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蕖教案設計
芙蕖教案設計
一、學習目標
1、 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掌握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
2、 了解本文運用擬人、對偶、頂真、反問等修辭手法。
3、 體會作者對荷花的贊美、熱愛之情。
二、學法指導
本文是一篇以說明為主的小品文。學習這篇文章,首先要做好文言實詞、虛詞等基礎知識的積累(查閱工具書和相關資料);其次,要分析、了解文章寫作內容和寫法特點(反復誦讀,邊讀邊思考);再次,對文章語言進行品味(品味、感悟)。
三、作者介紹
李漁(1611——約1679),清代戲曲理論家、作家。字笠鴻,又字滴凡,號笠翁,又號覺世稗官、別署笠道人、隨庵主人、新亭樵客、澹慧居士、湖上笠翁等,時有才子之譽,稱李十郎。原籍蘭溪(今浙江省蘭溪縣),生于雉皋(今江蘇省如皋縣)。前半生家庭生活富裕,清人入關后,家道衰敗。他自幼聰明好學,曾參加過幾次鄉試,屢不及第,從此醉心于小說,戲劇的創作。家設戲班,常往各地達官貴人門下演出。曾居杭州10年,后又居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達20年,經營書鋪,名“芥子國”,以刊書聞于時。所作傳奇《比目魚》、《風箏誤》等十種,全稱《笠翁十種曲》。另有短篇小說集《十二樓》(一名《覺世名言》),詩文雜著《李笠翁一家言》等。
四、題目解析
本文選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的“種植部”“草本類打中的《芙(fú)蕖(qú)》一文。《李笠翁一家言》是李漁的詩文雜著總集,共十六卷。其中的《笠翁偶集》原名《閑情偶集》或《閑情偶寄》,分“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八部,包括戲劇理論、飲食、營造、園藝等方面的內容,大都是作者多年實踐的心得,尤以戲曲部分,頗多獨到見解,對戲劇理論有所豐富發展。本文以說明為主,輔之以討論、慨嘆,和純粹的說明文有所不同。芙蕖,亦作“芙渠”、“扶蓉”。鄭玄說:“未開日菡萏,已發目芙蕖。”芙蕖即荷花,又稱芙蓉,藕花,蓮花等。
五、延伸訓練
閱讀《愛蓮說》,回答后面的問題。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本文為什么說“蓮,花之君子者也”?
2.本文和《芙蕖》在文體及主題上有何不同?
【芙蕖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成立上海蒂芙特國際書畫院的報告08-20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認識南瓜教案設計02-11
白帆音樂教案設計01-25
食物的變質教案設計02-23
《多彩的拉花》教案設計02-25
斜拋運動教案設計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