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談骨氣》的教學設計
關于《談骨氣》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的理念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真正達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教學內容的重組和加工
本節課是學生所接觸的第二篇議論文。所以重點應讓學生發現掌握學習議論文的一般方法,本著重過程與方法的理念,我首先布置學生課前搜集吳晗的材料,培養學生搜集整理材料能力。關于論文內容,讀懂、讀透是理解的前提基礎,所以先組織學生感情朗讀,整體感知,接著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匯報結果。教者適點撥、引導、突出教學重點。教材本身是一例子,為了開拓學生視野,組織學生談歷史上還有哪些能體現談骨氣的事例?并結合課后練習三談體會,認識。這樣訓練學生選擇事實論據,提練觀點能力,為今后.寫作議論文打下堅實基礎。教學內容的重組和加工有利于課堂學習中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合作探究意識的培養強。逐步使學校教育的功能由傳承文化轉向創新文化。
三、教學方式的構建
語文學科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可以借助各種信息媒介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來輔助課堂教學。在《談骨氣》一課的導入這一環節,我播放幾部表現中國人有骨氣的影片片斷,學生欣賞后談感受。引入新課。同時關于作者的介紹由學生課前搜集整理,課堂展示,這樣,媒體的使用,創設學生共同學習的情境場,也提高了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新一輪課程改革突出了課程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上的作用以及體驗的意義。教者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多給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探索。這就要求教師要把學生的情感調節到適合本課教學的最佳狀態,實現情感體驗。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在本課中,無論是影片的欣賞,還是課文的朗讀,學生的體會,我注重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親自體驗,使學生過程成為身心和人格健全發展的過程。
在本課教學中,我選擇議論文的三大素為切入點。我出統領全篇的中心論點后,分析論證過程中體會論據的選擇及作用。這樣既可使教學內容清晰,又可使學生了解學習議論文的規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的是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在本課堂教學中,我本著“關注”過程,促進“結果”的理念。加強學生自評、互評,實行激勵性評價,提高學生自我肯定度,激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和機會。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教學情境
1、 播放表現中國人有骨氣的影片片斷,引導學生看屏幕,談感受,導入新課。
2、 學生展示所搜集的關于作者吳晗的資料。(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很容易進入學習情境,同時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品嘗成功的喜悅)
(二)引導扶植,探究交流
1、 配樂,教師范讀課文,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創設氛圍,感染學生。
2、 組織學生,探究學習。
由于初學議論文,教師可先做適當引導關參與學生之中。
例:(1)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
(2)文章是怎樣論證中心論點的。
3、 匯報學習結果
以上兩題只是教師拋磚引玉,啟動學生思維,學生可能還會有其它學習所得,教者要讓學生暢所欲言。
學生在談舉三個事例論證中心論點時,教者要適當點撥,事例的選擇及作用,為學生寫議/lw/Index.html>論文時,事實論據基礎。
4、 匯報學習方法
引導學生注重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賞識性評價。
5、 組織學生質疑問難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開發資源,拓展遷移
1、 組織學生談歷史上還有哪些能體現有骨氣的事例。(可結合所學歷史知識來談,注重語文學習過程中跨學科的學習。)
2、 組織學生結合課后練習三談體會
此設計主要培養學生提練觀點的能力,同時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五、歸納.總結
學生.總結,教者訂正、補充。這樣培養了學生.總結、概括能力。
六、作業:
請列舉一兩句名言來說明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七、板書設計:
談骨氣
吳晗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1、 文天祥拒絕降元
2、 貧者不食嗟來之食
【《談骨氣》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設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