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輕重的參考教案
比輕重的參考教案
比較_輕重,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
輕重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學生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么樣的物體輕,什么樣的物體重.教學難點
1.通過中介物體、等量代換比較物體的輕重.
2.運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用具
彈簧秤、皮筋、簡易天平、水槽和托盤、藍、綠、黃、紅四種顏色的盒子各九個(綠的和藍的為空盒子,綠的比藍的輕,黃和紅盒子中裝東西,輕重相近,比白藍盒子都重,四個盒子中綠的最大,藍的最小,黃的和紅的大小中等且相近.)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掂球游戲”感受輕重
。ㄒ唬┯螒
教師介紹游戲:游戲叫“看誰扔的遠”.同學們每人拿一個球在同一條線后面往前扔,如果有兩個球讓你挑,為了扔的最遠,你會怎么挑呢?
。ǘ┙處煶鍪緝蓚大小一樣但輕重不同的球,讓一個學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師雙手端平并同時遞給學生并給予協助,讓其他學生看到掂的過程.
。ㄈ┬〗Y
看來物體是有輕重的,有的比較輕,有的比較重,而且有時候,分辨他們的輕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們的兩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們的輕重,你們想不想都來感受感受?
二、活動二:掂自己身邊的物體,感受輕重
。ㄒ唬┱埬銖哪闵磉呥x兩樣物品,用手仔細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誰輕誰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訴給你同組的同學聽,看誰選的物品和別人不一樣.
(二)小組匯報
教師:哪個組已經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一聽嗎?
三、活動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輕重
教師:看來你們的感覺非常準.老師有幾樣物品,想借你們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斷一下他們的輕重,愿意嗎?
。ㄒ唬⿲嶒炓
教師:我看到想參加我們活動的同學,現在都已經坐好了,在等我把東西發給他.
1.發藍盒子和綠盒子
要求:絕對不許動,只能看,觀察觀察 ,猜一猜這兩個盒子哪個比較輕,哪個比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會說給大家聽一聽.
2.你覺得他們兩個比,誰輕誰重?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誰輕誰重,趕快試一試。▽W生動手掂.)
4.說說你的感受?還想接著玩嗎?
(二)實驗二
教師:想玩的同學又已經做好準備了,眼睛都看著老師呢.
1.老師這里還有一個黃色的盒子,還是不能動手,你再猜猜看.這3個盒子中誰比誰重?誰比誰輕?可以四個人小聲的商量商量,一會把你猜的道理說給同學聽聽.
2.教師請同學說自己的猜想.
3.到底誰猜的對呀?你們是不是特別想知道.動手試試吧!
4.教師提問:這個綠盒子怎么一會兒輕,一會兒重?它到底是輕還是重?
5.這次為什么很多同學沒猜對呢?
6.小結:看來,并不是物體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體就一定輕.
(三)實驗三
教師:如果還想玩就請把綠、藍盒子輕輕放到位子里,看哪個組的動作又快又輕!
1.老師這兒還有一個盒子,還是不能動,你能判斷出他們誰輕誰重嗎?只憑觀察,你們能判斷嗎?
2.怎么這次有很多同學都不做判斷?怎么不發表意見了,有什么困難嗎?
3.同學們都認為,只憑觀察已經不能判斷它的輕重了,你們想怎么辦?(動手掂一掂)
4.說說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嗎?換手再掂一掂.
教師提問
(1)你們有同樣的感覺嗎?(學生出現分歧.)
。2)咱們的意見不一樣了,這可怎么辦呀?
。3)看來,在有的時候用我們的一雙小手也不能準確的判斷出物體的輕重了,那么有沒有辦法呢?
。4)小組討論,匯報.
。5)教師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并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對學生提出的方法,盡可能給予演示.同時,要考慮方法的可行性.
四、活動四:總結探索結果
(一)教師介紹生活中的測量物體重量的工具
咱們班的同學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好辦法,我們的前人就是根據你們的這些想法發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種能夠準確的測量出物體重量的工具.而且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用到.你們見過嗎?
。ǘ┩瓿烧n后練習.
1.出示圖片:練一練1
2.出示圖片:練一練2
3.出示圖片:練一練3
(三)不知不覺當中,一節課就要過去了,你們上得高興嗎?老師也很高興,因為我覺得你們個個都很出色.你覺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獲?又有那些進步?這節課咱們班誰最棒?哪個小組最值得你學習?
