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美術課教學設計_示例參考
六年級美術課教學設計_示例參考
篇一:美術教案
第一課 《我們去旅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根據假定的旅行情境,畫一畫自己的旅行線路圖,并以旅行線路為主體, 把它與其他景物一起合理安排在畫面之中。
2、能根據客觀物象的內在結構、比例,用流暢的線條塑造旅行集錦。
3、善于收集整理資料,能用文字、圖像形式記錄、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4、能運用簡單的平面設計的形式原理,集體合作制作一個集錦本。
5、在有趣的美術活動中,尋訪自然美景,了解社會歷史、文化淵源,探究世界奧秘,激發熱愛生活、藝術的情感。
教學重點:
2、能根據客觀物象的內在結構、比例,用流暢的線條塑造旅行線路圖。
3、善于收集整理資料,能用文字、圖像形式記錄、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4、能運用簡單的平面設計的形
式原理,集體合作制作一個集錦本。 教學難點: 、
1、能根據客觀物象的內在結構、比例,用流暢的線條塑造旅行線路圖。
2、在有趣的美術活動中,尋訪自然美景,了解社會歷史、文化淵源,探究世界奧秘,激發熱愛生活、藝術的情感。
教學準備:彩筆、剪刀、課件等。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
一、激發興趣
1、教師講自己親身經歷的旅行笑話,說明旅行前物質準備的重要性。
2、學生說說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
3、細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質準備。根據當地的天氣、地理環境、自己的生活 需要進行準備(例女百:路線圖、備忘錄、衣服、雨傘、洗漱用品、零食、藥品、 錢、照相機等)。 課件展示要準備的物品
二、觀賞各地旅游線路圖
1、出示各地旅游線路圖,引導觀察、思考:
(1)旅行使用的旅游線路圖應該有哪些功能、樣式?
(2)這些旅游圖是怎樣的?
2、了解旅游圖的結構。
(1)有那部分組成。
(2)認識旅游圖的各個圖標。
(3)課件展示不同種類的地圖
三、繪畫指導
1、教師示范畫地圖,學生總結步驟、方法。
2、小結表現方法: 抓住地圖的特點。 (2)從不同角度觀察。 (3)表現圖標。 (4)添畫生周圍環境,學生做教材中的小訓練。
CAI 課件演示步驟: 地圖攝影圖片----地圖的剪影----旅行地圖簡圖----旅游圖的線描作品 ----添加圖標
四、作品欣賞
1、欣賞學生作品。
2、分析學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處。
(1)背包的形體畫得比較準確,構圖大方。
(2)線條流暢,有疏有密。
(3)注意了細節描繪。
(4)生活用品的擺放有緊有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
(5)展示學生作品
五、學生作業
1、繪制一幅旅行線路示意圖。
2、學生進行觀察性繪畫。
課件出示作業要求
六、評析交流
1、學生作業展示。
2、學生自主介紹自己的作品。
3、教師布置學生收集活動二的學習資料。
第二課時
活動二:
一、欣賞感受
1、學生將收集的各地景點信息進行討論分享。
2、欣賞各地風光、風俗人情。
3、提問:你去過什么地方呢?最難忘的是什么地方?
二、搜集美麗瞬間
1、學生說說自己旅游中最有趣的事。
2、學生處是所在旅游中的照片
3、從中體會和收獲到了什么?
三、指導畫美麗瞬間
1、學生選擇自己旅游途中感人或快樂的事。
2、教師課件出示指導如何構圖。
四、學生作業
1、學生回憶旅游途中快樂或感人的時刻畫下來。
2、教師巡視指導。
五、展示學生作品
第三課時
活動三:
一、欣賞感受
1、學生將收集的各地景點信息進行討論分享。
2、欣賞各地風光、風俗人情。
3、提問:你最喜歡什么地方呢?
