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衛生與保育教案
學前兒童衛生與保育教案
教學目的與要求:
使學生明確該學科的學科性質;把握該學科的研究對象與任務;了解該學科的研究方法。
授課時數:2學時
教學重點、難點:
學前衛生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教學內容及過程:
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時間分配(第一課時)
引入新課講解法5min
一、關于幼兒園講述法10min
二、關于學前兒童生衛生與保育講解法20min
三、學前衛生學的回顧與展望講解法5min
四、要求講述法5min
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時間分配(第二課時)
第一章學前兒童生理解剖特點與保育
第一節人體概述分析法、講解法10min
一、人體的基本形態講解法10min
二、人體的基本結構講解法15min
總結講述法5min
課后教學效果自評:
本節課要求同學們對幼兒園有個大體認識,知道《學前衛生與保育》知識在將來幼兒教師工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能準確理解學前衛生學的學科性質。把握該學科的研究對象與任務及研究方法。了解人體解剖基本概念。學生對課程興趣較大,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第一章緒論
【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該學科的學科性質;把握該學科的研究對象與任務;了解該學科的研究方法。
【教學重難點】學前衛生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內容】
【導入課程】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的任務是要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幼兒時期是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作為對幼兒進行集體教育的機構,幼兒園必須根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兒生長發育的各種因素,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促進其健康成長。這就要求每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都要具備幼兒衛生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以確保保育目標的完成,在實際工作中自覺地“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1、幼兒園的發展史
(1)國外
1816年,英國空想主義思想家和教育家歐文創辦的“新蘭納克幼兒學校”是英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學前教育機構;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招收城市貧民和工人階級的幼兒為對象的教育設施“免費幼兒園”開始誕生。1919年后,被改稱為“保育學校”;1770年,法國新教派的一名牧師奧柏林創辦的“編織學校”是近代學前教育的萌芽;1837年,德國福祿培爾在勃蘭根堡開辦了一所學齡前兒童教育機構——兒童活動學校,并于1840年將它正式命名為“幼兒園”,它是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兒園”來命名的學前教育機構,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主張社會上各個階層的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權力。教育必須從幼年開始,而且應該按照自然之道進行。他把嬰幼兒期相對應的教育機構成為母育學校,母育學校是幼兒園的雛形;1907年,蒙臺梭利在羅馬貧區開辦了一所招收3~6歲貧民兒童的幼兒學校,并命名為“兒童之家”.
(2)國內
我國第一所公立幼兒教育機構產生1903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
1904年元月,清政府頒布執行《奏定蒙養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其中規定了蒙養院的保育教導要旨及條目,提出了蒙養院體、智、德、美等方面的課程目標、內容及教學方法。
1922年11月,我國參考美國學制頒布了《學校系統改革令》,即壬戌學制,其中蒙養院改名為幼稚園,招收6歲以下的兒童,正式列入學制。我國幼教事業得到較大發展。
1928年5月在南京召開的全國第一次教育會議上,陶行知和陳鶴琴提出“注重幼稚教育案”,其中一項是“審查編輯幼兒園課程及教材案”。1932年,1932年,我國幼兒教育史上第一個幼兒園課程標準頒布,該課程標準分為三部分,規定了幼兒園的教育目標、課程范圍和教育方法。
我國1951年,頒布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學制《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該學制將幼兒教育列為第一部分,并規定實施幼兒教育的機構為幼兒園,招收3周歲至6周歲的幼兒。
50年代中期,教育部委托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教研室編寫了《幼兒園教育工作指南》。從此,我國幼兒園課程,第一次在全國范圍內真正具有了統一性。
1981年,教育部頒布了《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此時幼兒園課程的教學指導思想,仍是分科教學體系。
這一階段幼兒園課程管理和改革的特征,總體上仍屬于中央集權式的形式,幼兒園課程改革強調整體性與聯系性,強調幼兒主動性與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重視幼兒的自主活動。
90年代后期,國際上新的教育理論不斷傳入我國,課程更加重視幼兒認知的主動建構,重視社會文化環境、團體合作對幼兒發展的影響等等。多種形式的幼兒園課程格局逐步形成。
2001年9月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是這一時期幼兒園課程改革的結晶。通過幼兒園課程改革,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園本課程三級幼兒園課程并存的局面正在形成。
2、幼兒園的概念
托幼機構是對學前兒童進行教養的機構,實施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促進學前兒童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
3、幼兒園教育的目標
幼兒園教育短期目標為小學做準備,長期目標為終身教育的奠基基礎。
4、《綱要》對幼兒教育、教師的要求
《綱要》總則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
《綱要》指出教師是幼兒園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質幼兒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創造者。
5、幼兒期特點
幼兒期是對人的一生有著重要影響的時期,也是易被成人忽視、幼兒自己卻全然不知其價值、全然不能把握其進程的時期;幼兒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階段,又是一個非常脆弱、非常容易被錯誤定向的時期;幼兒期是一個稚嫩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顧和保護的時期;然而又是其自理、自立、邁向獨立的需要日益增長的時期。
小結:指南要求“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幼兒園保教并重,而衛生保健是開展一切活動的前提條件和基礎。
【學前兒童衛生與保育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的學前班保育計劃篇03-27
學前音樂教育教案(精選10篇)04-25
活動教案:各國兒童心連心02-26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教案范文04-19
學前班數學教學反思03-19
小班保育員的個人總結03-31
體育教學前滾翻反思03-19
《手的衛生》的教學設計(精選6篇)09-24
防疫中心衛生工作計劃03-19
衛生隊工作總結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