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學經驗總結
小學音樂教學經驗總結
篇一:小學音樂教學經驗交流材料
一直以來,音樂課被稱作副科課,特別是偏遠農村的中小學音樂課以變得可有可無,甚至消失的無影無蹤。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音樂課程的教學也慢慢地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音樂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它在學校的教育中不僅擔負著美譽的實施,給學生以美的精神享受,通過音樂藝術形象感染學生使學生從中收到熏陶,對培養四有新人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想要上好一節音樂課的因素很多,我主要從兩個方面說說如何上好一節音樂課。
一、加強師生對音樂課的認識和課堂的管理
1. 師生對音樂課的認識態度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常言道:學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作為老師首先要重視自己的課堂教學,要自尊自愛,對任何一節課都要一絲不茍,認真負責,使學生無形中受到感染和影響。針對那些態度不端正的學生,老師要了解學生,把握他們的思想脈博。否則,只一味地想怎么設計課堂教學花樣,只能抓住學生一時的心,卻不能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改變對音樂課的態度。所以一旦發現有學習不端正的學生,我就利用上課幾分鐘的時間讓大家討論:音樂課到底有什么作用音樂課究竟會給同學們帶來什么沒有音樂課會怎樣同學們馬上七嘴八舌,大講特講其好處所在。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更進一步了解了老師工作的意義,也使他們更多更好地知道學好這門課的意義,從而自覺自愿的完成學習任務。
2. 積極的組織者
在課堂教學中要確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組織者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指導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方向、內容、進程、結果和質量,起著引導、規范、評價和糾正的作用。傳統教育,以教師為中心,不適當的強調教師的權威和意志,把學生看成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藝術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等嶄新的音樂教育理念。如何根據這一理念設計、組織課程及在課堂中實現這些理念,是教師探討、研究、實踐的核心問題。
3. 課堂紀律性的管理
作為一個教師應該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從而對課堂紀律進行有效的調控。在低年級的音樂課堂上,前幾十分鐘,同學們的配合還是相當不錯,但是很快課堂就出現難以收拾的“熱鬧”。本學期,我主要是從事低年級的教學,根據年齡特點,必須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為此我對自己的教學安排做了相關的調整,我通常把師生問候,練聲及復習前一首曲目的時間把握在前5分鐘,通過簡短的導入然后直奔主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導入的方式也必須引起學生的興趣,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于圖畫導入,故事導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導入都是相當感興趣,因此,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征,課堂的效率已經可以提高一半。
二、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
1.加強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如果孩子本身對音樂感興趣的話不需要教師花太多的時間去提醒她,而是他自己就有想學心理現象。好奇心是很值得利用的心理現象,比如給孩子們一些樂器的學習,音樂認識的簡介等學習。 再制作一些適合音樂教學的幻燈片教學,抓住學生好奇心理。其中還有教師上課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多進行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開心了自然就學了。
2.以游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識譜興趣
教師只有激發學生對識譜的興趣,學生才能有主動學習識譜的愿望,做到自主學習。低年級音樂課要針對學生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理解力差的特點,從趣味的、新穎的教學形式入手,培養學生對識譜的興趣。比如,在教一年級學生認識五線譜時,我讓學生伸出小手念兒歌:五線譜像小手,五根線四個間,我們從下往上數,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第四線,第五線,第一間,第二間,第三間,第四間,五線四間五線譜。再如,學習唱名及其位置時,我又編了首兒歌:下加一線敲敲門do、do、do,門口招手來來來re、re、re,第一線上有貓咪mi、mi、mi,第一房間坐沙發fa、fa、fa,第二線上說說話sol、sol、sol,第二房間手兒拉la、la、la,第三線上笑嘻嘻si、si、si,第三房間歌兒多do、do、do。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愛玩好動的天性得以施展,
他們在愉悅的氣氛中輕松地學到識譜知識,形成了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注意,寓教于樂,使其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音樂,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作為音樂教師就要讓學生每節課都帶著濃厚的興趣走進課堂,讓他們時時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愉悅體驗。
3.激發學生唱歌興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們不能只滿足于教學生唱會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啟發學生準確地表達出歌曲的感情和藝術形象,進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體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唱出的歌聲真摯動聽,從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使學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內容。對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教師僅用抽象的語言去引導學生理解歌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把音樂同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結合他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詞語,作形象的比喻和講解,把歌曲蘊涵的豐富情感和藝術美挖掘出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將整個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確地、創造性地表達出歌曲的情感和藝術美。
成功的上好一節課所包含的因素還有許許多多,以上幾個方面只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點滴體會,我將會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積極總結教學經驗,爭取早日成為一名經驗豐富的音樂教師!
