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結題報告參考

結題報告參考

時間:2024-06-03 20:51:41

結題報告參考范文

結題報告參考范文

結題報告參考范文

  一、問題的提出

  (一)問題現象

  開學第一天,我走進教室,總是要問在這幾年的教學中我常問學生的幾個問題,你們最喜歡的學科是什么?答案是體育,音樂,美術就是極少人說是數學;你們認為最難學的學科是什么?答案是數學。為什么數學在學生的眼中,總是那么高深莫測呢?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一針見血地分析道:“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數學教學脫離實際。”縱觀以往的數學教學中,課堂教學雖然已由傳統的灌輸式向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多模式轉變,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自主、合作、探索學習是現代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但深入觀察,我們發現:課堂教學中,學生活動多,激情少;思維多,智慧少;有回答,但無質疑;有探索,但無創新。造成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數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脫離。使學生覺得數學知識遠離我們的真實世界,純數學化的東西枯燥無味,學生的參與只是被動的,機械的。這樣的教學對學生很難具有吸引力和親和力,學生根本無興趣去探究,談何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與創新意識?為此,我們提出了巧用生活中的實例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探究。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體現生活——數學——回歸生活,把學生生活與數學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的意識和能力,提高應用數學的能力。

  (二)問題思考

  在數學教學中沒法突破教學重難點,原因何在呢?我們通過平時的觀察與調查,發現原因有:

  1,“傳統教學”的制約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教師過于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系。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造成了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脫節,感受不到學習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這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很不利的。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2,“應試教育”的制約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教師作為知識權威的角色開始

  動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轉變,教師在課堂上開始較多地使用“請試一試”、“請猜一猜”、“請想一想”等鼓勵性的語言,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放飛了學生的想象,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發揮。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明顯的改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得到了有效的保證和運用。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得不到很好的保護和培養等問題還是顯得比較突出。

  3,教材改變了但教師的教學觀念沒改

  就新的數學教材而言,教學的例題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離于生活之外的應用題或文字題,已變成了各種形象生動、鮮活直觀的生活情境:買東西、去旅游、做游戲、找規律等等事例;像這樣,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層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教師運用起這樣好玩的教材教學,自己都能感到特別有趣。如果教師仍然按照傳統的教學觀念來使用新教材,勢必達不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一系列目標。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 對于一些抽象的現象難以理解,如果單純依據教材內容、依靠教師口頭講解是難以出色地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的。而生活實例在這方面卻占絕對優勢,它能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到親切、不陌生,易于理解。能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因此如何運用生活中的實例來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的本質作用開始凸顯。

  二、問題的研究

  (一)理論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要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如何使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賦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背景,使學生切實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充分體驗到數學的趣味、價值和魅力。

  1,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正如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的:“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的確,社會生活紛繁復雜,包羅萬象,但生活世界蘊含著豐富的數學資源。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內容,捕捉生活現象,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強大功能、價值和力量。

  2,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能夠把少年拴在你的思想上,引著他們通過一個個階梯走向知識,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重要特征。”因此,教師要想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就得牢牢地拴住學生的心,牽制學生的注

  意力,尤其是要密切關注和牽制潛能生的注意力。都知道,潛能生基礎偏差,思維不是很敏捷,但他們的生活經驗很豐富,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和熱情,是一群不可忽視、也不能忽視的人才。因此,教師應從潛能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入手,充分運用現實生活中的有趣實例來誘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探究的潛能。如:我班的楊娟同學數學成績經常不及格,在學了第七冊《找規律》第一課時后,我設計了一道練習題:一段木料被鋸成了6段,一共鋸了()次?當別的同學輕而易舉說出答案時,她還是疑惑不解。這時,我聯想到她父親是做木材生意的,所以我就對她說:你爸爸不是經常鋸木料嗎要把一段木料被鋸成了2段,要鋸幾次呢?鋸三段呢?你發現什么規律了嗎?這時她恍然大悟了。第二課時后,我又出一道練習題:有一根鋼管,要鋸成8小段,毎鋸開一處需要3分鐘,全部據完一共要多少分鐘?這次我特意關住她,沒想到她稍作思索就正確解答出來了,可這次全班有3位同學解答錯誤。由此可見,來源于生活的一個個實際的、熟悉的問題,學生感到親切,樂意探索,就能突破教學重難點。

  3,荷蘭著名學者斯塔爾說得好:“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為學生搭建創造的舞臺、結合生活實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

  (二)教學實踐

  [案例]

  如:“簡單的數據整理”第一課時

  確定課的重難點:數據的整理方法,統計表和統計圖的填寫,從中感悟到相關信息。 在課堂上具體的如何運用生活實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想知道每組的男生人數、女生人數以及全班男、女生人數。誰能告訴老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自由發言)

  小結:剛才同學們用數數、計算等方法整理出每組的男、女生人數以及全班男、女生人數。實際上就是在進行簡單的數據整理,也就是在進行統計(板書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2、聯系實際,探討新知。

  創設情境,學習整理數據的方法。

  (1) 每個小組都有一個帶蓋的盒子,里面有混在一起的鉛筆、鋼筆、圓珠筆、水筆、彩筆,你知道盒子里面有什么嗎?為什么?

