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記憶的起源發展與規律總結

記憶的起源發展與規律總結

時間:2024-10-21 10:24:43

記憶的起源發展與規律總結

記憶的起源發展與規律總結

記憶的起源發展與規律總結

  遵循記憶規律,提高記憶水平。自覺遵循記憶規律,利用記憶規律,對提高智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哪些記憶規律值得掌握呢?

  ①具有明確目的的記憶,比沒有明確目的的記憶其效果要大得多。在學習中,同學們對那些必須記住的材料,一定要給自己提出明確的記憶任務,決不可放任自流。

  ②要求長期記住材料,比要求短期記住材料具有更大的鞏固性。在學習中,我們應當使自己具有長期的甚至永久性的記憶意向。

 、垡箜樞蛴洃浀男Ч^之不要求順序記憶的效果要大得多。按材料順序記憶,更有利于提高記憶力。

 、芤缶_地記憶材料的效果,比要求只記住材料大意的效果好得多。

 、菖c需要相符合的材料容易記牢。

 、薹彩悄芤鹑藗冎苯优d趣的材料容易記住,而且記得快、記得久。

 、吣芗て鹑藗兦楦械氖挛锬荛L久地保留在記憶中。

  ⑧經過積極的思考,達到深刻理解的事物容易記憶。

  ⑨材料的多少,在記憶的進程中表現出相反的特點:易記材料開始記憶時進展快,以后復習時進展慢,而難記的材料,開始時記憶進展慢,但復習中進展快。

  ⑩有意義的材料比無意義的材料容易記住。

  (11)直觀的形象材料比語詞的抽象材料容易記住。

  (12)有節奏有音韻的材料(如詩歌)比沒有節奏沒有音韻的材料容易記憶。在學習中就可以把那些難于記憶的材料編成有節奏,有音韻的東西,如順口溜、打油詩等等,以幫助我們提高記憶的效果。

  (13)多種感知活動比單一感知活動容易記。

  (14)集中注意觀察比心不在焉觀察容易記。

  (15)經過系統化的材料容易記,但不持久。

  (16)把反復閱讀和嘗試背誦結合起來,較之單純背誦,或者單純地反復閱讀,其記憶效果要大得多。這條規律的實質,就是在學習中把再認和再現結合起來,即把材料閱讀幾遍后,離開材料在頭腦中回想一下,看哪些記住了,哪些沒有記住,然后再去閱讀,如此反復地交叉進行,直到記熟為止。

  (17)同時記憶兩種類似材料,因易于混淆而影響記憶效果。據此,在學習中,我們把記憶的規律歸納為五個方面:

  a.明確記憶目的、任務是保證記憶質量的首要條件。

  b.記憶材料的數量適度,是提高記憶效率的關鍵。記憶數量過多,會使記憶效率大為降低。盡量避免“都想記住,都記不準確”的被動局面。

  c.記憶材料的內容和形式,直接影響記憶的速度和持久性。

  d.記憶前后保持活動的相對穩定,能提高大腦的記憶功能,避免記憶的干擾。

  e.發揮各個心理過程的協同作用是強化記憶的物質基礎。積極的思維與提高記憶效果緊密相關,興趣與愛好也是增強記憶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因為自己記憶力差而深感苦惱。如何才能去防止或減少遺忘發生,鞏固自己的記憶力呢?

  第一,要有一個好習慣。到哪里去或做了什么事,或今天準備學習什么,記憶的效果怎么樣,最好事情完結之后,花上少許時間回想一下,有什么遺忘沒有,還有哪些內容沒有記住。此外,做事或學習時要有計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必須做,哪些事不必做,要合理安排,慢慢養成一個記憶的好習慣。

  第二,對自己記憶中的事情,在合適的場合、時間和可能的情況下,要盡量想辦法講述給別人聽,這樣可以鞏固記憶。在學習方面溫故而知新,不斷地溫習,還可以把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內容講給同學、家長聽。

  第三,通過爭論,加深記憶。爭論是互相促進,加深理解的一種必要手段。同樣,也可以加深理解記憶。

  第四,記憶對象盡量減少,并要求能精確、明白。濫記、亂記、多記,效果不會好。

  記憶學

  【記憶學的起源與發展】

  一、記憶的起源與發展:關于記憶學,最早文獻源自于西元2500年前希臘演說家西蒙尼提斯〈simonides〉...更是世界上最重視記憶學研究的國家,每年都會定期舉辦世界奧林匹克記憶大賽。

