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精選:教學反思
好文精選:教學反思
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但規矩太多,就什么也不成。社科界就有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本行大師級的人物,不少并非自幼苦練童子功科班人士,而是半路殺出的草莽英雄。如文學泰斗曹雪芹、魯迅是學醫的;又如語文老秀錢夢龍、魏書生,好象也不是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的高才生。他們憑著那份執著、靠著那份苦心,成就了偉業。擺脫條條框框、跳出行業之囿,站在社會的高度俯視探尋行業規律,大概是他們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現在語文教學不如人意,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吃力,效果卻不是很好。要找原因,根本原因在社會: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大家變得急功近利,誰有閑情逸致來品味文化?作為語文教師,顧影自憐是沒出息,怨天尤人亦于事無補。客觀地說,我們自己也有責任。看看自己上的語文課,都成什么樣子了?沒有自己的風格,沒有自己的見解,沒有自己的方法,甚至沒有了自己的人格,整天就知道在他人的理論模式后亦步亦趨,拿著教參鸚鵡學舌,為了幾個分數熬更守夜,實在也夠窩囊的了。關起門來說句良心話,我們是該檢討檢討自己。教師迷失了本真,語文談何魅力?
既已四面楚歌,我們何不來個破釜沉舟?
1、撇開理念、踢開模式,按自己的理解瀟灑進一次教室
現在的教學新理論可謂多如牛毛,舶來品、土特產,令人眼花繚亂。雖其中不乏真知灼見,但廢品垃圾也成堆。有的扯虎皮當大旗,弄幾個艱深名詞嚇唬老百姓;有的吹得天花亂墜,效果如何了得。因其派頭大,我們往往自慚形穢,竟至盲目崇拜,以為取了真經,只等普渡眾生。課堂上就知道詮釋某種理念,先是削足適履,后是感嘆自己愚笨:越教越不知道怎么教!
我不否定理論對實踐的重要指導意義,但我們更要清楚,任何理論都必須經受實踐的檢驗,并在實踐中得以豐富。既然如此,我們大可不必對這樣那樣的理念、模式頂禮摩拜。走進課堂,鬼才理睬那些紙上談兵的破理念、破模式?我肯定得按自己的理解給自己的學生上課,力爭把自己的風格演繹得淋漓盡致。這種夜郎自大式的自信,在如今這種浮躁的時代倒是一個沒辦法的好辦法。
2、丟掉教參、去掉目標,憑自己的積淀忘形教一回課文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和創新能力。就語文而言,達到這一目的的關鍵,是尊重學生的個性:文本的多元解讀、思想的真實表達。現在語文的死板和千篇一律,怪老師似乎有點冤枉。看現在的教材,單元前有單元提示,課文前有閱讀提示,課后有思考練習。雖說是提示,但相對于教師和學生,教材那種強勢權威足以讓人把提示理解為指示。一篇短短課文,從思想內容到表達方式都作了如此具體的界定,哪會有什么個性、創新?這時如果再加上教學參考書或教案,那么教師就純粹變成一種教書的工具。
其實,哪個教師沒有十年寒窗的苦讀?加上教了十幾年的書,怎么可能一篇中學課文還把握不了?恐怕是被“權威”人士一嚇唬,就畏畏縮縮,誠惶誠恐。徹底忘記了自己也曾“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也曾經傲視群雄。其實,就是這些教案、教參,吞噬了我們的勤奮,銷蝕了我們的自信,了我們的風格。書法界把字寫得跟字帖上一模一樣的人稱“書奴”,我們就是把自己的課講得跟名師教案一模一樣也不過是個“教奴”罷了。趕快丟掉教參、去掉目標,憑自己的積淀得意忘形教一回吧!不說別的,就算給自己爭口氣,證明自己還是真正的老師。
3、忽略評價、忘記考試,當作自由人快樂地上一堂語文
著名的西部“情歌王子”王洛賓,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愛情是“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我愿拋棄了財產,跟她去放羊,每天看著她粉紅的笑臉,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現實中他又作何選擇?“如果你要嫁人,不要嫁給別人,一定要嫁給我,帶著你的嫁妝,領著你的妹妹,趕著那馬車來……”。優秀的語文教師應該是理想的守望者。他要能撇開現實功利的誘惑,潛心演繹美麗和真情。但現實的選擇卻不是理想的追求。老師背著目標管理評分的十字架一臉苦相,學生面對升學壓力兩眼茫然。
活得這么累,不就是為了那可憐的虛名嗎?你試著長長地噓口氣,氣沉丹田,把自己當作一個自由人,快樂地走進教室。忽略評價、忘記考試,與學生來一次心靈的交流,嬉笑怒罵,把課上得蕩氣回腸。然后,喝它個三斤老酒,醉倒在衙門口……
【好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
《格子》的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