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一年數學下冊《租船》的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一年數學下冊《租船》的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內數連減的計算方法;發展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能力。通過問情景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活動中獲得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針對這一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四個教學活動。
1、情景再現《乘船》讓學生在經歷乘船的情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有多少人不能上船?)在情景再現后,我讓學生估計一下,兩艘船能不能裝下?并說說為什么?意在讓學生把兩艘能裝多少人合起來。再與92人相比,從而推斷出:裝不下。緊接著問:那么有多少人不能上船呢?學生很快發現:92人中上和諧號44人,上希望號26人,剩下的就是不能上船的人數。寫出算式:92-44-26= 在算出得數后,說說還可以怎樣算?學生一時半會沒反映了,我也感到有些著急了,沉思片刻后,我讓學生想想:你們先前是怎樣估計兩艘船裝不下的呢?是怎么想的?學生豁然開朗。哦 先把兩艘船上的人數合起來,看看一共有多少人?再用92減去兩艘船的上一共的人數 就等于剩下的人數。緊接著問:哪艘船返回接剩下的人最合適?這就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則需要把剩下的人數和兩艘船各裝多少人比較。學生就缺乏了這點生活常識,不知道哪艘船回來最合適?也許是學生對最合適少了點理解,課堂變沉悶了,是沒聽懂我的問話?還是生活經驗少了點?沒辦法只有在我指導下進行了。告訴學生哪艘船裝的學生最接近22,這時學生方才恍然大悟。在這一教學環境中,我力求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充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和觀察思維的良好習慣。
2、在問題出現后 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計算出結果 教師適時點撥,觀察發現計算的捷徑。
3、 教學設計本身就是為了突破計算的教學難點,連續退位。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我緊密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 ,采用游戲形式,先讓學生估計繩子的長度 100CM,用剪刀分兩次減下 ,并告訴學生每次減去了多少 再提出數學問題:學生按老師的動作很快描述:一根繩子長100厘米,減去32厘米,又減去25厘米 ,還剩多少厘米?列出算式:100-32-25,并計算出得數。
4、拓展延伸,通過幫助機靈狗完成弄臟的統計表,進一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已知總數和其中的兩個數 求第三個數,可以連續減去這兩個數,也可以減去這兩個數的和,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敏銳性。
學生在計算中老是出錯,不是看錯數字,就是看錯運算符號,這就要求計算需要多多練習,在練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年數學下冊《租船》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北師大版一年下冊數學《跳繩》教學反思03-09
《租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02-10
數學教學反思03-19
職高數學教學反思03-19
時間與數學的教學反思03-19
數學的教學反思大全03-19
數列數學教學反思03-20
蘇教版數學教學反思03-20
我與數學教學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