  自從有了人類之后,記憶便跟隨并服務于人們的生活中。遠古時代,人們為了生存就要記住周圍的環境,要分辨出哪些動物、植物對人們有害,哪些有益,如何尋找食物,如何應付各種自然災害。

  把這些經驗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就需要保存住記憶。同時,增強記憶力,也成了人類生存十分重要的學問,倘若發生什么大災害,人類自身及所有知識記錄慘遭毀滅性打擊的時候,如果氏族首領僥幸存活的話,他們就需要盡一切努力去恢復一切已經失去的知識,所以他們平時要訓練增強記憶的能力,把一切圣典記在自己的大腦中。據記載,新西蘭毛利族的首領卡馬塔那能背誦全族長達1000年的,包括45代人的歷史,這些內容足足夠他背上3天3夜,而他卻從不看筆記之類的東西。

  為了解決記憶問題,古人還用結繩記事的方法,據說印加人能夠用結繩記下十分 復雜的長篇史詩。但是人類究竟從什么時候開始研究記憶力的,現在人們已很難說清楚了。不過關于記憶力的第一批概念的形成卻應該歸功于古希臘人。盡管有些理論在現代人看來顯得很幼稚,但他們的確是第一批提出記憶力的學術概念的人。

  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帕蒙尼德認為,人的記憶是由明暗(或冷熱)兩種物質構成的混合體,只要混合體沒有受到干擾,記憶就是完整的,一旦混合體發生變化就會出現遺忘現象。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人迪奧澤尼提出了另一種看法。他認為記憶是由使體內空氣保持均勻分布的東西所組成的,與帕蒙尼德一樣,他也認為一旦平衡遭到破壞,就會出現遺忘現象。

  在記憶問題上提出重要概念的第一人是公元前4世紀的思想家柏拉圖。他的理論被稱為"蠟板假說"。他認為,人對事物獲得印象,就象有棱角的硬物放在蠟版上所留下的印記一樣。人對事物獲得了印象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印象將緩慢的淡薄下去乃至完全消失。這就象蠟版表面逐漸恢復了光滑一樣。所謂"光滑的蠟版"相當與完全遺忘。這種學說雖然也不完善準確,但還是影響了許多人。

  亞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紀末,提出了一個較為科學的概念。今天我們所認為的一些的大腦的功能,在他那時主要被當作了心臟的功能。他認識到了心臟的部分功能與血液有關,而記憶則是以血液流動為基礎的。遺忘的發生主要是血液流動減緩所致。亞里士多德還提出了聯想法則,這是他在記憶研究領域所做出的另一個重大貢獻。直到現在,有些聯想法則還在影響著我們。

  古羅馬人在記憶理論上的研究很少,不過他們使用的"羅馬家居法"和"直接聯想法"一直傳到了今天。這幾種方法很實用,現在許多書上講的快速記憶方法都有這兩種方法的影子,有的只是變通了叫法或則略加了改進,但實質內容是一樣的。

  一直到公元17世紀,記憶研究幾乎沒有什么大的進展。17世紀中葉,英國出現了以霍布斯、洛克為代表的"聯想主義"心理學派;舨妓箤τ洃洭F象做了唯物主義的分析;洛克則在歐洲心理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重要的記憶現象--"聯想"一詞,此后"聯想"便成了專門的術語了。第一個在心理學史上對記憶進行系統實驗的是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他對記憶研究的主要貢獻一是對記憶進行嚴格數量化的測定,二是對記憶的保持規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繪制出了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1885年他出版了《論記憶》一書。從此,記憶成了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特別是60年代以來,記憶研究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美國、英國、日本、蘇聯等國家或設立記憶法?茖W校,或開辦函授教學,開始對人們進行增進記憶的普及教育。

  【記憶學的起源與發展】

  一、記憶的起源與發展:關于記憶學,最早文獻源自于西元2500年前希臘演說家西蒙尼提斯〈simonides〉...更是世界上最重視記憶學研究的國家,每年都會定期舉辦世界奧林匹克記憶大賽。

  自從有了人類之后,記憶便跟隨并服務于人們的生活中。遠古時代,人們為了生存就要記住周圍的環境,要分辨出哪些動物、植物對人們有害,哪些有益,如何尋找食物,如何應付各種自然災害。

