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課桌有多長的教學反思
關于課桌有多長的教學反思
教學心得《課桌有多長》是測量學習的第二節內容,是讓學生感受1厘米的長度,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到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也就是用刻度尺測量物體。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自己選擇測量工具來測量自己課桌的長度,發現每人測量的都不一樣,這時就引發學生思考,為什么都是課桌的長度,每人測量的卻不一樣呢?在小組的討論中,孩子們發現是測量工具的不同引起的,這時引出了刻度尺。
由于不少孩子之前見過刻度尺,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認識,以小組為單位,觀察手中的刻度尺,看看刻度尺上都有什么。在小組成員的比拼中,每個小組的學生都認真觀察到刻度尺上的刻度線,0刻度,數字等信息,這就為接下來學習測量物體打下基礎。隨后,讓學生自己動手來測量自己鉛筆的長度,在動手測量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1.測量時沒有從0刻度開始,而是從尺子的邊緣開始。2.尺子和鉛筆分離,沒有對齊。這些問題都會導致測量結果的不準確,在學生的匯報中,學生發現并整改問題,從而真正掌握測量的方法。本節課的一個難點是沒有0刻度怎么測量。我同樣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來探究,在小組的力量下,大部分學生能夠測量。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自己認識尺子,用尺子進行測量。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后進學生還是不能用尺子準確測量物體的長度,能測量但不會畫錢,畫的線都是彎曲的,這是要加強訓練的地方。后期我會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尺子,在畫尺子的過程中,掌握測量的奧秘。
【課桌有多長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鉛筆有多長》優秀教學設計02-15
《它們有多大》教學反思(精選20篇)02-14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