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土地規劃勘測公司實習報告例文
土地規劃勘測公司實習報告
論現代工程測量的具體實施與內容
一、緒論
測繪技術是一個很古老的學科。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就已經繪制了水平很高的“地形圖”。隨著歷史的改革,測繪技術已拓展成為一門龐大的、系統的多分支的學科。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計算機、電子、通信等先進技術在測繪領域的應用,已基本實現了傳統測量技術向數字化技術體系的轉變。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測繪儀器設備迅速發展,新儀器不斷出現。在全站儀方面的重要發展是長距離棱鏡全站儀的出現,免棱鏡全站儀的免棱鏡視距由初期幾十米發展到當前的一千米以上。
地形測量指的是測繪地形圖的作業。即對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進行測定,并按一定比例縮小,用符號和注記繪制成地形圖的工作。地形圖的測繪基本上采用航空攝影測量方法,利用航空像片主要在室內測圖。但面積較小的或者工程建設需要的地形圖,采用平板儀測量方法,在野外進行測圖。
地形測量包括控制測量和碎部測量。①控制測量是測定一定數量的平面和高程控制點,為地形測圖的依據。平板儀測圖的控制測量通常分首級控制測量和圖根控制測量。首級控制以大地控制點為基礎,用三角測量或導線測量方法在整個測區內測定一些精度較高、分布均勻的控制點。圖根控制測量是在首級控制下,用小三角測量、交會定點方法等加密滿足測圖需要的控制點。圖根控制點的高程通常用三角高程測量或水準測量方法測定。②碎部測量是測繪地物地形的作業。地物特征點、地形特征點統稱為碎部點。碎部點的平面位置常用極坐標法測定,碎部點的高程通常用視距測量法測定。按所用儀器不同,有平板儀測圖法、經緯儀和小平板儀聯合測圖法、經緯儀(配合輕便展點工具)測圖法等。它們的作業過程基本相同。測圖前將繪圖紙或聚酯薄膜固定在測圖板上,在圖紙上繪出坐標格網,展繪出圖廓點和所有控制點,經檢核確認點位正確后進行測圖。測圖時,用測圖板上已展繪的控制點或臨時測定的點作為測站,在測站上安置整平平板儀
并定向,然后用望遠鏡照準碎部點,通過測站點的直尺邊即為指向碎部點的方向線,再用視距測量方法測定測站至碎部點的水平距離和高程,按測圖比例尺沿直尺邊沿自測站截取相應長,即碎部點在圖上的平面位置,并在點旁注記高程。這樣逐站邊測邊繪,即可測繪出地形圖。傳統的平板儀測圖和經緯儀(或測距經緯儀)測圖通稱白紙測圖,它主要采用解析法和極坐標法,其成果為模擬式的圖解圖。由于其成圖周期長、精度低、勞動強度大等局限逐漸被淘汰。而全數字地形測圖順應現代測繪技術新潮流,利用先進的測量儀器(如GPS接收機、電子全站儀等)和自動化成圖軟件,采用各種靈活的定位方法進行的以數字信息表示地圖信息的測圖工作,它的成果為模型式的數字圖。具體講就是,以傳統的白紙測圖原理為基礎,采用數據庫技術和圖形及數字處理方法,實現地圖信息的獲取、變換、傳輸、識別、存貯、處理、顯示、編輯修改和計算機繪圖。 與傳統白紙測圖相比,全數字地形測圖不僅僅是方法的改進,而是技術本質的飛躍。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打破了內外業的界線,從首級控制到最終成圖,實行一體化作業,并且大大減輕了室外作業的強度,縮短了成圖周期。
2、打破了分級布網、逐級控制的原則。一個測區可一次性整體布網、整體平差,控制網可以是任意混合,所需控制點數目比傳統白紙測圖大大減少,圖根控制的加密可與碎部測量同時進行。
3、碎部點的記錄要求具有特定的格式,這種格式能被數字測圖軟件所識別,能和數據庫的建立統一起來;碎部點測量時可較多地應用自由設站的方法建立測站點,確定碎部點坐標的方法除極坐標方法外,還可靈活采用方向交會法、距離交會法、直角偏距法、導線法、對稱點法等諸多方法,根據測區情況,可采用無碼作業和編碼作業。
4、碎部量測時不受圖幅邊界的限制,外業可不分幅作業,由內業成圖時自動進行分幅與接邊處理。