  把這些經驗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就需要保存住記憶。同時,增強記憶力,也成了人類生存十分重要的學問,倘若發生什么大災害,人類自身及所有知識記錄慘遭毀滅性打擊的時候,如果氏族首領僥幸存活的話,他們就需要盡一切努力去恢復一切已經失去的知識,所以他們平時要訓練增強記憶的能力,把一切圣典記在自己的大腦中。據記載,新西蘭毛利族的首領卡馬塔那能背誦全族長達1000年的,包括45代人的歷史,這些內容足足夠他背上3天3夜,而他卻從不看筆記之類的東西。

  為了解決記憶問題,古人還用結繩記事的方法,據說印加人能夠用結繩記下十分 復雜的長篇史詩。但是人類究竟從什么時候開始研究記憶力的,現在人們已很難說清楚了。不過關于記憶力的第一批概念的形成卻應該歸功于古希臘人。盡管有些理論在現代人看來顯得很幼稚,但他們的確是第一批提出記憶力的學術概念的人。

  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帕蒙尼德認為,人的記憶是由明暗(或冷熱)兩種物質構成的混合體,只要混合體沒有受到干擾,記憶就是完整的,一旦混合體發生變化就會出現遺忘現象。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人迪奧澤尼提出了另一種看法。他認為記憶是由使體內空氣保持均勻分布的東西所組成的,與帕蒙尼德一樣,他也認為一旦平衡遭到破壞,就會出現遺忘現象。

  在記憶問題上提出重要概念的第一人是公元前4世紀的思想家柏拉圖。他的理論被稱為"蠟板假說"。他認為,人對事物獲得印象,就象有棱角的硬物放在蠟版上所留下的印記一樣。人對事物獲得了印象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印象將緩慢的淡薄下去乃至完全消失。這就象蠟版表面逐漸恢復了光滑一樣。所謂"光滑的蠟版"相當與完全遺忘。這種學說雖然也不完善準確,但還是影響了許多人。

  亞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紀末,提出了一個較為科學的概念。今天我們所認為的一些的大腦的功能,在他那時主要被當作了心臟的功能。他認識到了心臟的部分功能與血液有關,而記憶則是以血液流動為基礎的。遺忘的發生主要是血液流動減緩所致。亞里士多德還提出了聯想法則,這是他在記憶研究領域所做出的另一個重大貢獻。直到現在,有些聯想法則還在影響著我們。

  古羅馬人在記憶理論上的研究很少,不過他們使用的"羅馬家居法"和"直接聯想法"一直傳到了今天。這幾種方法很實用,現在許多書上講的快速記憶方法都有這兩種方法的影子,有的只是變通了叫法或則略加了改進,但實質內容是一樣的。

  一直到公元17世紀,記憶研究幾乎沒有什么大的進展。17世紀中葉,英國出現了以霍布斯、洛克為代表的"聯想主義"心理學派;舨妓箤τ洃洭F象做了唯物主義的分析;洛克則在歐洲心理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重要的記憶現象--"聯想"一詞,此后"聯想"便成了專門的術語了。第一個在心理學史上對記憶進行系統實驗的是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他對記憶研究的主要貢獻一是對記憶進行嚴格數量化的測定,二是對記憶的保持規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繪制出了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1885年他出版了《論記憶》一書。從此,記憶成了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特別是60年代以來,記憶研究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美國、英國、日本、蘇聯等國家或設立記憶法專科學校,或開辦函授教學,開始對人們進行增進記憶的普及教育。

  什么是記憶宮殿?揭秘記憶宮殿里的奧秘

  記憶宮殿這種技巧其實也不算什么稀罕事物。好多記憶方法的書都有涉及到,只是大家不叫“記憶宮殿”,而通常采用定樁法、地點法之類的稱呼。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太瑣碎、太普通,沒什么奇特之處,記憶起來就很困難。如果我們見到或聽到什么特別粗俗的事情,或者一些稀奇古怪、偉大、匪夷所思或令人捧腹的東西,那就很有可能會牢牢地記住它們。

  記憶術的最基本原則:精細編碼

  1. 我們比較容易記住視覺圖像

  相比其它信息而言,視覺圖像是比較容易記憶的。因此,“記憶術的秘訣就在于形成一種聯覺記憶方式:把大腦不容易記住的信息類型轉化為擅長信息類型”。所以,所謂的“精細編碼”就是把將要進入記憶的那些枯燥的信息轉化為富有色彩和超級有趣的信息。