  (2) 小組研究怎樣整理才能很清楚地看出各種有多少枝?

  (3) 班內交流整理的方法,可能出現以下整理方法:

  ① 把盒子里面的東西分類擺在桌子上。

  ② 把盒子里面的東西分類數一數,向同學們匯報。

  ③ 把盒子里面的東西分類數一數,一一列在一張紙上。

  (4) 根據學生的匯報,幻燈展示。

  鉛筆 鋼筆 圓珠筆 水筆 彩筆

  7 869 11

  老師向學生說明:像剛才我們數的這些筆的數量就是數據。

  3、學習簡單的統計表。

  為了更方便地看出各種筆的枝數,通常可以制成表格的形成,也就是“統計表”

  ① 根據統計的內容,擬定統計表的名稱,即“表頭”(讓學生嘗試制表)

  ② 根據統計的內容確定欄目(筆的種類、枝數),并制表如下:

  ③ 告訴學生這是一張簡單的統計表(板書:統計表)看著這張統計表你能知道什么?誰知道表中的“合計”是什么意思?請你們計算出來。

  自主參與、認識條形統計圖。

  (1)幻燈展示條形統計圖。(略)

  (2)認真觀察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3)小組討論交流匯報,學生可能提出一下幾個問題:

  ①一個方格代表幾枝筆?

  ②哪種筆的枝數最多?哪種筆的枝數最小?

  ③最多的和最小的相差幾枝?

  (5)說明:像用直條的長度表示具體數據的圖,我們稱它為條形圖。(板書“條形圖”) 這個案例我破題重組,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為題材,著力加以誘導、挖掘,讓學生能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主動探究數學規律。使數學規律、數學思想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們的原型,這樣會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策略研究

  巧用生活中的實例突破教學重難點是數學教學的一種手段,在教學中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 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主動獲取知識,增強能力。那么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踐者的數學教師該如何巧用生活中的實例突破教學重難點呢?僅提供幾種有效策略:

  1,利用多媒體把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直觀化來突破教學重難點。

  數學來源于生活,在課堂上,如果我們能從學生生活實際,已有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把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提煉成數學問題,或把數學問題還原成生活現象,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大提高,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易懂,不知不覺中突破教學的重難點,這樣學生從“怕”數學到“愛”數學。

  (1)對于教師來說: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只靠教師的口頭敘述或幾張圖片是表達不清楚的,如果能借助多媒體手段把它直觀化,效果會更好的。

  如在教學“常見的數量關系”中,我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超市實錄,讓學生在“逛超市”中體會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數量關系在生活中的應用。如:一瓶醬油的標價6元,這個6元就表示什么?顧客手中的2瓶醋,這個2表示什么?在收銀臺計算的又是什么呢?從中學生可以體會單價、數量、總價在超市中的廣泛應用。接著讓學生自己在“超市”中購物。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根據什么數量關系式?這樣利用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中讓學生“逛超市”。讓學生身臨其境,零距離接觸生活實際,感受數學知識的生活原型,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情感體驗。

  (2)對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當學生進入多媒體教室的時候,他們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興致也很高,他們被周圍的環境、先進的教學設備所吸引。教師要將這種興趣及時引到教學內容上來,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加上設置新的教學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習效果會很好。

  如教學“周長的認識”一課時,利用課件展現出美麗的太子參基地,為了保護太子參種子,要把太子參基地分成幾塊,分割的太子參種子基地要用圍欄圈起來。那每塊太子參種子基地至少需要繩子多少米圍欄呢?借助多媒體課件將文字、動畫、圖片有機結合,制作好圖形、題目、題目的分析、解答過程,預先存儲在電腦當中,上課邊講述邊出示幾塊形狀不一、郁郁蔥蔥的太子參基地,然后隱去太子參種子基地,留下幾何形狀,是學生明白求圍欄的面積就是求太子參種子基地的周長,這樣就實現了運用電腦的功能從生活中提煉數學

  2,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來突破教學重難點。

  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生活正是數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源泉,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素材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識的背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結題報告參考】相關文章:

高中英語結題報告_參考02-15

項目結題報告范文02-22

結題報告范文指導02-28

情境教學課題結題報告02-15

課題結題報告的撰寫格式11-09

有關于結題報告的內容02-22

旅游景區的英語標識結題報告08-17

中西方節日趣談結題報告03-19

小學數學動手課題操作結題報告02-22

結題報告優秀范文(通用10篇)10-26

用戶協議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Av一综合AV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 亚洲1024久久 | 亚洲精品中文无线乱码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精品视频 | 香港三日木三级少妇三级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