地形測量按“先控制后碎部”的程序進行作業。一般先以較高精度的控制點作為測區首級控制,例如某等級的三角點(見三角測量)、導線點(見導線測量)、水準點(見國家水準網)等,然后逐步加密精度較低的控制點,最后布設專為碎部測量應用的圖根控制點,簡稱圖根點。
圖根控制測量
直接為測本圖建立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所進行的測量。圖根控制點的布設,可采用圖根三角、圖根導線或交會定點法確定平面位置。圖根三角中比較常用的是線形三角鎖(圖1),它是起閉于兩高級控制點之間的三角鎖,只測角度,不測邊長。交會定點法是根據已知的控制點和觀測的角度(或邊長)測定待定的圖根控制點(見控制測量)。圖根控制點的高程通常用三角高程測量或水準測量的方法測定。作業時,先根據測區情況和測圖要求,選定圖根控制點的位置并用標樁標定,然后進行觀測。觀測成果合格后,用近似的平差方法進行成果處理,并計算其平面坐標和高程。
碎部測量 測繪地物和地貌的作業。地形測量中,所用的圖幅多按正方形或梯形劃分。測圖前,必須先在聚酯薄膜或白紙裱糊的測圖板上繪制圖幅的坐標格網,按坐標展繪控制點。然后根據控制點測定地物特征點和地貌特征點,即測定地物的輪廓點或中心位置、地貌的坡度變換點或方向變換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將有關地物、地貌按比例尺用規定符號描繪在圖上。地物特征點和地貌特征點統稱為碎部點。根據控制點測定碎部點的平面位置,最常用的方法是極坐標法。碎部點的高程,通常用視距測量法(見距離測量)測定。
在碎部測量過程中,控制點的密度一般不能完全滿足施測碎部的需要,因此還要增設一定數量的測站點以施測碎部。
二、實習目的和方式
1.實習目的
1) 掌握水準儀、全站儀和GPS的使用;
2) 掌握導線測量的外業施測過程與方法、內業數據處理過程與方法;
3) 掌握水準測量的外業施測及內業數據處理的過程、方法;
4) 掌握三角高程測量的外業施測及內業數據處理的過程、方法;
5) 掌握全站儀數字化測圖的外業測量方法及內業軟件的使用;
6) 熟悉大比例尺測圖的工作內容及作業過程;
7) 掌握地物、地貌的合理表示與取舍原則。
2.實習的主要方式
為完成上述實習任務,為了使學生畢業之后能迅速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戰場的需求,畢業實習的方式包括:現場生產實習、承擔生產任務實習、所進行的綜合實習等形式。此外,在實習過程中要及時收集和整理現場資料。
1)到簽約單位或工作性質對口的用人單位實習鼓勵學生到簽約或工作性質對口的用人單位實習,這們既有利于盡快適應用人單位的工作業務,也有利于用人單位對學生的全面考察。
2)參加現場生產實習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組織學生參加現場的生產實習,或實際參加一個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或其中一子項,由現場實際條件確定)。了解與本專業有關的主要工程任務、完成工程的方法及過程,本專業的發展概況、科學管理的方法、目前現狀以及作為一個工程項目其完整的工作流程。
了解所在項目組的內容、人員配備及分工、組織和管理、采用的技術標準、設備的配備和選型、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等。充分掌握工程項目的工作流程與管理方法等。
3) 承擔生產任務實習
為了積極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為了畢業之后能夠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可對畢業實習進行了大膽革新,通過承擔生產任務和橫向技術服務完成畢業實習工作。直接從事生產任務實習,真刀真槍的干,充分掌握生產項目的全部流程與管理方法,以及本項目組的具體任務、人員配備及分工、組織和管理、采用的技術標準、儀器的配備和選型、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等。
三、儀器設備及成圖軟件
儀器:徠卡水準儀 徠卡全站儀402 徠卡GPS
成圖軟件:南方CASS5.1
四、測區狀況及外業數據采集
1.測區狀況