  2. 能聯想起來的細節越多越好。

  盡可能是全方位的細節,視覺、味覺、聽覺、觸覺。通俗點講,記憶就是在大腦中刻下印痕,這個聯想的過程越具體、細節越多,印痕就越深。當然,除了這些,聯想還有其它的要點,比如:

  《修辭學》是古羅馬時期西塞羅的著作,被奉為記憶學上的經典。事實上后世記憶技巧方面的理論或多或少都到了它的影響。他建議讀者……要盡可能地注意細節,盡可能有趣一些、粗俗一些、奇特一些。在大腦中想像各種圖像的時候,圖像越粗俗越能幫助記憶。

  《修辭學》的建議還包括:

  想像出一些“特別漂亮或者特別丑陋”的圖像,然后讓它們動起來,或者把它們裝飾一下,讓它們看起來更醒目一些。與沒有生命的圖像相比,人們更容易記住有生命的圖像。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要想像出這些奇怪的場景,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但這一切的投入都會有豐厚的回報。因為在消耗這些精力的過程中,大腦中的神經元就會形成更多穩固的聯系。換句話說,“印痕”會變得更深,所記憶的內容也更容易在大腦中再現。

  “記憶宮殿”是一種古老的記憶術。西塞羅曾經利用它記憶他的演講內容。

  “很多事情都會從記憶中溜走,除非這件事情被重復記憶很多遍”

  要想使學習到的知識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復習是必由之路。重復很重要,但對于現在這個信息量極速膨脹的時代,如何用科學的重復去掌握知識更為重要。

  “他發現,把那些沒有任何意義的信息過濾成有意義的信息后,他對這些信息的記憶就會很牢固。”

  這里介紹到了一種很重要的記憶技巧,就是把那些乍看之下沒有意義的信息改造成有意義的內容,這樣,記憶所需的成本(主要是時間,其次是腦力)便會大大降低。舉個最最簡單的例子,比如背圓周率,如果用諧音的方法,明顯會輕松許多: 山巔一寺一壺酒(3.14159),爾樂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酒殺爾(932)

  “我們記不住孤立的事實,只能記住有聯系的事實!

  這個,便可算是記憶的秘訣了。比如記不住單詞?把它跟熟詞關聯起來,串接出一個奇特有趣甚至怪誕的畫面,這樣,原來孤零零存在的單詞不再孤單了,因為它跟熟詞有了聯系,在你回憶它的時候,這個畫面會幫到你。而且,每憶起這個畫面,記憶的烙印便會加深一層,學習效果自會大幅度提升。

  記憶術的原理與應用

  我們經常用“博聞強記”來指稱一個學者的知識淵博和記憶非凡。據說茅盾能一字不差地背誦《紅樓夢》,錢鐘書不但精通七種語言,而且當你向他提出任何一種理論觀點時,他都能任意援引并背其出處和原文。美國有一個叫O’Brien的人,在20世紀90年代成了“世界記憶冠軍”,他聲稱:“現在我可以在一次聚會上認識一百個陌生人,并且準確無誤地記住所有這些人的名字。”著名作家博爾赫斯在小說《奇才富內斯》中描寫的那位主人公,更是具有無與倫比的記憶力,他“一眼就能看清一株野葡萄藤上的所有枝葉和葡萄……”

  自有文明以來,人類就對記憶問題進行了不懈研究,但迄今為止也未能徹底揭開記憶之謎。第一個對記憶進行科學研究的人是德國心理學家艾賓豪斯(Ebbinghaus),他發現了著名的“記憶曲線”或“遺忘曲線”(memory curve or forgetting curve)(見下圖),并在1885年出版了《記憶》一書,他的研究直到現在還有很大的影響。

  由圖我們看到,其豎軸表示學習中記住的知識數量,橫軸表示時間(天數),而曲線則表示記憶量變化的規律。它告訴我們:在學習中的遺忘開始是很快的,學習結束不到一小時,50%的內容已經想不起來,一天過后,遺忘的速度逐漸慢下來,而到了第二天,能記住的東西基本上就不大會忘記了。這也就是說,記憶或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后來就逐漸減慢,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后,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著名的有關遺忘的“先快后慢”原則。

  正是依據這條規律,在對學習材料的記憶過程中,人們特別強調復習的重要性。遵照艾賓豪斯記憶曲線,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時間間隔安排復習,比如剛學習的材料第一次復習放在一兩個小時后,第二次復習放在一天后,第三次復習放在三天后,依次類推,復習的時間間隔可以越來越長。

