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五下《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教學反思
數學五下《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教學反思
一、學生的認知起點在哪里
學生認知起點的定位,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因此,教師對學生認知起點的把握,就顯得尤為重要。探索一個既約分數化成有限小數的規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數2和5。第一次和第二次試教,學生都不能找出一個分數化成有限小數還是無限小數跟分母有關?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給學生一個好的認知起點。學生都選擇:“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數,老師也沒有要求學生用第二種方法化成小數。一個有限小數都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這是學生探索這個規律的認知起點,而他們沒有這個起點,如何讓學生探索這個規律呢?課后黃老師向我指出這個問題。重新備課,所以在后來的課中
我請學生用二種方法把分數化成小數并板書。給學生建立好了認知起點,學生很快就感悟到分數化成有限小數跟分母有關。
二、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課后有部分老師認為,一個分數化成有限小數還是無限小數跟分母有關?直接告訴學生。我認為這還是有待商榷的。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難道我們就這樣直截了當的告訴他們嗎?數學家吳文俊先生在談21世紀的中國教育時曾說過的一段話: “學校所給的數學題目都是有答案的,已知什么,求證什么,都是清楚的,題目也一定做得出來。但是到了社會上,所面對的問題大多是預先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是否會有答案。”這就需要老師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學會處理各種實際數學問題的方法。課堂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規律,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解決難題的能力,掌握遇到實際問題如何解決的能力。我們應該讓學生的視角從狹窄的思維中解放出來,更多地提供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解決難點,讓學生在親身經歷活動中的各種問題,不斷嘗試,不斷探索,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有鉆研透教材,才能預設課堂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活動是可預設,但課堂教學又是生動地、有些是無法預設的。所以我們只有鉆研透教材,那么學生才會按照你預設教學活動開展。例第二部分的12個分數都編教材的專家精心挑選過地,不能隨便的舍棄。如9/16開始我想這個分數計算的結果是四位小數,學生計算太麻煩就把它舍棄。可后來聽了紫陽小學盧老師的課后,我知道其實這個分數是缺一不可的。首先它可以復習我們五上學的內容:怎樣判斷積的末尾有幾個零?(看這個數可分成幾隊2和5,它就有幾個0)所以在課前應做一些分解素因數的題。其次它能化解難點:把9/16用第二種方法化成小數,先要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只要他能把這一題能化成分母是100000的分數。那么后面“一個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還是無限小數跟什么有關?”這個大難題就迎刃而解了,探索分數化成有限小數的規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數2和5。也就水道渠成。課后聽了于老師的發言,發現這題還有一點沒有挖掘出來。根據2和5派隊的個數,我們還能馬上知道它是幾位小數。這里又可以分成二種情況:第一種只有2或只有5,根據2或5的個數確定小數的位數:第二種有2又有5的,根據個數多的來確定小數的位數。看視很簡單的一道題,其實它有三個作用。復習學過的知識,化解今天學習的難點,探索了規律。我想,如果能這樣吃透教材,那么怎樣生動的課堂都能駕馭。教學任務也肯定能完成,再也不會叫時間來不及,內容太多了。
【數學五下《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03-19
關于認識小數的教學反思03-20
《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03-20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3-20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03-20
《分數和除法的關系》教學反思05-07
《小數乘整數》教學反思四篇02-17
《小數乘整數》教學反思(精選11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