二、了解制作 集錦本的步驟、方法
1、集錦本欣賞。
2、思考集錦本由哪幾個部分組成?(封面、內頁、留言欄)
3、封面有什么?(封面必須有標題。)
4、內頁有些什么? (內頁主要包括旅行地的地名、圖片、文字介紹及相關插 圖。)
5、留言欄用來干什么? (向觀眾推介作品,同時與觀眾取得聯系。建立評價 欄目,相互學習指導。)
6、集錦本的特點是什么? (吸引觀眾:內容令人向往,圖畫引發想像,文字 介紹知識,激發情感。)
三、了解版式設計法則
1、版式設計游戲通過課件讓學生互動練習,進行版式設計。
2、展示版式設計法則:
(1)描述性文字排列有的外形規范,有的活潑有趣。
(2)標題字體設計。不同字體、不同大小的文字在版式呈現的不同效果。
(3)版式設計。 (通過圖例說明問題) a、視覺反差 b、對稱及不對稱平衡 c、視覺節奏 d、深度 e、隱含空間
3.色彩搭配練習 小結:色彩鮮艷、明亮、醒目
四、招貼欣賞 學生欣賞廣告招貼
五、學生作業 學生合作制作集錦本,要求版式新穎、簡潔明快,有強烈的視覺沖擊。 CAI 出示作業要求
六、評析拓展
1、你喜歡哪一組制作的集錦本,為什么?
2、你覺得今天學習的內容可以運用到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第2 課《光影變幻》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光影變幻下形體的明暗、層次感的皴線方法和形體空間的造型能力, 探索光影下的各種美妙效果。
2、感受明暗的深淺、強弱、濃淡,增進對形體美的審美體驗。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創造美的能力。
2、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創造美的能力。
教學難點:
感受明暗的深淺、強弱、濃淡,增進對形體美的審美體驗。
教學準備:
有關資料、圖片、立方體、鉛筆、紙。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
一、情景激趣 導入課題
1.展示色彩斑斕的光影圖片《熱鬧的船舶交易市場》、《玻璃杯》。
2.揭示課題--《光影變幻》。
二、嘗試表現 探究方法
1.提出思考,觀察圖片上的物體存在著哪些明顯的明暗變化,怎樣用線條 來表現明暗效果。
2.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傾聽,參與討論。
3.交流討論結果,教師板書:用筆輕則淡、重則濃;線條疏則弱、密則強。
4.學生嘗試用鉛筆皴線。 板書,圖片、鉛筆、紙等。
三、深入感知 巧妙聯想
1.教師引導學生聯想有一些什么樣的幾何形。
2.小組討論:你會想像畫出哪些幾何形,并如何重疊、穿插。
3.以小組開火車的形式,學生輪流上臺畫一個幾何形,并組成完整畫面。
四、賞析作品 拓展思路
1.討論評議:請大家一起評議這幅集體創作的作品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記錄評分記錄卡。
2.發散思維:生活中變化著的幾何形和明暗變化的效果。
五、表現創作 總結評價
1.學生獨自創作一幅作品,畫一組幾何圖形,運用鉛筆皴線的方法,想像畫出幾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現層次感。評析作品:完成創作的同學將作業貼至展 示板后可自由欣賞各組作業,與身邊的同學說一說、評一評。
2.教師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的精心繪畫,贊揚學生的大膽表現。
第二課時
活動二:
一、玩一玩
1.展示《沙漠之鴿》等描繪建筑物的畫,教師提醒學生仔細觀察建筑物是由哪些立體形構成。
2.每小組分發積木玩具,分小組自由活動,用積木建房子,教師提出要求:
(1)建筑物要美觀,有特色;
(2)建筑物要有穩定性;
(3)給建筑物取一個名字;
(4)觀察建筑物各個方面的明暗變化。
3.請小組派代表介紹“建筑物”。
二、看一看
1 教師出示~個石膏立方體,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能畫出幾個面及其透視變化。
2.學生交流觀察結果,自主總結。
3.展示幾何形體在光影中的塑造方法。
4.教師總結:成角透視、明暗變化。
三、畫一畫
1.讓學生嘗試畫出一立方體,按照左圖的順序,用鉛筆皴線畫出不同面上的明暗變化,將圖例中三個圖形對照,看看立方體的立體感有什么不同。
2.教師總結:明暗變化能突出立體感。
3.讓學生畫一組立方體構成的建筑物,在每一塊面上運用由弱到強、由淡到濃的明暗畫法繪制,表現出建筑物的立體感。
四、說一說
1.同學相互交流在繪畫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體會與經驗。
2.采用答記者問的方式說說生活中的光影變幻。
五、想一想
1.提問:物體的明暗、光影是由于什么變化而產生的?物體的形體會不會發 生變化?