  此外,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請實驗者按一定順序學習一系列的單詞,然后讓他們自由地回憶,也就是說,想到哪個單詞就說出哪個單詞。結果發現,最先學習的單詞和最后學習的單詞,其回憶成績最好,而中間部分的單詞回憶成績最差。心理學家由此描繪出了關于記憶的“系列位置曲線”(serial position curve),并將這種現象稱為“系列位置效應”(serial position effect)。這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開始部分的回憶現象稱為“首因效應”(primacy effect),結尾部分的回憶現象稱為“近因效應”(recency effect)。而結尾部分的回憶成績比開始部分的回憶成績還要好些。

  這一規律在學習和記憶中有什么應用價值呢?起碼有兩點可以借鑒:(1)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應該不斷地變換學習的開始位置。比如我們記誦一篇講稿,不要每次都從開始讀到結尾,有時可以從講稿的中間部分讀起,這樣才不至于只記得開頭和結尾部分,而恰恰忘了中間部分。(2)在學習過程中留出一點時間間隔可以加強記憶效果,特別是完成了某一部分的學習內容后更應該留下5~10分鐘的時間來休息,這樣可以鞏固已經學習的內容,同時也不至于因太過疲勞而影響后面的學習。

  通過對記憶規律和記憶超人的研究,心理學家們總結出了許多神秘的記憶方法。比如你隨便在互聯網上搜索,就可以發現諸如“骨架記憶法”、“理解記憶法”、“聯想記憶法”等等似乎可以使人一夜記憶力大增的記憶術。但實際上,目前所見的一切記憶術的核心原則無非一條:那就是必須善于利用以前獲得的相關知識對新的信息進行組織和編碼。根據Ericsson和Kintsch(1995)的研究,擁有特殊記憶才能的關鍵要素是:“被試必須把編碼信息與恰當的線索聯系起來。這種聯系允許被試以后激活某一特定的提取線索,從而部分地恢復編碼時的條件以便從長時記憶中提取合乎要求的信息。”

  具體來說,Ericsson(1988)提出,要想獲得很高的記憶技能,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意義編碼(meaning encoding),即信息應該在意義層面上加工,把信息和存儲的知識聯系起來;二是提取結構(retrieval structure),即線索應該與信息一起存儲以利于其后的提取;三是加速(speed-up),即廣泛練習以使編碼和提取中所涉及的加工過程越來越快,直至達到自動化的程度。通過這一理論范式,人們相信,超常的記憶技能是可以期待和達到的——本文開首提到的那位“世界記憶冠軍”就是這樣被“訓練”出來。

  記憶的特點和表現

  1記憶的特點

 。1)易變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人對知識、經驗、事件、物品等的記憶并不是原封不動的。其中的一些內容、形式或形象潛移默化地發生著改變;一些原有經驗在新經驗的不斷積累中不斷豐富、完善和更新。

 。2)不可見性

  記憶是不可見與非直觀的。只要人們不將記在腦中的內容轉錄為說、寫或以其他方式復制出來,別人就無法得到它。

 。3)不完全可靠性

  記憶的易變性產生了回憶時的不完全可靠性;貞浧饋淼闹R、經驗、事件、物品的形象等,不能確保是首次識記時的原型,隨著時間的順延,其中的一些可能更完備;可能出現殘缺;可能走形或變樣;亦可能整體或局部擴大或縮小。

  (4)瞬捷性

  據研究,在50毫秒至半秒鐘的時間里,人腦可以記住4個不同的數據。正常人的大腦可在一眨眼之間記住感興趣的知識、經驗、事件等。

  人們所記住的內容,取用時也具有瞬捷性。人們還能于瞬間去比照記住的信息,如此事與彼事、過去和現在等。

 。5)無窮性

  每個正常人的記憶潛力都奇大無窮。達尼爾·達寧形象地描述說:“我們的記憶力活像套娃(一種農婦裝束的玩偶,一般以木質制作,最外邊的一個個頭最大),卸下一個,里頭還有一個。”

  2優秀記憶力的表現

 。1)敏捷

  與速度相關,也就是“記得快”,記憶敏捷能節約時間、提高效率,掌握更多的知識。

 。2)持久

  與牢固度相關,也就是“記得牢”,記憶持久、長期不忘,能提高記憶的效益。

 。3)正確

  就是“記得準”,記憶如果不準確,其他的記憶品質就無從談起。

 。4)準備

  即“想得快”,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記憶品質。解決問題時能夠迅速準確地提取相關信息,能提高記憶的實效性。

