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課文《行道樹》的教學設計

課文《行道樹》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27 16:57:32

課文《行道樹》的教學設計

課文《行道樹》的教學設計

課文《行道樹》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辨證的理解行道樹的憂愁和快樂,理解行道樹──無私奉獻者的形象。

  2、抓住議論性的文眼,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3、培養獨立質疑和探究的能力,培養合作研討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語言。

  2、抓住關鍵語句(議論性的文眼),探究、把握課文主旨,領會寫作意圖。

  3、培養獨立質疑和探究的能力,培養合作研討的習慣。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體驗,辨證的理解關鍵詞語的含義。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通過朗讀,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閱讀過程中指導學生抓住文眼為品味思考定向,整體感悟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研討點撥法:

  課文有敘有議,引導學生探究文中的精辟議論,調動積極思維,并適時適當的點撥指導,使學生深入全面的理解課文內容。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就課文的主要內容和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列出思考題,準備討論、發言材料。

  2、教師設置精當的思考題備案,以供學生參考。

  3、教師準備上課用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投影)出示行道樹的圖片,讓學生聯系羅陽街道旁的行道樹,說說自己對行道樹的印象。

  老師: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臺灣女作家張曉風為我們描繪的行道樹(板書文題、作者),看看為人們所贊美的行道樹的形象和精神是怎樣的。

  二、簡介作者

  請哪位同學來介紹自己在課前收集到的有關作者的資料?

  (學生發言,教師給予補充。)

  明確:張曉風,女,臺灣著名的散文家之一,她的散文充滿自我的真情至性。她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華,1949年臺北,畢業于東吳大學文學系。

  三、默讀課文,利用課文注釋、字典,疏通文字,并以──的行道樹的形式,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給題目加個定語(說說理由)

  (此環節目的在于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生發言,在此基礎上,老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去體會課文的主旨。)

  老師:(過渡)聽到同學們的精彩發言,看來同學們對課文的內容已經有了較深的理解,那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呢?

  明確:課文用擬人的手法寫了行道樹的自述,表達了無私奉獻的精神。

  四、自由朗讀課文

  老師:現在請同學們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段,說一說理由,有感情的讀一讀。

  學生先說理由,再讀,其余學生給予評價,教師順勢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的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問題。

  五、學生在上環節的基礎上,有感情的齊讀課文

  六、學生發揮想象在作業本上用畫筆創造性的勾畫行道樹的形象,并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自己解說自己的構思

  七、研讀課文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老師:(過渡)同學們畫得好,說得更好。接下來我們對課文內容作具體的探究。

  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能揭示課文主旨、富有哲理性的話,并找出其中的關鍵詞。

  明確:神圣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關鍵詞是神圣痛苦深沉。

  老師:(過渡)為了更好的理解這句話,把握文章的主旨,我們采用四人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圍繞這句話去發現問題、設計問題,并在小組內通過討論,解決問題,如果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認為有價值的問題,準備課堂發言,在班上討論,進行集體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發現的問題、設計問題,并篩選、整理,然后由小組代表發言,提出問題。教師進行組織、引導和調控,將思考題逐漸集中到以下幾個方面。

  問題準備:

  1、為什么行道樹認定自己的事業是神圣的事業?(社會需要、人們需要的事業就是神圣的事業。居民需要新鮮空氣,行人需要綠陰,城市需要迎接太陽,行道樹甘愿立在城市的飛塵里,從事神圣的事業。)

  2、行道樹承受了哪些痛苦?找出描寫痛苦的詞語。(苦熬、孤獨、墮落、悲涼的點綴、憂愁──)既然痛苦,為什么自己選擇這種命運?(為神圣的事業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他們為自己的奉獻而自豪快樂。)

  3、怎樣理解深沉?(神圣的事業必須以自我犧牲為代價,需要你為此承受犧牲。從個人利益角度講,這便是痛苦,但是為人們的幸福而犧牲個人幸福的人,他們是神圣的,他們也是幸福的,這種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而痛苦的磨練使奉獻者具備了以苦為樂的品質,這便是深沉。)

  老師:(順勢引導)行道樹的痛苦與深沉是一種犧牲,這種犧牲是什么精神的體現呢?(無私奉獻精神)有這種精神的人可以稱為什么呢?(偉大的人、奉獻者、大寫的人──)

  老師在上述討論的基礎上,完成板書。

  八、拓展與延伸

  老師:現實生活中有像行道樹一樣具有奉獻精神的人嗎?怎樣看待他們的價值?

  (學生發言,教師給予積極的引導和肯定。)

  九、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疑難問題和值得深究的問題,進行討論。提出的問題盡量深刻一些。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的寫作目的,體會這篇課文的現實意義,進行人文教育。

  老師:(過渡)通過以上環節的學習,同學們對行道樹的形象與精神都有了深刻的理解。當然,在同學們課前自主探究過程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下面就開展質疑問難活動,通過我們的討論解決問題,并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在班上做集體探究。

  問題準備:

  1、作者從哪些方面刻畫了行道樹的形象?

  提示:自我犧牲、奉獻人類、心系社會

  2、怎樣理解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

  提示:墮落的本義是淪落、流落的意思。行道樹離開了家,離開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飛塵里,生活條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是在這個意義上說的。

  3、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表現了行道樹怎樣的思想感情?同時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狀?

  提示:保護環境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4、為什么說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憂愁和快樂好像有點矛盾?

  提示:不矛盾。憂愁是為城市空氣污染而憂愁,為市民健康而憂愁;快樂是因為我們能在春天勤生綠葉,在夏日獻出綠陰,為城市制造清新。憂愁是它奮斗的痛苦,快樂是它奮斗的結果。文章正是通過行道樹內心世界的獨白,抒寫了奉獻者的襟懷,贊美了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5、為突出行道樹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提示:采用了對比手法:

  A、與同類的優越處境對比;

  B、與人類的無知行為對比。

  6、你認為哪些語言描寫最生動,最能突出行道樹的形象?試分析說明?

  讓學生體會形象化的語言。學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樣的,蕪雜的,教師要幫助學生突出重點,明確中心。

  十、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哪些啟發

  鼓勵學生結合現實和自己的經歷,談學習感受或感悟。

  十一、小結

  老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很好的討論和研究,對無私奉獻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應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任何意義上講,我們都應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自然。讓我們像行道樹一樣,盡自己的微薄之力,點綴美好的社會,也使自己的人生在無私的奉獻中大放光彩。

  十二、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作業

  2、自主探究《第一次真好》。

【課文《行道樹》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手指》優秀教學設計02-27

語文課文《長征》教學設計03-03

課文《軍神》優秀教學設計(精選8篇)07-02

課文《一棵小桃樹》教學設計02-28

《小蝌蚪找媽媽》課文教學設計02-11

課文《愚公移山》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11-29

課文《行路難其一》的教學設計(精選13篇)03-30

我的戰友邱少云課文教學設計(通用11篇)04-27

課文泊船瓜洲的教案設計01-29

小學語文課文《狼牙山五壯士 》教學設計(通用12篇)09-17

用戶協議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中文字幕 | 一本本道综合久久久 | 色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免费不 中文字幕大看蕉永久网 | 亚洲性爱视屏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