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石》教案示例
《黃山奇石》教案示例
《黃山奇石》教案
教材分析
《黃山奇石》一文向讀者再現了黃山四絕之一“奇石”的奇與趣,詳細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和“金雞叫天都”的外形特點,運用準確的詞語,把“靜”的石頭寫“活”了。簡略介紹了“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引起讀者聯想,并且吸引著大家去游覽。
學生分析
本文所描寫景物大部分學生沒見過,所以要讓學生多看圖片,加深了解和認識。
設計理念
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將“奇石”形象與真實的形象進行對比,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感知語言的魅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黃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從文字和圖片感受它們的樣子。
3. 正確認讀本課十八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十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有感情朗讀,想象文中事物。
2. 找學生上臺表演,深刻理解。
3. 引導學生查閱資料或適當補充資料,加深對所描寫景物的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會欣賞大自然的美,并能發揮想象,賦予事物生命力。
重難點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 正確認讀本課十八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十個生字。
教學方法
要讓學生多看圖片,加深了解和認識。要讓學生抓住語言特點,反復朗讀,以讀促悟。
教具準備、搜集黃山及奇石的資料、圖片。
課堂教學設計及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一 、圖片導入,激發情趣。
出示黃山風景的圖片,讓學生觀看。教師簡單介紹引起學生興趣,導入本課學習。展示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 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認識生字,讀通課文。
出示自讀提示。
2. 教師指名讀課文,了解學生認讀課文的情況。
3. 播放課文錄音,訂正字音。學生思考:課文介紹了哪些內容?
4. 學生交流。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兩個大的方面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1)黃山風景區簡單介紹。
(2)介紹了黃山奇石。
三、細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介紹的幾種黃山奇石。
1. 自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介紹了哪幾種黃山奇石?它們各是什么樣子的?
出示學習提示。
2. 學生交流第二自然段,品讀寫“仙桃石”的部分。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該段,注意“飛”和“落”等關鍵詞的讀法。
出示仙桃石圖片。
3. 學生交流第三自然段,品讀寫“猴子觀海”的部分。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該段,注意邊讀邊想象畫面。
可以采取讓學生表演模仿的方式幫助理解。
出示猴子觀海圖片。
4. 學生交流第四自然段,品讀寫“仙人指路”的部分。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該段,注意邊讀邊想象畫面。
可以采取讓學生表演模仿的方式幫助理解。
出示仙人指路圖片。
5. 學生交流第五自然段,品讀“金雞叫天都”的部分。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該段,注意邊讀邊想象畫面。
出示金雞叫天都圖片。
6. 學生再讀課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整體感悟黃山奇石之“奇”。
四、教師小結。
從了解黃山開始,到了解“黃山奇石”,體現了學生認識事物的層次性。
識字與閱讀教學有機整合,音、形、義分步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自讀自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用簡明的話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加強朗讀指導,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也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第二課時
一、回顧復習,導入本課。
1. 認讀生字新詞。
2. 指名讀課文。學生思考回答:課文主要介紹了哪幾種黃山奇石?各是怎樣介紹的?
學生回答。
3. 教師小結。
二、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進行想象等拓展練習。
1. 教師導入結尾段的閱讀:黃山的怪石號稱“黃山四絕”之一。黃山的怪石也不僅僅是課文中詳細介紹的這幾種。讀課文的第六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樣介紹其他怪石的。
出示學習提示。
2. 根據“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名字,想象出它們的具體樣子。分小組說一說,選出一個代表給全班同學說。
出示學習提示,以及相關圖片。
三、練習書寫本課生字。
教師給本課生字分類,請學生認真觀察,并總結規律。
出示
秀、每、其:上下結構,但是上下部分占格位置不同。
神、伸、狀、形:都是左右結構,前三個字要寫得左窄右寬,“形”字左右等寬。
區、巨:對比練習,注意筆順。
尤:注意筆畫的書寫,注意不要多寫一撇。
檢查生字認讀和課文朗讀情況,回顧課文主要內容,鞏固第一課時學習效果。
這一環節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又鍛煉表達能力,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培養歸類識字的能力,達成把字寫好看的教學目標。
【《黃山奇石》教案示例】相關文章:
《歡慶》教案示例03-19
《司馬光》教案示例02-09
語文搭石教案大全03-20
《老王》教師教案示例(通用12篇)03-19
各種報告范文示例03-19
黨員轉正申請范文示例03-19
《搭石》優秀教案設計(通用13篇)07-19
排球訓練總結范文示例5篇02-24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示例(通用10篇)11-04
《石壕吏》杜甫賞析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