教案點評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教師注意讓學生親身經歷比較的過程,通過多個實驗,比較物體的輕重。教學時,教師自創情境,從學生喜愛的游戲引入,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比較輕重的過程,感悟出比較輕重的具體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二:《比輕重、大小》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通過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體驗,了解大小的含義,感受物體的輕重,并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用天平表示的圖,說出哪個物體輕,哪個物體重。
二、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親自體驗,感受物體的大小和輕重。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在利用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初步的數學思考和簡單的推理。
教學重點
能比較具體物品的大小。
教學難點
學會比較的方法。
教學方法
引導自學
課前準備
天平、蘋果、羽毛球、飲料和面包實物、多媒體課件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呈現情景圖。
2.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比較。
二、新課學習
1.讓學生觀察并引導學生說出誰比誰大、誰比誰輕等。
2.教師呈現出示巴士和小轎車。
提問:哪個大?哪個?
3.出示餅干盒和魔方。
師:說一說圖上畫的是什么?誰大?誰?
4.出示可樂和蛋糕。
師:剛才,我們是用看的辦法比較出物體的大小,現在你能光憑眼睛觀察,比較出這兩
個物體的輕重嗎?
從而說明“看”的辦法不可取,需要采取其他研究方法。
5.教師拿出一聽較小的飲料和一個較大的面包。
(1)猜一猜,誰輕?誰重?
。2)把飲料和面包放在天平上。
。3)讓學生用手掂一掂。
學生蒙眼睛,“掂”
讓學生用手掂一掂,親自體驗一下輕和重的感覺。
三、結論總結
今天你都有什么收獲和體會?還有什么要說的嗎?
四、課堂練習
1.先說那個大,那個;再進行輕重的比較。
2.三種水果進行比較方法同上。
3.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判斷,運用自己的方式做記號。
4.兩組圖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進行比較。
五、作業布置
本節同步測練
六、板書設計
比輕重、大小
公共汽車大, 小汽車小
松鼠輕,大象重
篇三:輕與重 教學設計 教案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的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并認識物體的輕重。
2、學習簡單的比較物體重量的方法。
3、會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實物的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并認識物體的輕重。
難點:會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3.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4.標簽
教學過程
一、新授引入
師:同學們,在節日里,爸爸媽媽會給我們買許多禮物,老師這里有些禮物,你能說出哪個玩具比較重?哪個玩具比較輕嗎?
學生交流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較物品的輕與重
二、新授與探究
探究一:直接觀察
1、氣球和蘋果比
2、小胖和小亞比
師:你知道這個蘋果與這個氣球比哪個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交流
師:小胖和小亞比呢?
師小結:我們可以直接憑經驗來判斷。蘋果重,氣球輕。
根據圖片看出小胖重小亞輕。
探究二:動手操作
1、比較下列物體的輕重、書上第42頁中的2
橡皮、吸鐵石、小汽車等
為學生提供學具,動手操作
2、驗證比較結果:可將這些物品懸掛起來
之后小結方法掂一掂等方法
師:數學書和文具盒比誰輕誰重?
學生交流,你是怎么比的?
師小結:我們可以用方法來比輕重。
探究三:
1、小包裝的酸奶,一包裝3罐,大包裝的酸奶,一包裝6罐,4小包裝的和2大包裝的酸奶,哪個重?哪個輕?
2、4只羽毛球的重量和6個乒乓球的重量相等,都是24克,羽毛球和乒乓球哪個重?哪個輕?
小結:比較物體的重量,我們還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來判斷
三、練習與鞏固
練習一
1、判斷輕重
棉花和小鐵球 西瓜和葡萄 冰箱和電話
練習二
1、小木箱一箱可裝4瓶汽油,大木箱一箱可裝8瓶汽油。那么12箱小木箱裝的汽油重量和6箱大木箱裝的汽油重量,哪個重?哪個輕?
生:12×4=48(瓶)
6×8=48(瓶)
答:一樣重。
師小結:比較物體的重量,我們還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來判斷。
練習二
小組活動
請小朋友把帶來的物品,用今天學習的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來比一比它們的輕與重。
小組交流
課堂小結
四、本課小結
比較物體的輕重,在生活中我們常用看一看、掂一掂、算一算……來比較。 課后習題
五、課后作業
教科書P42
【比輕重的參考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數學活動《比較輕重》教案(精選5篇)04-14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案參考03-20
麋鹿教案參考范文及反思03-19
教案作業檢查總結范文參考02-13
風的觀測教案設計參考04-20
優秀教案評選方案范文參考02-25
《平均數的應用》教案參考03-19
橙子的教案參考內容(通用11篇)04-14
防治計算機病毒教案參考02-25
《發展生產滿足消費》初中試講教案參考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