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語文楊絳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王》語文楊絳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王》語文楊絳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積累字詞,感知文章內容
從人物描寫和典型事例入手,理解人物形象和品德。
理解“愧怍”的深層含義,領會本文深刻的思想內涵。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不幸者的同情和關愛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愛心。
全面準確地理解本文的思想內涵。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新課
圈點批注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題
自由朗讀課文,能不能用兩個簡單的詞語概括老王是怎樣的一個人?
(教師提示:生活環境、為人品質)
明確確:不幸、善良
老王的不幸表現在哪里?找出文中相應的句子加以分析。
明確:老王的不幸:孤苦、殘疾、貧困
師過渡:老王是一個生活在最底層的貧困無依的人,但是他的美好品質卻沒有因為貧困而喪失。
老王的.善良具體表現在什么事情上?重點寫了那件事情?
明確:
1、給我們家送冰,車費減半(老實、善良)
2、幫我送錢先生去醫院。(有同情心)3、臨死前一天給我們家送香油和雞蛋。(知恩圖報)
4、面對像老王這樣生活不幸但又善良堅強的人,你會對他抱以怎樣的態度呢?(生答:同情、敬仰等)。對,凡是有愛心善良的人都應該會有如此心態,文中“我”的一家人就是善良之人,他們的善良、愛心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明確:照顧老王的生意、女兒給他吃魚肝油、老王送錢先生去醫院時不要錢,但“我”堅決要給他、詢問老王的病情、擔心老王走樓梯會摔倒。
5、你覺得作者對老王的關心夠嗎?怎樣來理解文中的最后一句“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
明確:作者認為自己對老王生前關心不夠,這也體現了作者是一個善良的人。
(學生有感情的齊讀這一段文字:我回家看著······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6、作者與老王非親非故,但他們互相照料,互相關愛,在無情而荒誕的年代營造了一個美好而和善的世界,從他們身上你領悟到了一個怎樣的交往的原則呢?
明確:以善良去體察善良,以愛心去交換愛心
拓展遷移,升華主題
每一個社會難免會有這樣的一些生活困難,地位卑微者。如:身患重疾者、被迫行乞者、孤寡老人等,我們作為一個幸運的人該如何去做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全文: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特蕾莎修女說: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一些小事。最后讓我們在《愛的奉獻》歌聲中結束這堂課。
《老王》語文楊絳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惶恐、荒僻、滯笨、愧怍”等詞語。
2.熟讀課文,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
過程和方法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體察人物思想感情。
2.揣摩本文意味深長的語句的含意,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
3.探究貫穿全文的線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以善良體察善良,培養學生的愛心、同情心。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不幸者的同情、關愛的思想感情,激發愛心。揣摩語言,深入領會語句的意味。
教學難點
全面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探究材料安排的特點。
教學方法
1.自讀點撥法。本文是寫人記事的散文,通過敘寫與車夫老王的交往片段,刻畫了雖窮苦卑微卻純樸善良的老王形象。學生誦讀中以善良體察善良,感悟情感,陶冶性情。教師點撥,突出作品提出的關懷不幸者的寫作寫作意旨。
2.合作探究法。閱讀中關乎作品情感、材料組織等問題,激勵學生大膽質疑,合作研討解決。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探究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揣摩記敘文的語言特點。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正如歌曲《奉獻》中所呼喚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以純真的感情善待、關愛同在一片藍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間真的會多一份陽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殘酷。愛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美德,楊絳女士的《老王》將通過與車夫的交往,為我們詮釋這一并不深奧的生活命題。
二、作者簡介
楊絳生于1911年,江蘇無錫人。作家,文學翻譯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記》《將飲茶》等,譯有《堂吉坷德》。
三、指導自讀,把握文意
1.投影顯示生字詞,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2.學生自讀課文,以善良體察善良,領會作者與人物的思想感情。
聽讀中發揮想象,頭腦中再現鮮活的人物形象。
思考:本文是寫人記事的散文,那么見于文中的老王是怎樣一個形象呢?請學生自讀課文,談出自己的閱讀感知。作者對他的態度是怎樣的?