篇二:小學音樂教學經驗交流材料
來到沙河二小已經許多年了,起初的時候我在想我到底應該怎樣來教我的學生,怎樣達到新的教學目標要求?果然我的擔心不是多余的,一開始的教學就沒有我想的那樣簡單,我一直把自己在以前的教學經驗運用到教學當中去,可是我卻忽略了一個重點:從來沒上過音樂課的孩子們在音樂接受能力、音樂表現力、音樂實踐能力等方面,因此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我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了改進,選擇和摸索更適合這些孩子的教學模式,主要又以下幾個方面:
一、糾正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態度
在一開始上音樂課的時候我就發覺很不對勁,大家都是覺得音樂課是所謂的豆芽課,上不上好都是無所謂的,覺得上音樂課只是唱一首歌那么簡單,更別說對音樂知識的渴望。更過分的是我在上面上我的音樂課很多同學都把自己的作業拿出來做,根本就不管我在上什么課,聽的同學呢還動動小嘴,不聽的同學心思完全沒在這堂課上。我擔心了,這個該怎么辦呢?小學音樂教學目標明確規定要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行的,要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孩子們連學習音樂這個的想法都沒有,我要怎樣才能讓他們學好呢?最后我想我應該以興趣來帶動大家學習音樂。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師應該在不同的教學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是我從以下幾點入手;
(1)增加學生對老師上課的興趣,渴望老師來上課,這里呢不僅要求教師的業務水平高、口語表達幽默、帶動性強等外在的素質,還要教師的內心必須是以愛動其心,以禮服其人,以智動其行。愛心和責任是老師必備的東西,所以當老師上課而學生不聽你的時候記住千萬別發火,要愛他關心他,輕輕的一個提示即可了,這時他自己也會覺得不好意,所以注意力自然就到你這里了。再制作一些適合音樂教學的幻燈片教學,抓住學生好奇心理。其中還有教師上課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多進行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開心了自然就學了。
(2)增加學生對音樂本身的興趣。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如果孩子本身對音樂感興趣的話不需要教師花太多的時間去提醒她,而是他自己就有想學心理現象。好奇心是很值得利用的心理現象,比如給孩子們一些樂器的學習,音樂認識的簡介等學習。
二、課堂紀律性的管理
作為一個教師應該應該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從而對課堂紀律進行有效的調控。在低年級的音樂課堂上,前幾十分鐘,同學們的配合還是相當不錯,但是很快課堂就出現難以收拾的熱鬧。本學期,我主要是從事低年級的教學,根據年齡特點,必須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為此我對自己的教學安排做了相關的調整,我通常把師生問候,練聲及復習前一首曲目的時間把握在前5分鐘,通過簡短的導入然后直奔主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導入的方式也必須引起學生的興趣,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于圖畫導入,故事導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導入都是相當感興趣,因此,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征,課堂的效率已經可以提高一半。
三、改變教學設計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音樂知識
最初的我一直都是按著自己的教學思維在走,沒有為孩子考慮得太多,只知道按著教學參考書上的教學任務,教學建議來固定我的思維,結果恰恰是時間不夠。由于農村的孩子很少接觸專業的音樂教育導致他們在學習音樂的時候接受力是有限的,基本上學習一首歌曲都要一節課的時間,而教參上的設計內容太多了,(基本都有音樂欣賞)一節課時間不能好好把握,學生學唱歌曲時間太短了還加上有游戲活動等。因此我把學習歌曲和欣賞分開教學,游戲適當穿插,并且在上新課之前都是進行了復習的,這樣的改動讓我在學習歌曲上還是取得了進步的。我還在上課時盡量運用電子琴教學,這樣不僅能夠對孩子的音準進行更正和掌握,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還用了音樂當中的模唱教學法和跟唱法來學習歌曲,在學習歌曲前都是先把歌詞用節奏來教學生的,這樣對歌曲的節奏能夠很好把握。
篇三:小學音樂教學經驗交流材料
我一直把自己在以前的教學經驗運用到教學當中去,可是我卻忽略了一個重點:從來沒上過音樂課的孩子們在音樂接受能力、音樂表現力、音樂實踐能力等方面,因此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我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了改進,選擇和摸索更適合這些孩子的教學模式,主要又以下幾個方面:
一、糾正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態度
在一開始上音樂課的時候我就發覺很不對勁,大家都是覺得音樂課是所謂的“豆芽課”,上不上好都是無所謂的,覺得上音樂課只是唱一首歌那么簡單,更別說對音樂知識的渴望。更過分的是我在上面上我的音樂課很多同學都把自己的作業拿出來做,根本就不管我在上什么課,聽的同學呢還動動小嘴,不聽的同學心思完全沒在這堂課上。我擔心了,這個該怎么辦呢?小學音樂教學目標明確規定要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行的,要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孩子們連學習音樂這個的想法都沒有,我要怎樣才能讓他們學好呢?最后我想我應該以興趣來帶動大家學習音樂。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師應該在不同的教學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是我從以下幾點入手;
