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所學習科學發展觀報告
綠化所學習科學發展觀報告
如何選準切入點,使縣城綠化建設更加人性化
發展城市綠化最基本的材料是園林植物,在這個較為寬泛的概念中,被稱為骨架和主體的是園林樹木。隨著我縣綠化事業的迅速發展,以及作為**東城區都市化建設要求的不斷提高,城市綠化樹種的選擇與應用是否科學合理的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大家普遍熟悉的樹種問題將直接關系到整個城市生態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效發揮,關系到我縣城市綠化建設的總體效應,和是否更加人性化發展的方向、關系到我縣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只有抓住綠化建設質量效益這個關口,才能使我縣城市綠化建設邁入人性化軌道,才能為我縣居民創造絢麗多姿的優美環境。
??一、**縣縣地理位置及氣候環境:
??我縣地處省中部干旱地區,省會**東郊,按照自然特點,縣內地勢呈南高北低,中部凹,從衛星云圖看,整個地形呈馬鞍形,南部為石質高寒山區,海拔在2200~3670米之間,北部為黃土丘陵區,海拔在20xx~2495米之間,中部為川塬溝壑區,海拔在1500~2200米之間,我縣全年降雨量約300~600毫米不等,年蒸發量為917.5~1368.3毫米,年蒸發量是降雨量的3.4倍,年平均氣溫在4.1~6.6℃之間,日照時數達2665.9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0%,年太陽總輻射量103.2~130.5千卡/平方厘米。我縣城市總面積350公頃,縣內土壤主要為淋溶灰褐土、碳酸鹽灰褐土、灰褐土、低亞黃綿土等土質,此類土質有機質積累少,肥力水平差,造成樹木栽植難度高,成活率低下。再加上我縣地處中緯度地帶,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嚴寒干燥,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秋季干燥,這樣的氣候條件造成增溫迅速,降溫速度也快。全年平均氣溫在6.6℃左右,極端最低溫-27.4℃,極端最高溫34.5℃,全年無霜期84~140天。封凍期90天,凍土深度約60厘米。年平均降雨量在350毫米左右,而且主要集中在4至9月份,占全年雨量的65%,但近些年降雨明顯減少,蒸發量遠遠大于降雨量,我縣這樣的氣候條件限制了許多樹種在綠化中的應用,由于冬季的嚴寒干燥,使長江中下游地區,甚至再往北分布的一些樹種,經不住寒冷的氣候,不能在我縣種植。有的樹種雖然能忍耐-30℃左右的低溫,但耐受不起我縣冬春的干燥環境,尤其是在春季,升溫非常迅速,地下凍土還未化透,樹木根系還處于休眠狀態,而地上部分植物的芽已隨升溫開始萌動,根系吸水與上部蒸騰不能保持平衡,加上持續的干熱風,導致樹木出現生理干旱,輕者受到傷害,重者甚至死亡。而西北、東北地區的一些樹種,雖具備抗寒抗旱的特性,但我省的夏季氣候又讓它們難以忍受,持續高溫會造成生理休眠,葉子焦邊甚至死亡。過于集中的雨水又淘汰了西北地區的沙生植物。因此部分林木專家認為:我縣這樣的氣候環境條件是造成植物相對貧乏的主要原因這一。
? 我縣歷史追溯至秦,**城在今**東崗鎮,“以河為境、樹榆為塞、壘石為城”,據《**縣志》記載,清同治十年即(1871)平慶涇固化道魏光燾奉欽差大臣陜甘總督左宗棠令,命所部士兵在西進途中沿官道栽樹,在金縣也就是(今**)植旱柳4400余株,今尚有遺存,世稱“左公柳”。后縣址幾經搬遷,再加上氣候、土壤環境及人為破壞等綜合因素,縣城內樹木所剩廖廖無幾。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大大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進步。我縣城市綠化工作也在**市委市政府不斷關懷支持下,成效顯著。一是抓宏觀建設。出色地完成了金牛廣場、金牛山生態園、大營三角帶、中心廣場游園、交通島、榆興路等重點工程的綠化建設與改造。同時伴隨著舊城改造工程和城市路網工程的發展,綠化、美化使整個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近年來結合舊城改造工程,開展的大綠地建設,極大地改善了城市中心區的環境,因而受到了各級領導尤其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稱贊和歡迎。二是全方位調動全縣各個層面的積極性,通過“門前三包”、創建“花園式單位”“園林綠化單位”“綠化達標單位”等工作,以及堅持不懈地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使城市綠化工作更加廣泛深入。三是依據**市頒布的一系列綠化法規政策,逐步實現規劃建綠和依法治綠,使園林綠化工作逐步走上正規化、法制化軌道。四是重視科研工作,通過挖掘鄉土樹種潛力和積極引進外埠優良樹種,使園林樹木的種類和數量都在大幅度地攀升。據統計我縣今年綠化覆蓋率已達到9.8%,人均公共綠地占6.8㎡。
