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三上數學教學反思

三上數學教學反思

時間:2024-10-15 04:38:10

人教版三上數學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上數學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上數學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上數學教學反思:《可能性》

  《可能性大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可能性》里的學習內容。本節課我通過猜想——驗證——判斷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初步體驗實際生活中存在的不確定的事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在教學中我有以下思考: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不確定現象

  各類抽獎活動,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的現象,而這種現象又能和可能性的問題有密切的聯系,所以我在教學開始時,設計了一個抽獎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抽獎活動。在摸球中發現摸出的紅球比摸出的綠球多,從而提出問題,讓學生積累到關于預測的可能性的經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可能性大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交流的空間。

  教學中,我為學生設計了多次的摸球環節。第一個摸球實驗是讓學生摸可能性不同的情況,學生操作后發現當兩種球個數不同時,哪種摸到的可能性大。在做第二個實驗時,整個過程都是讓學生自定標準,自己進行實驗,學生在操作完成后,兩種球個數相同時,摸到的可能性也相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運用比較分析,設想判斷等方法,理解并掌握了可能性大小是可能預測的。

人教版三上數學教學反思:《周長》

  在講解這一單元時我首先讓學生回顧了一下二年級學過哪些圖形,這些圖形各有什么特征。隨后,我拿出了課前準備的圓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小布藝,讓學生進行分辨,并提出要給這些圖形圍個花邊,可是如何能知道所需的花邊的長度呢?學生進行討論,他們各抒己見,有的說用直尺測量出給正方形的小布藝圍成的花邊的長度,有的說用線先量一量圓形布藝的外圍的一周長度,然后用尺子再測量一下有多長,還有的說用軟尺直接測量圓形的布藝的一周的長度……沒想到這些孩子的思維真的很廣,能想出這么多好辦法來,我真為他們的能力所震驚所感動。今天我才真正理解了集思廣益這個詞。這時,我適時的引導出周長的概念:我們所要測量的圖形的邊線的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板書課題:六、周長)我提出:我們想不想通過自己的手來知道到這些圖形的周長啊?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高漲起來,他們紛紛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工具開始測量。我設計這個教學環節的意圖就是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能充分理解掌握周長的概念。

  他們測量出小布藝的花邊的長度后,我又板書了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讓他們標出它們的各部分的名稱,并說明它們的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也就是它們的特點。在他們完成后,我提出一個問題:在我們的教室里什么是這樣的形狀啊?他們很快的找到了符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自己熟悉的物品。那我們就來測量一下我們天天陪伴我們學習的課桌的周長吧,看誰能很快量出它的長度!以小組為單位來測量,測量得出數據后推薦一人向大家匯報。有的小組是一個邊一個邊的測量的,有的是根據長方形的特征測量出一個長和一個寬,然后乘以二得出來的,還有的是測量出一個長后乘二,再測量出一個寬后乘二,然后把它們所得到的數加起來。我把大家的不同做法板書下來,讓學生們自己觀察哪種做法又快又準確。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自己適時點撥得出長方形的周長公式。(正方形的周長公式以此方法得出)這樣教學目的主要是:既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又能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很快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

  從實物到抽象的形體,我在學生得出公式后,在剛才板書的正方形和長方形上標出了它們的長度,讓他們根據自己得出的周長公式計算出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再交流計算結果。然后做練習,來鞏固所學的新知。

  在全班學生都能正確的計算周長后,引導學生推導出正方形邊長的計算公式和長方形的長與寬的計算公式。并進行這方面的練習。最終達到熟練掌握關于周長的計算方法和過程。

人教版三上數學教學反思:《加減法驗算》

  三年級數學第二單元加減法的驗算,學生已經學習了三位數的加減法,以往加減法的驗算是放在加法和減法的計算中分別學習的,現在采用加減法的集中驗算方法集中出現,以利于學生通過加減法的互逆關系理解和掌握加減法的驗算方法。

  一、創設情境,激疑設思。

  在講例1前先出示算式45+56=101,56+45=(),101-45=( )

  101-56=( )讓學生獨立填寫,然后小組內交流填寫結果計算法,意圖讓學生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系,為本節課學習加減法的驗算做好知識鋪墊。接著出示有聯系的兩幅情景圖,讓學生看圖提出問題并自己計算。然后出示孩子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怎樣解決孩子提出的問題“找的錢對不對”,也就是要加查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引出課題。這樣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收集信息,提出問題,有主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 合作學習,主動探究

  “怎樣檢驗加法的計算結果”,教師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檢驗加法的計算結果?再組織小組討論和匯報。因為學生初次接觸驗算,可讓學生邊看書,邊思考和討論,教師作適當的引導和提示。最后就學生提出的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驗算時學生第一次接觸,安排讓學生獨立思考親自試一試,目的是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獨立創新的學習品質。減法的驗算與加法驗算相同易燃可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由于學生在學習加法驗算時已經了解了如何進行驗算,充分體現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觀察減法算式的各部分關系,提出驗算的方法。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適合自己發展的思維方式和解題策略,學生的方法對他自己來說就是最好的方法,我們必須尊重個體的數學現實,無須把自己認為最優化的算法強加于學生。反對絕對化的統一算法并不表示可以讓學生法人自流,不加引導,可以給學生嘗試計算、選擇優化的時間,讓學生在計算中讀出最適合自己的最優化方法。

  三、實踐應用

  先讓學生用新學的驗算方法計算基本的計算并驗算的題目,反饋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并針對集中問題及時訂正。然后出示獨立見楊愛錯,再訂正的題型。這樣不僅讓學生感受驗算的意義,而且讓學生體會驗算的作用。

  教學后,反思自己整個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我的感悟和收獲在這節課的中,我讓學生們自己提出問題,根據已有的經驗嘗試解決問題,并且為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根據,并且對探究出的驗算方法進行驗證,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中,學生獲得是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是知識的創造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他們主動地建構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和對事物的理解。教學不是簡單地告訴,教學更重要的是創設機會,讓學生區經歷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究的過程。只有將“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經驗,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富有個性的創新性”作為學生學習的支點,讓學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再發現”“再創造”,學生才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才能真正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積極生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整節課下來我覺得應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提高自己專業素質。存在缺憾不可怕,正是有了這些缺憾,才讓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課堂,讓我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走的更遠,走的更踏實。


【三上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三上學期數學教學反思03-19

數學教學反思03-19

職高數學教學反思03-19

時間與數學的教學反思03-19

數學的教學反思大全03-19

數列數學教學反思03-20

蘇教版數學教學反思03-20

我與數學教學反思03-20

職教數學教學反思03-19

數學教學之方程教學反思03-20

用戶協議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永久免费Aⅴ在线观看 午夜激情视频国产 | 在线播放日本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线路2区 | 亚洲图丁香五月天婷婷 | 午夜免费久久久久 | 亚洲阿v天堂在线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