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設計服務的教學基礎
為設計服務的教學基礎
一、調整設計基礎課程結構和布局
在教育內容上“以視覺思維為引導的形式語言分析與表現”為主干,并圍繞其進行深化與細化。在基礎課程中加強思維能力的訓練,較好地解決基礎與專業之間的銜接與過渡,把基礎訓練有機地同專業設計聯系起來,提高學生全面的造型能力,是設計基礎教學的基本思路。
首先,我們從視覺思維的訓練方面著手,講授視覺思維的基本理論,分析藝術的基本視覺要素,培養學生以視覺方式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習慣與能力。相關的課程有繪畫基礎、創新思維、插圖語言等;其次就是形式語言的訓練,了解藝術設計表現的形式語言,掌握用形式要素構成、圖式、裝飾、風格進行分析、描述、重構的方法。相關的課程有色彩學、構成基礎、設計史等。最后是表現手法的訓練,了解視覺語言形式表現的多種手法,自如運用多種體裁、材料、媒介、技法、效果。
這樣,就可以讓素描、色彩、設計基礎、基礎圖案設計、計算機輔助圖形設計、設計史有機地聯系起來。學生也會具備相應的表現力、想象力,以及色彩語言表現、色彩心理分析和創造學、哲學、美學理論研究的能力,不僅提高了學生藝術修養,還開闊了眼界及思路。
下面是設計基礎課程內容體系結構及主導設計樣式在各種時代的比較:
湖南商學院藝術設計系以此為出發點,強化課程的功能,整合課程的結構,選擇課程的內容,優化課程的課題。教學內容的選擇,體現了綜合性要素提取與方法歸納,體現藝術設計的內在形式元素建構,讓學生能有更多時間去完成角色的轉換,體驗設計的感覺。通過設計基礎課程的課題訓練,學生從高考前的美術基礎成功地進行了設計基礎的轉型。通過學習這些課程,學生在進入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習效果會和以往的學生有明顯的區別,學生對解決問題、理解問題、發現問題諸方面都有所突破。它的實施性與創新性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基礎”的認識。
二、實施多元化創新型教學手段
1.信息時代采用全新的教與學方式
傳統的設計教學,學生的作業是以手繪完成。信息時代電腦的發展日新月異,電腦技術已能快捷而直觀地表現設計。筆者認為理清思路、認準正確的培養目標對于教學非常重要。實踐證明,在設計基礎課程后期階段,借助電腦軟件比起許多傳統的訓練手段顯得易如反掌,不僅節省了大量的時間而且效果更好。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能調動學生的情緒并激發他們學習熱情。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通過多媒體將世界與中國的經典作品呈現在學生面前,并通過講解將各種設計規律融入廣告、環藝設計作品之中,從而讓學生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和理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眼界”是一個很大的幫助。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看大量的優秀作品并分析其創意構思亮點,實際上也是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數字化時代,新技術、新觀念不斷更新,迫使我們要重新擬訂教學目標,增添新的教學內容,不斷在教學上推陳出新,把握市場經濟動態,尋找新舊教育教學內容的最佳結合點,做到教學目標清晰,教學內容廣博而深入,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擴大學生視野。
2.加強教學環節的鏈接與整合
現代設計教育中存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基礎課同其他設計課程脫節,以致學生機械盲目地重復包豪斯以來幾十年不變的程式化練習,很難領悟到基礎課程的作用。枯燥的理論、練習和當今無數新鮮的視覺設計的關系何在?學了基礎課怎樣才能應用到設計之中呢?在擔任這些課程時,筆者有意識地將設計基礎與廣告、環藝課程聯系起來。一個專業教學的系統化和連續性是靠多門課程的關聯來實現的。任何同專業的課程都應有一定的相關性,不能獨自為營。所以在設計基礎課程中,筆者也強調設計課程中的內容與專業設計的密切聯系,同時,在課堂的教學中還應強調創意的重要性,創意是設計的靈魂,設計不僅僅是行為,更是一種意識;在標志設計、DM設計、展示設計、環境景觀模型設計等課程中,對重復、漸變、對比等規律進行設計,學習逆向思維方法、創作悖理構成,教會學生用設計的眼光看待自然,啟發學生對自然規律進行了解;在平面與色彩構成方面重點講解構成規律和一些普遍的形式法則,并解釋如何將有關的構成原理應用到設計中去,使學生認知如果要掌握復雜的自然形態,關鍵在于了解自然形態形成的過程,重點培養學生的設計理解能力。
3.課程課題化,為學生提供“開放性視域”的實驗
通過課題的展開,學習者將學習如何辨別各種形式要素,掌握一種能從普遍和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各種不同的特殊的視覺現象的能力,培養一種深層的視覺經驗。另外,組織教師進行系列化的、科學的、多層面的、具有趣味性與吸引力的課題設計,在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每位任課教師自行設計課題,形成各具特色的內容與作業方式,形成如形式要素變化、構成、裝飾、圖式分析、形式語義、綜合表達等不同選擇與組合傾向,在主題、內容、媒介、手法、編排等方面構成相對完整而獨立的系統,并初步總結出相應的設計方法,在新一輪教學中都能設計出一定比例的新課題進行充實與替換,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在課程標準的要求下,設計10至12個課題,以系列課題的方式建構出“一體化課程”,以課題之間的串聯關系形成內部結構,將一定的內容、知識以課程的方式進行邏輯組織,以此打破原來分離、瑣碎的片斷知識,實行真正意義上的整合。
4.教學效果的體現
