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基于童年生活的道德教育》的聽后感

《基于童年生活的道德教育》的聽后感

時間:2024-09-17 21:26:58

《基于童年生活的道德教育》的聽后感

《基于童年生活的道德教育》的聽后感

《基于童年生活的道德教育》的聽后感

  什么是道德,這樣的話題在現實生活中常常被提及,但是在口中說的同時,又有多少人把“德”字真正的放在心中呢? 實際中,無論是社會的呼吁,還是學校中的教育,道德一詞總是讓人感覺是享有崇高地位的,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好的道德教育。“德”是中國教育所推崇的一種教育,從古至今有過不少關于道德方面的教育文章以及至理名言,何水明老師的一席講座,把道德、德育、師德進行了很詳細的闡述以及做了很好的歸納,讓我對道德教育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學習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

  一、道德教育需要精耕細作

  道德的本質:道德是一種意識形態,是一種實踐精神,是一種生存智慧,是一種向“善”的活動。我們的社會要發展就要多一些“善”的人,這樣才能提高國民素質,讓社會有更好的明天,如何培養“善”的人呢?

  1.家庭教育對幼兒德育教育的影響

  爸爸媽媽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庭對與孩子的形象塑造有很大的影響,首先我覺的父母盡量在孩子面前少吵架。在吵架的過程中,可能就會有很多不文明的詞匯出現,一是對孩子的身心影響不好,再者就是讓孩子學到了臟話。父母本身應起到榜樣作用,雖說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可能因為年齡還小,你會覺得“這么點孩子懂什么!”有這樣觀念的家長是錯誤的,可能這種現象在鄉鎮農村或者是外來務工的家長身上比較多見,要一下子改變也比較困難,畢竟人都是有自己思想的,社會也是靠不斷的教育下一代,提高公民素質來讓社會進步的,所以這些工作急不得,慢慢來,我相信國家的教育會越來越好!

  其次,父母應該營造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得到好的德育教育。一個和諧的家庭,必定能培養出好的孩子,無論從對事物的價值觀,還是對人生哲理的思考,相信會比其他孩子更有不同的地方。孩子有好的成長環境,父母的功勞不可磨滅。可能是生活中一個很平常的事情,家長的注意與細心,他們可能就會抓住教育契機,和孩子分析一下這樣做的好與壞在哪里,這些事情我覺得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做到的,關鍵在于家長是否有這樣的教育決心。孩子聽的多了,看的多了,他自己的道德觀念就有了更深的改變,形成自我的想法,可能在今后的發展中,他就懂得了自律,知道什么有多為,什么有所不為。

  2.道德教育必須與理性教育并舉

  理性教育就是道德教育的基礎。現在社會上出現很多沒有道德的事情,比如:奶粉里邊有三聚氰胺,這樣的劣質奶粉害了千千萬萬的可愛孩子;有比如最近雙匯香腸中有瘦肉精,這樣的香腸吃了以后,不知道又會使多少老老少少患病,這樣的廠家,這樣的老板,他們的道德理智真的有待考察。從這么多社會中發生的真實案例,就反應出我們的道德教育還需要理性教育的輔助,不要因為利益而放棄人性道德。對兒童的道德教育和成年人的理性教育能夠同時兼顧,既要對現代的兒童加強道德教育,又要成年人不要反過來破壞兒童的道德教育,不要給兒童做壞榜樣。只有這樣,我們下一代的道德才能慢慢地豐厚起來。

  二、兒童時期是道德教育的關鍵期

  1.童年快樂的意義

  幼兒期是人格開始形成的基礎階段,俗話說:“三歲看苗,七歲看老。”而又是可塑性較強的時期,所以要把德育教育貫穿到幼兒一日生活中堅持不懈的去實施。

  在何老師的講座中,他前半段闡述的重點就是:在道德教育的基礎上,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這句話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在匈牙利的一所中學的石碑上寫到:請你記住在這里的每一寸時光,把智慧和快樂帶走,把美麗留下。大人總是想著把孩子的教育的如何的好,有時卻忽視孩子的心理的快樂,如果教育是讓孩子痛苦,那教育就是失敗的。德國的一位作家說道:讓孩子找到一把屬于自己的鑰匙。也就是說給與孩子一定空間與選擇權利,做些自己喜歡的事,這樣更利于孩子的成長學習。

  幼兒園中的孩子就像是一張干凈的白紙,曾有人表述過這樣一段有深刻含義的話:孩子每走過一個地方,就與走過這個地方前的他不一樣了;孩子多聽一句話與聽這句話之前的他又不一樣了。我從中理解到,孩子的變化可能會因為環境的影響而改變,多走一步多聽一句,他們的想法與行為方式就已經產生了改變,孩子就是在不斷的外界影響下逐步的改變著自己。

  2.把教育滲透到一日生活

  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及各項活動是實施幼兒園德育的主要途徑,滲透是幼兒園德育實施過程的主要特點,即滲透在幼兒游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常活動的整個過程之中,滲透在幼兒與同伴以及與成年人的各種交往關系之中。日常生活就是教育,一日生活就是德育。總之,德育教育從幼兒抓起,并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兒培養成健康活潑、好奇探究、勇敢自信的孩子。

  三、注重教師的師德修養

  現在的自己已經是一名教師,在自己的肩上承載著是大家的希望,如何更好的教書育人,是每個老師所共同關注的。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讓孩子學會生活的自理,社會的道德規范,文化知識的收獲,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做一個有用的人。孟子有“四心”:惻隱之心、是非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他的教育理念就已近充分的概括人的四大特點,如果把這些套在孩子身上肯定是不實際的,所以我們老師對于孩子的教育更要注重循序漸進。

  1.何為師德

  師德,其實這包括了很多方面,不僅包括教學也包括了做人。何老師有兩點歸納的很好,教育是農業——守望(在管與不管之間);德育是根本——培植(對現實社會的理性)。可能老師平時帶班時對孩子的一些現象感到沒有管的必要,任他發展,又或者是在疲憊的狀態下,對于孩子的一些的行為做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處理,這些后果的反應只會使孩子有更進一步的惡化,作為老師,不管帶班不帶班,教育孩子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2.教師是什么

  教師是漣漪的制造者,是幫助孩子尋夢、護夢、圓夢的人,好老師培養好公民,壞老師培養好臣民,教師和學生要成為擁有共同語言密碼的伙伴,不要成為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在自己班中總會有幾個讓自己頭疼的孩子,但不要因為他們調皮就放棄他們,可想而知,社會上最容易成功的是當初教師最頭疼的孩子,最不容易有創新能力的是老師認為最乖巧的孩子。

【《基于童年生活的道德教育》的聽后感】相關文章:

《麋鹿》解析聽后感03-19

《地球之歌》聽后感08-28

時間煮雨_聽后感想03-03

大瀑布的葬禮聽后感03-19

聽聽秋的聲音聽后感10-12

《淋雨一直走》聽后感03-26

《聽聽,秋的聲音》聽后感范文09-21

二泉映月聽后感07-21

《笑對人生》家庭教育講座聽后感09-27

《天空之城》聽后感550字(精選6篇)12-13

用戶協議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最新日本a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 天天久久精品美美免费观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二区 | 中文字幕乱码无遮挡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69堂 |