學生積極回答,教師歸結:
從課文寫老王的生活片斷可以看出,老王窮苦卑微但純樸善良。他靠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載客的三輪車被取締,他的生計就更加窮迫,只能湊合著打發日子。他當了一輩子光棍,孤苦伶仃。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爛爛的,他的眼睛又不好,一生凄涼艱難,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不幸者。但是老王心好,老實厚道,有良心,關心人。他需要錢,可是做生意從不多收一分錢,而且非常講感情,講仁義,常愿意盡義務,或者少收錢,是一個精神上沒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極其純樸的好人。
作者對老王這樣的不幸者不是冷漠、蔑視而是本著平等觀念和人道主義精神去關心、愛護他。如知道老王有夜盲癥,就送了大瓶魚肝油;總是照顧他的生意等。
3.學生分段誦讀課文,概括要點。列出提綱。
教師作閱讀提示:課文以“我”與老王的交往為線索,寫老王的幾個生活片段,條理有序,一脈相承。
學生歸結:課文開頭四段先寫老王的職業、生活、缺陷、居住條件等情況。下面三段則回憶老王的工作與為人,兩個片段寫他為人好,一個片段寫那個時期,他的生計越來越來艱險。最后一個片段,是老王離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見出老王心地的善良。
4.合作研討。
(1)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現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現在哪里?對揭示文章意旨的課文最后一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2)你怎樣看待文中作者一家對老王的關愛?相對現實生活中見到的對不幸者,弱者的冷漠,你認為現代人缺失的是什么?
(3)寫人記敘文的構思中記要從眾多事件中精選最能體現中心的材料,又要安排文章的謀篇布局,即組材,那么本文段落安排有什么特色?又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學生小組討論解疑,教師點撥,明確:
(1)作者的善良有許多表現:照顧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車;老王再客氣,也付給他應得的報酬;老王送來香油雞蛋,不能讓他白送,也給了錢。作者的善良表現在關心老王生活,三輪改成平板三輪,生意不好做,作者關切地詢問他是否能維持生活。作者的女兒也像她一樣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癥,送給他大瓶魚肝油。
老王的善良也有許多表現:“愿意給我們帶送”冰塊,車費減半;送錢先生
看病,不要錢,拿了錢還不放心,擔心人家看病的錢不夠。老王的善良更表現在,受了人家的好處,總也不忘,總覺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還硬撐著拿了香油,雞蛋上門感謝。
結尾一句,應該這樣理解: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幸運者有責任關愛不幸者,關注他們的命運,讓他們也過上好日子,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作者回想起來,對老王的關愛還很不夠,所以感到“愧怍”。
(2).從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觀念。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個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別很大,不過是幸運與不幸運造成的差別。所謂幸與不幸,包括天賦條件、成長條件、生理條件,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識,才會有平等對話,才會感覺人家上門來“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是很抱歉的。
再是人道主義精神。這種精神要求社會關心個人,同情個人,尊重個人對社會作出的貢獻,尊重人格,維護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并促進全體勞動者的全面發展。作者一家對老王是懷有這種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癥,就送了大瓶魚肝油;他們總是照顧老王生意,坐他的車,讓他掙點錢;老王收錢常常客氣,他們總是找原價付;平板三輪不敢坐了,還是關心老王是否能維持生活。總之,對不幸者懷有一顆愛心,才能這么關心人,愛護人。
老王在生命的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樣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悲酸。老王死了好幾年了,作者每每想起來還感覺有愧于這個不幸者,總覺得在他生前,對他關愛不夠。所有這些,都是人道主義精神,正是公民道德建設所提倡的。
(3)作者把瑣碎材料組織成有機整體,是兼用邏輯和時間順序來編排的。開頭四段寫老王的三點基本情況是按邏輯順序,正因謀生的困難,收入少,所以生活清貧。下面三段是按時間順序。
除段落安排有序之外,還設置了貫穿全文的線索,即是以老王的交往為線索的。坐老王的三輪,一路說說閑話,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寫老王眼疾,送他魚肝油,可見一家人對老王很照顧。老王對錢家也好,在服務費上雙方還是非常客氣。三輪改平板三輪,沒法坐了,作者還是很關心老王,對老王有好處,所以老王總覺得欠了一筆人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也要表示感謝。以彼此交往為線索,全文一脈相承,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5.楊絳女士的文學語言樸素本色,卻靈氣飛揚,別有韻味,試比較下列三組語句在語意、感情色彩、表達效果上的不同,作者體會遣詞造句的匠心。你還能舉出類似的語句嗎?
(投影顯示)
明確:(1)①句“前任”一詞簡練之至,大詞小用,又很風趣。
(2)①句“強笑”一詞,不但準確,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見到
老王病成那個樣子,拿東西來謝“我們”,心里有說不出的悲酸和感動。
(3)①句說“鑲嵌在門框里”,夸張的手法,強調了老王步履維艱、身體僵直的形態。
6.說話訓練。
愛是人間的春風,是生命的源泉,缺乏愛心的社會將會是一片沙漠,一片荒原。通過與街頭墻角那些擺小攤、掃大街、撿破爛的溝通、交流,對你一定很有觸動,請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四、寫作指導
1.教師講解:寫人為主的記敘文,大多是通過一個或幾個典型細節,通過對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的生動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風貌,勾勒人物形象。
怎樣寫好這類文章呢?