隨著**東城區建設和我縣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綠化的難度也不斷增加,綠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樹種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品種單一將是滯約綠化建設向多元化發展的根本要素,總的來看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是樹種比較單調。在樹種選擇上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結合不夠。公共綠地樹種比較豐富,而道路綠地,居住區綠地,附屬綠地及防護綠地的樹種種類相對較少。
??二是某些樹種更新問題突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區中有些樹種已進入衰老期,觀賞效果逐漸減弱,有待更換。
??三是一些引種馴化樹種和選優的鄉土樹種推廣力度不夠。
??四是道路遮蔭樹沒有形成規模。由于城市建設發展迅速,道路改造、拓寬工程接連不斷,而相應的綠化配套設施不夠完備,新建道路綠化效果一時難以顯現,行道樹要求的遮蔭效果根本達不到要求。
??五是某些綠地結構不夠合理。個別地方和部分單位片面發展草坪,一些區域綠地中喬木所占比例過小,使綠地的生態作用減弱。
??六是有些綠化工程片面追求進度,苗木規格小、質量差問題突出。
??七是常綠樹比例較小,使我縣冬季缺綠情況較為突出。
??八是城市綠化樹種色彩不夠豐富。觀花、觀果植物和彩葉植物比較少。
今后園林綠化發展的方向,依據我縣特色,為把我縣打造成為生態環境旅游縣,城區綠化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把握住每一個環節,全方位地推進綠化工作的整體進步。就園林樹種的應用發展而言,應當緊緊把握“實事求是、科學合理”的原則,科學制定適合我縣綠化樹種發展規劃,做到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應從生態和景觀要求出發,加緊籌集大規格、多品種、高品質、大批量苗木,以滿足當今形勢發展的需要。
二是要加強規劃,使我縣綠化樹種的應用發展更加科學合理
第一,實事求是,適地適樹。城市綠化建設主要是為了改善生態環境,由于我縣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限制,樹種應用首先必須強調生態適應性、在保證樹木成活和正常生長的情況下,才是各種功能的發揮。這方面我們有許多教訓,比如像環城西路綠化帶建設,就是沒有合理的選擇適宜本地的樹種,雖然經過幾年的辛苦努力,結果卻依然連最基本的成活率都達不到要求。
第二,注重提高市民生存環境質量。正確處理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的關系,規劃應當體現根據不同綠地類型,配置相應樹種。例如在道路綠地和居住區綠地中充分考慮遮蔭樹問題,同時宣傳引導綠化建設者們應在不同區域根據樹木的生物學特性更科學地選擇運用樹種,發揮樹木觀花、耐陰、蜜源、保健、招鳥、殺菌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回歸自然的愿望,創造良好環境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生活環境的舒適度。
第三,在樹種應用中建立生態健全的綠地結構。強調喬、灌、草的合理比例,注重植物配置的多樣性,綠地中植物設計總體應以喬木為主,加強立體綠化,最大限度地增加綠量和綠視率,既滿足景觀方面的需要,更能發揮其吸碳放氧、滯塵殺菌、減噪增濕等生態方面的重要作用。據研究,單位面積的喬、灌、草復層結構與純草坪相比,其綜合生態作用將增加2.6倍,而且這種模式會使綠地整體長勢更加良好,發揮理想的生態效益,同時也更會節約維護成本費用,所以,綠地結構要兼顧生態、景觀和經濟的多元功能。
