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的兩個課時的教案
山市的兩個課時的教案
教材分析:《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后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通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過程與方法目標: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麗的幻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學習目標2、3
學情分析:學習本課主要以誦讀為主。因為學生學習文言文尚在初始階段,所以要求學生誦讀課文,以積累材料,培養語感為重點;至于文言字詞和語法的要求,則盡量放低或基本不做要求。
課前準備:幻燈片投影字﹑詞﹑作者簡介﹑語句揣摩練習。
教具準備:課文朗讀磁帶、幻燈片投影。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同學們,在《一千零一夜》描繪過許多奇幻的神話,沙漠中一夜之間建筑起宏偉的宮殿,美麗的城池,這些神話是人類想象力的偉大產物,但我想也是古時候的人們對未知的海市蜃樓的描繪與神化。現實世界中許多人都聽說過海市蜃樓這個詞語,但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為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說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聽錄音朗讀全文,掃清文字障礙
2、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
孤 塔 聳 起 插 青 冥 碧瓦 飛甍
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主學習
① 學生在自由誦讀和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地進行初讀、再讀、三讀后開展競讀。每小組推薦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各組對每組參讀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② 學生看注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解句子的含義。
③ 學生講述內容后,各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并加以補充。
四、課堂總結:學生小結
五、布置作業:研討與練習二
六、板書設計
七、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一、檢查基礎知識:
生字詞語及文學常識
二、精讀課文,鑒賞創新
① 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②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后,教師可幫助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里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里展示欣賞。然后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③文中描繪危樓的句子是: 。
描繪危樓漸失的的語句是: 。
三、質疑問難,討論探究
①結尾的作用是什么?
②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③那時侯的人為什么會把“山市”稱為“鬼市”?
四、拓展延伸:
請用自己的話向同學和老師們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五、課堂總結
《山市》一文是描寫作者家鄉的山市情況。文章寫出了山市由起到滅的變化過程和美麗景色。文章按由晴及陰、由陰及晴、由下而上、由上及下、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極有層次而精彩生動地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個美妙奇特的山市蜃景的變換過程。
六、布置作業:
①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②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創作風格。體味探究:
七、板書設計
山市
1、 初生
2、發展
3、高潮
4、尾聲
八、課后反思
【山市的兩個課時的教案】相關文章:
山市教學設計參考模板03-20
《采山》的語文教案02-20
在山的那邊的教案(通用10篇)02-21
《像山那樣思考》語文教案(精選8篇)12-08
市臺辦的工作計劃03-20
市移民辦半年的工作總結03-20
《橋》第二課時教學反思精選03-13
游惠山古鎮感想(通用13篇)07-18
蘆芽山游后感(精選21篇)08-10
大學生暑期東明山實報告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