(1)確定寫作對象。要選擇自己最熟悉,對自己有影響,和自己有交往,又有典型事例能突出他某一方面特征的人。
(2)選好了寫作對象后,根據你的了解,想一想哪些事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
進一步思考從你們的交往過程中,也就是從你準備選用的事例中,抽出共性的東西。這一共性,恰是突出表現的中心思想。當確定了中心后,再從多件事例中精選最能體現中心的材料。比如文中老王離世前一天硬撐著拿了香油、雞蛋上門感謝,最能見出老王心地善良。
(3)第三步,為了有效地突出中心,想一想哪個事例應當詳寫,哪些事例可以略寫。
(4)第四步,要考慮是如何安排這些事例,先些哪個,后些哪個。從哪個角度入手,怎
樣收束全文,這幾個事例以什么為線索將其串連起來。考慮基本成熟,可以簡要列出提綱。如本文的段落的有序安排。
(5)下筆成文。書寫時,頭腦中浮現出人物的形象和事情的經過,要帶著情感去回憶,
力求一氣呵成。成文后,改換欣賞者身份默讀此文,進行修改、潤飾。
2.投影顯示以下文題,請學生任選其中一題說出自己的寫作構思
五、課堂小結
讀楊絳的《老王》,見與文中寫老王艱難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我們能體察出作者對不幸者關愛的呼吁。的確,正如一位哲人說,送人玫瑰,歷久猶有余香。愿我們的真愛克服現實世界中太多的自私、冷漠、殘酷,那樣將會是陽光燦爛、春意蕩漾。讓我們在《世界充滿愛》的歌聲中收束本文的學習吧。
六、作業布置
1.試以老王為第一人稱,改寫文中老王給“我”送香油、雞蛋這一部分。
2.仿照例句,以“友情”為內容寫句子。
例句: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本無字的書,生活是一條崎嶇的路,生活是一首奮進的歌。
仿句:
(提示:運用排比、比喻即可。)
七、板書設計
老王
楊絳
職生居工
理住作
缺條為
業陷件人
八、課后反思
《老王》語文楊絳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了解文章中老王生活的時代背景,體會文中充滿善良氣息的人物形象。
2、理解課文的主題及哲理。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理解“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主要教法及學法:
組織指導、自學體悟
課時安排: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人世間,我們應如何對待一個弱者、一個不幸者呢?是同情?是幫助?還是鄙視?或者是欺辱?我們都熟悉這首歌曲——《愛的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明天。我們今天將要學到的一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錢鐘書夫人楊絳女士寫的《老王》,來感受人世間溫情脈脈的善良之美,也會讓我們明白這樣一個規則: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決沒有歧視他們的理由。
二、教師組織學生閱讀課文,并板書引導性問題:
1、識記與積累:蹬(d…ng)三輪車、惶(hung)恐、腫脹(zhng)、荒僻(p)、塌(t)敗、取締(d)、鑲嵌(xingqin)、翳(y)、骷髏(k‘lu)、攥(zun)、滯(zh)笨、侮(w“)辱、愧怍(ku、zu)
2、多音字:熟(sh’、shu)、降(jing、qing)、曲(q‘、q“)、干(gn、gn)強(qing、qing、jing)、惡(、、w”)
3、你是怎樣理解“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這句話的?
