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我與地壇》教學反思

《我與地壇》教學反思

時間:2024-09-05 23:01:05

《我與地壇》教學反思

《我與地壇》教學反思

《我與地壇》教學反思

  《我與地壇》以其憂傷沉郁的風格、流暢華美的語言、自由灑脫的結構、動人心魄的情感及人生超越性意義的執著追尋,感動了眾多的讀者。如何在課堂內有效地讓學生整體領悟課文的意蘊呢?筆者作出了“一話二疑三解讀”的教學安排,即第一步,誦讀一個句子;第二步設置兩個疑問;第三步指導學生研讀。具體簡述如下:

  找準課文的閱讀切入點,是調動學生積極探究、自主學習的關鍵。本文第一、二部分之間有個句子:“現在我才想起,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題。”此句與其說是一個過渡句,倒不如說是研讀課文的切入點。因此,教學時要提醒學生誦讀該句。之后,可播放《命運》交響曲,在凝重的音樂聲中,教師及時向學生簡述貝多芬、海倫?凱勒、張海迪等與命運進行抗爭最終取得成功的實例,借此引出史鐵生坎坷人生,以營造一種悲涼的教學情境。水到渠成之時,便進入第二步,即向學生設置兩個疑問:當年作者為什么“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作者“曾經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題”? 讓學生圍繞此二問進行自由研讀。

  第三步的指導研讀,必須建立在傾聽學生發言的基礎上。“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首先是學生與作品的對話,然后是學生之間就作品所進行的對話,教師參與后,則是學生、教師就作品所進行的對話。在傾聽時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語文課程標準》)當然,學生由于受到知識水平、閱讀能力、生活經驗等限制,研讀時或許會出現一些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時,教師就要利用自己的思想水平、閱讀經驗高于學生的優勢,幫助學生修正錯誤,及時做好啟發點撥工作。本課點撥的重點內容見下:

  “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其實是作者要撫慰心靈的創傷??“我”為什么要生?指導時,要引導學生從內因和外因兩方面來分析。從內因看,作者“在最狂妄的年齡上忽然殘廢了雙腿,找不到出路,忽然間幾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其悲苦、絕望自不待言。面對殘酷的生活,弱者整日歇斯底里、自暴自棄,庸者常年怨天尤人、行尸走肉,只有強者才會痛定思痛之后奮然前行。然而,“19歲已有豐富的思想,面對的現實更加殘酷,學會適應殘酷后的生活是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張海迪《輪椅間的心靈對話》),在這個過程中唯有地壇是史鐵生靜靜舔舐傷痕、思考人生價值、重建人生信念的理想場所。從外因講,地壇不僅給了作者提供了自由思索的空間,“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在那兒“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并看見自己的身影”;而且以其無聲的同情、博大的胸懷、生生不息的力量給了作者無窮的慰藉與溫暖。地壇由封建王朝時的“圣地”淪落為現代都市中心的“野地”,這與作者由健壯男兒忽然成了社會人群中的“殘缺人”,簡直如出一轍,兩者當然會同病相憐,都希望對方去發現、喚醒。正如文中所寫:“有著宿命的味道:這園仿佛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我還是總得到那古園里去,去它的樹下或荒草邊或頹墻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開耳邊的嘈雜理一理紛亂的思緒,去窺視自己的心魂。”終于,作者發現了“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而地壇也以其恒在的生命、潛在的美麗最終為作者構筑了心靈的家園,使作者擺脫了那頹廢、消極、殘廢自傷的心境,獲得了新生:生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如果說“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是為了解決“為什么要活”的中心,那么“曾經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題”則可視為是為了解決“怎樣活”的話題。指導時,教師應強調:當作者沉浸于思考時,地壇是他最好的所在;當作者返身于現實時,地壇已淡化為背景,成為人物活動的場所,體現的是濃濃的母愛。作者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難題?“她不是那種完全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她知道……,知道……,知道……,但她又擔心……母親知道……。她知道……。她只是不知道這過程得要多久,和這過程的盡頭究竟是什么。”兒子給母親出的難題不僅僅是肉體上的,也是精神上的。面對兒子的痛苦,她要默默地分擔;面對愛子“獨自跑到地壇去”,她要隱忍著擔憂。一方面看護、呵護著兒子,另一方面又要把思考、選擇生活道路的自由權利最大限度的交給兒子自己。雙倍的悲傷與擔憂使母親積勞成疾、中年早逝。但正是母親那種克己愛人、堅韌慈悲的“愛”的力量使兒子受苦的心靈得到撫慰和拯救。“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史鐵生《秋天的懷念》)作者深深懂得:既然災難已經降臨,那么就要承受苦難、堅韌生活。

  從廣闊的意義上說,任何人的人生都是局限的、不完美的,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如果通過學習本課,學生能得出這一人生頓悟,可謂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的意蘊。至于作品的形式大可由學生自去領悟。教學時,可根據需要向學生宣讀張海迪寫給史鐵生的一封信?

【《我與地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與數學教學反思03-20

《我從哪里來》教學反思10-08

《猜猜我是誰》教學反思02-22

兒歌《別說我小》的教學反思09-20

我來幫助你教學反思09-24

我要的是葫蘆》反思教學教材03-19

我愛雪蓮花教學反思05-16

《我的中國心》音樂教學反思01-05

《是誰嗯嗯在我頭上》教學反思03-07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精選10篇)05-16

用戶協議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主播欧洲一区 | 日本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 亚洲婷婷丁香五月综合图 | 色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频道88 | 亚洲中文字幕超麻 | 五月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