風景名勝區鳳凰山是遼寧四大名山之一,位于丹東市西北57公里處,北距沈陽市213公里,西南距大連市300公里,占地24平方公里。
山高林茂,瀑布流泉,氣勢雄偉壯麗,四季景色各異,文物古跡比比皆是,是的旅游勝地,以其“景、峰、險、石、洞、泉、物、廟、刻、跡”等十大景觀為主線、重點景觀100多處,集“雄、險、幽、奇、秀”于一身,其景色集中、險夷莫測。環山的廟宇、石刻和其它人文景觀,構成了一幅美麗的中國山水畫卷。1994年1月10日,鳳凰山被國務院批準列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6年6月鳳凰山總體規劃經國務院同意、建設部批準實施,1997年鳳凰山古城景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鳳凰山位于鳳城市東南3公里處。鳳城是沈丹線上大站,每天有幾次列車停靠,由沈陽或丹東乘火車去鳳城,皆異常便捷。如由丹東乘汽車去鳳凰山,沿公路向西北行50公里,即至山腳。測區內以山居多,鳳凰山系長白山支脈,主峰攢云峰海拔840米,現已列為風景區,素以險中含奇、秀里藏幽著稱,與千山、醫巫閭山、藥山合稱為本省"四大名山"。山勢突兀崢嶸,如鳳凰展翅,故以"鳳凰"命名。全山分西山、東山、廟溝、古城四大景區。其中,西山景區景點最集中,也是具奇險的特點。山坡溝壑較多。因在山區,測區內山峰較多,測區內有居民地多處,以及相關設施,如牲口棚等。
2 .平面控制測量
GPS平面控制測量
1)加密GPS控制測量及測區控制測量布網原則
加密GPS控制網沿測區外圍按點對布設,構成大地四邊形組成的網狀圖形,點對的距離為1-5km左右。組成點對的兩點間應互相通視,其間距應大于400m,特殊情況下不短于300m。
本控制網約須布置8個GPS控制點,最少須聯測3個四等或四等以上平面控制點,3個以上四等水準點或五等水準點,加密GPS控制網采用靜態作業模式。
測區的加密控制測量采用實時動態GPS(RTK)作業模式,布設為相互通視的點對。
2)加密GPS控制測量技術要求
本次加密GPS控制測量按國家E級網要求施測。靜態測量儀器采用徠卡500系列GPS接收機;動態實時(RTK)測量徠卡500系列GPS接收機。
GPS測量解算及平差軟件采用徠卡隨機軟件SkiPro 3.0.GPS進行后處理及基線解算等。
靜態GPS觀測技術要求:
GPS測量基本技術要求規定
項目 衛星截止高度角° 同時觀測有效
衛星數 有效
衛星
總數 觀測時段 時段
長度(min) 采樣間隔S 時段中任一衛星有效觀測時間(min)
E級 15 ≥4 ≥9 ≥1.0 ≥45 30 ≥15
說明:
在時段中觀測時間大于15分鐘的衛星為有效觀測衛星。
計算有效觀測衛星總數時,應將各時段的有效觀測衛星數扣除其間的重復衛星數。
觀測時長度,應為開始記錄數據到結束記錄的時間段。
使用前GPS接收機應進行全面檢驗(內容包括一般檢視,通電檢驗,試測檢驗),每年還要進行定期檢驗。GPS定位測量所用通風干濕表與空盒氣壓表應定期送計量部門檢驗,在有效期內使用。觀測時應記錄各項氣象元素和天氣狀況,雷電、風暴天氣時,不進行觀測。
3)觀測準備
GPS接收機在開始觀測前應進行預熱和靜置,具體要求按接收機操作手冊進行。
GPS天線定向標志線應指向正北,顧及地磁偏角修正后,其定位誤差應不大于±5°。
4)GPS觀測作業要求
觀測員必須嚴格遵守調度命令,按規定時間進行觀測作業。經檢查接收機電源電纜和天線等各項聯結無誤后方可開機。
開機后經檢驗有關指示燈和儀表顯示正常后方可進行自測試并輸入測站名、觀測單元和時段等控制信息。
接收機啟動前與作業過程中,應隨時逐項填寫測量手薄中的記錄項目。
接收機開始記錄數據后,觀測員可使用專用功能鍵和選擇菜單,查看測站信息、接收衛星數、衛星號、衛星健康狀況、各通道信噪比、相位測量殘差、實時定位的結果及變化、存儲介質記錄和電源情況等,如發現異常情況或未預料到的情況,應記錄在測量手薄的備注欄內,并及時報告組長。
每時段觀測開始及結束前各記錄一次觀測衛星號、天氣狀況、實時定位經緯度和大地高、PDOP值等,當記錄氣象元素時,每時段氣象觀測應不少于3次(開始、中間、結束)。
觀測期間,不得在天線附近50m以內使用電臺,10m以內不能使用對講機或手機通話。
一時段觀測中不允許進行以下操作:接收機關閉又重新啟動;進行自測試;改變衛星仰角限值;改變數據采樣間隔;改變天線位置;按動關閉文件和刪除文件等功能健。
