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顛覆》后的感想
讀《顛覆》后的感想
今天有高興讀了姜老師《顛覆》這本書的序言《沒有自我的否定與顛覆,就沒有我們這一代人的獨立與尊嚴》,讓我從中理解到了我們應該顛覆什么、否定什么、到底什么才是企業和個人長久地得到獨立與尊嚴的標準?
我們看待一個問題無非是看眼前還是看未來?往往我們都作了其實還是錯了,為什么?
比如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懂得一定要和領導處理好關系、一定聽領導的、替領導著想、把工作做好,逐漸養成了領導到的奴才,最典型的無非是乾隆和和珅了,事實上和珅在中國封建社會算是登峰造極、八面玲瓏的社會人物了-通曉世俗、善意奉承、討人歡心、結黨營私,在官場哲學中造詣頗深,可是他得到的除了財富外沒有獨立和尊嚴,甚至財富到最后也不是他的了,重新收歸了國有,只是讓他保管了幾年而已。因為歲月不饒人,領導都不能長久,財富和官位又怎能長久但獨立于尊嚴一定是長久的?
我們也會著眼未來,那僅僅是表達我們對未來的期望而已,例如我們去算命,求神,許愿,我們把未來寄托在神仙的庇護和先機幸運上,愿望是好的,有信仰當然也是好的,但關鍵還在本質的把握上,自己的能力、努力,和是否遵從真正的規律,也就是價值規律。我們都聽說過狀元與乞丐的故事,可見一個人的命運和尊嚴只認天命而不去否定和改變,狀元與乞丐的人生怎會如此的天意弄人?愛拼才會贏,沒有不變的事物,變對了一定能贏!
當然中國有中國的文化和土壤,有傳統的文化和價值觀,長期的封建制度讓領導的權利大于了制度,同時強調奮斗、堅持、拼搏、出人頭地,有些人注重眼前了以致變成了奴才,所以才會有領導惟命是從者,以為這樣就會有尊嚴,殊不知一朝天子一朝臣,也只是一是的狐假虎威,一時之表罷了,當然我們及時回報、及時溝通、聽從領導的建議,做好下屬該做的事情是必需的不用多談。
社會上對80后、90后曾經有過一些"垮了的一代"、"長不大的一代"等誤解和偏見,什么自私自利啦、什么不懂得珍惜啦、什么沒有愛心啦等等。然而這批青年通過自我的努力證明了沒有自我的否定和顛覆,就沒有我們這一代人的獨立和尊嚴,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以后,一大批年輕同志的出色表現,改變了人們對80后的看法,贏得了尊嚴;
苦和甜都是人生所必需的,雖然年少時生活很甜蜜但長大后必然要經歷風雨、感受滄桑、面對如今的人生迷茫、就業困難、高房價、晚婚、人生價值與道德等等課題都是時代的烙印,我們誰也不能逃避,只有造就了價值才能象《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電視劇里那代人一樣為建國初期所取得的輝煌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其實每個人、每代人、一個民族都不可能逃遁時代的烙印,生存的法則,我們克服了,適應了,造就了價值就會有尊嚴。
60年代物質很貧困,但國家榮譽感和價值使命感讓技術、生活環境的苦難都是短暫的和渺小的,他們造出來兩彈一星自然贏得了尊重,而我們如今的80年代完全有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了,那市場價值就是交換的根本,贏得尊重就要先贏得價值,趨勢是不可避免的,進步是不能阻擋的,企業和個人也一樣,所以明確的結果,先進的結果將是努力和贏得價值的保障,也是贏得獨立和尊嚴的必須。
一個領袖可以在當下指點迷津,時間是無情的,時代是進步的,其充當的角色要么是助燃劑要么就是阻燃劑,一個完全聽命與領導的個人和一個完全崇拜領袖的組織總有迷茫和失望的時候,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這個是我們改變不了的規律,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我是怎樣的人,企業要成為怎樣的組織?通過變化來思考、否定與顛覆來提升自我價值,企業能做到就是建立卓越的組織,而不是依賴卓越的領導,我想這才是我們贏得尊嚴的基石。
【讀《顛覆》后的感想】相關文章:
讀論語后的感想07-13
旅游結束后的感想03-19
考試后的感想(精選14篇)08-17
去云南旅游后的感想03-19
90后入殮師的工作感想02-24
化學公開課教后感想02-27
好友一起旅游后感想03-19
公司組織旅游后感想(通用18篇)04-10
到九寨溝旅游后感想03-19
參觀幼兒園后的感想與反思(精選13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