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二年數學下冊《分草莓》教學反思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么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二年數學下冊《分草莓》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數學下冊《分草莓》教學反思 篇1
本課時在分較小數的基礎上的教學。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較小數的除法豎式,豎式是借助于學生操作來實現意義的理解的。這節課,是分較大數目,而這樣的話學生操作起來會增加難度,進而引出必須探索試商的方法。
有了這樣一個指導思想,我在設計教學流程的時候,著重通過自己示范操作讓孩子自己去悟出試商的策略。教學不能是死記硬背,特別是數學計算的算理的掌握,更是應在理解的基礎上的。
本課的教學,我認為自己有兩方面做的.比較好:
第一,鋪墊:最大能填幾。此項練習是有余數除法的本質,直接和算理相關。于是,我準備了四題作為準備題,放開手腳讓孩子去完成并一起總結做題的策略,作為舊知識與新知識的生長點。
第 二,導入:我把情境做了調整,更接近學生的生活。并組織學生進行估計,引導學生運用區間套原則,步步逼近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悟出方法。期間,還是有學生不 是很理解,我便用畫圖分方法進行詳解。特別是學生不理解,有人提出:多余的7還可以形成一本,我反問:可以嗎?學生模糊了。在一片寂靜中,我和學生又豁然 開朗:不可以,因為題目要求必須是訂8本,再訂一本就是9本了,不符合題目的要求了。這樣,學生的算理就掌握的比較扎實,對余數要比除數小這一點也理解得 比較透徹。
二年數學下冊《分草莓》教學反思 篇2
《分草莓》是新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四課。二年級學習的表內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況,而這部分學習內容主要是研究“分后還有剩余”的情況。
在講授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用豎式求有余數除法的方法,因此本節課的重難點是1. 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程度。2.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結合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和自己的實際授課情況做如下反思:
一、定向﹒誘導
在定向誘導環節我只是簡單的讓學生直接觀察情境圖,沒有突出語言的生動化。經過思考我可以這樣導入:今天小猴舉行生日晚會,它邀請我們一起去為它慶祝生日,小猴家到了。小猴拿出了草莓來招待同學們,你們看,有這么一大堆的草莓!請你認真觀察情境圖,你能發現那些數學信息?這樣語言更生動些,更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
二、自學﹒探究
師:這一共有55個草莓,小猴想把它們裝到8個盤子里,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每個盤子放幾個,還剩幾個?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學生自學列出算式后,我板書到黑板上。
我認為自己這個環節以下幾個方面做的不好:
1、沒有充分的放手。除了讓孩子們自己探究試商的辦法外,我應該讓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再充分的說一說為什么這么做,通過小組交流,使學生認識如果商是7,則會出現不夠分的情況,最后達成共識: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兩數相乘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但又要比被除數小,充分體驗試商的過程。
所以課堂上我應該盡可能的把更多的時間歸還給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給予適時點撥,協助學生歸納總結,這樣更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單位。如何選擇合適的單位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雖然我已經教過孩子們如何判斷單位,可是總有一部分孩子找不到正確的單位。這里除了我教的辦法外,還可以讓孩子們充分的說一說你是怎么判斷單位的?讓孩子們更好的理解單位的選擇。
3、在進行這個環節前還可以增加個估算步驟,讓孩子們先估一估每盤大概能放幾個,培養孩子們的估算意識。
三、討論﹒解疑
由于時間關系,沒有讓學生質疑、一帶而過。孩子們質疑精神的培養更在平時,以后不管時間多么緊張,也要拿出一點時間給孩子們質疑,從能提出問題到能提出有質量的問題入手,慢慢培養孩子們的質疑精神。
四、反饋﹒總結
總結不到位,語言不夠精煉,孩子們表達的機會還是較少。教材從沒有余數的除法分蘋果入手,介紹了除法豎式的寫法,接著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掌握如何列豎式表示有余數除法。本課是在前面的基礎上,在分較大數目的物品的過程中探索試商的方法。
教學中先讓學生估計一下,每位同學大約分幾張卡片,然后組織教學活動,探討怎樣判斷估計得正確與否。可以利用乘法口訣,找出兩數相乘的積最接近被除數,又比被除數小的試商策略。
學生已經掌握了用豎式求有余數除法的方法,教師要充分放手,以小組為單位,在實際活動中去探討試商的方法,讓學生在練習中積累有余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二年數學下冊《分草莓》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三年下冊數學《分一分(二)》教學反思(通用10篇)05-11
二年數學教學反思03-19
數學教學反思03-19
職高數學教學反思03-19
時間與數學的教學反思03-19
數學的教學反思大全03-19
數列數學教學反思03-20
蘇教版數學教學反思03-20
我與數學教學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