5)數據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隨接收機配備的商用軟件,起算坐標系采用WGS-84坐標系。
當采用不同類型接收機時,應將觀測數據轉換成同一格式,基線處理采用廣播星歷,雙差固定解。
GPS觀測值均應加入對流層延遲修正,對流層延遲修正模型中的氣象元素采用標準氣象元素模型。
6)重測和補測
未按施測方案要求,外業缺測、漏測或數據處理后,觀測數據不能滿足規定時,有關成果及時補測。對需補測或重測的觀測時段或基線,具體分析原因,盡量安排一起進行同步觀測。
7)GPS網平差
在基線向量檢核符合要求后,以三維基準向量及其相應方差—協方差作為觀測信息,以一個點的WGS—84系三維坐標作為起算依據,進行GPS網的無約束平差;分量和改正數絕對值應滿足下式:
V△x≤3σ,V△y≤3σ,V△z≤3σ
否則認為該基線或其附近的基線存在粗差,應在平差中采用軟件提供的自動方法或人工方法剔除,直至上式滿足。然后在WGS-84坐標系下進行二維和三維約束平差。最后固定各已知點的北京坐標及
高程進行三維平差。
8)動態GPS觀測技術要求:
流動站距參考站的距離一般不超過3km。
參考站采用靜態GPS控制點或國家四等以上控制點,由一參考站遷到另一參考站后應對兩控制點進行檢核。檢核限差:Δx≤5cm;Δy≤5cm;Δh≤10cm;不允許在控制點上發展參考站。
GPS實時動態(GTK)測量應按規定對儀器進行檢驗,作業前做好星歷預報,合理安排野外作業時間,作業時應按照隨機操作手冊進行。
9)GPS測量預期精度
靜態GPS測量預期精度(相鄰控制點間):Mx≤5cm;My≤5cm;Mh≤10cm;
動態GPS測量預期精度(相對高級控制點:參考站):Mx≤5cm;My≤5cm;Mh≤10cm;
3.水準測量與計算
依據幾何原理用水準儀和水準標尺測定地面兩點間高差的方法。高程測量的主要方法。用于建立國家水準網和地區高程控制網,監測地殼垂直運動,研究平均海水面變化,以及為地形測圖和各種工程建設提供高程控制。
水準測量是用沿水準路線逐點向前推進的方式實施。為了測量地面上A、P兩點間高差(見圖),先將水準標尺R1豎立在水準點A 上,再將水準標尺R2豎立在一定距離的B點上,在A、B之間安置水準儀。依據水準儀的水平視線,在標尺上分別讀數,兩標尺讀數差就是A、B兩點間的高差hAB。第一站測完后,B點上水準標尺R2保持不動,A點的水準標尺R1移至C點,水準儀移至BC的中間,測得B、C兩點間高差hBC,如此繼續推進至P點,A、P兩點間的高差hAP=hAB+hBC+……。
水準測量原理示意圖
水準測量首先是選定水準路線和埋設水準標石。水準路線應選在坡度小的交通線上,水準點位置應選在能保證標石穩定,長期保存并便于觀測的地點。中國國家水準點上的標石分為基巖水準標石、基本水準標石和普通水準標石3種;鶐r水準標石埋設在一等水準路線上,大約每隔500千米一座,作為研究地殼垂直運動的依據;舅疁蕵耸裨O在一、二等水準路線上,每隔60千米左右一座,用于長期保存水準測量成果和研究地殼垂直運動。普通水準標石埋設在各等水準路線上,每隔2~6千米一座,直接為地形測圖和各種工程建設提供高程控制。
精密水準測量必須用帶測微器的精密水準儀和膨脹系數小的因瓦水準標尺,以提高讀數精度、削弱溫度變化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儀器至標尺的距離約在35~60米,且距前后標尺的距離基本相等,同時采用完善的觀測程序,以削減水準儀殘余的微小傾斜帶來的影響和大氣折光影響。
水準測量結果須按所采用的高程系統加入必要的改正,以求出精確的高程。
水準測量記錄格式表
測點 后 視
(m) 前 視
(m) 高 差 高 程
(m) 備 注
+ -
BM2
TP1
TP2
TP3
BM4
校核計算 Σa= Σb= Σ(+h)= Σ(-h)=
Σa-Σb= Σh= HBM4-HBM2=
附合水準路線的計算
下圖是一附合水準路線等外水準測量示意圖,A、B為已知高程的水準點,1、2、3為待定高程的水準點,h1、h2、h3和h4為各測段觀測高差,n1、n2、n3和n4為各測段測站數,L1、L2、L3和L4為各測段長度,F已知HA=65.376m,HB=68.623m,各測段站數、長度及高差均注于圖中。
1)填寫觀測數據和已知數據
將點號、測段長度、測站數、觀測高差及已知水準點A、B的高程填入附合水準路線成果計算表中有關各欄內。
