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找最小公倍數數學五上冊教學反思

找最小公倍數數學五上冊教學反思

時間:2024-10-18 23:15:31

找最小公倍數北師大版數學五上冊教學反思(通用5篇)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意為自我反省。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找最小公倍數北師大版數學五上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找最小公倍數北師大版數學五上冊教學反思(通用5篇)

  找最小公倍數數學五上冊教學反思 1

  《找最小公倍數》這節課我以游戲導入,先激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2的倍數和5的倍數起立看誰反應快,哪些同學站起來了兩次從而引出課題。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給既是2的倍數,也是5的倍數的這些數起名字,可以加深他們對公倍數的理解和記憶。通過一個練習讓他們自己總結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試一試的第一題通過填集合圈的方法來找最小公倍數,讓他們學會多種方法找最小公倍數。

  我的不足

  1、在用列舉法找8和12的最小公倍數的時候,在下面有的同學沒找全倍數,我沒有及時的提出他們的問題所在,而是直接讓他們坐下改正,沒有集中反饋。

  2、在試一試的第一題,我們做的題是要求50之內的,我沒有強調當沒有范圍的.時候應該怎么填,這少個強調的點。

  3、練一練的第一題,學生填好表格后我沒有引導他們這個過程就是在找8和6的倍數,而是直接對完答案后就過去了。

  4、在找規律的那組題的時候,學生做完了后讓他們自己說出規律叫的學生比較少,應該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說出自己所找出的規律。

  5、解決實際問題,在這道題上學生理解的比較好,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我的PPT用的熒光黃色,這個同學們根本看不清,在課件字的顏色上有問題。還有一個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我沒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提問和解決,而是著急著進入下個我設計好的環節。

  6、在最后一個環節上“你知道嗎”可以帶著他們一起嘗試著用短除法做一道題,這樣時間就正好,也可以讓他們更了解一下如何用短除法去求最小公倍數。

  總的來說這節課對于學生做題的反饋我沒有及時的提出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即使是極少數同學存在的問題也不能放過,也要集中講一下他為什么出現了這個錯誤和改正的方法。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而是一味的想讓他們按照我設計好的程序去進行。應該把主動權和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去發現規律,讓他們去發現錯誤并改正。

  找最小公倍數數學五上冊教學反思 2

  前兩天講了《最小公倍數》,頗有感慨。

  最小公倍數是一個內涵比較豐富的數學概念,為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概念的涵義,教學中我們必須讓學生親身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這樣才有可能形成有意義的學習。

  過去我們通常所采用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找倍數———找公倍數———找公倍數中最小的一個”,在“純數學”的范疇內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這樣的教學雖然突出了數學知識的內部聯系,并能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需要學習的知識,能夠“省下”較多的時間完成練習或學習更多的'知識,但其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比如, 學生無法體會到數學與外部生活世界的密切聯系,無法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幫助學習數學知識;形式化的、缺乏實際意義的學習任務也往往很難真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活動常是在老師的“命令”下被動地進行,等等。

  為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對教材內容做適當的重組,使課堂里的數學能夠以一種充滿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系和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的整體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構建一種生活化的數學課堂。具體地說,就是數學是來源于生活,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尋找一些能夠“自動地”反映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內部結構特征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通過解決這些生動具體的實際問題,獲得對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概念內部結構特征的直接體驗,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從生活 “進到數學”,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反思抽象,引出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等數學概念,并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進一步提煉,總結出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這樣,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被“拉長”了,花的時間可能也要稍多一些,但是,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當他們面對那些生動有趣的實際問題時,會自覺地調動起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那些“自己的”思維方式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主動地借助各種外部的物質材料來展示自己內部的思維過程;通經歷這一過程,學生能獲得對數學知識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清楚地體會到數學的內部聯系,而且能真切地體會到數學與外部生活世界的聯系,體會到數學的特點和價值,體會到“數學化”的真正含義,從而幫助他們獲得對數學的正確認識。

  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就是要讓學生在“生活和“數學”的交替中體驗數學,在“源”和“進”的互動中理解數學。通過“生活中的問題”,為數學習提供現實素材,積累直接經驗;再通過“進到數學”,把生活常識、活動經驗提煉上升為數學知識。