  優等生必須掌握的記憶規律

 。òl現規律是駕馭規律的前提。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遵循一定的規律而運動,地球有遠近太陽,一年有春夏秋冬,人有生長興衰、生老病死,物品由新變舊……雖然記憶同生命一樣,本質上是不穩定的,時好時壞的變化令人難以捉摸,但是記憶也遵循著一定的規律而運動。掌握這些規律,能夠幫助我們在記憶的過程中少走很多彎路。)

  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記憶素質

  發現規律是駕馭規律的前提。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遵循一定的規律而運動,地球有遠近太陽,一年有春夏秋冬,人有生長興衰、生老病死,物品由新變舊……雖然記憶同生命一樣,本質上是不穩定的,時好時壞的變化令人難以捉摸,但是記憶也遵循著一定的規律而運動。掌握這些規律,能夠幫助我們在記憶的過程中少走很多彎路。

  就整個人類而言,記憶素質的差異有"中間凸大兩頭尖小"的統計學規律:有限的人群調查結果表明,記憶能人極其罕見--不超過千分之幾,記憶中常者占絕大多數,記憶低劣者同樣罕見--不超過千分之幾。

  具體到每個人而言,記憶素質中有強項也有弱項。比如說,有的人喜歡借助視覺去記憶--總是清晰地想像出書本與筆記本中的需記內容,那么視覺記憶可能就是他的強項;有的人喜歡借助聽覺去記憶--即使接受視覺信息時也"暗自"將其轉換為聽覺信息,那么聽覺記憶就可能是他的強項;有的人移動身體會記憶得更好些,那么動覺記憶就是他的強項……

  罕見的記憶能人們也各有各的記憶素質:

  唐朝的吳道子,在天寶年間應唐明皇之召,去考察四川嘉陵江的景致。回京復旨時,唐明皇要看他的畫稿,他說:"我沒有勾畫稿子,都記在心里了。"后來,僅用一天時間就把嘉陵江三百余里的風景活現在畫稿上了;

  俄國作家契訶夫只要見過一個人一次,就能永遠記住這個人的特征,還善于用寥寥數筆把這個人勾畫出來;

  古希臘著名盲詩人荷馬,能到處行吟他的巨著《荷馬史詩》中27693行詩句;

  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教授在83歲時還能記住圓周率至小數點后百位;

  十九世紀法國的大小說家左拉,具有超常的嗅覺。他對各式的花朵及食品,都能一嗅而正確地分辨出他們的香味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最佳記憶時間

  就生理期來說,人的記憶最佳年齡通常在青年時代:

  有人的統計學結果表明,如果以18-29歲的記憶力為100的話,那么,10-17歲為95,29-39歲為92,40-69歲為83,70-89歲則顯降至55。

  托尼·博贊 世界記憶之父

  12月2日,第19屆世界腦力錦標賽在廣州正式拉開帷幕。這是此項世界腦力運動領域最高級別賽事首次造訪中國,賽事共吸引了來自22個國家、148名選手參與,為世界腦力錦標賽歷屆規模最大的一次。

  一生致力于腦力研究的托尼·博贊,三十多年前發明了被人稱為 “大腦瑞士軍刀”的“思維導圖”。從1974年開始,僅31年的時間,博贊就出版了思維導圖的專著92部,在全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發行1000多萬冊,年版稅收益近一億英鎊,成就了學術和商業的雙重傳奇。作為世界腦力運動會的創始人,博贊專程從歐洲趕赴廣州主持本屆大賽。

  世界腦力錦標賽(World Memory Championships)是由世界著名大腦基本能力概念發明者、“世界記憶之父” 托尼·博贊先生于1991年發起、由世界腦力運動委員會(WMSC)組織的世界最高級別的腦力運動賽事,它代表了世界上水平最高的國際性大腦思維競技賽事。

  大學前一直是差等生

  托尼·博贊出生于英國南部的一個小城鎮,10歲的托尼·博贊在公立學校讀書。上大學前一直是差等生,他曾經一直為學習成績而煩惱:辛辛苦苦地記筆記,卻發現記得越多,腦子越亂。為了改善記憶,他開始用不同的顏色在筆記上做標記:下劃線、著重符號,畫圈或者框。果然,這個舉動就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上大學后,他注意到了善于思辨的希臘人的記憶體系:引入想象和聯想。這給了他很大的啟發:我們大部分人的筆記,都是最乏味單調的東西,跟想象和聯想都沾不上邊兒。“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錯兒;我們具有無限潛力的大腦,一定是在某個地方被限制住了,只是我們還沒有意識到。”