水準測量成果計算表
點號 距離/km 測站數 實測高差/m 改正數/m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點號 備注
1 2 3 4 5 6 7 8 9
BM.A 1.0 8 +1.575 -12 +1.563 65.376 BM.A
1 66.939 1
1.2 12 +2.036 -14 +2.022
2 68.961 2
1.4 14 -1.742 -16 -1.758
3 67.203 3
2.2 16 +1.446 -26 +1.420
BM.B 68.623 BM.B
∑ 5.8 50 +3.315 -68 +3.247
輔助
計算
|Wh|3)調整高差閉合差
高差閉合差調整的原則和方法,是按與測站數或測段長度成正比例的原則,將高差閉合差反號分配到各相應測段的高差上,得改正后高差,即
或
式中 vi——第i測段的高差改正數(mm);
、 ——水準路線總測站數與總長度;
ni、Li——第i測段的測站數與測段長度。
本例中,各測段改正數為:
計算檢核:
將各測段高差改正數填入表2-6中第5欄內。
4)計算各測段改正后高差
各測段改正后高差等于各測段觀測高差加上相應的改正數,既
式中 ——第i段的改正后高差(m)。
本例中,各測段改正后高差為:
計算檢核:
將各測段改正后高差填入表中第6欄內。
5)計算待定點高程
根據已知水準點A的高程和各測段改正后高差,即可依次推算出各待定點的高程,即
計算檢核:
最后推算出的B點高程應與已知的B點高程相等,以此作為計算檢核。
4.外業數據采集
全站儀為徠卡公司的402儀器,以其性能指標如下:
測角精度2秒
測距精度2+2PPM
1)坐標系統
平面采用北京54坐標系3度帶坐標,投影帶中央子午線經度為115度。
高程基準:黃海高程系。
2)技術依據
本工程執行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 20xx-03-05發布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國家標準GB/T 18314-20xx);地形測量圖式執行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1995-09-15發布的《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圖式》。(國家標準GB/T 7929-199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8-91)國家技術監督局頒發
3)圖根點的確定
確定圖根時盡量利用已知的國家高級點。也可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定圖根點。本測區內利用高級點1個,自己埋設的圖根點有22個。
4)數據采集作業過程
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級到低級”、“步步有檢核”的原則。每次作業順序為:
1.確定測站點。確定測站點時,要盡量保證大的可視區域,同時還要保證有可通視的已知點。所以,在實際作業時一般將測站點定在較高的坡或山頂,以避免經常遷站。
2.架設儀器。架設儀器時,要保證儀器架穩,一般是將三腳架的腿間距稍微放大些,保證平穩。角度過大將導致全站儀過低,給觀測帶來不便,同時也影響觀測員的行動;角度過小時全站儀放置不穩,存在儀器損害的潛在危險。觀測前要進行儀器的校驗,對準已知點,以保證數據均為可信數據。檢查中心連接螺旋是否旋緊,對中、整平、量取儀器高、開機。按提示輸入測站點點號及固定坐標、儀高,后視點點號及、坐標、鏡高,儀器瞄準后視點,進行定向檢測。儀器定向后,即可進入“測量”狀態,輸入所測碎部點點號、鏡高后,精確瞄準豎立在碎部點上的反光鏡,按“回車”鍵,儀器即測量出棱鏡點的坐標,并將測量結果保存到前面輸入的坐標文件中,同時將碎部點點號自動加1返回測量狀態。再輸入鏡高,瞄準第2個碎部點上的反光鏡,按“回車”鍵,儀器又測量出第2個棱鏡點的坐標,并將測量結果保存到前面的坐標文件中。按此方法,可以測量并保存其后所測碎部點的三維坐標。
