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四法的教學總結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四法的教學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初一(7)(8)班的語文教學。這兩個班雖說是差班,但大部分的學生都有上進心,上課認真,能積極舉手發言。在中段考和期末考中,(8)班成績在普通班中較好,而(7)班卻很差,遠沒有達到我所設想的要求。總結一學期來的教學,學生成績難以提高的的原因,除了學生本身基礎校差、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較懶散外,我施行的語文教學四法也欠缺科學性和藝術性。所謂“四法”,是指閱讀法、講讀法、討論法、練習性。這四種教學方法是語文教學中最常見最主要的方法。
先說閱讀法,它是以默讀和良讀等方式傳授語文知識和技能的方法。默讀和教師范讀或由學生朗誦的朗讀在授課過程中常用,而早讀中的朗讀對缺乏自覺性的差班班來說是最重要的閱讀形式。可縱觀全校20個班,我們的語文早讀形式都比較古板,都是象統一性的齊讀課文。長篇、短篇,白話文、文言文,一律的大聲朗讀,雖人多聲浪高,氣氛熱烈,可不能各盡所需,倘若領讀生領讀不當,很浪費一些學生的時間。以我教的兩個班為例,早讀真可謂人聲鼎沸,可要背誦的東西已教過大半個學期,要他們背誦,卻有20%的學生一句也背不出,更難達到什么“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另外,上課時,由于講授慢,時間過長,讓學生朗讀的機會極少,加上學校給語文教學的錄音機極少,很難讓學生欣賞范文錄音的朗讀,這些都是造成學生朗讀水平較差的原因,也是本人在閱讀教學中的一大忽視。
再說講授法,它是教師以口述的方式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方法。我的的語文教師大部分采用這種方法教學。在其他老師的試教課中發現,許多語文老師在講授知識時都是:起始課,介紹作者與寫品時代背景,正音,朗讀;分析課,解釋詞語,疏難句,分析段落,歸納中心;總結課,總結寫作技巧,布置作業。三個教學步驟十分刻板,只是注入式的滿堂灌,缺乏啟發性,很不科學,難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考試時,問題的形式一變,學生就解答不出。因此,我們在講授時應該注意講述、評點、串講、復述、講評的科學性。以我所教的兩個班來說,由于兩個班上課的氣氛不同,所以我的授課態度和教學方法也有所出入。(8)班的學生性格活躍,接受能力強,大膽發言,因而上課氣氛較輕松幽默,每次上課先指導他們自學,借助字典、詞典自己動筆圈、點、注,弄清生字的形、義,弄懂疑難詞句的意義。然后進行質疑從啟發誘導著眼,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再根據學生實際講解重點,難點,引導學生議論、領會、掌握。最后以華師附中所出的精巧習題訓練,鞏固他們所學的知識。由于在(8)班上課較靈活,也許這正是他們每次測驗考試在普通班中成績較好的原因。而在(7)班,有感于他們那種沉悶氣氛,上課的方式正是采取傳統教法的三大步驟,很多時候都是采取注入式的教學,教參有什么就傳授什么,加上很多學生對學習缺乏主動性,所以每次測驗或課堂檢測,(7)班成績總比(8)班差一大截。
至于我們的學生在表達能力方面較差的原因,是我們極少彩討論法教學。由于我們平時只注重灌輸式講授教學,導致我們的學生常常言不達意。在這個學期中,我一共布置了七篇作文,其中學生寫的最好的是第二篇“我的”(填熟悉悉人物)。兩個班共有用25人得當80分以上,而平時只有5個左右。究其原因,那次的作文正是花了整兩堂課,采用討論法指導的結果。通過討論自由發問,逐個指導,先立范例,確定中心,再根據中心恰當選取材料,結構從外貌、衣著、神情姿態的描寫、特別鏡頭的刻畫,過渡到結尾的真情實感的議論。師生間互相討論,增補缺漏。這種教學方法所用時間較多,因而很少采用,故學生在表達能力方面難以得到訓練。
最后說一下練習法。練習是教學中的最后一環節。“舉一反三”“熟能生巧”指的都是要多練,但我們學校的學生連一本最起碼的練習書也沒有,單是完成課本中的幾條習題又怎能提高成績呢?我們學校的學生語文成績上不去,很大一個原因是練習訓練太少,除了書面訓練少,口頭訓練也少。我所教的兩個班,有20人沒有按要求買練習書,結果每次測考他們的成績都處于低分率。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要提高學生的成績,必須要合理、科學組合使用讀、講、議、練各種教法。當然,除了教師與學生要積極配合外,還必須有其它條件來輔助。諸如用掛圖來加強學生的直映能力,用聽錄音范讀來加強欣賞能力,用野外活動來開闊視野,增加寫作題材,用練習冊去訓練他們的綜合能力等等。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四法的教學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語文樂園四》教學設計03-19
進一法去尾法的教學反思10-19
《四季》的課堂教學反思(精選11篇)06-14
第四冊小學語文教學總結(通用10篇)07-01
大學課堂教學設計精選02-27
關于《野菊》的課堂教學反思03-19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設計03-19
《倒數》的課堂教學設計(精選12篇)04-24
《數星星的孩子》的課堂教學設計03-20
課堂教學小結范文(精選16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