  找最小公倍數數學五上冊教學反思 3

  今天剛剛組織學生學習了"找最小公倍數"這一節的內容。在課的前部分,學生經過自己的預習基本能夠懂得找最公倍數的一般方法,即先分別找出這兩個或三個的倍數,再從中找出最小的。但是我們知道,這樣太麻煩了。于是我便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學習競賽:你能用幾種方法找出這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3和65和118和106,8和12

  12和483,4和78,12和153,7和14

  學生們在這種競賽方式下的學習活動中表現得非常活躍,他們在學過的找最大公因數的基礎上,很快找出幾種有規律的情況:

  第一種:兩個數有倍數關系的,較大的數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如3和6,12和48

  第二種: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1時,它們的積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5和118和9

  以上兩種是比較特殊的情況,對于除此之外的其它情況行不通,那么其它的`情況有沒有快捷的方法呢?大家再研究研究看。一句話再次掀起學生的探索熱情。經過一陣吵吵鬧鬧過后,一種種新鮮方法閃亮登場:

  第三種:用短除法求取如8和1012和15他們從"你知道嗎"和老課本中發現了。

  第四種:學生們公認最便捷的方法,即用較大的數依次去乘234等,直到積也是較小的倍數時,這個積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第五種:最后出爐并占盡風頭的一種,學生通過比較發現,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與它們最大公因數有很大的關系:如8和10的最小公倍數是40,最大公因數是2,它們的關系是8乘10除以2等于40,所以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等于這兩個數的積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為了便于口算,也可以先用它們的最大公因數先去除其中一個數,再用商乘另一個數即可,如8和10,先用8除以2等于4,再乘10即是40。嘿嘿,真是妙吧。這學生呀,還真不能小瞧他們。只要老師肯放開自己教學的框框架架,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求知氛圍,敏于捕捉學生每個創新的思維火花,善于相機點撥與引導,這樣的數學課堂肯定富有實效。

  找最小公倍數數學五上冊教學反思 4

  一、能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教學前,我了解了學生在這節課前已有的知識背景,直接出示例題,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解答,然后匯報個性化的解題方法。在不斷的交流匯報中,學生發現了有特殊關系的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求法。教師又讓學生舉實例進行驗證。公因數只有1的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是它們的乘積。有倍數關系的兩個數最小公倍數是它們中的較大數。再應用這一發現進行試一試的練習。讓學生經歷了觀察、思考、比較、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到了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

  二、教學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在教學有特殊關系的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教師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每組數最小公倍數有什么不同?學生在經歷求的過程后,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匯報自己的想法,把被動的認知改成了主動探究。在教學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異同時,教師出示了求20和48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題目。讓學生自己嘗試后,小組討論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同學之間的討論、交流、探索中,學生發現了新知識的特點,又在不斷的比較中,知道了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異同。就這樣,在整理、歸納、交流的活動中豐富了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這堂課中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三、存在不足。

  1、 對學生的表揚、激勵性的形式比較單一,沒有真正起到多大作用。

  2、 開頭的引入比較牽強,由于師生緊張,走了彎路。應深入研究,因為開頭的引入很重要。

  3、 過渡語的使用教師進行了精心設計,但對于課堂教學沒多大的激勵作用。應用樸實的語言。

  4、 第1個例題讓學生板演,限制了學生個性化的解題方法,不應該這樣操作,應鼓勵學生用更多的方法。

  5、 “說一說”的內容沒必要讓學生討論,應讓學生充分說,展示個性化的思路。

  6、 “議一議”的內容時間不夠充分,沒有讓學生真正深入地討論。

  7、 多媒體的使用缺乏實效性,用小黑板比較合適。

  8、 對“教材建議”理解的不到位,“說一說”和“議一議”不一樣,“求”和“計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理解不到位。

  9、 對于“新授內容”可以讓學生說,教師板書,起到強化知識的作用。

  10、 教師課堂應注意語言的精煉,如7和5的最小公倍數是35,師問:為什么?這樣問不合適。應問: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找最小公倍數數學五上冊教學反思 5

  最小公倍數是人教版教材第88—90頁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因數、倍數和公因數等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為后面學習通分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異分母分數比較大小做準備的,在生活實際中也存在很大作用。教材采用“找”的方法,讓學生領悟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概念。本節課我是從以下環節教學的,感覺達到了預期效果。