3.立棱鏡,測量讀數。立鏡時要保證鏡竿盡量豎直,每個碎布點保持間距20-25米左右。實際碎部點間距大多在20米左右,符合精度要求。全站儀能夠自動保存數據,讀數較快。一般有三到四人負責立棱鏡,其中三人同時立鏡。
4.記錄。本次外業數據采集作業采用的是無碼作業,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采集數據速度快,缺點是只能是采集數據,無法對數據的性質進行分類記錄,所以在觀測同時要進行草圖的勾繪,如:山脊線、山谷線、探槽等特殊數據就要在草圖上記錄下來,以便內業作業。一般由一人主測,另一人勾繪草圖
5.測站點檢驗及校和。在測量完儀器能測量范圍后或遷站時,要進行一次測站點檢和。檢和方法為:重測某一已知點(一般為后視控制點),檢驗兩次誤差是否符合技術要求。如果誤差超出范圍則所測數據有誤。
6.在平原地區,野地地形較簡單, 但主要溝坎不可放過, 因地勢較平坦, 高程點可以稀一些, 但有明顯起伏的地方,高處應延坡走向有一排點, 坡下有一排點, 這樣畫出的等高線才不會變形, 畫上溝坎后, 等高線鉆進溝坎,這樣等高線才不會相交。平原地區的房屋應在一排房的兩邊控制, 不可以用短邊兩點和長邊距離畫房, 那樣誤差太大。有必要時該上房則上房 ,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地方無法看到,可用儀器把周圍打出來,里面的用鋼尺量, 不要以為鋼尺量的不準, 實踐證明,量出來的和測的一樣準, 而且可以提高效率。 測圖時一定要注意電桿的類別和走向以及是否有地下接口。有的電桿上邊是輸電線,下邊是配電線或通訊線,應畫主要的。成行的電桿不必每一個都測,可以隔一根測一根或隔幾根測一根,因為這些電桿是等間距的,在做內業時可用等分插點畫出, 精度也很高, 但有轉向的電桿一定要測。道路要測一邊,量出路寬,這樣畫出來才好看。 地下光纜不可放過, 但有些光纜, 例如國防光纜須經某些部門批準方可在圖上標出。
7.在測山區時,主要是地形,但并不是點越多越好, 做到山上有點, 山下有點,確保山脊線,山谷線等地性線上有足夠的點, 這樣畫出的等高線才想且不變形。在山區特別是在半山腰建的房子,要把周圍的大坎畫出 , 這樣在圖上才可看出房屋是一層層的,有立體感。 在山區測圖在山頂或半山腰設站,這樣可以減少搬站,效率高。
8.測量員要對各種地形地物有一個總體概念,知道什么地物由幾個點畫出,一般點壯物一個點, 線壯物兩個點, 圓形建筑物三個點, 矩形建筑物四個點…… 這也是對測圖軟件的熟悉程度。
9.碎步草圖,在山區要和地形聯系起來。 房屋相對位置要畫好, 這樣回去后便于處理內業和查錯。 有寫地物如電桿, 井蓋, 可提出單獨畫,會使草圖清晰不亂。
10.在碎步測量支站時,有時站支的太遠,定向要跑很遠,為了避免這樣,你可以一下支出兩站,讓兩站較進,一個做擺站點,一個做定向點。
11.有些全站儀,如蘇一光,在換電池后須重新定向,但跑尺的正在另一個山上或很遠,再去定向很費時費事,你除了可以在搬站時換電池,還可以在電池快沒電之前,先測一個點,然后換下電池,再用測的這個點定向,問題就解決了。
5)特殊地物的測量
測區內的主要特殊地物有:居民地、牲口棚、大車道、鐵絲網。
居民地:居民地內主要地物為四點民房,可采用測三點法,草圖記錄點號。
牲口棚測法與四點民房相同。
大車道:大車道的方法為測道路中線,量寬度,記錄點號。大車道測量時,在直道是可較長距離測一點,拐點處必測。
五、實習總結
這次實習,相比于以往的教學型實習,真正的工程(實習)顯然能夠更好的體會所學到的知識。事實也確實是如此,通過這次實習,我真正的體會到了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測區屬于鳳凰山的一部分,動植物種類較少,地勢比較陡峭,地貌比較復雜,但在這實習的一年里還是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艱辛,F在細細想來,這一年的經歷,雖然艱苦,但卻學到了很多,不僅僅是測量的實際能力,更有面對困難的忍耐。