將理論講授、信息收集、專業調研、草圖構思、討論講評、材料選擇、作業制作、課程總結等方面構成綜合與多樣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對教學過程的體驗,強調繪制大量的草圖,多次快速方案練習,展開師生間的教學互動討論,綜合性的文本制作等。讓學生將自己的創意構思通過圖形效果來表現,而以電腦制作為輔助手段。在設計基礎課程的練習中要表現的只是創意而不是效果,所以也并不要求學生要畫得多逼真,而電腦制作也是在他們養成畫草圖習慣,對畫面的表現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后,最后才運用電腦完成完整的作品。這樣就避免了學生利用電腦資源抄襲的惰性行為,強調了原創的重要性。這也正是符合了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還要強調的是,在設計基礎課程中,要加大練習的量,以量求質,以強化思考能力、表現速度、應變能力的培養。數量的積累也是經驗的積累。這樣,培養的學生才會是眼高手也高。
5.大力加強中西傳統文化的學習
多元化的視覺形態滲透到各行各業,甚至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生除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還必須借鑒國外不同時期藝術流派、優秀設計作品,以及院校基礎課程的設計方法,尤其在課程理念、教學、內容、課題設計方面吸收其合理而具有創造力的因素。著名圖案家雷圭元先生曾說:“先流后源,逆流而上”。確實,一個民族的傳統必然是這一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歷史照映未來的鏡子,傳統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而民族精神又是民族自立的基礎,特別是在今天,新技術、新材料、新潮流的問世,我們再來談傳統文化,它的意義是深遠的。因此,我們應按照雷圭元先生的思路,循著傳統文化這條線索,先流后源,逆流而上,以本民族獨特的視覺思維方式來攜領世界潮流,以不斷更新的風格與形式為人類創造出更多具有中國魅力的藝術之作。這不僅僅體現在藝術理論課中,還體現在裝飾基礎、各類設計課程上。
通過多元的教學手段,學生重視對完成習作的方法與過程的體驗,逐漸學會了看問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獲得對作業效果自我評價的能力;通過教學,擴大了學生的專業視野,對新的設計基礎觀產生了正確的認識,逐漸實現“厚基礎、寬口徑”的課程戰略方針;通過課程的整合與優化,使學生在學習基礎課程的同時,又獲得了對專業設計的了解與認識,消解了兩者長期以來形成的隔閡與分化狀態。
三、增加“新生教育月”活動
設計基礎課程基本是在大學一二年級進行。隨著大學的擴招,學生日益增加,如果還是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來進行設計教育明顯是不合時宜的。我國香港的傳播學家陳韜文說:“傳播教育工作者所能產生的最大作用,就是培養優秀的內容制作者。”所謂優秀者,也就是有思考分析能力、有創意、有知識和表達能力的人。高中教育是被動、被灌輸的思想。那么進入大學應該自己管理自己、設計自己,自己主動地學習,通過自主學習,養成健康的人格,掌握終身學習與發展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及社會責任感,學生走入社會方可成為棟梁之材。“新生教育月”活動,能讓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并制訂自己的學習方案,打下扎實的設計基礎功底。
四、采用工作室體制,提高實踐教學能力
設計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實踐性教學是通過課題練習體現的,而教學的設計思想及方法就充分體現在課題設計的思維路徑與方法中,并從根本上決定了教學效果。基礎教研室可建立現代家居飾品工作室、色彩設計工作室等。利用這些工作室,為專業設計服務,并鼓勵共享課程資源,增強教研室與教研室、學校與學校、學校與社會之間的互動。在完成應用學科專業的教學改革方面,將教學內容延伸至社會項目,使教學具有實戰性。如現代家居飾品工作室以環藝和廣告專業為依托,并滲入現在家裝流行的一種新時尚——“軟裝飾”為背景進行設計。如窗簾、裝飾畫、靠墊、工藝臺布、仿真花及裝飾工藝品、地毯、工藝擺件等,將纖維藝術、紡織品、收藏品、燈具、陶藝、花藝、植物等進行重新組合,形成一個新的理念,是對室內的二度陳設與布置。因而,家居飾品設計工作室的建立,同樣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應用的平臺,注重學生對現象創造性的主觀分析和開發、了解市場及消費群體,培養他們研究和解決問題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另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培養學生團隊的合作精神,即集體主義精神。確實,一個設計師是無法實現他的理想,必須靠全體員工充分合作。
總之,我們進行基礎訓練最終的目的是為專業學習服務,提高學生設計水平,同時也希望在課程實踐中努力完善,以求達到設計教育的多元化、人性化。設計基礎課程就是培養學生能夠從多角度觀察身邊熟悉的環境,綜合運用各種技術手段,養成一種綜合的能力,從而為進一步學習打下深厚基礎。如果我們在教學中注重了基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藝術性與科學性的結合,尤其強調了廣告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和動畫設計在教學中的導向作用,不斷認識設計專業的教學規律和因此而對設計基礎教學所需的特定要求,努力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修正教學模式,以此形成筆者所在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的脈絡。
【為設計服務的教學基礎】相關文章:
為人民服務的教學設計03-19
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教學設計(通用13篇)05-27
品德與社會《我為家庭添歡樂》教學設計范文10-09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