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數和倍數》教學設計
《約數和倍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整除的意義,理清“除盡”和“整除”的關系;理解和掌握約數和倍數的意義,了解約數和倍數相互依存的關系。
2、 能力目標:能判斷一個數能否被第二個數整除,會根據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描述兩個數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根據信息進行分類、總結、概括的能力,培養學生會進行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判斷、概括的能力。
3、 情感目標:滲透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并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交流、對話的意識,積極探索的精神,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義、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索并理解約數和倍數之間的相互依存的關系。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引入新課。
1、 導入:同學們,今天吳老師想和同學們一起進一步學習有關除法算式的知識,好嗎?你能在你的卡片上很快寫出一個除法算式并貼上黑板嗎?(學生寫完后任意貼。)
[學生的學習材料是自己尋找的,而不是教師或書本給定的材料,它們來源于學生自己,并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找準知識的生長點。這樣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一開始就處于積極狀態,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著興趣,學生樂于繼續學習下去,而無須教師強迫學生學習。]
2、 提出要求:你能根據一定的依據把這些除法算式來分一分類嗎?并說明理由。(學生思考,同桌討論。)
3、(學生代表上臺進行分類)匯報交流:你們認為他這樣分類有道理嗎?為什么?其他同學是怎么分類的?
二、教學新課。
(一)教學整除。
1、觀察特點。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黑板上3組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數、除數和商或結果,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每一組算式有什么特點?
[學生的分類,恰當地提供了學生學習新知的素材資源,使學生樂學、會學]
2、揭示概念。
①提問:第一組算式的被除數、除數、商有什么特點?(學生先思考后交流)
小結:被除數是整數、除數是整數,商是整數而且沒有余數。
同時指出:當被除數、除數、商都是整數而且沒有余數時,就是一個整除算式。
②追問:整除的算式有什么特點?你能再舉出一些整除的算式嗎?(學生舉例)
設疑:整除的算式太多了,能想個辦法把大家的整除算式概括成一個整除算式?
啟發:請字母來幫幫忙。如果被除數用a表示,除數用b表示,商用c表示,可以怎么表示這個整除算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a÷b=c,追問:在這個整除算式中a、 b、 c 有什么特點?
③揭示:當a、 b、 c都是整數而且沒有余數時就是一個整除的算式,我們就可以說: 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板書:a ÷ b = c (b≠0) ]
【《約數和倍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因數和倍數》優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04-17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03-19
《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通用14篇)07-31
教學設計的依據和原則11-10
二年級數學公約數公倍數知識點歸納04-10
比和比例復習的教學設計(通用13篇)05-24
正數和負數的教學設計(通用11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