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算除法》教學設計
《筆算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筆算除法,課本15-16頁例1、2。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通過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數學知識的遷移與聯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索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筆算方法,特別是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理解商的位置確定的意義,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數,應該與下一位上的數合在一起,繼續除的道理。
教學準備:
學生演示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知道植樹節是幾月幾日嗎?為什么要植樹?
師:為了響應國家號召,過幾天就是3月12日,某學校三四年級的同學為迎接植樹節的到來,到山坡上去植樹,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15頁主題圖:
提問:通過看圖,你們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提問:你們能根據圖中的數據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預設:)
生1:三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
生2:四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
……
(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三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四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
提問:要求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 算式該怎樣列呢?
引導學生說出算式并板書:42÷2= 并說一說想法。
2、試著口算,并匯報口算方法。(指名匯報)
師:剛才同學們嘗試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結果,是否正確呢?能不能用筆算的方法來驗證剛才的結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板書課題:筆算除法)
【設計意圖:直奔主題設計除法問題,突出本節課教學重點,通過口算的試商的方法既為計算作鋪墊同時也訓練學生養成先口算的習慣,形成數感】
二、合作探究交流、學習新知
1、動手操作,理解算理
(1)提問:42÷2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理解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師:請一名同學用準備好的小棒分一分,看是怎樣分的,每份是多少呢?并把你的分法與大家說說。
【設計意圖:著力訓練學生進行有序思考,養成良好的數學思考習慣】
(2)讓學生演示分法并說明每份的結果。
(預設:)
方法1:先把4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個十;再把2個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個一。2個十和1個一合并起來是21。
方法2:先把2個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個一,再把4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個十;2個十和2個一合并起來是21。
師:比較兩種分法,你認為哪一種分法更合理?說說你的想法。
2、學習新知探究筆算方法
(1)師:剛才同學們用了分小棒的方法再一次驗證了42÷2的結果,那豎式怎樣寫呢?(師邊板書邊結合提問完成豎式)
師: 結合剛才的分小棒的方法,除法豎式應從哪位算起?表示什么?商幾?應寫在哪一位上,表示什么?為什么?
(2)、結合小棒的分法扮演算式并說說筆算的過程。
(3)、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再次演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操作體會計算的過程,數形結合有助對除法筆算的理解,通過再次自己的學習對筆算的過程進行鞏固】
(小結):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都是從高位算起的。如果第一步計算有余數又如何計算呢?
3、自主探究、嘗試練習
師:四年級兩個班共種52棵,平均分成2份,該怎樣分小棒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演示分的過程。(演示)
(1)學生嘗試獨立計算。(巡視輔導并及時了解情況)讓算得快而好的同學板演并匯報計算過程及想法。
(2)教師及時改正有問題的地方。
【設計意圖:學生經過差不多一節課的學習,精力可能有所欠缺,設計競賽活動有助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助學生對筆算除法方法的鞏固】
(3)比較例1和例2和剛才這幾道題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歸納總結計算方法:說一說們我們今天學習的筆算除法應先從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寫在什么位置上?
【設計意圖:通過對相關練習及例1、2在計算上的相同點及不同點幫助學生初步掌握計算方法,并進行適當的方法歸結有助他們對計算方法的進一步鞏固】
三、練習反饋
找學生到黑板上用豎式計算下面兩道題
66÷3= 92÷4=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有什么要提醒同學的,請跟同學們說說。
【《筆算除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減法性質、除法性質》教學設計02-23
《除數不接近整十的除法》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0篇)05-10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3-19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3-19
五年級《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設計(精選10篇)09-27
《分數和除法的關系》教學反思05-07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