  托尼·博贊開始學習一切可能跟這相關的學科:數學、語言學、自然科學,尤其是心理學。他還到人類最杰出的學習記憶者們那里去“取經”,比如達·芬奇。他發明的“思維導圖”,試圖把人們的大腦從“監獄”中解放出來。他教人們改善記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用它來做規劃,理清復雜的思路,激發有創意的想法。他還特別幫助那些智力有問題、學習有障礙的孩子們。

  記者了解到,托尼·博贊已經在國內出版包括《思維導圖》、《啟動大腦》、《快速閱讀》等數十本書籍。托尼接受專訪時表示,“思維導圖的精髓在于促進人類大腦左腦和右腦的合理應用,促進大腦的潛能開發,將大腦的思維過程進行可視化的展示,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和思考模式,運用圖文并茂的技巧,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讓您用一個開放的頭腦接受新鮮的事物!彼f,“我在研究大腦的力量和潛能過程中,發現偉大的藝術家達·芬奇在他的筆記中使用了許多圖畫、代號和連線。我意識到,這正是達·芬奇擁有超級頭腦的秘密所在。它基于人腦具有的產生圖像與聯想的功能,用圖的形式把信息按關聯程度儲存和展示。”

  減輕壓力記憶力會越來越好

  記者:您的思維導圖對學習有哪些幫助?

  托尼·博贊:我曾經花很多時間來學法語,但是沒有很明顯的進步。語言學不好不是因為你腦子不好使,而是我們學語言的方法不是最好。我們被教育說要記住所有的語法規則,而且不可以犯錯誤,但這不是大腦想要用來學習語言的方法。因為大腦最想要的是關鍵詞。比如說小孩學會的第一個詞都是媽媽,在他的“思維導圖”里面,媽媽是中心,從媽媽這個中心來伸展出很多相關的詞,比如說愛,比如說吃的食物,還有運輸,把它從一個地方運到另外一個地方。當你學一種語言的時候,也是一樣的,要首先學會關鍵詞。然后這兩種語言不過是來運輸這個詞義的工具,應該學了這個關鍵意義后,再學運輸這個工具的語言。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光只看到了關鍵詞,還聽到了語氣,這樣的話你對語言的理解,進步會非常大。還有一個方法就是你要畫“思維導圖”,把你學到的關鍵詞,還有跟關鍵詞相連的圖像和形象畫在一張“思維導圖”上。

  記者:很多學生覺得英語單詞和公式總是記不住,而流行歌曲的歌名卻記得很清楚,需要記的記不清楚,不需要記的卻記得很清楚,怎樣來改變這種情況呢?

  托尼·博贊:人們都覺得會對重要的事情記得很清楚,不重要的事情容易忘,其實不是這樣的。比如說你能記住一首歌的名字,也許是因為你聽那首歌的時候,你正在與心愛的人在一起,所以這種聯系就讓你牢牢記住了這首歌的名字。大部分時間我們的記憶力是非常好的,95%的記憶力都被調動起來。因為咱們大多數時間記憶力都這么好,所以偶爾出了一點錯,我們就會很驚訝,而且很傷心,實際上每個人都會犯一些錯誤。所以你所要做的只是怎樣去更好地使用它。你要記住什么事情呢?最好用“思維導圖”這種方法來畫一下。要減輕壓力。這些都做到了之后,你的記憶力就會越來越好。這個不是說從2%到6%的提高,而是說從95%到98%這種程度的提高。

【記憶的起源發展與規律總結】相關文章:

廣東武術的起源總結10-23

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高二歷史教學設計(精選9篇)11-10

英語音標的規律總結02-14

人類的起源教學設計(精選10篇)04-09

精選文明的起源教案(通用10篇)02-07

小班幼兒發展的評估總結范文03-27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設計03-03

《物種起源》導言教案經典范本03-20

中華文明的起源教案設計09-05

《中華文明的起源》教案設計09-04

用戶協議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阿v天堂在线观看 |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 亚洲日本97视频在线 | 最新版天堂资源高清在线 | 在线观看永久免费的成年 |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9人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