2.演示,用一盞燈從不同角度照一個圓球,觀察其明暗變億。
第3 課《美麗家園》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通過對周圍景物的觀察、記憶和想象,用集體討論、集體創作的 方式畫出自己美麗的家園。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才能;加強相互合作的群體意識,增強熱愛家 鄉的感情。 教學重點:
1、集體創作,相互合作完成繪畫作業。
2、集體討論繪畫題材、內容繪畫選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和采用什么繪畫方 法。
教學難點: 集體討論繪畫題材、內容繪畫選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和采用什么繪畫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彩筆、照片等。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
一、引導學生欣賞課本圖例 家園是我們生活、成長的地方,每人對家鄉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并有深厚 的感情,畫出來很有意義。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二、分析課本圖例 啟發學生講述三幅同齡人創作的《美麗的家園》有什么地方特點。
1、用剪貼的方法,表現了城市小朋友家居特色和少兒活動中心去活動的情景。
2、用壁畫的形式表現了金秋時節農村豐收的景色和農村家居的美麗風光。
3、請你講一講自己家居周圍有什么特別的景物? 如小區的特色,兒童樂園、兒童活動中心、農貿市場等都可以選入畫中。
三、繪畫步驟
1、構思。集體討論繪畫的題材、內容、確定選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有什 么樣的手法表現,用一人先畫出大體構圖。
2、根據各人的長處分工繪畫,各人所畫的景物形象的大小、色彩和表現手 法均要以總體構圖為依據,通力協作,力求整體效果統一。
3、選一位同學對畫面作統一整理。
四、作業要求
1、依據你對居住環境的印象選取你喜愛的一角,結合手機的資料草圖,畫 一副小景圖。
2、學生創作,教師輔導,出現問題時共同討論解決。
五、作業展品 共同評論能否表現家園的景色美。
篇二:美術教案
第1課 我們去旅行
教學目標
1.根據假定的旅行情境,畫一畫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為主體,把它與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畫面之中。
2.能根據客觀物象的內在結構、比例,用流暢的線條塑造旅行用品。
3.善于收集整理資料,能用文字、圖像形式記錄、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4.能運用簡單的平面設計的形式原理,集體合作制作一個集錦本。
5.在有趣的美術活動中,尋訪自然美景,了解社會歷史、文化淵源,探究世界奧秘,激發熱愛生活、藝術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1.教師講自己親身經歷的旅行笑話,說明旅行前物質準備的重要性。
2.學生說說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
3.細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質準備。根據當地的天氣、地理環境、自己的生活需要進行準備(例女百:路線圖、備忘錄、衣服、雨傘、洗漱用品、零食、藥品、錢、照相機等)。
課件展示要準備的物品
二、觀賞背包
1.出示背包,引導觀察、思考:
(1)旅行使用的包應該有哪些功能、樣式?
(2)這些產品的結構、材質、構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樣的?
2.了解背包的結構。
(1)背包的結構:圓柱體、圓球體、立方體、三角錐體。 (2)構成:功能袋、背帶、拉鏈、裝飾圖案。 (3)材質:皮革、帆布、尼龍布料、普通布料。 (4)樣式:手提、肩掛、背負、一個功能袋、多個功能袋組合、附件、紐扣。
課件展示不同種類的包
1.旅行包
2.會議、公務包
3.購物的手袋
4.時裝包
5.書包
課件展示背包的結構、構 成、材質、樣式
三、繪畫指導
1.教師示范畫背包,學生總結步驟、方法。
2.小結表現方法:
(1)抓住背包的外形特點與哪種立體形相近。 (2)從不同角度觀察背包。
(3)表現背包的背帶、拉鏈等細節。 (4)添畫生活用品,學生做教材中的小訓練。
課件演示步驟:
背包攝影圖片----背包的剪影----與背包近似的立體形----背包的線描作品----添加生活用品
四、作品欣賞
1.欣賞學生作品。
2.分析學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處。
(1)背包的形體畫得比較準確,構圖大方。
(2)線條流暢,有疏有密。
(3)注意了細節描繪。
(4)生活用品的擺放有緊有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
展示學生作品
五、學生作業
1.學生自由擺放自己的書包和水壺。
2.學生進行觀察性繪畫。
課件出示作業要求
六、評析交流
1.學生作業展示。
2.學生自主介紹自己的作品。
3.教師布置學生收集活動二的學習資料。