第四,保持都市植物群落結構的穩定性,努力營造接近自然的生態。樹種規劃中,應當考慮慢長(長壽)樹種與速生樹種的比例,通常速生樹種多被用為先鋒種,以達到綠化見效快的目的,但同時必須考慮長壽,慢長樹的作用,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因為城市綠化不可能總是短期行為,尤其是行道樹,河道樹等,頻繁更替從生態、觀賞、經濟等角度評價都是不值的推廣的。
三是要采取有效手段,不斷提高樹種豐富度
在我縣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如何繪制豐富多彩的植物景觀,實現生物多樣性目標,使綠化建設更加人性化,的確是個需要長期研究的課題。
首先重視發展鄉土樹種。所謂鄉土樹種是指原產本地(或周邊)的一類樹種,其特點:是適應性強,由于原本生長在熟悉的環境中,不會因突發性的自然災難造成全軍覆滅。其次生長繁茂,對養護管理條件要求不嚴。再次,繁殖方法簡便,因此,鄉土樹種應當成為城市綠化建設的骨干力量。比如目前城市綠化建設中常用的新疆楊、柳樹、槐樹、丁香、海棠、榆葉梅、連翹等等。
其次不斷加強橫向聯系,與科研單位合作。我們要加強與園林科研單位的聯系,積極將園林科研單位從外國、外埠引進的新優植物,及時引入我縣綠化建設中,使之在我縣能夠安家立戶。在樹木引用發展史中,像雪松等外來樹種已成為我縣綠化建設的主要樹種之一。而金葉女貞、紫葉小檗等彩葉樹種的引進,使設計師們用樹木表現色塊藝術的愿望得以實現。這是不斷豐富綠化樹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們必須持之以恒。值得注重的是,由于城市下墊面構成的復雜性,其中建筑物對空氣、溫度、濕度、凍土和風所造成的影響,使我縣不同地段形成了不同程度或差異很大的小氣候環境,再加上近些年全球氣候變暖,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小氣候條件,栽植一些觀賞價值較高的邊緣樹種,對于增加城市綠化植物種類,鞏固植物群落穩定性,豐富城市景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是需要豐富的樹種種類。
根據我縣的氣候、人文、城市發展的需要,今后在樹種應用發展上應重點突出:一是常綠喬木以松柏類為主;同時注重常綠灌木,尤其是藍綠色、黃色等品種的篩選;常綠樹與落葉樹合理配置,用以增加城市綠化的層次和豐富冬季景觀。二是木本地被及一些宿根花卉相對冷季型草更符合我縣缺水、干旱的環境條件,應大力發展。三是落葉樹喬木重點培養高大、觀花、觀果或觀秋色葉的樹種;花灌木應考慮我縣夏季色彩相對單調的問題,通過篩選觀花、觀葉、觀果、觀枝干植物加以改善;彩葉植物始終是我們非常關注的樹種。四是垂直綠化和耐陰植物的選擇培育,對于加強城市中心區域綠化以及道路綠化都具重要意義。
五是強調地方風格特色。
我縣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因此在樹種應用方面也要體現地方特色,在綠化建設中應盡可能選擇一些樹種在春天時具有春花爛漫姹紫嫣紅的感覺,秋天時又具有秋色葉艷麗,形成層林盡染的風格,使季相變化明顯,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當然,由于地理位置決定我縣冬季氣候較長,適當增加常綠樹的比例也非常重要,目前常綠樹種植偏少,導致冬季景觀單調問題較為突出。
總之,綠化工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加強城市綠化建設,提高綠化工程質量,要人人參與、戶戶重視、持之以恒,同進不斷增強居民綠化意識,形成人人懂綠、個個愛綠、人人護綠的良好氛圍,為創建我縣園林式、生態型縣城盡自己綿薄之力,使我縣環境真正達到“城在綠中、綠在人中”的城市景觀。
【綠化所學習科學發展觀報告】相關文章:
科學發展觀的學習感想(精選11篇)12-23
村鎮設計所的述職報告03-19
學習報告的格式參考04-12
學習報告(精選10篇)08-07
學習報告格式及要求11-15
關于考研的學習報告01-19
精選對標學習報告范文02-20
物業外出學習報告范文02-22
iso9000學習的報告03-19
全年綠化養護計劃三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