽感受歌曲,感受歌曲情緒以及江南小調音樂的細膩婉轉優美,緊接著就用聽唱法學習歌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重難點的攻關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設情境嘗試體驗:演唱中,良好的呼吸能更好地抒發歌曲的情感。我創設美境,讓學生置身在茉莉花叢中,滿園芬芳,啟發他們深深地嗅一口花香,說出感覺,啊……真香呀!引導氣沉丹田,保持感覺,在緩緩地呼氣,隨著呼氣時的感覺唱歌詞,(表演)感覺好像聞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后,從內心深處流淌出來的由衷的贊美于嘆息。學生在嘗試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領會,這樣,呼吸順了,聲音位置也有了,演唱的感覺也就找到了。
(2)用動作帶動呼吸,用歌聲演繹情感。
歌曲唱的是茉莉花,于是引導學生每一樂句用不同的手的動作來模仿花瓣,并且加上呼吸,讓我們的身邊也開滿茉莉花。(表演)這樣既能營造一個茉莉競放的場景,表現了茉莉花的美,又能讓學生掌握呼吸一次就演唱一個樂句的方法。
(3)、以情帶聲,解決休止符的停頓。
我采用生動巧妙的啟發式教學,精心誘導,變枯燥為生動,讓學生在感知體驗中突破難點。教師引導:美麗的茉莉花真是讓人愛不釋手!“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聽到這一句的時候,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引導他們想象自己聞著茉莉花的香味,急欲摘花,可愛花之人卻又不忍摘花的矛盾心情,(表演)在這欲摘未摘的停頓之間,學習演唱第五樂句,順勢自然地表現出八分休止附的停頓。
(4)、巧妙啟發,力度處理。
其中,兩個相同的樂句:“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引導學生從遠處看到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感嘆好美,再仔細看,實在是太美了,更喜愛了加重贊美的語氣,力度自然的增強。
以上的設計,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同時又蘊含對歌曲情感的處理把握,凸現了教學的重點。)
(四)歌曲表現體會,進一步更好的演唱
師:歌曲為我們展現了嬌小玲瓏、芳香四溢的茉莉花,當你面對這樣美麗的花朵時候,你愿用什么樣的語氣來演唱,請大家設計一下自己的表現手法。
生:根據自己意圖設計演唱的力度,情緒內涵。有的說:開頭力度強因為表現了對茉莉花的喜愛;有的說:后邊力度強,大家自由討論,分析歌曲。
師:進行總結:兩個相同的樂句“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應引導學生體會從遠處看花好美,再仔細看太美了,更加喜愛了加重贊美的語氣,力度自然的增強。
下面師生共同進行有感情的演唱。注意氣息流暢連貫,抒發對江南的無限贊美。
(五)音樂及相關文化
1、茉莉花在我國歷史悠久,這首民歌輕盈活潑,淳樸優美,婉轉流暢,短小精致,易唱易記,表達了人們愛花、惜花、護花,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積極健康,又儲蓄柔美。老師也想起一句話——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們更應該將這首經久不衰的佳作永遠創唱下去。
前不久,我國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舉辦了一場世界性的演唱會。就在這場演唱會里,她深情演繹了《茉莉花》,將《茉莉花》再度介紹給了全世界,讓國際友人真正感受到了民族音樂的美,獲得全場來自世界各國的觀眾熱烈的掌聲。為她伴唱、伴奏的人中有很多是外國人。老師有個提議,我們一邊欣賞一邊也來跟著合唱隊擔任伴唱,感受那激動人心的場面。播放課件,(視頻)。
我們中國的著名演出團體“女子十二樂坊”也曾完美的演繹過茉莉花請欣賞:課件播放。
那么不僅僅我們中國人喜愛這首樂曲,外國人也同樣喜愛我們的民族音樂《茉莉花》。下面請欣賞美國薩克斯管演奏家肯尼。G演奏的《茉莉花》播放課件。
其實《茉莉花》這首民歌小調早就走出國門揚名海外了,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歌劇《圖蘭朵》的創作中把《茉莉花》的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為女聲合唱。1926年該劇在意大利首場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從此《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走遍了全世界。請大家欣賞歌劇圖蘭多的片斷。播放課件。
(間評:這一部分是對樂曲的升華拓展。由于《茉莉花》是一首譽滿中外的歌曲,有很多的歌唱家和演奏家都曾演唱和演奏過《茉莉花》。為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感受多元文化,將其升華,我設計了升華拓展這一環節,欣賞中國的歌唱家宋祖英第一次站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的舞臺上,演唱的開場曲《茉莉花》精彩的一幕,激發他們民族的驕傲、自豪感。欣賞中國“女子十二樂坊”演奏的樂曲《茉莉花》和教師用薩克斯演奏的《茉莉花》,歌劇《圖蘭多》也有對這首歌曲的引入。感受不同的演奏以及對樂曲全新的演繹帶來的不同效果,讓學生對比這些演唱演奏形式,很好的感悟。)
(六)最后總結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茉莉花》的音樂旅程就是這句話的最好見證,我們中國廣闊的民族音樂花園中有無數的芳香花朵等待我們去采擷最后讓我們在《茉莉花》婉轉優美的歌聲中結束今天的課程。
同學們在見,老師再見。
(最后總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他們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把握總的基調的前提下,自由討論,鼓勵學生大膽對歌曲力度與情緒處理,發表自己對音樂的獨到見解。讓他們真正地走進音樂之中,享受創造地樂趣。在教學穿插學生之間互評以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由于音樂的特性決定了它的多樣化和不定性,在評價中尊重學生的多元文化。)
【《茉莉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茉莉花》的教學設計(精選11篇)04-16
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歌曲《茉莉花》的教學設計(精選11篇)07-19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