我明白了扎實的專業知識是提高工作水平的堅實基礎.在學校學習專業知識時,可能感覺枯燥無味,但當你工作以后,你才會發現專業知識是多么的重要.如我學的工程測量.在學校我們只學了些皮毛, 通過畢業測量實習,我學到了很多,比如對軟件的操作更加熟練,加強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實習中,面對的是實實在在的任務,來不得半點推委和逃避。因此,這讓我深深明白理論知識的重要,在學校余下的時間里,我要安心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梳理和回顧,做到胸中有溝壑,一目了然。為以后實際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測量學首先是一項精確的工作,通過在學校期間在課堂上對測量學的學習,使我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基本的、理論的測量學輪廓,而實習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理論與實際工程聯系起來,這就是工科的特點。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地面點位的科學,從本質上講,測量學主要完成的任務就是確定地面目標在三維空間的位置以及隨時間的變化。在信息社會里,測量學的作用日益重要,測量成果做為地球信息系統的基礎,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間位置信息。構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及各種專題的和專業的地理信息系統,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統一標準,可共享的測量數據庫和測量成果信息系統。因此測量成為獲取和更新基礎地理信息最可靠,最準確的手段。測量學的分類有很多種,如普通測量學、大地測量學、攝影測量學、工程測量學。作為測繪工程專業的跑棱鏡的,我們要學習測量的各個方面。測繪學基礎就是這些專業知識的基礎。
通過這次實習,鍛煉了很多測繪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儀的用途,熟練了全站儀的各種使用方法,掌握了儀器的檢驗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對數據的檢查和矯正的過程中,明白了各種測量誤差的來源,其主要有三個方面:儀器誤差(儀器本身所決定,屬客觀誤差來源)、觀測誤差(由于人員的技術水平而造成,屬于主觀誤差來源)、外界影響誤差(受到如溫度、大氣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時時處于變動中而難以控制,屬于可變動誤差來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測量結果錯誤,限度的減少測量誤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儀器選擇上要選擇精度較高的合適儀器。(2)提高自身的測量水平,降低誤差水平。(3)通過各種處理數據的數學方法如:距離測量中的溫度改正、尺長改正,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等來減少誤差。第三,除了熟悉了儀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誤差的來源和減少措施,還應掌握一套科學的測量方法,在測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測量原則,如:“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級到低級”的工作原則,并做到“步步有檢核”。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通過工程實踐,真正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測量儀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練,學會了數字化地形圖的繪制和碎部的測量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同時也拓展了與同學的交際、合作的能力。