(1)增加學生對老師上課的興趣,渴望老師來上課,這里呢不僅要求教師的業務水平高、口語表達幽默、帶動性強等外在的素質,還要教師的內心必須是以愛動其心,以禮服其人,以智動其行。愛心和責任是老師必備的東西,所以當老師上課而學生不聽你的時候記住千萬別發火,要愛他關心他,輕輕的一個提示即可了,這時他自己也會覺得不好意,所以注意力自然就到你這里了。再制作一些適合音樂教學的幻燈片教學,抓住學生好奇心理。其中還有教師上課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多進行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開心了自然就學了。 (2)增加學生對音樂本身的興趣。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如果孩子本身對音樂感興趣的話不需要教師花太多的時間去提醒她,而是他自己就有想學心理現象。好奇心是很值得利用的心理現象,比如給孩子們一些樂器的學習,音樂認識的簡介等學習。
二、課堂紀律性的管理
作為一個教師應該應該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從而對課堂紀律進行有效的調控。在低年級的音樂課堂上,前幾十分鐘,同學們的配合還是相當不錯,但是很快課堂就出現難以收拾的“熱鬧”。本學期,我主要是從事低年級的教學,根據年齡特點,必須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為此我對自己的教學安排做了相關的調整,我通常把師生問候,練聲及復習前一首曲目的時間把握在前5分鐘,通過簡短的導入然后直奔主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導入的方式也必須引起學生的興趣,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于圖畫導入,故事導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導入都是相當感興趣,因此,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征,課堂的效率已經可以提高一半。
三、改變教學設計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音樂知識
最初的我一直都是按著自己的教學思維在走,沒有為孩子考慮得太多,只知道按著教學參考書上的教學任務,教學建議來固定我的思維,結果恰恰是時間不夠。由于農村的孩子很少接觸專業的音樂教育導致他們在學習音樂的時候接受力是有限的,基本上學習一首歌曲都要一節課的時間,而教參上的設計內容太多了,(基本都有音樂欣賞)一節課時間不能好好把握,學生學唱歌曲時間太短了還加上有游戲活動等。因此我把學習歌曲和欣賞分開教學,游戲適當穿插,并且在上新課之前都是進行了復習的,這樣的改動讓我在學習歌曲上還是取得了進步的。我還在上課時盡量運用電子琴教學,這樣不僅能夠對孩子的音準進行更正和掌握,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還用了音樂當中的模唱教學法和跟唱法來學習歌曲,在學習歌曲前都是先把歌詞用節奏來教學生的,這樣對歌曲的節奏能夠很好把握。
四、把舞蹈、游戲帶進課堂,展示學生的自信
才開始上課的時候這些孩子都很膽怯,讓他們自己起來自我介紹都是扭扭捏捏的,還很害怕,很沒有自信。為了調動學生的自信,我把舞蹈、音樂表演等活動運用到教學當中得到了不錯的收益。舞蹈、游戲在課堂的恰當運用,是可以把課堂的氣氛變得最活躍。而且舞蹈、音樂表演是你能很好培訓學生的節奏感。對于剛剛接觸接觸音樂的同學,他們會覺得學習節奏是一大難點,如果只是簡簡單單叫他們跟著老師來拍掌,這樣枯燥的學習是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某些節奏性強的歌曲中,先讓學生跟著我用嘴和手同時打節奏,并強調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示范,,最后每組學生中挑選幾位出來表演。通過他們的表演和我的引導,下面的學生很清晰看到臺上哪位學生打的是正確,那些是錯誤的。反復地練習多幾遍,學生便很快把節奏打起來。而且這樣學習節奏,會讓他們感到趣味性增強了,學習起來就變得簡單。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學習中,我就會簡單介紹該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腳位,也上按照樂器的方式進行,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跟著歌曲跳動起來。
在音樂游戲方面我經常叫他們進行音樂接龍,音樂情景再現(小學的低斷年級大多都是有情節的,在這種情況我就把快要學會的歌曲讓學生上臺表演,下面的跟唱),在室外的游戲大多都是設計的逮到了就要上前表演。
這就是我在小學音樂教學的一些算不上經驗只能說是一些反思,其實在課堂上還是有很多的不足,我希望自己在將來越做越好,要想學到東西,我覺得更多的是要像那些老師多學習學習實踐方面知識這樣自己在實踐方面才會越做越好。
【小學音樂教學經驗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賣報歌》教學設計02-21
小學音樂《梅花》教學設計(通用13篇)05-09
小學音樂課《我們愛勞動》教學設計01-16
學習經驗總結05-29
小學音樂《歡樂頌》教學設計(通用11篇)04-24
音樂課程的教學反思03-20
關于家教經驗總結03-20
css的調試方法與經驗總結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