  一、復習舊知,巧妙無痕揭示新概念。

  在課一開始,我利用小學生爭勝心強的心理特點,讓學生比賽寫出50以內4的倍數和6的倍數。學生寫完后,讓他們從寫出的4的倍數和6的倍數中挑選出兩數的相同倍數,并讓學生嘗試給4和6相同的倍數取名字,有的同學起名“4和6的同倍數“,有的取名“4和6的共倍數”,還有的取名“4和6的公共倍數”等,我表揚孩子有創意之后,在“4和6的公共倍數”的基礎上給孩子統一了一下,叫做“這些相同的倍數叫做4和6的公倍數”,接著說道,4和6這兩個數有公倍數,其他任何兩個自然數都有公倍數,并追問,什么是兩個數的公倍數,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兩個數倍數中相同數,既是一個數的倍數,也是另一個數的倍數,這樣的數叫做兩個數的公倍數。”看到學生已經明白公倍數的含義,我接著說道,因為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沒有的倍數,所以兩個數的公倍數的個數也是無限多,也沒有公倍數,但是有最小公倍數,4和6的最小公倍數是幾呢?(12)為了讓學生對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有個確切的認識,讓學生看課本109頁的內容。就這樣一邊復習,一邊談話,巧妙無痕的揭示了本節課的概念。

  二、讓學生體會學習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通過多媒體的特殊功能,讓學生集觀察、思考與一體,并動手操作,體會最小公倍數學習的意義。(課件出示:)學生讀題,明白題意后,便讓他們四人一組用事先準備好的小長方形紙片去鋪這個正方形。鋪完后,都有所感悟,發現能鋪完,這時問學生知道為什么能正好鋪完嗎?部分學生說正方形的邊長正好是小長方形長的倍數,也是小長方形寬的倍數,是2和3的公倍數。接著讓學生思考用這個小長方形還能鋪滿邊長是幾厘米的正方形,學生爭先恐后的回答“12、18、24...因為這些數既是2的倍數,也是3的倍數,也就是2和3的公倍數。”看到學生大都明白題意,我開始讓學生猜測,可能鋪滿邊長是9厘米、10厘米的正方形嗎?為什么?孩子們都搶答說,不能,因為9和10都不是2和3的公倍數。孩子們最后總結出鋪滿的正方形的邊長必須是兩個數的公倍數,并說道所鋪滿的正方形的邊長最小是6 厘米。正好是長和寬的最小公倍數。從而真正感受到學習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三、引導學生遷移類推,發展能力。

  因為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接著引導學生根據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大膽遷移、類推、探索出找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從而獲得能力上的發展。學生遷移出了四種找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1、列舉法,先列舉出兩個數的一些倍數,從中找出他們的公倍數,并從公倍數中找出最小公倍數;

  2、篩選法,先寫出較大數的一些倍數,從中篩選出較小數的倍數,就是兩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就是他們的最小公倍數;

  3、分解質因數法,先把兩個數分別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因為用分解質因數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與公因數有一定的差異,所以我以18和12為例重點介紹了這種方法,先讓學生分別把兩個數分解質因數,接著把18、12 的最小公倍數36也分解質因數,讓學生從最小公倍數36所分解的質因數中,找一找包含了18和12兩個數中的哪些質因數?通過觀察,學生發現最小公倍數 36中既包含了12、18全部公有的質因數,也包含了兩個數各自獨有的質因數,也就是18和12的最小公倍數是兩數所有公有質因數和各自獨有質因數的乘積,趁次機會把找18和12的最小公倍數與找18和12的公因數的方法作了對比,使學生有個較清楚的認識;

  4、短除法同時分解兩個數,求最小公倍數,因為這種方法僅僅是把兩個數分解質因數的短除式合并在了一起,所以沒多做介紹,重點說了說用短除式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把所有除數(即公有質因數)和商(各自獨有的質因數)相乘。針對每種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學生邊說邊舉例,并進行了適量的練習。

【找最小公倍數數學五上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關于最小公倍數的教學反思(通用18篇)01-16

數學教學反思03-19

蘇教版數學教學反思03-20

數列數學教學反思03-20

數學的教學反思大全03-19

職高數學教學反思03-19

時間與數學的教學反思03-19

我與數學教學反思03-20

職教數學教學反思03-19

數學四上冊《正負數》教學反思(精選11篇)06-04

用戶協議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色多多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久久久久久久 | 曰韩欧美亚洲美日更新在线 | 亚洲欧美中日韩在线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