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團隊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這些,就是在測量之外所收獲的了。團隊成員的合作很重要,實習團隊的氣氛很大程度上影響實驗的進度。在去東北之前,所有人的熱情都相當高,不僅僅是對測繪的外業感興趣,更多的是對東北的好奇。在工程正式開始之后,每個組(全站儀)都有一位組長和四位跑棱鏡的,組長不但要做好團隊的管理工作,還要對我們及時指導。在最初幾天的新鮮感過后,每天重復而乏味的翻山越嶺的體力勞動讓很多人怨聲載道,說實話,我也是如此。但工程本身的性質又不允許工期的延后,所以不得不繼續早出晚歸。其實現在想來,也許絕大多數工作都是如此,這更多的只是從未有過的疲勞所帶來的壓力。最終也能夠正確地完成了任務,看到了自己的成果。對于測量來說,確實沒有一個人的英雄,只有做好合作——包括本團隊內部和各團隊之間,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
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信息革命浪潮的沖擊 測繪必然由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方向發展。數字測圖取代模擬測圖將成為必然。目前數字測圖有兩種模式 1.數字測記模式: 野外測記, 業成圖。 一般使用的儀器是全站儀, 測量時全站儀直接記錄點號、三維坐標,但是不能記錄點間連接方式, 同時配畫標注測點點號的人工草圖, 到室內將坐標直接從全站儀傳入計算機, 然后根據草圖采用人機交式編輯成圖。 這種方法成本交低,且精度交高,被普遍采用。 2.電子平板測繪模式:內外業一體化 ,所顯即所測,實時成圖。電子平板模式——全站儀+便攜機+測圖軟件,外業測圖時同時把數據傳給計算機繪圖,從而使數字測圖的質量和效率全面超過白紙測圖。隨著便攜機價格的下降,電子平板將發展成數字測圖的住流。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數字測圖將向自動化方向發展。全站儀自動跟蹤測量模式。測站為自動跟蹤是全站儀, 可以無人操作,可以遙控開機測量,全站儀自動跟蹤, 自動描準,自動記錄。我想在測量山地地區的等高線時十分方便。GPS測量模式。隨著RTK實時動態定位技術的發展,它能夠提供測點在指定坐標系的三維坐標成果在測程20KM以內可達到厘米幾級精度。 RTK與電子平板測圖系統連接,就可以現場成圖,并能實時給出點位坐標,實現一步數字測圖(無需先控制后碎部)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由于棱鏡技術的發展也將大大減輕野外作業的勞動強度。
對數字化成圖軟件的使用感受。我們所用的是南方測繪公司的CASS5.1軟件。這是一款以AutoCAD 2000為基礎開發的專業測繪成圖軟件,使用方法簡單,成圖速度快,功能方面也足以滿足實際需要。但軟件穩定性稍有不足,成圖錯誤較多,可能在成圖時為追求速度而簡化了計算過程。通過內業實習的數據整理和作圖,將課堂上所講的知識和實際應用結合到了一起,又一次感受到了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
總的來說,這次實習讓我體會到了外業的艱辛,內業的耐心,工作的細心,甚至還有了對建國初的測繪人員的敬畏之心。鍛煉了實際的能力,讓我在未來面對選擇時更有信心和勇氣。感謝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給了我們參與這次實際工程的機會,同時也要感謝四海通土地規劃勘測咨詢有限公司對我們耐心指導。
【土地規劃勘測公司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公司的實習報告08-08
公司的實習報告08-08
公司的實習報告08-08
公司的實習報告08-08
公司的實習報告08-08
公司的實習報告08-08
公司的實習報告08-08
公司的實習報告08-08
公司的實習報告08-08
公司的實習報告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