第2課 光影變幻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掌握光影變幻下形體的明暗、層次感的皴線方法和形體空間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種美妙效果。
◆感受明暗的深淺、強弱、濃淡,增進對形體美的審美體驗。
◆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創造美的能力。
導入課題
1.課件展示色彩斑斕的光影圖片《熱鬧的船舶交易市場》、《玻璃杯》。
2.揭示課題——《光影變幻》。
多媒體課件演示畫家名作以及優秀的攝影圖片《熱鬧的船舶交易市場》、《玻璃杯》。
揭示《光影變幻》的課題。
嘗試表現
探究方法
1.提出思考,觀察圖片上的物體存在著哪些明顯的明暗變化,怎樣用線條來表現明暗效果。
2.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傾聽,參與討論。
3.交流討論結果,教師板書:用筆輕則淡、重則濃;線條疏則弱、密則強。
4.學生嘗試用鉛筆皴線。 板書,圖片、鉛筆、紙等。
深入感知
巧妙聯想
1.教師引導學生聯想有一些什么樣的幾何形。
2.小組討論:你會想像畫出哪些幾何形,并如何重疊、穿插。
3.以小組開火車的形式,學生輪流上臺畫一個幾何形,并組成完整畫面。 畫板、鉛筆、畫紙及輕 音樂。
賞析作品
第二課時
拓展思路
1.討論評議:請大家一起評議這幅集體創作的作品 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記錄評分記錄卡。
2.發散思維:生活中變化著的幾何形和明暗變化的 效果。 作品、評分記錄卡。
表現創作
總結評價
1.學生獨自創作一幅作品,畫一組幾何圖形,運用鉛筆皴線的方法,想像畫出幾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現層次感。評析作品:完成創作的同學將作業貼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賞各組作業,與身邊的同學說一說、評一評。
2.教師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的精心繪畫,贊揚學生的大膽表現。 展示板、作業, 播放輕音樂。
第3課 美麗家園
一、 授課時間(兩課時)
二、 教學目的:
讓學生通過對周圍景物的觀察、記憶和想象,用集體討論、集體創作的方式畫出自己美麗的家園;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才能;加強相互合作的群體意識,增強熱愛家鄉的感情。
三、 重點和難點:
1、集體創作,相互合作完成繪畫作業。
2、集體討論繪畫題材、內容繪畫選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和采用什么繪畫方法。
四、 課前準備和作業要求:
1、實物投影機。
2、為學生提供繪畫材料——大畫紙。
3、學生代色紙、各色碎布、剪刀、顏色、膠水。
4、要求4—8人組成一組,用集體創作的方式畫出自己生活周圍環境,要求突出景物形象特征,色彩鮮明,表現形式不限,但要統一。
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欣賞課本圖例,說明家園是我們生活、成長的地方,每人對家鄉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并有深厚的感情,畫出來很有意義。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二)、分析課本圖例,啟發學生講述三幅同齡人創作的《美麗的家園》L具有什么地方特點。
1.用剪貼的方法,表現了城市小朋友家居特色和少兒活動中心去活動的情景。
2.用壁畫的形式表現了金秋時節農村豐收的景色和農村家居的美麗風光。
3.請你講一講自己家居周圍有什么特別的景物?
如小區的特色,兒童樂園、兒童活動中心、農貿市場等都可以選入畫中。
(三)、繪畫步驟:
1.構思。集體討論繪畫的題材、內容、確定選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有什么樣的手法表現,用一人先畫出大體構圖。
2.根據各人的長處分工繪畫,各人所畫的景物形象的大小、色彩和表現手法均要以總體構圖為依據,通力協作,力求整體效果統一。
3.選一位同學對畫面作統一整理。
(四)、作業要求:
8人為一個創作小組,共同構思商議畫面的大小(一般用橫副,用全開紙3—5張合并使用,大小共同討論確定),構圖及手法表現,然后分工合作(例如有畫房子,有的添樹木,有的畫人物??),畫出當地景物特色。本課要求完成草稿。
(五)、學生分組集體創作,教師輔導,出現問題時共同討論解決。
(六)、講評草稿,共同評論能否表現家園的景色美。
第二課時
本節課繼續完成集體創作畫《美麗的家園》,重點在于形象刻劃。
【六年級美術課教學設計_示例參考】相關文章:
演講教學設計參考02-26
山市教學設計參考模板03-20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學設計范本參考03-19
風的觀測教案設計參考04-20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示例(通用10篇)11-04
《烙餅問題》教學反思參考02-22
《歡慶》教案示例03-19
六年級立定跳遠的教學設計02-26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