4、為什么作者一家對老王那樣的不幸者能那么關心、愛護?社會地位、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我們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樣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
三、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并共同歸納:
1、結構一(1——4)介紹職業敘說身世——個人簡況
夏日送冰減費帶送
老送夫就醫不肯收錢
王二(5——16)拉人帶貨難以維系交往片斷
抱病上門送油送蛋
三(17——22)得知死訊感念愧疚——憶昔感懷
2、思想教育:平等觀念,人道主義精神是我們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基本道德品質。它要求社會關心個人、同情個人,尊重個人對社會做出的貢獻,尊重人格,維護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并促進全體勞動者的全面發展。老王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身子僵直,樣子非常嚇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幾年了,作者每每想起來還感覺有愧于這個不幸者,總覺得在他生前對他關愛不夠。所有這些,都是社會人道主義精神的表現,正是公民道德建設所提倡的。
四、布置作業:
1、本課中的生字生詞;
2、課后練習第一、二題。
《老王》語文楊絳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揣摩細節和語言,感受其簡潔有味的風格。
2.體會理解老王及作者的“苦”和“善”,感受人性的光輝,陶冶美的情操。
3.能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理解主旨。
教學重點:
揣摩細節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主旨。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寫作意圖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語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幾天,我一直在重讀《老王》,真是越讀越覺得感動,越讀越覺得沉重。
二、初讀感知
1.用一個詞形容你讀了這篇后的感受。
2.作者是帶了怎樣的情感寫下這篇的?請找出文中語句。
明確: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三、讀讀品品,把握人物
1.作者所說的不幸者就是老王,讓我們先來觀察一下他的基本情況。
請學生填表:
姓名:老王(一個卑微到連姓名都不為周邊人所知的社會底層人物)
外貌特征:有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文中說:“乘客不愿坐他的車……瞎掉了一只眼。可見身體的殘疾并未引起別人的同情和幫助。文中說:得了惡病該是更深的不幸。這不幸正是生活的苦難留下的烙印。)
職業:蹬三輪車(可知老王從事的是體力活,需要健康的身體。)
單位:單干戶(在當時的中國歸屬到組織、合作社是非常重要的,國家不允許搞個體,否則就割“資本主義的尾巴”。老王生計艱難。)
社會關系:有兩個“沒出息”的侄兒!(如果老王生病了,他沒有什么可依靠的人。)
家庭住址:(文中提到作者問那個破落的大院早塌敗的小屋是不是他的家,老王回答說,住那兒多年了。他并不認為這個獨自棲身多年的地方是他的家,我們可以從他的回答中讀出他對苦難生活的嘆息以及內心對擁有一個溫馨的家的渴望。)
引導學生對以上情況進行分析,感知老王的生活狀況——“苦”。
2.教師引導:這是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老百姓,那么這樣一個平凡的干不了驚天動地的大事情的人,作者為什么要寫他?
明確:善。
(1)作者選取了哪些事來體現他的善良?請概括。
明確:愿意給我們送冰,車費減半;
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擔心人家不夠用;
受了恩惠總也不忘,去世前一天還送油、雞蛋感謝作者。
(2)請找出最感動你的細節,讀一讀,品一品。
3.這是一個孤苦伶仃但老實厚道,有良心的好人,他感動了作者,也感動了我們。那么作者是怎樣對待老王的?你覺得她是怎樣的人?明確:照顧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車。.
老王再客氣,也付給他應得的報酬。
老王送香油雞蛋,不能讓他白送,也給了錢。
關心老王的生活,作者的女兒送給老王魚肝油。
四、分析研討,把握主題
1、作者一直很關心老王,為什么會感到愧怍?
教師在學生發言基礎上總結:作者覺得自己對老王關心不夠,是因為老王對作者太好,省吃儉用,傾其所有,情義實在太重了。相比之下,作者覺得回報太少。這種愧怍是作者通過與老王比生活狀況,情感付出多少的不同而產生的。用課文中的一句話,就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2、作者說老王是不幸者,把自己界定為一個幸運者,那是與老王相比而言的,她當時的狀況怎樣呢?
出示作者所受遭遇的'部分資料:剃光頭,掃廁所等,國際友人驚呼:讓沈從文、楊絳去掃廁所,簡直是暴殮天物。,
教師總結:作者同樣遭遇著不幸。自己不幸,卻還同情、關心別人,作者如此,老王更是如此。多么善良的人啊!為什么善良的人沒能過上好的生活呢?
文革讓知識分子受著精神的壓迫,又讓普通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呢?像老王這樣的人,生活更好了還是更苦了?(從文本中探尋:載客三輪被取締,老王失去了基本的經濟。)
3、讓我們再次思考作者的愧怍吧,她覺得自己對老王不夠好,不夠關心,但是,作者再關心他,她能改變老王的生活嗎?老王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社會的悲劇,最應愧怍的是——黑暗的社會。
4、總結文中“愧怍”的含義:
(1)覺得自己對老王不夠關心;
(2)自身對這些社會現象無能為力而感到慚愧;
(3)對社會不公的批判。
所以,請學生體會,作者在愧怍之余會有什么樣的希望呢?
明確:有一個公平的社會環境,大家都關心弱者,奉獻愛心,創造和諧。
五、拓展延伸!
