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雙曲線及其標準方程》課堂教學反思
高二《雙曲線及其標準方程》課堂教學反思
今天下午在高二(8)班講了《雙曲線及其標準方程》,這節課總體感覺教學效果不錯。在上完這堂課后,我認真的反思了我的這堂課,在以下幾個方面為我以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
1.教學回顧:
課前,我反復閱讀了教材和課程標準,針對教材的內容,編排了一系列問題,讓學生親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積極投入到思維活動中來。
課上,首先從橢圓的定義出發,引出本節課的第一個問題“平面內到兩個定點距離的差是一個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什么呢?”,讓學生親歷知識發生的過程。其次通過幾何畫板展示雙曲線的形成,得到雙曲線上的動點滿足的幾何條件“(為常數,且)”,從而得到雙曲線的定義,讓學生感受知識發展的過程。然后通過問題“類比橢圓標準方程的建立過程,說說怎樣建立適當的坐標系,求雙曲線的方程呢?”引出雙曲線的標準方程的推導過程并引導學生進行化簡。最后是對例題的處理,讓學生通過個人、集體的方式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主體的合作意識,達到了設計中所預想的目標。
2.成功之處:
(1)深入研究教材。備課時,我閱讀了四遍教材和兩次課程標準,較好地熟悉了教學內容,為本節課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完成教學目標提供了基礎。
(2)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問題為主線,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解決問題。期間遇到較難問題時,適時的進行引導。總體感覺學生參與的程度還可以,基本上可以按要求完成任務。
(3)多媒體的運用。教材中的拉鏈實驗操作起來不方便,因此我利用幾何畫板動態演示平面內到兩定點距離之差為常數的點的軌跡,直觀地展示了雙曲線的形成過程,讓雙曲線更形象,更讓學生可以接受。合理和有效的利用多媒體動畫和畫圖使本節課的教學更有動感,更具直觀性。
(4)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的問題。這節課在講解例題時,受空間限制,只叫了一名學生進行板演。雖然該學生最后的結果是對的,但是,當我提到這個答案是否可以作為參考答案時,一名學生指出了答案的不足之處——“”和“∴”不能同時運用,強調要規范答題,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
3.不足之處:
(1)重復提問。在探索雙曲線的定義時,在已經解決了“雙曲線上的動點滿足的幾何條件是什么”后我又問了一次。
(2)過度緊張。在課堂上,面對這么多的評委和老師們,沒有及時調整好自己的狀態,一直處于緊張狀態,教學時忽略了部分問題。
(3)容量偏小。由于緊張和啰嗦,課堂容量偏小,有些問題只能留到課后去解決。如雙曲線的定義中若省去“小于”,動點的軌跡是什么?“你能在軸上找一點,使得嗎?”
4.改進措施
(1)語言要精煉。在今后的課堂中應加強語言表達能力,避免重復、啰嗦等情況出現。
(2)準備要充分。備課時應盡可能多的去思考學生面臨的問題和教學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做好相應的解決措施以備不時之需。
(3)教學要實效。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知識,因此,應該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板演,及時掌握學生動態,及時發現并解決出現的問題。
(4)制定相應的學案。由于今天上午有兩節課加上一節聽課,所以真正備課的時間才三個多小時,原定的導學案也沒來得及制作,所以在教學內容上大打折扣。
綜上所述,在重構課堂時,一是精煉自己的語言,二是在推導焦點在軸上的雙曲線的標準方程的過程時,直接利用圖象的旋轉得到以擴大課堂容量,同時增設例題,讓更多的學生進行板演,把時間還給學生。
【高二《雙曲線及其標準方程》課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橢圓及其標準方程》的教學反思02-24
數學 -橢圓及其標準方程教案03-20
數學教學之方程教學反思03-20
消費及其類型教學反思03-19
消費及其類型教學反思03-19
關于《野菊》的課堂教學反思03-19
高二數學教學反思03-19
品德《家人的愛》課堂教學反思(精選7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