請看幾幅展現弱勢群體的圖片,讓學生感知作者的希冀依然適用于我們現在的社會,請學生談談平日奉獻愛心的舉措,或發生在周圍的事。
比較閱讀屠格涅夫《乞丐》。
課標要求“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教師從高處點撥、指引,讓學生在品詞品句讀文中逐漸探索體悟的高度。我期望學生讀書越讀越敏銳,越讀越豐富。
《老王》語文楊絳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以善良體察善良”的平等觀念及人道主義精神。
教學方法:
學生摘記、批注,討論互助式學習,教師點撥。
教學過程:
1、導入:
詩歌《人力車夫》(師朗誦)生活中象人力車夫這樣的普通人,他們和許多偉大的人一樣,以辛勤的勞作創造著社會的財富,以誠實的秉承維護著社會的公正,以善良的品格構筑著社會的美好,雖在底層,卻折射出生命的光芒,我們今天學習的老王就是其中的一位。
2、釋題:《老王》作者楊絳,文章主要記述的是文哥期間作者一家和車夫老王交往的一些小事。
3、引入目標,明確學習要點(見屏幕)
4、作者簡介:(生讀,生摘記要點)
5、字詞學習:本文字詞較多,生讀,齊讀加強記憶。(字詞見屏幕)
6、整體感知:生依據問題快速瀏覽課文,篩選重要信息,標畫要點,交流回答。
(1)老王過著怎么樣的生活?
(2)老王的為人怎么樣?
(3)作者是如何對待老王的?
(2)和(3)這兩個問題,要求學生回答時先概括事件,然后說出老王的品質或作者的關愛。以上是粗略了解。(生說師簡單概括總結并板書)
7、品味探究:
細細品味老王及他和作者的交往,另外,還有文章語言的一些精彩之處。
生讀,品味,批注,然后發言。
主要是5、6、7、8、16、12這些自然段
生說,不足之處師補充,結合背景進一步體會老王的品質,及作者的平等觀念。
師總結老王:在老、殘、貧、病中的這么一個三輪車夫,沒有市儈氣,沒有勢利眼,只是以他誠實的服務養活自己,擁有極其可貴的同情心,善于體恤別人,且重視禮尚往來,特別是離墳墓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還掙扎著送上一份謝意,這些品質無論在什么樣的社會,都會發出光芒。
楊絳是一位知識分子,而老王是一個三輪車夫,但作者卻能以平等、友好的態度對待他,這種平等觀念,人道主義精神讓人永遠難以忘記。
8、合作討論:
文章最后一句話。生齊讀,討論后發言如何理解。師總結,讓學生“明白道理”,這個社會應多一些關注,多一些幫助,多一些溫暖。(見屏幕)
9、拓展延伸:
寫作小練習,在成長的過程中,哪些普通人曾感動過你,請寫出你的感動。(可以是一句親切的問候,可以是一個溫暖的眼神)
讓同學多一些發現,多一些感動,多一些社會的美好。
如果我們的目光從高處降下來,會發現許多普遍人身上有著生命的`光芒。
10、聯系社會:(圖片—師解說)
2005年感動中國的普通人
魏青剛,為了一個陌生人,滔天巨浪中三出三進,是俠之大者。
青藏鐵路的工人們,艱難的工作條件下,修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鐵路。
這些普通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感動了我們,感動了中國,生活中還有一些弱者和不幸者。
11、關注不幸者:(音樂、圖片、師解說)
總有一種聲音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些照片讓我們隱隱作痛,在我們無意享受幸福的時候,請不要忘記有這樣一群本應和我們一樣的人正在苦苦掙扎。(見屏幕)
(1)我們可以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而他們只能在田間勞作。
(2)有書讀的妹妹卻哭了,你可看到姐姐困惑的目光?
(3)你可知道這些失去光明的人多么需要我們這些正常人的攙扶?
(4)你可聽到廢墟下失去家園的人呻吟?
(5)你可看到洪水中苦苦尋求的目光?
(6)疾病來臨時,你可注意有多少無助的面龐?
12、呼喚社會:(音樂、圖片、文字)
讓我們用善良關愛他們吧,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讓我們用真誠去善待他人吧,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多一些文明,少一些殘酷,多一些陽光,少一些陰霾。
讓愛在我們的心中生長!愿愛的種子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播撒!
13、附板書:
平 等
老 苦 —————————→ 關 楊
王 善 ←————————— 愛 絳
【《老王》語文楊絳教案】相關文章:
《老王》楊絳語文04-13
有關楊絳《老王》語文06-28
楊絳語文《老王》教案(精選12篇)10-19
楊絳《老王》語文教案(精選10篇)03-23
初中語文《老王》優秀教案09-11
《楊修之死》教案范文03-20
《老王》教師教案示例(通用12篇)03-19
精選《老王》教學設計11篇03-11
語文《觀潮》的教案08-22
語文《看書》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